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唐德宗——李適(kuò)(二)

  • 由 一直健走 發表于 足球
  • 2021-12-17
簡介朱泚進圍奉天,前線李晟、朔方節度使李懷光等軍從河北撤軍勤王,李適的削藩之戰被迫終止

大宋德宗皇帝是誰

唐德宗——李適(kuò)(二)

唐德宗——李適

(kuò)

(二)

軍事

削藩之戰

29、——

藩鎮職位傳子孫,

惟嶽上表繼父位

李適即位後,一直試圖

削奪擁兵自重的地方藩鎮節度使的權力。

為此,他不惜使用武力。建中二年(781年)正月,

河北成德鎮(

駐恆州,今河北正定)節度使李寶臣病死。按照以往藩鎮節度使死後將職位和土地傳給子孫的規矩,

他的兒子李惟嶽上表請求繼承父位

。李適早想革除藩鎮父子相傳、

不聽朝命的弊端

,堅決拒絕了這一要求。

唐德宗——李適(kuò)(二)

30、——

正己病死李納敗,惟嶽被殺

悅頑抗。

魏博節度使田悅、淄青節度使李正己、

山南節度使梁崇義與李惟嶽密謀

,準備以武力抗拒朝廷。李適徵調京西防秋兵萬餘人戍守關東,

並親自在長安設宴犒勞征討兵馬

,打響了武力削藩的戰役,

並在最初階段取得了巨大成果

:淄青李正己病死後,其子李納被擊敗,李惟嶽被其部將王武俊殺死,

只有田悅負隅頑抗。

唐德宗——李適(kuò)(二)

31、——

利用藩鎮打藩鎮,導致朱滔等不滿。

成德鎮的大將張忠和投降,

被任命為成德節度使。

但是,李適在削藩過程中,利用藩鎮打藩鎮,導致了參與朝廷削藩戰役的幽州節度使朱滔等人的不滿。

結果,形勢發生逆轉。

建中三年(782年)底,

盧龍節度使朱滔自稱冀王

、成德王武俊稱趙王、淄青李納稱齊王、魏博田悅稱魏王,“四鎮”以

朱滔為盟主,聯合對抗朝廷。

唐德宗——李適(kuò)(二)

32、——平叛兵馬經長安

,沒得賞賜兵譁變。

同時,淮西(淮寧)

節度使李希烈也自稱天下都元帥

、太尉、建興王(不久又稱楚帝),與四鎮勾結反叛。戰火一下從河北蔓延到河南,

而且東都告急。

建中四年(783年)十月,李適準備調往淮西前線

平叛的涇原兵馬途經長安時

,因為沒有得到夢寐以求的賞賜,加上供應的飯菜又都是糙米和素菜,士兵發生了譁變,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涇師之變”。

唐德宗——李適(kuò)(二)

33、——

李適痛下罪己詔,

公開承擔亂責任。

李適倉皇出逃到奉天(今陝西乾縣)。

亂軍擁立朱滔的兄長

、曾擔任涇原軍統帥的朱泚,稱大秦(後改為漢)帝,年號應天。

朱泚進圍奉天,前線李晟

、朔方節度使李懷光等軍從河北撤軍勤王,

李適的削藩之戰被迫終止

。興元元年(784年)正月,李適痛下“罪己詔”,宣告“朕實不君”,

公開承擔了導致天下大亂的責任

,表示這都是自己“失其道”引起的。

唐德宗——李適(kuò)(二)

34、——

武俊李納

見赦令,取消王號

表謝罪。

李適在詔書中宣佈,

李希烈、田悅、王武俊、李納等人

叛亂是因為自己的失誤,所謂“朕撫御乖方,致其疑懼”,

故而赦免了這些叛亂的藩鎮

,表示今後“一切待之如初”。除了朱泚以外,甚至連朱滔也予以寬大,許其投誠效順。

從此,開始調整了對藩鎮用兵的政策

。王武俊、李納、

田悅見到大赦令,取消了王號

,上表謝罪。

唐德宗——李適(kuò)(二)

35、——打敗朱泚

復京師,李適才得返長安。

二月,由於朔方節度使李懷光聯絡朱泚反叛,

李適又不得不再次逃往梁州

(今陝西漢中)避亂。一直到七月,

李適才因為李晟在五月打敗朱泚

、收復京師,李適才得以重返長安,結束了顛沛流亡的生活。

唐德宗——李適(kuò)(二)

