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書摘」萊爾|《英國復興領袖傳》懷特菲爾德

  • 由 助邦羅規 發表于 足球
  • 2021-12-06
簡介——萊爾——-第3章 喬治·懷特菲爾德與他的侍奉一P18懷特菲爾德的出生地,他的父母——在格洛斯特文法學校接受教育——進入牛津大學彭布羅克學院——靈命爭戰的階段——對他有所造就的書籍——被本森主教按立——第一次講道——在倫敦傳道——擔任達默

賴爾什麼時期的

《英國復興領袖傳》

《Christian Leaders of the 18th Century》

[英]萊爾(J。C。Ryle)著;

梁曙東、朱文麗、李瑞萍 譯;

華夏出版社;2007-09。

——-

沒有誰能像懷特菲爾德,對時代的需要如此敏銳,也沒有人像他在屬靈爭戰的偉大事工上如此挺身而出。如果我把其他人擺到他前面,我就是處事不公了。

——萊爾

——-

「書摘」萊爾|《英國復興領袖傳》懷特菲爾德

第3章 喬治·懷特菲爾德與他的侍奉

P18

懷特菲爾德的出生地,他的父母——在格洛斯特文法學校接受教育——進入牛津大學彭布羅克學院——靈命爭戰的階段——對他有所造就的書籍——被本森主教按立——第一次講道——在倫敦傳道——擔任達默(Dummer)、漢特(Hants)的助理牧師——前往北美——一年後回到英格蘭——露天傳道——被排斥在倫敦大多數的講壇之外——31年勞苦工作所到之處——1770年死於北美紐伯里港——他死時的特別情形。

是誰100年前復興了英國的信仰?他們姓甚名誰,好叫我們得以紀念他們呢?他們生於何處?受過怎樣的教育?他們生命中的主要事件是什麼?他們的特別工場在哪裡?我將在本章及下面幾章回答這些問題。

——-

注:文中的“100年前”指1700年代,距今300年前。

我憐憫那些對這些問題不感興趣的人。為上帝做工的器皿值得我們去細細考察。一個對吹倒耶利哥城的羊角、釘穿西西拉鬢角的橛子和錘子、基甸的火把和號角、大衛甩石的機弦和石子毫不在意的人,我們說他是冷漠無情的,這一點也不過分。我相信,所有讀這本書的人,都希望對18世紀的英格蘭福音傳道人有所瞭解。

P19

我首先要提出的就是著名的喬治·懷特菲爾德。雖然按出生時間,他並不排在最前,但按功勞來說,我要毫不猶豫地把他排在第一位。在100年前所有的屬靈領袖們中,

沒有誰能像懷特菲爾德,對時代的需要如此敏銳,也沒有人像他在屬靈爭戰的偉大事工上如此挺身而出。如果我把其他人擺到他前面,我就是處事不公了。

懷特菲爾德於1714年出生于格洛斯特(Gloucester)。在他所出生的這個受人尊敬的城市中,熱愛新教真理的人敬重的並不只有他一個人。丁道爾,一位最早、最出色地把聖經翻譯成英文的人,就是格洛斯特郡人。格洛斯特主教胡泊爾,是英國最偉大、最優秀的改教者之一,在瑪麗女王統治時期,為基督真理被燒死在自己大教堂附近的火刑柱上。到了17世紀,另一位格洛斯特主教麥爾斯·史密斯,是首批反對勞德(當時格洛斯特教區長,主張把英國國教變成天主教)的人。事實上,史密斯主教對新教的感情到了如此地步,當勞德在1616年將大教堂的聖餐桌挪到東端,第一次把它擺成“聖壇的樣子”時,他悲憤之極。從那時直到他去世,他都拒絕進大教堂一步。無疑,像格洛斯特這樣的地方,繼承著眾多的禱告傳統。胡泊爾曾在此傳道、禱告,熱誠的麥爾斯·史密斯在此強烈抗議天主教。這座城市,正是英格蘭曾經有過的最偉大的福音傳道人的出生地。

像許多其他著名人物一樣,懷特菲爾德出身寒微,並沒有什麼財富或上層關係幫助他在這個世界出人頭地。他的母親在格洛斯特經營貝爾旅館,生意似乎並不興隆。無論如何,她好像從未能為改善懷特菲爾德的生活做些什麼。那家小旅館至今還在,它不僅是這位英格蘭最偉大的傳道人的出生地,也是英格蘭一位出名的主教——埃克塞特主教亨利·菲爾波特的出生地。

