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第一次中東戰爭

  • 由 音為經典樂才好聽 發表于 足球
  • 2021-05-20
簡介第一次中東戰爭,又稱1947-1949年阿以衝突、以色列獨立戰爭、大災難,是指1947年至1949年的一系列衝突,尤指1948年以色列為巴勒斯坦地區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發生的大規模戰爭,當時阿拉伯國家聯合主動攻擊以色列,它使以色列成為一個獨立的

侯賽尼什麼意思

第一次中東戰爭

,又稱

1947-1949年阿以衝突

以色列獨立戰爭

大災難

,是指1947年至1949年的一系列衝突,尤指1948年

以色列

巴勒斯坦地區

阿拉伯國家

之間發生的大規模

戰爭

,當時阿拉伯國家聯合主動攻擊以色列,它使以色列成為一個獨立的

國家

,將

巴勒斯坦託管地

的剩餘地區分成分別由

埃及

外約旦

控制的

地區

。戰爭中有960,000名巴勒斯坦人逃離家園並淪為

難民

,戰爭激化了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以及阿拉伯國家和美、英的矛盾,從此中東戰亂不斷。

第一次中東戰爭

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圖1948年6月1日

第一次中東戰爭

第一次中東戰爭

隨著

第一次世界大戰

奧斯曼帝國

的戰敗,

國聯

授權

英法

兩國臨時殖民統治今天土耳其以南的前奧斯曼各省。這些地區在奧斯曼帝國時期稱為“vilayets(省)”,但指派給英法後當時稱為

國際聯盟託管地

。這兩個國家隨心所欲地劃了

邊界

,將這個地區分成四部分。他們中的三個就是今天的

伊拉克

敘利亞

、和

黎巴嫩

第四部分建立起來時叫做“敘利亞南部”,當時的官方名字是

巴勒斯坦託管地

。英國人重新修訂過它的邊界,但是按照

丘吉爾

的意願這個地區被沿著

約旦河

分成兩個行政區域。約旦河以東的部分是

外約旦

,後來成為

約旦王國

,而河西區仍然保留原來的名稱巴勒斯坦。

1922年時的巴勒斯坦區大概有

穆斯林

589,200人,

猶太人

83,800人和71,500的

基督徒

。然而,這個地區卻變成

猶太復國主義

的中心,並且漸漸的有大量猶太移民湧入。(他們大部分是為了逃離在

歐洲

的越來越多的迫害。)這場移民立即遭到當地

阿拉伯人

的強烈反對。

耶路撒冷大穆夫提

阿明·侯賽尼

堅定的領導下,當地的阿拉伯人反抗英國人,也經常性地攻擊人口增長中的猶太人。這些零星的攻擊開始於

1920年4月耶路撒冷大屠殺

和1921年的

雅法騷亂

。在1929年巴勒斯坦騷亂中,

希布倫

有67名猶太人

遭到殘殺

,大部分的倖存者都被驅趕。在

1936年到1939年的大起義

期間,阿拉伯人的

總罷工

和騷擾目標既包括英國人也包括猶太人。

這些攻擊產生三種結果:第一,導致猶太地下民兵的形成與發展,主要是

哈迦納

,它在1948年起了決定性作用。第二,使人們明晰這兩個群體是不可調和的,產生了隔離開他們的想法。第三,英國人發表

1939年白皮書

,平息阿拉伯人的反抗,同時也嚴格控制猶太移民。但是隨著

二戰

的爆發,實際上的移民數量限定並未奏效。白皮書協議也激化猶太人口,而且令他們在戰後不再同英國合作。

這一時期,甚至在1938年

阿明·侯賽尼

逃離國家之後,阿拉伯領袖並未變化。在

柏林

他又找到新的位置,成為

納粹

的主要合作者,負責整個

黨衛軍

的新兵招募工作。大穆夫提不妥協的宣傳,加上對組織和計劃的反感,對巴勒斯坦阿拉伯事業來說是災難性的。

與此同時,周圍許多阿拉伯國家從殖民統治下建立。1946年,

