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世界名著被禁的經歷

  • 由 山村詩人 發表于 足球
  • 2022-01-08
簡介出於類似原因而被禁的書:丹·布朗《達芬奇密碼》埃裡希·瑪利亞·雷馬克《西線無戰事》6)《嚎叫》舊金山海關和警察局先後認定《嚎叫》為“淫穢作品”,應該禁止出版

拉什迪被誰追殺

作者:書單君

被禁止並不一定等於是佳作,但就像曾經被禁止的火種一樣,有一部分禁書不僅經過重重審查、銷燬後得以倖存,甚至在後人的不斷閱讀、流傳中成為了經典。

1)《少年維特的煩惱》

世界名著被禁的經歷

這本現在被各種“中小學生必讀書目”收錄的經典名著。在剛問世時可不那麼受歡迎,一度更被視為引發社會恐慌的“死亡筆記”。

書的情節很簡單,主人公維特愛上一位已經訂婚的女孩,最後難以承受失戀之苦而選擇自盡。只是,在歌德的筆下,這個故事卻有極大的藝術能量,讓每一位翻過的讀者都不免動情。出版後,維特的悲慘故事不僅廣為流傳,更是超出歌德的預料,形成了一股“維特熱”——有不少人走上了維特的道路,選擇一槍結束自己的性命。心理學的“維特效應”就是概括這種現象,意為一個地區的轟動性自殺事件必會引起一小波模仿的風潮(例如前幾年轟動一時的“富士康連環跳樓”事件)。另外,由於此書對自由戀愛的描寫極大地衝擊了當時的主流道德觀,因此也一度在歐洲多個地方遭禁。儘管已經出版兩百多年,但我們現在重讀《少》,依然會被歌德優美的文筆所感染,這也是為什麼有人戲稱此書為“前半部小清新,後半部暴風雨”——這綿裡藏針的功夫,難怪當時讀慣傳統小說的人們會對它既痴迷又恐慌。

出於類似原因而被禁的書:

J。D。塞林格《麥田裡的守望者》

哈珀·李《殺死一隻知更鳥》

2)《紅樓夢》

世界名著被禁的經歷

中國文學史上難以逾越的巔峰,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這樣一部堪稱“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的傑作,其命運卻頗為坎坷。清道光和同治年間,《紅樓夢》又在一些地方成了禁書,罪名是“誨淫”,“敗壞閨門”,“蠱惑人心”等。魯迅就曾說過,讀《紅樓夢》時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閨秘事。它內涵的豐富和可解釋的空間之大,甚至日漸發展出專門的學問——“紅學”,這在古今中外都是罕見的。《紅樓夢》的經典之處,自有眾多“紅學”研究的材料去闡釋,書單君只談一點閱讀感受:讀紅樓,就像進入一座高大廣闊的中式古典宮殿,你會驚歎它佈局之氣勢、結構之嚴整,更會陶醉於它雕樑畫棟之雅緻、機關格局之精巧,每讀一遍,你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感悟。所以,不論兩百餘年來世事如何變遷,它始終具有穿越時間打動人心的力量。

出於類似原因而被禁的書: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

施耐庵《水滸傳》

3)《北迴歸線》

世界名著被禁的經歷

作為一個放蕩不羈的藝術家,亨利米勒從來不忌諱露骨的性描寫,反而樂於將其作為自己一生的寫作母題,這本自傳體小說《北迴歸線》最具代表性。亨利米勒以自己在巴黎的生活經歷為藍本,毫不掩飾地大寫特寫各種“十八禁”場面,全書性慾橫流、通篇汙言穢語……就連大詩人龐德讀後都把持不住地評價:“大概是一個人可以從中求得快感的唯一一本書”。毫無意外,上世紀前半葉,美國等國不允許出版《北迴歸線》,它只能在更為開放的法國付梓發行。據說,二戰中有不少盟軍官兵在抵達巴黎後以傳閱此書為樂,亨利米勒也因此成為家喻戶曉的“地下作家”。直到1961年,他的作品才在美國解禁。不過,露骨的性描寫並不是它真正的意義——對傳統觀念的挑戰、揭示人生的荒誕、呈現現代社會的破碎及頗具實驗性的“自發式寫作”才是此書的最大價值。