懷特菲爾德的早年生活,據他自己的記述,是毫無信仰可言的。他儘管像許多男孩一樣,偶爾也會感到良心刺痛,間或突發一陣虔誠情感。但積習和平常的愛好才是唯一真正考驗年輕人品格的依據。他承認自己“習慣於撒謊、講髒話、開愚蠢的玩笑”,他也“不守安息日、常泡劇院、玩紙牌、讀愛情小說”。總之,他說15歲之前他一直是這個樣子。

P20

雖然家境貧窮,但因為懷特菲爾德是格洛斯特的居民,他得以在該市免費的文法學校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在15歲之前他一直是走讀生。我們不知道他在那裡有什麼進步,但他不可能很懶散,否則就無法在18歲時就為進大學做好了準備。而且,從他的信件中看出,他很熟悉拉丁文,常用拉丁文引經據典。如果不是在學校裡學到的,很少有人能做到這一點。關於他的學校生活,據我們所知,唯一令人感興趣的就是,當年的他就以出眾的口才和驚人的記憶力出名,在格洛斯特市政會對該語法學校作年度參觀時,他被選派背誦演講稿。

懷特菲爾德似乎在15歲的時候離開了學校,並一度終止了拉丁文和希臘文的學習。很可能是他母親處境艱難,使他不得不輟學幫助母親料理生意,並自己掙錢謀生。於是他開始每天在貝爾旅館幫助母親。他說:“我終於穿上了藍圍裙,洗杯子、打掃房間,總之,我成了旅館的職員,在這裡幹了差不多一年半。”

然而這種狀況並沒有持續很久。貝爾旅館的生意並不興隆,他母親最終完全放棄了這個生意。一位老校友重新讓他有了上牛津讀書的想法。他便重回文法學校複習功課。他找朋友說服牛津大學彭布羅克學院(Pembroke)接受他入校。格洛斯特文法學校曾在該學院中舉辦過兩次展覽。最後,上帝多次的佑助,為懷特菲爾德鋪平了道路,在他18歲時,他終於成為彭布羅克學院的工讀生,進入牛津大學。①

——-

①1865年6月的時候正巧在牛津,我去彭布羅克學院,問有沒有人知道懷特爾德在牛津的故居。守門人告訴我,人們對此一無所知。但人們還能指出那位出名的約翰遜博士在彭布羅克學院住過的房間,約翰遜在懷特菲爾德入校前剛剛離開牛津大學。

P20-21

懷特菲爾德在牛津的日子是他生命中的偉大轉折點。他的日記顯示,在進入牛津之前的兩三年時間裡,他並非沒有信仰方面的強烈感受。但從他進入彭布羅克學院後,這些感受很快成熟起來,他堅定了自己的基督教信仰。只要可能,他就堅持不懈地運用各種蒙恩之道。他把空閒的時間都花在探訪牛津的監獄、給囚犯讀聖經以及盡力行善上。他認識了大名鼎鼎的約翰·衛斯理和他的弟弟查爾斯,還有一小群志趣相同的年輕人,包括《塞倫和阿斯巴西奧》(Theron and Aspasio)的作者,遠近聞名的詹姆斯·赫維(James Hervey)。這是一群委身於上帝的人,他們嚴格“遵循方法”生活。“循道會”一詞就是首次用在這群人身上的。懷特菲爾德一度如飢似渴地閱讀《托馬斯·肯培傳》(Thomasa Kempis)以及卡斯塔努扎(Castanura)的《屬靈爭戰》(Spiritual Combat)之類的書,險些變成了一個半天主教徒、禁慾主義者、神秘主義者,將所有信仰都歸結為苦行捨己。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我總是選擇最糟的食物。我一週禁食兩次。我衣著很樸素。我認為將頭髮上膏就不是悔過者的行為。我戴羊毛手套,穿打補丁的長袍和骯髒的鞋子。雖然我深信上帝的國不在乎吃喝,但我定意堅持這樣自願捨己。因為我發現,這樣做能使我的靈命得以大大提升。

