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中國古代也有“雷神”,沒有最雷,只有更雷,國外雷神都弱爆了!

  • 由 錢品聚 發表于 足球
  • 2021-12-25
簡介道教中把他當成最高的雷神,除執掌世間雷電外,還掌刑罰生殺,世間有作惡之人,他便會降下雷電對其懲罰,著名的宗教書籍《集說詮真》中就對雷公的形象做出過具體描述:狀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兩翅,額具三目,臉赤如猴,下頦長而銳,足如鷹顫,而爪更厲,左

雷澤什麼意思

最近幾年一提起“

雷神

”,人們都知道是美國漫威的同名電影,但在咱們中國古代,也有雷神,甚至不止一位,如果論神通廣大,他們的威名照樣不輸任何國外雷神。

首先第一位,上古時期的雷神,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出現最早的雷神,名為:

雷澤雷神。

中國古代也有“雷神”,沒有最雷,只有更雷,國外雷神都弱爆了!

《山海經·海內東經》:雷澤中有雷神,龍身人頭,鼓其腹則雷。

這雷澤是個什麼地方呢?

《史記·五帝本紀》裡面說,雷澤是舜的農耕之地。

《史記·五帝本紀》:舜耕歷山,漁雷澤。

”在古漢語中的意思為“

水深的湖沼

”,可見雷澤是一片湖,同時也較為溼潤,雨量也充沛,否則無法成為耕地。

中國古代也有“雷神”,沒有最雷,只有更雷,國外雷神都弱爆了!

雷澤想象圖

而在古代神話傳說中,初代雷神出生於雷澤之中,只要鼓起肚子,便會發出悶雷。

《山海經·海內東經》:鼓其腹則雷。

其實把這則神話與舜的農耕聯絡在一起,也就不難理解了。

舜的時期,在一處叫做雷澤的地方耕種,此處經常降雨,且伴有雷聲,時間一久,便孕育出了雷神的傳說,遠古時期的人們便開始朝拜雷神,祈求風調雨順。

總的來看,初代雷神的傳說非常簡單,並不複雜,只因出生於雷澤,掌管雷電降雨,而遠古時期人們對雷電這種自然現象並不理解,因此便將其具象化為神祗,透過祭祀與朝奉,來寄託期盼降雨,好讓莊稼豐收的願望。

很快,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神話的演變,又出現了二代雷神,說是二代,其實也不準確,從雷神形象演變的時間線上來說,幾乎所有的雷神形象都是出現於同一時期,最大的區別卻是出現的地域,也正是我們要說的第二位雷神:

夔牛。(kuí)

中國古代也有“雷神”,沒有最雷,只有更雷,國外雷神都弱爆了!

夔牛圖·明代胡文煥·繪

我第一次知道夔牛的傳說,還是在十幾年前爆紅網路的一部小說中,

那部小說

叫做《誅仙》,當時的劇情便是圍繞著上古神獸展開,而住在流波山上打呼生雷的夔牛,便是與雷澤雷神截然不同的生物。

如果說雷澤雷神是被擬人化之後的神祗形象,還有一些人的特徵,那麼夔牛完全就是“

”,與動物幾無差別,且身形奇異,因為它只有一條腿,在所有的上古神話中,夔牛的形象最為簡單好記,只要看到“

沒有角,只有一條腿

”的牛,大抵就是夔牛,錯不了。

而夔牛在《山海經》中最重要的記載,就是參與了黃帝與蚩尤的那場大戰,據說黃帝在大戰之前,去流波山上殺了一頭夔牛,將它的皮做成鼓面,再將它的骨頭做成鼓槌,開戰之後,由士兵拿著夔的骨頭做成的鼓槌,錘擊夔牛皮做成的鼓面,便會發出如轟雷一般的巨響,士氣因而大振。

中國古代也有“雷神”,沒有最雷,只有更雷,國外雷神都弱爆了!

由此可見,夔牛最初的形象,是與雷電密不可分,正如《山海經·大荒東經》裡的記載:

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裡。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百里,以威天下。

這段話的意思也非常簡單明確,大意為:

東海上有一座流波山,離海岸有七千裡。

山上有獸,形狀如牛,身上卻無毛髮,更無牛角,且只有一足,出水或入水,必伴隨有狂風大雨,渾身綻放出來的光芒如日月般耀眼,發出的聲音像雷聲一樣震人心魄,其名叫做:

夔。

黃帝

得到了夔牛,便將其宰殺,用它的皮做成鼓,用它的骨頭做成鼓槌,敲擊過後發出的聲音可傳達百里之遠,足以威震天下。

中國古代也有“雷神”,沒有最雷,只有更雷,國外雷神都弱爆了!

黃帝大軍擂鼓想象圖

與我前文所說的雷澤雷神不同,這位雷神,其實算不得嚴格意義上的“神”,因為在咱們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真正的神都帶一些傳奇色彩,最起碼也要有一段故事,同時還兼具擬人化的特徵,但這隻“

夔牛

”,卻完全是動物的形態,而且沒有任何背景故事,只是知道它出現於流波山上,能翻江倒海,之後就被黃帝制作成戰爭時用的鼓。

但另一方面,夔牛的本身作用就能產生風雷,因此將它算作雷神,也並無不妥,可如果深究起來,還應在“

雷神

”二字的後面,再添一個“

”字,將其稱為“

雷神獸

”,我想便極為合適了。

中國古代也有“雷神”,沒有最雷,只有更雷,國外雷神都弱爆了!

