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三十六計之第十六計欲擒故縱,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南蠻

  • 由 書香青竹 發表于 足球
  • 2021-12-10
簡介計策總結欲擒故縱的目的是擒拿敵人,“縱”是我們擒拿、消滅敵人的一種方法,特別是針對那些陷入絕境,但是又有一點最後反擊之力的敵人

三十六計欲擒故縱是什麼意思

計策解讀

大家看到“欲擒故縱”這條計策第一個想到的是不是諸葛亮七擒孟獲呢?

公元223年,益州的雍闓在東吳的支援下,勾結少數民族首領孟獲等人一起叛蜀。225年諸葛亮開始平定南中之戰,制定“攻心為上”的策略對孟獲七擒七縱,徹底讓他歸心。諸葛亮又幫助開發南中地區經濟,在南中施加蜀國的恩德,為蜀漢建立了一個穩固的大後方。

其實,早在《老子》這本書中就有“欲擒故縱”的說法了。

《老子》說:“將欲翕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這話說的就是想要收斂它,必須先擴張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強它,想要廢去它,必先抬舉它,想要奪取它,必先給予它。所謂“物極必反”、“盛極而衰”,這就是欲擒故縱的道理,和計策名字最早的出處。

欲擒故縱,最終的目的還是“擒”,至於“縱”這是手段、方法。古語有云:“窮寇莫追”,實際上也不是不追趕,而是要看怎麼追,逼急了狗還咬人呢,何況是人呢?下面就說下怎麼理解。

三十六計之第十六計欲擒故縱,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南蠻

原文理解

逼則反兵,走則減勢。緊則勿迫,累其氣力,消其鬥志,散而後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這段原文的意思很好理解:逼敵人太緊了就會遇到反擊,狗急跳牆會咬人。放敵人逃跑反而能消減敵人的鬥志、氣勢,比如圍城的時候一般都是圍三缺一。那該怎麼做呢?下面說的是,對待敵人應該緊隨其後,但是不要逼迫太緊,藉此消耗敵人的體力和士氣,瓦解敵人反抗的鬥志,等到對方軍心渙散的時候,就可以兵不血刃的出兵消滅敵人了。

最後“需,有孚,光。”這是《易經·需》卦,象徵一種危險,但是我們必須突破它,不過想突破就要善於等待。

三十六計之第十六計欲擒故縱,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南蠻

計策總結

欲擒故縱的目的是擒拿敵人,“縱”是我們擒拿、消滅敵人的一種方法,特別是針對那些陷入絕境,但是又有一點最後反擊之力的敵人。

“縱”並不是對敵人完全放任,而是尾隨、讓敵人不斷陷入絕境、不斷逃跑,從而消耗敵人體能、精神的一種方法。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平定孟獲造反,採用的是七擒七縱的方法,諸葛亮的目的是擴大劉備勢力在南蠻的影響,讓孟獲這個“攪屎棍”把所有躲起來的蠻人勢力都暴露出來,讓所有人都看到孟獲的失敗,認識到己方的強大,好方便自己收服。

諸葛亮的方法其實已經不是兵法的本意了,如果按兵書說法,既然已經抓到了敵人,肯定不會輕易放掉的。

這條計策的關鍵就是“縱”,怎樣能快速地把敵人體力、精神、鬥志都消耗乾淨,然後擒拿、消滅。

欲擒故縱除了用在軍隊,生活中和商場中的用法也非常常見,比如男人追喜歡的女孩時,即使女孩子也很細換這個男孩,她也不會馬上就答應,而是拖著、慢慢相處再說,這其實就是一種“欲擒故縱”。

三十六計之第十六計欲擒故縱,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南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