但他漸漸從這樣的黑暗裡被解救出來,部分是由於一兩位有經驗的基督徒的忠告,部分是由於閱讀像司古哥(Scougal)的《人心中的上帝的生命》(Life of God in the Heart of Man)、威廉·羅(Wiliam Law)的《嚴肅的呼召》(SeriousCall)、巴克斯特(Baxter)的《召喚未歸正者》(Call to the unconver-led)、阿雷恩(Alleine)的《警告未歸正的人》(Alarmto Unconverted Sinners)以及馬太·利(Matthew Henry)的《聖經註釋》(Commentary)。但最主要的,他自己說:

我的思想現在更開闊了。我把別的書放在一邊,開始跪下來讀聖經;只要有可能,我都心懷禱告去讀每一行每一字。這真是我靈魂所當吃喝的。我每天都接受從上面來的新鮮生命、亮光和能力。在一個月中我讀上帝的書所得到的真知識,比從閱讀所有人的書中得到的更多。

P22

懷特菲爾德一旦得到教導,明白在基督福音裡的榮耀自由,他就再也沒有回到苦行主義、律法主義、神秘主義或者關於基督徒之完全的奇談怪論裡去了。這段痛苦爭戰是他最寶貴的經歷。他一徹底領會無條件恩典的教義,心中便生了根,成為骨中之骨,肉中之肉。牛津的那一小群人中,沒有誰像他這麼快就對基督的福音有如此清楚的認識,也沒有誰像他那樣毫不動搖地持守到最後。

1736年,年僅22歲的懷特菲爾德在聖三一主日,由格洛斯特的本森(Benson)主教按立擔任聖職。這次按立並非是他自己主動尋求的。主教從塞爾雯夫人及其他人處聽說了他的人品,便打發人去找他,送給他五個金幣買書,並主動提出授予他神職。儘管他只有22歲,但只要他願意就可以為他按立。這意外之門向他開啟時,他正在為自己是否適合做傳道工作而猶豫不決,這使他當即作出決斷。他說:“我開始想到,如果我再拒絕下去,我就會與上帝對抗的。”

懷特菲爾德的第一篇講道正是在他出生的格洛斯特城的聖瑪麗勒克裡教堂(St。Mary-le-Crypt)所做的。他自己對這篇講道的描述是最好的記錄:

上星期日下午,我在接受洗禮並第一次領受聖餐的聖瑪麗勒克裡教堂做了第一次講道。你能很容易地猜到,好奇心吸引了眾多會眾前來。那景象開始使我有點害怕,但我心裡感覺到了上帝的同在,這使我得到了安慰。我很快發現,小時候在學校習慣公開演講,讀大學時去探訪、勉勵囚犯和窮人家庭的這些經歷使我不至過分膽怯。我一邊講,一邊感到有火燃燒起來。儘管我如此年輕,而且是在這麼多看著我長大的人當中,到最後,我深信我靠著上帝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帶著福音權柄說話的。有幾個人譏笑我,但大部分人當時好像受到了震撼。後來我聽說,有人去向主教抱怨,說我的第一次講道就使15個人發瘋!但那可敬的主教希望,他們不要在下一個主日之前就忘記使他們發瘋的資訊。

P23

懷特菲爾德剛一出任聖職,便得到牛津的文學學士學位。然後,他在倫敦的陶爾教堂臨時任職兩個月,以此開始了他的日常傳道生涯。除了在那裡固定侍奉,他還不斷到倫敦的其他教堂講道,以及其他地方——艾靈頓、比肖斯改特、聖丹斯坦斯、聖瑪格麗特、威斯敏斯特、堡爾和琪普塞德等教區的教堂。從一開始,他就贏得了,無論是在他以前還是以後的傳道人無法相媲美的讚譽。不管是平常還是主日,無論他到哪裡講道,那裡的教堂就會爆滿,這產生了極大的轟動。很簡單的事實就是,這位極有口才、即興傳道的傳道人,用極不尋常的嗓音和講道方式傳講純正的福音。當時倫敦還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情,會眾極為驚奇併為之傾倒。

後來他離開倫敦,在達默工作了兩個月。這是個在漢普郡貝辛斯托克附近的鄉村教區,是一個全新的工作領域。他好像被活埋在貧窮的文盲當中一-般,但他不久就接受了這個現實。後來,他認為,透過與窮人交談得到了很多益處。他在達默接到一份邀請一衛斯理兩兄弟極力邀請他去北美喬治亞殖民地,協助照顧在薩凡納附近的一家孤兒院,那是剛剛為殖民地的孩子們建立的。於是,他在格洛斯特,尤其是在布里斯托爾和斯通豪斯講道數月之後,於1737年下半年漂洋過海到了美洲,在那兒呆了將近一年。可以說,從那時直到他去世,他-直牽掛著這所孤兒院。雖然他有良好的初衷,但似乎缺少智慧,這自然就讓懷特菲爾德極為擔憂,他對此懷著沉重的負擔,直到生命的盡頭。

