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國家戰略:三線建設(下)

  • 由 江南蓑翁 發表于 足球
  • 2021-12-23
簡介透過國家持續不斷的投資建設,累計投資達到2000億元,建設了30多個工業基地,在三線地區形成了以國防科技工業為重點,以鐵路交通、煤炭、電力、石油、鋼鐵、有色金屬、原材料作為基礎,有機械電子、化學工業相配套,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建立了核武

沙木達什麼意思

導語

:本文介紹三線建設的歷史影響。

1。三線建設的重要作用

三線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是具有深遠戰略眼光和深謀遠慮的工程。首先是建立了相對完備的戰略後方基地。三線地區位於中國的腹地,是戰略縱深地區。距離沿海和邊疆地區都較為遙遠,受到敵人的海上、陸地和空中威脅較小,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透過國家持續不斷的投資建設,累計投資達到2000億元,建設了30多個工業基地,在三線地區形成了以國防科技工業為重點,以鐵路交通、煤炭、電力、石油、鋼鐵、有色金屬、原材料作為基礎,有機械電子、化學工業相配套,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建立了核武器、潛艇動力裝置、戰略導彈、戰術導彈、殲擊機、轟炸機、運輸機、常規兵器、通訊導航裝置、電子元器件、艦船柴油機和衛星發射中心等重大軍品科研和生產試驗基地,相對獨立而完整的戰略後方基地建立起來,提高了中國的戰略支援能力,大大增強了中國的國防實力。

國家戰略:三線建設(下)

成昆鐵路

其次是實現了中國工業佈局的縱深化,初步改變了中國工業分佈的極不平衡的分佈格局。中國在長期以來,大部分工業集中在沿海地區,內陸特別是三線地區的工業基本上一片空白,經過數十年的三線建設,內陸西南和西北各省區形成了門類齊全的工業佈局,充分利用了當地的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的建設了一大批發電廠、軍工企業、金屬冶煉廠等企業,部署了一種類似“小中國”的全套互相協調、互相支援、門類齊全、實用實戰的基礎工業、交通能源及國防工業體系,反覆強調綜合平衡,確保國家關鍵專案,採用了集中力量,完成一批,投產一批,再上另一批的方針。在較大程度上改善了全國和三線地區極不平衡的工業佈局,有利於經濟建設的重點逐步向內地實行戰略轉移,實現了工業佈局的縱深化,改變了工業基地佈局過淺的格局,為國民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打下了基礎,積累了後勁,充分發揮了中國幅員遼闊、有廣大回旋餘地的地緣優勢,在一定程度上達成了有效地儲存國家的戰爭潛力和戰爭實力、使國家有堅持長期戰爭的能力的備戰目的。

國家戰略:三線建設(下)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第三是改善了中國西部的交通條件。三線建設在鐵路交通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三線建設期間,總共建成了貴昆線、湘黔線、成昆線等七條主要鐵路幹線,通車裡程達到6104公里。當然在公路交通建設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就。

在交通方面取得的成就中,成昆鐵路最具有代表性。成昆鐵路的修建改變了“蜀道難”的局面,加強了四川和雲南之間的經濟聯絡。由於成昆鐵路沿線的地質條件複雜,所以成昆鐵路堪稱為世界鐵路史上最艱鉅、最險惡的工程之一。成昆鐵路全長1100公里,沿線橋樑共991座,隧道和明洞437個,橋樑佔全長的40。1%,長度達6379米的沙木拉達隧道是當時中國最長的隧道。成昆線每公里的造價達到352。7萬元,總投資為36億元。沿線地區豐富的煤炭、有色金屬資源得到開發,促進了沿線經濟的發展。其他如湘黔線、貴昆線的開通使中國西南地區和東部沿海地區緊密聯絡在一起,很大程度上便利了西南地區與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和人文交流。

國家戰略:三線建設(下)

東風汽車公司

最後則是增強了中國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實力。1965年到1975年,三線地區共完成基本建設投資1269。6億元,這些投資在中西部地區發揮了重大的經濟效益。攀枝花鋼鐵廠、成昆鐵路、貴州六盤水煤礦工業區建設、雲南西部地區開發等一大批專案,影響並輻射了當地2000萬人的命運,有社會學家評論說,三線建設使中國西南荒塞地區整整進步了五十年。三線建設也使中國西部地區興起了一座座新興城市,促進了西部地區的城鎮化程序,如因鋼鐵廠而興的攀枝花、因煤礦建設而興的六盤水,因航空航天基地而興的酒泉、西昌等城市。

2。 三線建設的反思

三線建設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時,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建設規模太大,戰線太長。三線建設的投資規模超出預算,僅在頭五年的建設中,三線地區的投資建設總額就佔全國投資總額的51。6%,而當時國家經濟狀況比較困難,違背了“量力而行”的原則。

其次是工業佈局過於分散,部分企業進山太深。在三線建設中,過於強調國防屬性,導致很多企業在佈局時非常分散,而且處在深山老林中,沒有很好地執行國防原則和經濟原則相結合的正確方針,這一方面不利於工業企業進行集約化、高效率的生產,另一方面又給企業職工的生活帶來很大不便,加劇了產品的生產、運輸難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改革開放以後,很多原來佈局於深山、縣城和小城市的大型企業紛紛搬到大城市也正是說明了這一點。

最後則是三線建設中投資效益較差,建設不配套。三線建設忽視了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相互協調問題,對農牧、文教、衛生、福利事業的關注不夠,重工業部門的投資比重過高,能源原材料工業的投資比重較小,這就帶來了企業生產任務完不成和產品積壓問題,同時企業職工的生活保障問題一直無法得到有效解決,職工子女的教育和就業問題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給企業職工帶來了後顧之憂。

3。蓑翁說

三線建設奠定了我國中西部工業發展的基礎,在當時有效的縮小了中西部與東部沿海的差距,但是改革開放以來,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內陸地區的差距又進一步拉大。在當今,能夠有效解決地區發展不平衡的措施恐怕是東南沿海的產業轉移以及中西部地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全文完)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除。

參考文獻:

1. 任健、陳謨:《三線建設的回顧與反思》

2. 胡小平:《共和國的“三線建設”》

本文由江南蓑翁團隊創作,版權歸江南蓑翁團隊所有,如有抄襲等侵權行為,本賬號保留訴諸法律權利。

歡迎關注頭條號/微信公眾號/網易號/百家號:江南蓑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