36、——

貞元

馬燧收河中,叛軍懷光敗自殺

貞元元年(785年)秋,

馬燧收復河中,李懷光兵敗自殺

。次年四月,淮西將陳仙奇殺李希烈投降,

李適就任命陳仙奇為節度使

。七月,淮西兵馬使吳少誠殺陳仙奇,

李適又任命吳少誠為節度使留後。

唐德宗——李適(kuò)(二)

安定西陲

37、——李晟追擊大度河,

再次大破蕃詔軍。

大曆十四年(779年)十月,吐蕃、

南詔組成了號稱二十萬的聯軍進犯蜀地。

李適派右神策都將李晟率四千神策軍、

金吾大將軍曲環率領由邠寧、隴右

、范陽各鎮組成的五千士兵前往蜀地,與山南東、

西道的唐軍聯合,

一同擊敗蕃詔聯軍。范陽軍追擊至七盤,再次擊破蕃詔聯軍,並攻克新城、維州、茂州;

李晟率軍追擊到大度河外,

再次大破蕃詔聯軍。聯軍飢寒交迫、

隕死於崖谷的達到八、九萬人。

南詔國王異牟尋大為恐懼,遷都苴咩城(今雲南大理)以避唐軍。

唐德宗——李適(kuò)(二)

38、——

擊敗兩萬吐蕃軍,

乘勝逐北摧砂堡。

貞元二年(786年),

吐蕃尚結贊大舉入侵

。李晟派部將王佖伏兵於汧城,大敗吐蕃,幾乎生擒尚結贊。同年十月,李晟派猛將野詩良輔、

王佖率領步騎五千,

攻打吐蕃摧砂堡,途中擊敗兩萬吐蕃軍,

乘勝逐北,攻克摧砂堡

,斬吐蕃將領扈屈律悉蒙,在燒燬吐蕃所儲物資後回師。

河東節度使馬燧率軍攻吐蕃

,降服河曲六胡州。

唐德宗——李適(kuò)(二)

39、——投崖溺死不勝數

,唐軍殺死蕃驍將。

貞元五年(789年)夏,

吐蕃軍三萬人犯寧州

(今甘肅寧縣),金吾將軍高崇文奉命率甲士三千前往解救,

於佛堂原大破吐蕃,

吐蕃軍陣亡過半。十月,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派部將王有道率軍大破東蠻、兩林蠻及吐蕃青海、

臘城二節度使,吐蕃軍投崖及溺死者不可勝數

,唐軍殺死吐蕃驍將乞藏遮遮。

數年後,收復巂州全境。

唐德宗——李適(kuò)(二)

經濟

稅制改革

40、——

人不土斷而地著,賦不加斂而增入。

建中元年(780年),

李適採納宰相楊炎的建議,

開始實行“兩稅法”。 “兩稅法”使唐的稅收有了明確的規定,

將之前雜亂的稅賦改為夏、秋兩收

。兩稅法的推行,在當時確有其一定的優越性,

並取得了一定成效。

《舊唐書·楊炎傳》稱:實行兩稅法“天下便之,人不土斷而地著,賦不加斂而增入,

版籍不造而得其虛實

,貪吏不誡而奸無所取,自是輕重之權始歸於朝廷”。

唐德宗——李適(kuò)(二)

41、——官僚商人

財納稅,

增加國家財收入

兩稅法與租庸調不同,它“

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

,資產少者則其稅少,資產多者則其稅多。”這樣就多少改變了貧富負擔賦稅不合理現象。

同時,貴族官僚和商人

也要按財產納稅,擴大了納稅面,

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

。兩稅法是中國稅制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改革,

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

唐德宗——李適(kuò)(二)

外交

與吐蕃

42、——

吐蕃人隨倫入朝,

殿中少監使吐蕃。

大曆十四年(779年)七月,

李適詔令鴻臚寺:蕃客

(泛指外國商旅)入京,各自穿本國的服裝。 八月,

派太常少卿韋倫出使吐蕃

,將吐蕃俘虜五百人送還,以示修好之意。 建中元年(780年)五月,

李適派韋倫出使吐蕃

。同年冬,吐蕃宰相論欽明思等人隨韋倫入朝,並進獻方物。次年三月,

李適派殿中少監崔漢衡出使吐蕃。

唐德宗——李適(kuò)(二)

43、——

張鎰結贊於清水,

會盟釐定國邊界。

建中二年(781年),

李適主動派使者謀求與吐蕃和好

,詔書改獻為進,賜為寄,領取為領之。

以表示兩國的對等地位

。建中四年(783年)正月,鳳翔節度使張鎰與吐蕃大相尚結贊於清水(今甘肅省清水縣)