出於類似原因而被禁的書:

D。H。勞倫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納博科夫《洛麗塔》

4)《日瓦戈醫生》

世界名著被禁的經歷

在禁書史上,帕斯捷爾納克的《日瓦戈醫生》絕對不能被忽視。此書以一位叫尤里·日瓦戈的醫生為視角展開敘事,時間跨度從二十世紀初到四十年代末,貫穿沙皇、一戰、二戰及蘇維埃革命等重要時期——透過主人公的遭遇,我們可以看到一代蘇俄知識分子的坎坷命運。不過,在當時的蘇聯政府看來,這個大國小民的故事完全是對偉大的蘇維埃政權的挑戰,並未允許此書出版。終於,《日瓦戈醫生》的手稿流傳到蘇聯境外,並引起極大轟動,很多人透過閱讀它來了解出於冷戰幕布後的神秘蘇聯——1958年,帕斯捷爾納克更因此作而被授以諾貝爾文學獎。但迫於國內壓力,帕斯捷爾納克拒絕領獎。而且,他還被汙衊為“惡毒的文學勢利小人”,遭到全國大批判,終生揹著“文學毒草”的罪名。此後,帕斯捷爾納克的生活就一落千丈,最終病死於家中,而他的妻兒在之後也被投入監獄。但時間證明了文學的偉大和權力的易碎,帕斯捷爾納克在今天仍被後人閱讀和懷念,他再也不用為自己的創造力和良知而感到恐懼了。

出於類似原因而被禁的書:

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古拉格群島》

喬治·奧威爾《動物莊園》

5)《魔鬼詩篇》

世界名著被禁的經歷

《魔鬼詩篇》(或譯成《撒旦詩篇》)的作者薩爾曼·拉什迪生於印度,後移居英國,以中東的文化、政治、宗教為寫作主題。由於《魔》一書有情節涉及到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在出版後就引起了英國本地穆斯林社團的不滿,並在隨後引發了整個穆斯林世界的憤怒。在《魔》出版後不久,伊朗前精神領袖霍梅尼就公開譴責它“瀆聖”,並號召全世界的穆斯林追殺拉什迪,懸賞金額一度高達300萬美元。據說,有超過60人因此書喪命,包括義大利文版譯者和日文版譯者——現在你理解為什麼臺版譯者會匿名了吧。那麼《魔》的文學價值究竟何在?因為拉什迪出身於印度,對中東有頗多研究,他比許多不瞭解這片土地的作家更為深刻,也敢於追溯問題的源頭;同時,他的寫作技巧極為高超,一直被視為後現代作家中的翹楚,《魔鬼詩篇》堪稱其敘事實驗的代表作。1998年,伊朗政府解除了對拉什迪的追殺令,他得以重新在公共場合露面,還成為了近年諾獎的熱門人選。

出於類似原因而被禁的書:

丹·布朗《達芬奇密碼》

埃裡希·瑪利亞·雷馬克《西線無戰事》

6)《嚎叫》

世界名著被禁的經歷

舊金山海關和警察局先後認定《嚎叫》為“淫穢作品”,應該禁止出版。的確,《嚎叫》並不具備以往詩歌的優美和典雅,反而夾雜著大量俚語和粗話,對性與暴力毫不掩飾。但文學之所以為文學,正是作家對語言和時代的探索——在《嚎叫》出版之餘,美國正處於平權運動前夕,人們的生活和思想趨向自由化,正與詩歌中描述的意象極為匹配。因此,《嚎叫》才被人視為惠特曼《草葉集》之後另一章偉大的美國詩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