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孩子有同性戀傾向怎麼辦,性取向可以改變嗎?

  • 由 董志華心理諮詢師 發表于 足球
  • 2022-01-19
簡介經常有父母帶著孩子來諮詢“性取向”的問題,父母不能接受孩子是“同性戀”這個事實,總是希望醫生能把孩子“掰正”,而作為“同性戀者”,孩子往往是被迫前來就醫的,其本身並無改變自身性取向的願望和動機

性取向怎麼調整過來

經常有父母帶著孩子來諮詢“性取向”的問題,父母不能接受孩子是“同性戀”這個事實,總是希望醫生能把孩子“掰正”,而作為“同性戀者”,孩子往往是被迫前來就醫的,其本身並無改變自身性取向的願望和動機。相反,很多同性戀者其實是希望醫生能夠幫助他說服父母,理解和接納他的性取向。

孩子有同性戀傾向怎麼辦,性取向可以改變嗎?

同性戀的診斷標準

首先,必須強調說明,按照2001年《中國精神障礙診斷分類標準(CCMD-3)》的規定,一個人,如果只有同性“性取向”,而沒有其他精神症狀的話,並不被視為“精神疾病”。

關於“性取向是同性戀”的診斷

一般來說,診斷“同性戀”,要求“病人”具有隻針對同性成員才有的跟性慾相關的情感、幻想或行為。即使在方便與異性交往的環境條件下,當事人“在正常生活條件下,從少年時期就開始對同性成員就持續表示性愛傾向,包括思想、情感,及性愛行為;對異性雖然可以有正常的性行為,但性愛傾向明顯減弱或缺乏,因此難以建立和維持與異性成員的家庭關係。”

如何確定一個人的性取向是指向同性的呢?

有兩個重要的具體參照指標:一個是,見了喜歡的同性,他就有性器官興奮的身體反應;再者是他內心具有想要與之進行性行為的內心慾望和熱情。

身體性反應,產生快感;心理性慾望,產生

幸福感

有的男性同性戀者,在父母的逼迫下,跟女人結婚,還生了孩子。這時,父母就不理解:既然能夠有夫妻性生活,他怎麼就是同性戀呢?

這是因為,人的性器官只要遇到適宜的黏膜刺激,就會興奮,甚至可以出現性高潮。但是,同性戀者,對異性的性器官,可以具有碰觸時的快感,以及性高潮,卻沒有心理上的幸福感。

幸福感,才是性愛的真正目的。因此,建議將“性取向”改為“

愛取向

”。

2、鑑別診斷

在鑑別診斷時,還要特別注意:同性戀者自身的性身份並沒有改變。比如,身體是男性,心理上認為自己也是男性。如果身體是男性,心理上卻認為自己是“女孩”,這不是同性戀,而屬於“易性癖”,也就是人們經常所說的要做變性手術的那部分人。

如果是單一性別的環境,出現了同性性行為,並不一定是同性戀。比如,鋼鐵廠的男工人,紡織廠的女工,護士學校的女生,監獄關押的犯人,等,他們在接觸不到異性的情況下,會出現“同性性行為”,這時,不算是絕對的“同性戀”,因為當他們有機會接觸異性的時候,他們的同性性行為就會自動放棄了。

孩子有同性戀傾向怎麼辦,性取向可以改變嗎?

同性戀的形成原因

迄今為止,科學對於同性戀和異性戀是如何形成的,並不清楚。同性戀者,往往會根據自身的感受和體驗,認為自己從懵懵懂懂的時候,就隱約地覺察到了自己是同性戀,所以,他們就會猜想自己是由遺傳基因造成的。

到現在為止,科學家也沒有發現跟同性戀準確相關的基因。在科學沒有弄明白“性取向是如何形成的”的情況下,只能有一句話是可以參照的:無論同性戀還是異性戀,性取向是生物-心理-社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不僅僅是某個因素。

其實,每個同性戀者,都是“獨特的”、“與眾不同”的,都無法僅僅用同一個普遍和統一的科學原理去說明。

但是,我們可以樸素地、類比地來說,同性戀,較之異性戀,就像是“右位心”。一般人的心臟在左邊,個別人的心臟在右邊。儘管他跟大多人很不一樣,但是,這隻能說是“個體差異”,而不能說是“疾病”,因為他的健康狀態是良好的。同樣的類比,多數人是人是右利手,少數人是左利手,左利手,並不是病態。

有一點,是非常明確的,即,性取向不是當事人故意所為,不是他的自主意志所能決定和改變的。因此,同性戀性取向所導致的直接行為問題,與道德無關;同性戀者本人對於其性取向,不承擔法律和道德責任。

即使將來,科學家把同性戀/異性戀的形成機制搞清楚了,即使醫生已經有方法改變一個人的性取向了,那麼,是否有必要去“治癒”同性戀呢?

回答是否定的。因為,科學不過是手段,人才是目的。科學手段應該服從於人的目的。同性戀者,如果他覺得那樣生活,對於他個人來說就是幸福的,那麼,有誰有權力用科學手段,去改變同性戀者呢?

每個個體,都是值得尊重的。個體之間,享有平等的做人的權利。我們不能以多數人的狀態視為正常,少數人就被視為病態;不可以用“多數人”壓迫“少數人”,以多數人的意志去脅迫改變少數人。

所以,同性戀現象,不是疾病問題,更不是一個科學問題,而是一個“價值判斷問題”,它所反映出來的是全社會對個體差異性的尊重和人文關懷問題。

孩子有同性戀傾向怎麼辦,性取向可以改變嗎?

心理諮詢對於同性戀者的意義在於什麼?

有父母說:大夫,請幫幫我們,把孩子的同性性取向,給治療成異性戀吧。

我建議家長,放棄改變孩子性取向的念頭,不要再反覆帶著孩子到處求醫,試圖“治癒”孩子的同性戀了。不僅在中國沒有這樣的醫生,在全世界都沒有能夠改變同性戀性取向的醫生!

如果你們想讓孩子變成異性戀,你們可以先拿自己做一下試驗,看你能否把自己從異性戀變成同性戀。如果不能,請你們尊重孩子的“同性性取向”。

如果要給同性戀者做心理治療,就像異性戀者一樣,治療目標是促進其人格完善與發展,而不是要改變其性取向。

如果做精神分析治療,治療師會發現,在他們兩三歲的“母嬰階段”及“俄狄浦斯期的早期階段”,會存在一些心理發展中的問題,比如,性身份的自我識別,性角色的認同,與雙親各方的互動關係等。解決這些心理問題,旨在完善其人格,而非改變其性取向!

對於年齡小於18歲的未成年人,如果他從小就具有“同性戀的性取向”,那麼,客觀地說,他將來成為“同性戀者”的可能性非常的大。但是,在心理諮詢的時候,我們對於未成年人,一般不下結論“你是同性戀”。而是告訴他,你的未來發展,有 “無限可能性”!

如果是已經成型的“成年同性戀者”,在諮詢的時候,會針對同性戀性取向相關的一些問題做心理諮詢。

一般有如下幾點:

1、自我接納;

2、適應社會;

3、關於“出櫃”及其應激與適應,如何告知父母;

4、關於跟同性或異性“婚姻”;

5、子女收養;

6、安全性行為;

……

最後,在這裡,我想強調的是:我們不應該強行要求孩子去改變他的性取向,而是尊重和接納其同性性取向的同時,鼓勵他去完善人格、發展和拓寬人生未來。諮詢的目標是如何讓他在幸福中長大,在長大的過程中逐漸地去獲得更多幸福,而非改變其性取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