會盟,釐定兩國邊界。

唐德宗——李適(kuò)(二)

44、——

唐蕃會盟伏士兵,唐朝將士多俘獲。

貞元三年(787年)五月,

尚結贊多次遣使求和

,卑辭厚禮求和於河東節度使馬燧。李適命大將渾瑊為吐蕃清水會盟使,

後定盟於平涼川

(今甘肅省平涼市)。十月,唐蕃會盟,尚結贊埋伏大量士兵,

圖謀劫獲渾瑊。最終渾瑊逃脫,

會盟副使及唐朝將士多人被俘獲。

唐德宗——李適(kuò)(二)

與回鶻

45、——

李適冊命壽可汗,允其改名為回鶻。

建中三年(782年)六月,

李適任命李涵為入回紇弔祭使

。貞元三年(787年),回紇開始再次稱臣於唐朝。貞元四年(788年)十一月,

唐朝與回紇和親

,以鹹安公主(李適第八女)

下嫁回紇長壽天親可汗。

李適冊命可汗為汨咄祿長壽天親毗伽可汗,並允許其改族名為“回鶻”。

唐德宗——李適(kuò)(二)

46、——回鶻梅錄將軍來,

告知前任可汗逝。

次年十二月,汨咄錄長壽天親昆伽可汗去世。次年,

李適命鴻臚卿郭鋒持節

,冊拜其子為愛登裡邏汩沒蜜施俱錄毘伽忠貞可汗(忠貞可汗)。

回鶻派達北勒梅錄將軍前來,

告知前任可汗逝世的訊息。貞元十二年(796年)十二月,

回鶻可汗前來朝賀。

唐德宗——李適(kuò)(二)

與南詔

47、——

願同南詔逐吐蕃,

相互保衛永為家

自貞元四年(788年)起,

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與南詔即以書信往返商洽

。貞元七年(791年),唐朝派南詔舊臣段義忠回南詔洽商。次年,

韋皋致信南詔異牟尋

,願同南詔驅逐吐蕃於雲嶺之外,

相互保衛,永為一家

。異牟尋與清平官、大軍將等密謀大計,一心歸唐。次年,南詔派使臣由戎州、黔州、

安南三路獻表,願歸唐朝。

李適賜異牟尋詔書,下令韋皋派使者到南詔安撫。

唐德宗——李適(kuò)(二)

48、——唐與南詔點蒼盟

,結束兩國戰爭態。

貞元十年(794年)

,唐與南詔於點蒼山神祠會盟

,結束了兩國四十餘年的戰爭狀態。貞元十二年(796年)十二月,

異牟尋前來朝賀

。 貞元十四年(798年)十二月,異牟尋派遣使者前來祝賀正旦(元旦)。貞元十六年(800年)正月,

南詔進獻《奉聖樂舞曲》

,李適在麟德殿前觀賞。貞元二十年(804年)十二月,

南詔派遣使者朝貢。

唐德宗——李適(kuò)(二)

其它

49、——

建中元年

日本使,東僰烏蠻

來朝貢。

建中元年(780年)二月,

日本國遣使朝貢。八月,東僰、烏蠻

遣使前來朝貢。 貞元八年(792年)十二月,牂柯、室韋、

靺鞨都遣使前來朝貢

。貞元九年(793年)七月,劍南西山羌的女國王湯立志、

哥鄰王董臥庭、白狗王羅陀匆

、弱水王董避和、逋租王弟鄧告知、南水王侄尚悉曩等六國君王,親自前來朝貢。

李適授予他們官職俸祿

,送其歸國。

唐德宗——李適(kuò)(二)

50、——劍南女王來朝賀

驃國遣使來朝貢。

貞元十二年(796年)十二月,

劍南西山國女國王前來朝賀

。貞元十六年(800年)四月,李適任命權知新羅國事金俊邕襲任開府檢校太尉、

雞林州都督、新羅國王

。 貞元十八年(802年)正月,

驃國國王派遣使者悉利移來朝貢

,並獻上驃國樂十二曲與樂工三十五人。 貞元二十年(804年)十二月,

日本國派遣使者朝貢。

唐德宗——李適(kuò)(二)