夔牛想象圖

再說第三位,也是最廣為人知的雷神,正是西周神話中的雷震子,也被後世稱為雷公。

(此處所述只是廣義上的雷公,因各地風俗不同,許多朋友的故鄉盛傳各種雷公,形象也略有不同,所以我只說大家耳熟能詳的那位,望周知,謝謝。)

這位雷公,大概是眼緣最好的一位,不管是各種影視作品也好,還是神鬼小說也罷,都曾出現過具體形象,大概就是一位“

鳥臉人身,右手持錘,左手握釘

”的樣貌。(也有一說,是

右手持斧

。)

中國古代也有“雷神”,沒有最雷,只有更雷,國外雷神都弱爆了!

傳說他用右手的錘敲打左手的釘,便能發出雷電。

同時背後還生有雙翅,可飛天入地。

道教中把他當成最高的雷神,除執掌世間雷電外,還掌刑罰生殺,世間有作惡之人,他便會降下雷電對其懲罰,著名的宗教書籍

《集說詮真》

中就對雷公的形象做出過具體描述:

狀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兩翅,額具三目,臉赤如猴,下頦長而銳,足如鷹顫,而爪更厲,左手執楔,右手執槌,作欲擊狀。自頂至傍,環懸連鼓五個,左右盤躡一鼓,稱曰雷公江天君。

首先,“狀若力士”,可知雷公尤為強壯,肌肉必定十分發達。

“背插兩翅,額具三目,臉赤如猴,下頦(kē)長而銳”,可知雷公的面部是有三隻眼睛,臉為赤紅色,且像猴子一般,下巴尖而長,這大概也是雷公貌如鳥臉的出處。

其次,“足如鷹顫,而爪更厲”,可知雷公長了一對鷹爪,而且比尋常老鷹的爪更為鋒利。

之後說他“左手執楔,右手執槌,作欲擊狀。”,也和我們平常所熟知的形象相差無幾,正是左手握釘,右手持錘,做出將要擊打的動作。

中國古代也有“雷神”,沒有最雷,只有更雷,國外雷神都弱爆了!

這種形象見諸於西周後期,在古代影響可謂深遠,尤其是道教神話中,基本沿用此形象,而並未做出多大改變,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傳說中執掌的領域,有些變化:

最初說雷公獨掌雷電,後來隨著歷史發展,又增加了執掌刑罰,再往後,他變成了天界的最高神祗之一,下屬管轄神雷玉府,統領三界雷電。

我個人觀點,可以如此理解,在古代神話傳說中,但凡有打雷的地方,便是因為雷公發威,而同時很多他照顧不到的地方打雷,便由管轄的神雷玉府統籌完成。

而隨著道教神話的進一步演變,到最後雷公又成了接近萬能的形象,比如

《歷代神仙通鑑》中說他是:

主天之災福,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

這已經包含多種職能了,不僅執掌雷電,還兼備天災禍福與萬物人畜,乃至於生殺大權等多種職務。

從雷神在神話中的形象演變上,大抵可以看出古人文化的發展趨勢,隨著文化的越發昌盛與研究深入,也結合所處的時代背景對雷神的形象做出改變。

比如遠古時期的古人,對於天氣的認知非常有限,於是就將雷神簡單想象為是半人半獸的存在,雷澤雷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還有更為簡單的夔牛。

而隨著對天象的研究深入,以及文化認知層面的理解加深,又出現了更為複雜的擬人化形象,乃至於完全擬人化,正是我們所熟知的雷公形象。

中國古代也有“雷神”,沒有最雷,只有更雷,國外雷神都弱爆了!

雖然也具備動物的特徵,但整體行為方式與外貌,還是大部分屬於人類的形象範疇。

這種神話傳說的演變,也從側面反映出文明的發展,整體是屬於越來越開化,而將神話形象,由“獸”逐漸過渡到“人”的身上,不再侷限於動物,也體現出古人在一定時期內的思想開放,總結來說,雷神的形象雖然一直演變,但始終並未脫離半人半獸的範圍,同時有一些異象的特徵,我想這部分異象體現出了古人對於雷電的恐懼,所以會從心理層面,將雷公想象成一位面目猙獰的神祗,也暗合雷電帶給人們張牙舞爪,兇猛震撼的強烈視覺衝擊。

中國古代也有“雷神”,沒有最雷,只有更雷,國外雷神都弱爆了!

綜上所述,我國古人對於天氣的敬畏,自古有之,而將不理解的自然現象與神話傳說相結合,也從側面反映出古人的想象力之豐富,對於雷神的傳頌也體現出一定的勞動精神,因為畢竟這些神祗都與降雨有關,而作為農耕時代的人們,為了耕種能夠獲得豐收,在努力耕耘的基礎上,便會把心靈寄託於神話傳說,這也算是古代文化中最為精彩的部分之一,比之國外電影中的雷神,要多一層千年傳承下來的勞動精神與思想厚度,實非漫畫中的雷神所能比擬。

中國古代也有“雷神”,沒有最雷,只有更雷,國外雷神都弱爆了!

——————

關注作者:錢品聚,瞭解更多歷史與文化趣聞,帶你發現更大的世界~

中國古代也有“雷神”,沒有最雷,只有更雷,國外雷神都弱爆了!

參考文獻:

《山海經·海內東經》:雷澤中有雷神,龍身人頭,鼓其腹則雷。

——————

《史記·五帝本紀》:舜耕歷山,漁雷澤。

——————

《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裡。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百里,以威天下。

——————

《集說詮真》:狀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兩翅,額具三目,臉赤如猴,下頦長而銳,足如鷹顫,而爪更厲,左手執楔,右手執槌,作欲擊狀。自頂至傍,環懸連鼓五個,左右盤躡一鼓,稱曰雷公江天君。

——————

《歷代神仙通鑑》:主天之災福,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