1738年下半年,懷特菲爾德從喬治亞回國,部分是為了接受他的老朋友本森主教授予他的牧師職任,部分是為了有關孤兒院的事。但他不久就發現,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不再像他去喬治亞之前了。大部分的神職人員都不再支援他,並懷疑他是一個狂熱分子和盲信者,尤其對他所宣講的重生教義極其反感,而這正是許多受了洗禮的人迫切需要的!能讓他上講壇講道的地方急劇減少。對醉酒和不潔不聞不問的教區執事,卻為他們稱之為“破壞規矩”的事情義憤填膺。那些能夠容忍亞流派、索西奴派和自然神論的主教們,卻對一個完備地宣講基督救贖以及聖靈工作的人滿腔怒火,並且開始公開指責他。總之,從這時起,懷特菲爾德在英國教會內的用武之地已在各方面大大縮小了。

P24

在這個關鍵時刻,懷特菲爾德邁出了轉折性的一步,他採用了露天傳道的方法。他看到,到處都有成千上萬不上教堂敬拜、在星期日無所事事或是犯罪的人,而教堂內的講道對他們鞭長莫及。懷特菲爾德懷著神聖的進取精神,決心效法他的主的做法:“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裡”,主動接近他們,“勉強人進來”。(路14:23)1739年2月,他首次嘗試在布里斯托爾附近的金斯伍德,向那裡的煤礦工人傳道。經過諸多禱告之後,有一天,他登上罕南山,站到一個山坡上,開始對大約100個煤礦工人傳講馬太福音5章1至3節的資訊。這事很快便傳開了。來聽講的人迅速增加,最後達到數千人。他本人對這些平生從未去過教堂、被人忽略的煤礦工人的描述非常感人。他寫信對一個朋友說:

他們沒有自己的義可以倚靠,因此,他們很高興聽到有一位作罪人朋友的耶穌。他來並不是為呼召義人,而是呼召罪人悔改。他們被感動的第一個情景就是流了很多淚,在他們剛從礦井裡出來的黝黑臉頰上有白色的淚痕。不久,有幾百人深感罪責,並且正如這事所證實的,他們最後都真正、完全地歸正。儘管不少人不願將此歸因於上帝的作為,但改變卻是有目共睹的。由於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的景象,這常引發我內心衝突。有時,當兩千人聚集在我面前時,我焦慮不安,在上帝、在他們面前什麼話都講不出來。但我從沒被上帝完全撇棄,而是經常感到我得了上帝的幫助(如果我否認這一點,這就是向上帝撤謊了),以至於藉著喜樂的經歷,體會到我們主所說的這句話的含義:“從他的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約7:38)頭頂茫茫蒼天,面對無邊田野,成千上萬人聚集在你面前,有些坐在車中,有些騎在馬上,有些爬在樹上。他們常常因為感動而流淚。這一切使我難以承受,將我完全征服。

P25

兩個月後,懷特菲爾德於1739年4月開始在倫敦露天講道。事情經過有點奇特。此前,他去艾靈頓替他的朋友——牧師斯通豪斯先生—講道。在禱告過程中,教堂執事們到他面前來,要求他出示在倫敦主教教區講道的許可證。當然,懷特菲爾德和當時其他不在倫敦主教教區行使常規牧責的牧師一樣,是沒有這樣的許可證的。結果,他被教堂執事禁止在講壇上講道。於是,他就在聖餐後走出教堂,在教堂院子裡講道。他說:

上帝樂意助我講道,也如此奇妙地感動聽眾,以至於我相信,我們就算被投進監獄,也可以高唱讚美詩。不要讓反對者說,是我自己衝出了他們的會堂。不,是他們把我趕出來的。

從那天起,只要天氣和季節許可,他就不斷地在露天講道。兩天後,即4月29日,星期日,他又寫道:

我在莫菲爾德向極多的人講道。由於早上講道講累了,我下午小睡了一會兒,得以恢復精力。到5點鐘,我又去離倫敦兩英里的亨廷頓公地(Kennington Common)講道。到場的應當不下3萬人。

從那時起,在倫敦周圍,只要有大片空地,有成群無所事事、不認識上帝、不守安息日的人聚集,懷特菲爾德就會站起來為基督揚聲。他傳道的地方有哈克尼公地(Hackney Fields)、瑪麗勒波尼公地(Mary-le-bonne Fields)、梅市(May Fair)、史密斯菲爾德(Smithfield)、布萊克希斯(Blackheath)、莫菲爾德(Moerrfield)和享廷頓公地。①成百上千從未夢想過上教堂的人仔細地聆聽、如飢似渴地接受他在露天宣講的福音。純正信仰的工作在推進,就像把柴從火中抽出來一樣,從撒旦手中靈魂被搶了出來。這工作的進展如此迅速,以至於當時的英格蘭教會難以接受。所有的神職人員,除了幾個可敬的人,根本不願面對這位與眾不同的傳道人。他們完全像狗佔馬廄一樣,自己不願去得著那些幾乎像蠻族的章民,也不願意別人去代替他們這樣做。從此,懷特菲爾德在英國國教講壇上的事工幾乎完全停止。他愛他被按立的教會,尊崇它的信條,樂意使用它的公禱書。但教會卻不愛他,以致拒絕他的服侍。一個簡單的事實就是,當時的英格蘭教會還接受不了像懷特菲爾德這樣的人。教會還在沉睡,根本不能理解他,而且還對不肯任由魔鬼任意妄為的人極其惱怒。

——-

①讀者應當記住,這一切都發生在100年前,倫敦當時相對來說還是一個小地方。懷特菲爾德在其中講道的大部分空地,現在已經被建築物覆蓋。在今天,只有亨廷頓橢圓地帶(Kennington Oval)和佈菜克希斯還保留著空地的模樣。

從這時起直到他去世,懷特菲爾德的經歷幾乎只有一個面貌,年復一年沒有改變。人們要追隨他的行蹤,只能是不斷地重複所看見的情況。從1739年直到他去世的170年的31年間,他畢生只在做同一件事情。這個非同尋常的人心裡只有一件事:只以他主的事為念。從星期日早上直到星期六晚上,從1月1日到12月31日,除了臥病在床,他幾乎從沒停止過傳講基督,走到世界各地勸勉人悔改,到基督那裡得救。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幾乎沒有哪一個稍有規模的城鎮,是他沒有去傳過福音的。如果教堂的門向他敞開,他很樂意在教堂裡講;如果只能進會堂,他就很開心地在會堂裡講;如果教堂或會堂都向他關閉,或者因為太小,不能容納所有聽眾,他也樂意隨時準備在露天傳講。31年之久,他一如既往地這樣工作。他總是宣講同樣的榮耀福音,而且有目共睹的,總是帶有極大的果效。他在莫菲爾德講道後,僅在聖靈降臨節那一週的時間裡,便收到1000封關注靈魂的人的信,並且有350人領受了聖餐。據估計,在他34年的傳道生涯中,他公開講道達180次。

P27

考慮到當時的道路狀況和交通工具情況,他的行程實在驚人,即使在當代的交通條件下,如此行程也屬驚人。他很熟悉“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林後11:26)他去蘇格蘭14次,在那個愛聖經的地方,受到了最大的歡迎,發揮了最大的作用。他乘慢得可憐的遠洋輪船來回七次跨越大西洋,在波士頓、紐約、費城引起了成千上萬人的注意。他兩次前往愛爾蘭,其中一次在都柏林險遭一群無知的教皇黨暴徒的毒手。至於英格蘭和威爾士,更是在每一個郡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從懷特島(Isle of Wight)到特威德河畔貝里克區(Berwick-on-Tweed),從蘭茲角(Land‘s End)到北佛蘭德(North Foreland)。

當冬天露天傳道必須暫停時,他在倫敦的日常傳道工作也同樣令人驚歎。由於英國國教各教區的講壇都向他關閉,人們在托特納姆法院路特意為他建了一所會幕教堂。他在裡面的工作包括以下內容:每星期日上午6點半,主領幾百人參加聖餐儀式,過後帶領禱告,上午下午都講道,傍晚五點半再講道。最後,對在會幕教堂分席而坐的寡婦、已婚人士、年輕人和未婚女士講話,以合宜的話勸勉不同處境的人。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和星期四上午,他通常六點開始講道;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和星期六晚上,他作講座。這樣看來,他每週講道達13次!這期間他還要與幾乎世界各地的人保持頻繁的通訊聯絡。