個人作品

中醫

51、——

貞元集要廣利方,

稱廣利方書五卷。

李適自撰《貞元集要廣利方》,

又稱《廣利方》,原書五卷

,書中有方五百八十六首。是書為唐德宗年間頒行,但未見傳世。

宋人高保衡等

《新校備急千金要方序》稱作“正元廣利”,正元同貞元。

後世之《醫心方》、《證類本草》

等均有引文,其中《醫心方》二十餘處引到《廣利方》。

唐德宗——李適(kuò)(二)

詩文

52、——

李適善文工於詩

學士論詩夜不寐。

李適善屬文,尤工於詩。

常於宮中唱和,親自品評等次。

與學士論詩,深夜不寐。又常親試製科舉人文辭,

中者稱門生。李肇稱

:“德宗晚年絕嗜慾,尤工詩句,臣下莫可及。” 胡震亨評:“德宗詩尚雅正。”全唐詩》

錄其詩十五首

,《全唐詩逸》補斷句2句,《全唐詩外編》

及《全唐詩續拾》補詩2首。

唐德宗——李適(kuò)(二)

53、——

元日退朝觀軍仗,

中和賜臣宴賦韻。

李適部分詩文作品

《中和節日宴百僚賜詩》、

《中和節賜百官燕集因示所懷》、

《重陽日賜宴曲江亭,賦六韻詩用清字》、

《九月十八賜百僚追賞因書所懷》、

《送徐州張建封還鎮》、《麟德殿宴百僚》、《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

《中和節賜群臣宴賦七韻》、

《三日書懷因示百僚》、《重陽日中外同歡,以詩言志,因示群官》、

《重陽日即事》、

《豐年多慶,九日示懷》、《七月十五日題章敬寺》、《中春麟德殿會百僚觀新樂詩一章,章十六句》、

《九日絕句》。

唐德宗——李適(kuò)(二)

書法

54、——

機敏

翰墨筆可觀

批答奏章暢無滯。

李適天資幹練、機敏,

批答群臣奏章時,言辭流暢無滯。

《宣和書譜》稱:“觀其行書,筆意亦不愧前人云。”

還曾收錄有他的行書作品

《批答趙惠伯表》。 陶宗儀在《書史會要》中稱其“

翰墨落筆可觀”

唐德宗——李適(kuò)(二)

人物評價

總評

55、——

一番改革遭挫折,雄心竟然消失盡。

青少年時代的動盪生活使李適深知安定的可貴,

他登基以後,大有圖強復興的雄心壯志

。但是,李適採取的很多措施都因為

安史之亂後唐帝國

的積重難返而收效甚微,有的儘管初見成效,

但也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

當李適的一番改革遭遇挫折後,他的雄心竟然消失殆盡。李適一生中,無論是性格還是行動,

都充滿了矛盾和悲劇色彩。

唐德宗——李適(kuò)(二)

歷代評價

56、——

性靈太急

不容忍,賊雖奔亡

憂未艾。

賈隱林:然陛下性靈太急,

不能容忍,若舊性未改,賊雖奔亡,

臣恐憂未艾也。陸贄:陛下嗣位之初,

務遵理道,敦行儉約,

斥遠貪饕。雖內庫舊藏,未歸太府,而諸方曲獻,不入禁闈,清風肅然,海內丕變。近以寇逆亂常

,鑾輿外幸,既屬憂危之運

,宜增儆勵之誠。

唐德宗——李適(kuò)(二)

——

天衢尚梗師旅殷,

痛心呻吟聲未息。

臣昨奉使軍營,出經行殿,

忽睹右廓之下,榜列二庫之名

,戄然若驚,不識所以。何者?天衢尚梗,師旅方殷,

痛心呻吟之聲,噢咻未息

;忠勤戰守之效,賞賚未行。

唐德宗——李適(kuò)(二)

——

諸道貢珍私別庫,萬目所視孰忍情。

諸道貢珍,遽私別庫,萬目所視,孰能忍情?竊揣軍情,

或生觖望,或忿形謗讟

,或醜肆謳謠,頗含思亂之情,亦有悔忠之意。是知氓俗昏鄙,

識昧高卑,不可以尊極臨,

而可以誠義感。

唐德宗——李適(kuò)(二)

57、——

不信宰相信他人,奸臣

乘間弄威福。

崔寧:聖上聰明英邁,

從善如轉規,但為盧杞所惑至此爾

。 杜黃裳:德宗自經憂患,務為姑息,不生除節帥。有物故者,

先遣中使察軍情所與則授之。

中使或私受大將賂,歸而譽之,即降旄鉞,

未嘗有出朝廷之意者

。李吉甫:德宗自任聖智,不信宰相而信他人,是使奸臣得

乘間弄威福。

唐德宗——李適(kuò)(二)