雜湊姆

統治者

阿卜杜拉

統治下的外約旦,從不列顛贏得獨立,儘管仍然處在英國的強烈影響下。英國人將阿卜杜拉的同父異母兄弟

費薩爾

推上伊拉克的王座。

1936年英埃條約

中的條款包括不列顛維持

蘇伊士運河

的防衛。從1945年起,埃及想要重新就這個看成是屈辱的殖民殘跡條款進行談判。

黎巴嫩

於1943年獨立,但是法國軍隊直到1946年才離開,也是這一年

敘利亞

從法國統治下獨立。

1945年,由

英國

的倡導,

埃及

伊拉克

黎巴嫩

沙烏地阿拉伯

敘利亞

、外約旦和

葉門

等國家成立

阿拉伯國家聯盟

來協調阿拉伯國家之間的方針政策。伊拉克和外約旦的方針最接近,簽訂了互防協議;同時,

埃及

敘利亞

黎巴嫩

沙烏地阿拉伯

等國家擔心外約旦會部分甚至全部地吞併

巴勒斯坦

,甚至成為攻擊或破壞

敘利亞

黎巴嫩

漢志

的基地。

1947年11月29日,

聯合國大會

透過一項將巴勒斯坦英帝國託管地分成兩個國家的

方案

:一個猶太國家和一個阿拉伯國家。每個國家都由3個主要的地區組成,由領土之外的交叉路口連線,再加上一個位於

雅法

的阿拉伯

飛地

。大耶路撒冷地區將處在國際組織的控制下。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批評這個方案的一些方面,猶太民眾大部分都歡迎這個方案,而阿拉伯領袖和一些猶太反抗組織則抵制這個方案。

第一次中東戰爭

1948年阿拉伯聯合軍

第一次中東戰爭

1948年以色列步兵

戰爭第一階段:阿軍發起進攻至第一次停火(1948年5月15日—7月8日)

阿軍發起第一次進攻

1948年5月14日,英國結束在巴勒斯坦地區的託管。猶太人宣佈建立

以色列國

蘇聯

美國

以及其他許多國家很快都予以了承認。

在接下來的幾天中,大約1000人的

黎巴嫩

部隊、6000人的

敘利亞

部隊、4500人的

伊拉克

部隊、5500人的

埃及

部隊、6000-9000人的

外約旦

部隊以及數量不明的

沙烏地阿拉伯

葉門

部隊開始進攻以色列。一起的還有幾千名非正規阿拉伯士兵,這支阿拉伯聯軍面對的是有29,677人的以色列部隊。接下來的幾個月裡,雙方都不斷的投入

戰鬥

兵力,但是以色列的優勢平穩增長,因為以色列社會積極動員,並且每月有平均10,300位

移民

流入。

第一次中東戰爭

1948年5月26日,以色列政府組建了

以色列國防軍

哈加拿

帕爾瑪赫

以及

伊爾貢

等武裝組織也加入到這個年輕猶太國家的正規軍隊中。

形勢上,阿拉伯聯軍在武器裝備上佔有絕對優勢。1948年5月15日時的火力配置如下:

第一次中東戰爭

軍械不平衡,還有鄰近阿拉伯國家正規、裝備較好、訓練過的軍隊加入戰鬥,對沖突的結果形成了世界上普遍的軍事觀點。二戰時盟軍在北非和北歐的指揮官伯納德·洛·蒙哥馬利的看法是典型的例子,他說新以色列國將在兩週內被打敗。

但是實際上,阿拉伯聯軍和以色列國防軍相比是處於劣勢的。在二戰時參與盟軍的猶太軍人很多,他們是老練的軍人,僅缺少武器補給;而全世界的猶太人中不乏富商,他們的捐輸,讓以色列有金錢購買武器;另外當時的形勢讓猶太人可以輕易購得大量的武器。在1948年五月中旬,以色列國防軍(IDF)的部隊為6萬5千人;到1949年早春達到了11萬5千人。阿拉伯部隊在1948年七月約為4萬人,到1948年十月達到5萬5千人,但直到1949年春仍沒有太多的增加。對於阿拉伯空軍,也只有十幾架戰鬥機和三到四架轟炸機經歷過戰鬥,其它的都不能投入使用。

在1948年秋,以色列國防軍利用僅有的十幾架戰鬥機取得了制空權。同時,以色列國防軍也獲得了武器裝備和戰鬥人員方面的優勢,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經歷過二次世界大戰。