像懷特菲爾德這樣能夠經得起長久勞作的人實在了不起。儘管他經常遭遇暴力,卻沒有遭害,這同樣充滿神奇。因為沒有完成命定的工作,就絕不會死去。1770年9月29日,星期天,他猝死於北美紐伯里港,年僅56歲。他曾經與阿伯蓋文尼城-位姓詹姆士的寡婦結婚,但她先他而去。從他在信件中很少提及他妻子的情況來看,這場婚姻似乎沒給他帶來多少快樂。他沒有孩子,但他留下了比兒女成群的人遠為美好的名聲。從來沒有一一個人能像喬治。懷特菲爾德那樣,如此完全地將畢生奉獻給基督,一生為他所用。

P28

這位偉大福音傳道人最後彌留之際的情形和細節非常令人矚目,我理當在此多費點筆墨。這是與他生命的華彩樂章極其和諧的休止符。他這樣以講道為生30多年,一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用一句話說,他幾乎是死於疆場之上。他常說:“突如其來的死亡,就是突如其來的榮耀。不管這是對是錯,我還是禁不住希望我可以這樣離去。對我來說,活著要受人照顧,看著朋友為我哭泣,這比死更糟糕。”他如願以償。-夜之間,他氣喘突然加劇,朋友們幾乎還不知道他病了,他就倒下了。

9月29日,星期六,在去世的前一天早上,懷特菲爾德騎馬從樸次茅斯前往紐伯里港。他答應了星期日早上在那裡講道。不幸的是,在路上,他受人苦苦懇求,要他在一個名叫埃克塞特的地方講道。儘管他感到非常不適,內心卻無法拒絕。在他講道之前,-位朋友說他看上去比平時更辛勞,對他說:“先生,你更應該上床睡覺,而不是講道。”對此懷特菲爾德回答說:“先生,確實如此。”然後,他轉過身來,緊握雙手,望著天上說:“主耶穌,我做你的工作非常疲倦,但對你的工作並不厭倦。如果我還沒有走完我的道路,請讓我去,再一次在田野裡傳講你、印證你的真理,然後回家,死去。”然後,他向田野裡的——大群人講道,講道的經文是《哥林多後書》13章5節,歷時將近兩個鐘頭。這是他最後一次佈道,是他整個生涯完美的結束。

P28-29

一位目擊者作了下面關於懷特菲爾德生命落幕的動人敘述:

他從座位上起來,站得挺直。他外表本身就是一篇極有力量的佈道。他消瘦的臉,蒼白的臉色,來自天上的火在他衰殘的身上奔湧而出的明顯爭戰,都深深打動著人們。他心靈願意,但肉體正在死去。在這樣的情景中有好幾分鐘,他不能說話。

然後,他說道:“我要等候上帝滿有恩典的幫助,因為我肯定,如果他願意,他要再次幫助我講述他的名。”然後他講了一次很可能是他最好的佈道。講道的後半部分包含了下面這段話:“我要走了,我要去到為我預備的安息裡。我的日頭已經照亮了許多人,但現在它要落下了——不,是升起,直到榮耀不滅的天頂。很多人在世上比我活得長,當我這身體不在的時候他們還活著。我要去那裡——哦,何等神聖的想法!——一個不知何為時間、年齡、疾病和愁苦的世界。我的身體垮下,但是我的靈魂升騰。我多麼願意永遠活著傳講基督,但死了就是與他同在。相比那在我眼前尚未完成的巨大工作,我的一生多麼短暫,如果我現在離去,儘管只有如此少的人顧念天上的事,但那賜平安的上帝必然要眷顧你們。”