58、——

初總萬機

精治道,思政若渴視民傷

劉昫:①德宗皇帝初總萬機,

勵精治道。思政若渴,視民如傷

。凝旒延納於讜言,側席思求於多士。其始也,

去無名之費,罷不急之官

;出永巷之嬪嬙,放文單之馴象;減太官之膳,誡服玩之奢;

解鷹犬而放伶倫,止榷酤而絕貢奉

。百神鹹秩,五典克從,御正殿而策賢良,輟廷臣而治畿甸。此皆前王之能事,

有國之大猷,率是而行

,夫何敢議。

唐德宗——李適(kuò)(二)

——

天才秀茂文雕華,

灑翰金鑾淮南作。

加以天才秀茂,文思雕華。

灑翰金鑾,無愧淮南之作

;屬辭鉛槧,何慚隴坻之書。文雅中興,夐高前代,《二南》三祖,豈盛於茲。

然而王霸跡殊,淳醨代變

,揆時而理,斟酌斯難。苟於交喪之秋,

輕取鄙夫之論,歷觀近世

,靡不敗亡。德宗在籓齒胄之年,曾為統帥;及出震承乾之日,

頗負經綸。

唐德宗——李適(kuò)(二)

——

奉天之窘為涕零,罪已之言補何益。

故從初罷郭令戎權,非次聽楊炎謬計,

遂欲混同華裔,束縛奸豪

,南行襄漢之誅,北舉恆陽之代。出車雲擾,命將星繁,

罄國用不足以餽軍,竭民力未聞於破賊。

一旦德音掃地,愁嘆連甍,

果致五盜僭擬於天王

,二朱憑陵於宗社,奉天之窘,可為涕零,罪已之言,補之何益。

所賴忠臣戮力,否運再昌。

唐德宗——李適(kuò)(二)

——

聰明文思睿作聖,保奸傷善聽斷令。

雖知非竟逐於楊炎,

而受佞不忘於盧杞。

用延賞之私怨,奪李晟之兵符;取延齡之奸謀。罷陸贄之相位,知人則哲,其若是乎!

貞元之辰,吾道窮矣

。②聰明文思,惟睿作聖。保奸傷善,聽斷不令。御歷三九,

適逢天幸。賜宴之辰,徒矜篇詠

。③德宗黜賢相,位奸臣,致朱泚、懷光之亂,

是失其人也,豈尤其時哉!

唐德宗——李適(kuò)(二)

59、——

天未悔禍亂相仍,經費不充額又建。

孫何:故德宗之初,首降詔書,

追行古制,天下錢穀,

皆歸文昌,鹹謂太平可致。而天未悔禍,叛亂相仍,經費不充,使額又建,

於是裴延齡以利誘君,甚於前矣。

唐德宗——李適(kuò)(二)

60、——朝廷益弱方鎮強

,至於唐亡患以此。

歐陽修:德宗猜忌刻薄,

以強明自任,恥見屈於正論

,而忘受欺於奸諛。故其疑蕭復之輕己,謂姜公輔為賣直,而不能容;

用盧杞、趙贊,則至於敗亂

,而終不悔。及奉天之難,深自懲艾,遂行姑息之政。

由是朝廷益弱,而方鎮愈強

,至於唐亡,其患以此。

唐德宗——李適(kuò)(二)

61、——

至延齡輩

寵磐桓,不移如山

昏佞濟。

宋祁:德宗之不亡,顧不幸哉!

在危難時聽贄謀

,及已平,追仇盡言,怫然以讒幸逐,猶棄梗。至延齡輩,

則寵任磐桓,不移如山

,昏佞之相濟也。吳奎:唐德宗猜疑大臣,信任群小,陸贄以直道昌言,反見斥逐;

裴延齡、韋渠牟、李齊運以纖屑狡獪

,倚為腹心,天下至今稱德宗為至闇之主。

唐德宗——李適(kuò)(二)

62、——

撥亂之志識度淺,資性猜愎信非人。

司馬光:德宗憤積世之弊,

憫唐室之卑,南面之初

,赫然有撥亂之志,而識度闇淺,資性猜愎,親信多非其人,

舉措不由其道,賦斂煩重

,果於誅殺,故關外之寇未平而京城之盜先起,於是困辱於興元,播遷於山南,公卿拜於賊庭,

鋒鏑集於黃屋,尚賴陸贄盡心於內

,李晟渾瑊輸力於外,

故能誅夷元兇,

還奉宗社。

唐德宗——李適(kuò)(二)