因此,以色列國防軍的首要任務是抵擋阿拉伯軍隊的進攻並阻止他們摧毀重要的猶太定居點,直到援軍和武器裝備到達。

最激烈的戰鬥發生在耶路撒冷以及連線耶路撒冷和特拉維夫之間的道路上,交戰雙方為外約旦軍隊阿拉伯軍團(英語:Arab Legion)和以色列軍隊。阿卜杜拉國王命令外約旦部隊指揮官古魯伯·帕夏,在5月17日進入耶路撒冷,於是在5月19日至28日期間爆發了激烈巷戰,最終以色列部隊被趕出了耶路撒冷的阿拉伯地區和老城的猶太地區。伊拉克部隊沒有能攻佔幾個猶太定居點,其中著名的一場戰鬥發生在Mishmar Haemek,並且在傑寧、納布盧斯和圖勒凱爾姆周圍也被迫轉入防禦。

北部,敘利亞軍隊在Degania基布茲遭遇阻擊,這裡的猶太定居者只用輕武器就阻止了敘利亞裝甲部隊的前進。一輛被汽油彈摧毀的坦克現在仍留在基布茲裡。之後,定居者又用一些從19世紀博物館裡找到的零件組裝了一門應急的加農炮,使得敘利亞軍隊不得不撤出了這個基布茲。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敘利亞軍隊不斷遭到反擊,其他巴勒斯坦游擊隊和阿拉伯聯軍也是如此。

在南部,埃及軍隊的進攻撕開了一些以色列基布茲的防線,但是損失慘重。進攻在阿什杜德附近停滯了。與此同時,以色列軍隊不僅控制了自己猶太國家的領土,而且擴充套件了控制範圍。

第一次停火:1948年6月11日-1948年7月8日

聯合國在1948年5月29日宣佈了一項停戰協議,它於6月11日生效並持續28天。這次停火由聯合國調停員

福克·伯納多特

負責監督。同時對交戰雙方實施武器禁運以確保他們遵守停戰協議。停火期間阿拉伯方面沒有取得更多急需武器,併產生內部糾紛,而以色列方面則設法從

捷克斯洛伐克

獲得了違法武器裝備。在停戰協議有效期結束之前,

福克·伯納多特

提出了一項新的土地分割計劃,即將

加利利

地區劃給猶太人,將

內蓋夫

地區劃給阿拉伯人,但是阿以雙方都拒絕了這一計劃。7月8日,埃及恢復開戰,這場戰爭又重新開始。

第二階段:以軍的第一次進攻至第二次停火(1948年7月9日—10月15日)

1948年7月9日,經過充分準備的以色列軍隊向阿拉伯軍隊發動攻擊,這次進攻名為“十天進攻”,至7月18日結束。阿拉伯國家由於內部分歧,沒有統一的軍事計劃,一開始就處於被動地位。相反,以軍作了充分準備,他們在全境確立了統一的軍事領導和指揮機構。在北線,7月15日—16日,以軍2個營利用夜間實施突襲,佔領了沙德阿姆爾和拿撒勒,並進而奪取了整個加利利地區。

第二次停火:1948年7月18日-1948年10月15日

1948年7月18日,聯合國關於阿以停火令生效。兩次停火間這年夏天氣溫最高的十天,以色列方面開始轉入進攻,而阿拉伯軍隊則轉入了防禦。以色列軍隊實施了三次大規模進攻行動,這些行動都是在停火期間精心籌劃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次進攻是Dani行動,其目的是透過佔據沿途城市盧德以及拉姆拉來擴大連線耶路撒冷和特拉維夫之間的通道並確保其安全。佔領這些城市後,以色列國防軍驅逐了這些地方的居民,其中包括5萬巴勒斯坦人,這是戰爭中最嚴重的一次驅逐行動。 計劃的行動第二階段目標,俯瞰耶路撒冷的防禦點拉通和拉姆安拉市也被攻佔。 以色列籌劃的第二波進攻是Dekel行動,其目的是佔領包括耶穌故鄉拿撒勒的下加利利地區。第三個計劃為Kedem行動,將動用較少的資源來確保耶路撒冷老城的安全。

第三階段:以軍的第二次進攻至戰爭結束(1948年10月15日—1949年3月)

1948年10月15日,以色列軍隊破壞停火令,向阿拉伯軍隊發起進攻。1949年1月7日埃及要求停戰,以色列同意了埃及的要求,雙方停止了戰鬥。

阿以停戰協定的簽訂

埃及在軍事失利的情況下,於1949年2月24日,在

希臘羅德島

簽訂停戰協定。外約旦於3月2日同以色列簽訂停戰協定。伊拉克拒絕和以色列談判,但表示遵守以約協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