63、——

元帝德宗是同道,

不怪人臣戾不忠。

王安石:陛下(宋神宗)能為

堯、舜、禹、湯、文、武

所為,即髃臣自當同心同德,若與漢元帝、唐德宗同道,

即不須怪人臣多乖戾不忠信也。

唐德宗——李適(kuò)(二)

64、——

即位之初好貪功,

三叛父子三十年。

蘇轍:帝即位之初,好名而貪功。

河朔三叛,父子相襲三十年矣

,帝將以天下之力勝之。田悅驚疑而起,

朱滔、王武俊和之

。帝使馬燧、李抱真、李芃三將往迎其鋒,勝負之勢未決也。帝急於成功,復使李晟出禁衛之兵,

李懷光舉朔方之眾

,五將萃於魏郊。

唐德宗——李適(kuò)(二)

——

涇原變起忙避寇,

半年而歸帝厭兵。

而淮西李希烈乘間而起,

兵連禍結,常賦所不能贍

。於是為之抽貫算間,假貸商賈,空內以事外,關中已亂,而帝不知也。……

帝猶意西師可以必克

,忽其言不用。未幾而涇原叛卒之變起,倉皇避寇,

半年而歸,帝亦老而厭兵矣。

唐德宗——李適(kuò)(二)

——無常之心勇後怯,

有常之心勇怯當。

於是行一切之政,

專以姑息涵養藩鎮。

凡節度使死,將佐之得士心者,皆就命留後。雖以篡奪請命者亦如之。……由此觀之,

帝常持無常之心,故前勇而後怯;

贄常持有常之心,故勇怯各得其當。

唐德宗——李適(kuò)(二)

65、——

危亂之中

不可贄,延齡之譖

棄如屣。

範祖禹:①德宗於危亂之中,

斯須不可無贄,及其用裴延齡之譖

,則棄之如脫屣然,於所厚如此,宜其無所不薄也。②

德宗好察而不明,是以致亂

,而不自知其非。

唐德宗——李適(kuò)(二)

66、——

畏縮摧抑抱虎羞,媚嫵不暇

苟無事。

何去非:陵夷至於大曆、

貞元之間,兩河方鎮日以強肆

。而當時之君,畏縮摧抑,常若抱虎包羞,含垢媚嫵不暇,

以苟旦暮之無事。而陵犯益至

,雖內設禁軍,統以閹尹,然亦不足以待天下之變。故涇師之亂,而神策六軍,

召之無一至者,

從奉天之幸者四百士耳。

唐德宗——李適(kuò)(二)

67、——

君子易退小人難,二者並用小人留。

任伯雨:

人才固不當分黨與

,然自古未有君子小人雜然並進可以致治者。蓋君子易退,小人難退,二者並用,終於君子盡去,小人獨留。

唐德宗坐此致播遷之禍

,建中乃其紀號,不可以不戒。羅從彥:

若唐德宗,則察而不明

唐德宗——李適(kuò)(二)

68、——

齒胄之年

為統帥,勵精治道

壯大猷。

《宣和書譜》:初在宗藩,

譽望已著。性識強敏

,一經於目,往往不待學而能。其所以自任者,亦復如此。齒胄之年,

便為統帥。既總萬幾,頗勵精治道

,思前王能事,以壯大猷。故群臣章奏來上,皆即批答

,筆無滯思,翰墨落落可觀。

唐德宗——李適(kuò)(二)

69、——

自古昏主政不明,輕棄功臣真可嘆。

洪邁:朱泚據京師,德宗播遷奉天,

李懷光繼叛,李晟孤軍堅壁

,竟平大難,而德宗用張延賞之譖,訖罷其兵,

且百端疑忌,至於鞅鞅以死

。自古昏主不明,輕棄功臣如此,真可嘆也!錢時

:德宗,猜忌之主也。

唐德宗——李適(kuò)(二)

70、——

疇諮惟勤志意銳,

斤斤其明強自遂。

孫承恩:疇諮惟勤,志意亦銳。

斤斤其明,強幸自遂。

忌刻於始,姑息於終。弊源在茲,多言何庸。 王家屏:猜防苛細,

即使聽斷甚精,如漢宣帝、唐德宗

,竟何補於治哉?

唐德宗——李適(kuò)(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