講道結束後,懷特菲爾德與一位朋友吃午飯。儘管他已經非常疲倦,但仍繼續騎馬趕往紐伯里港。到達那裡之後,他早早用過晚飯,上床休息。根據傳言,當他手裡握著一支點亮的蠟燭走上樓梯時,他在樓梯盡頭忍不住轉過身來,向聚集在一起要見他一面的朋友說話。他說話的時候,似乎有火在他裡面燃燒。還未能講完,他抓在手裡的那支蠟燭已經燒到盡頭。他退下進到臥室,就沒有再活著出來。上床後不久,一陣劇烈的氣喘控制了他,在第二天早上6點前,這位偉大的傳道人就死了。如果曾經有人在活著時就預備好面對死亡,那就是懷特菲爾德了。當時候臨到,他已經預備好了切,靜待死亡。他被安葬在他死去的地方——他要講道的那間教堂講壇下的地窖裡。他的墳墓一直到今天仍在。沒有任何事比喬治·懷特菲爾德逝於斯葬於斯更讓這座小城聞名了。

這就是100年前英格蘭福音傳道王子一生的主要史實。他的個人品格,他被上帝所用的真正領域以及他講道風格的一些敘述,我將會在下章繼續講述。

「書摘」萊爾|《英國復興領袖傳》懷特菲爾德

讀者手中的這本書還需要幾句序言性質的話作為解釋。如果本書的性質和意圖給人帶來任何誤解,我要在此深表歉意。

本書包括一系列傳記文章,是在1866和1867年間刊登在一份著名和極富價值的月刊上的。我把這些文章彙編成書,意在向廣大民眾全面展現100年前上帝所使用並帶動英格蘭基督教復興的主要牧師的生命、人品以及他們的事工。我長期以來一直認為,我們對這些偉人知之甚少,使得他們的功勞沒有得到充分的認可。我認為教會和世界都應該更多地瞭解這些人,像懷特菲爾德、衛斯理、羅曼、羅蘭斯、格里姆肖、貝里齊、維恩、託普雷迪、赫維、沃克和弗萊徹。有20年之久,我焦急地等待有關這些屬靈偉人的更有價值的記述。最後,我厭倦了等待,決心自己拿起筆,盡我的能力寫些東西,並且刊載在一份期刊上。應朋友們的要求,我將這些材料編輯成冊。

我的努力是否成功,這有待讀者來判斷。這本書算不上有什麼文學價值。書中的各章都是在繁忙的教會工作中抽空寫成的。除了為期刊寫文章的人,沒有人能體會這樣的壓力。要指望這樣一本書成為規範的定稿文章,這會令人失望的。我只想說,這裡所記述的還算符合史實。我一直都心存謹慎,在沒有參考權威論述的情況下絕不妄言。

讀者很快就會發現,我對本書中簡單記述的這些人仰慕之極。這一點我完全承認。我確實對他們情有獨鍾。我堅信,除了路德和在歐洲大陸與他同時代的人以及我們這裡的改教殉道者以外,自使徒時代以來,世界上還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偉人。我相信,還沒有人像他們那樣清楚地傳講聖經真理,沒有人像他們那樣生活,沒有人在侍奉基督上顯出如此的膽量,沒有人為真理受這麼多苦難,沒有人行過如此多的善舉。如果有誰還能列舉出其他人,我甘拜下風。

現在我以真誠的祈禱之心將本書呈現在讀者面前,為其中所有的瑕疵求上帝赦免,求他為自己的榮耀使用這本書,求他在他的教會中興起像本書中所描述的人。確實,當我們來看英格蘭目前的光景,我們可以說:“懷特菲爾德和羅蘭斯的神在哪裡?格里姆肖和維恩的神在哪裡?噢,主啊,求你復興你的工作!”

J。C。萊爾

1868年8月10日於斯特拉布羅克教區

另:本書中懷特菲爾德傳記的主要部分是源於1852年在倫敦發表的一篇演講稿,這樣說是沒錯的。我將它做了修改和擴充。其他10篇傳記都是刊登在《家庭珍寶》(Family Treasury)雜誌上的原文。

目錄

序-1

第1章18世紀初英格蘭的信仰和道德光景-1

第2章18世紀中期促成英格蘭基督教復興的代表人物-10

第3章喬治·懷特菲爾德與他的詩集-18

第4章約翰·衛斯理與他的侍奉-48

第5章豪渥斯的威廉·格里姆肖與他的侍奉-86

第6章威廉·羅曼與他的侍奉-126

第7章但以理·羅蘭斯與他的侍奉-152

第8章約翰·貝里齊與他的侍奉-184

第9章亨利·維恩與與他的侍奉-221

第10章特魯羅的沃克與他的侍奉-268

第11章詹姆斯·赫維與他的侍奉-288

第12章託普雷迪與他的侍奉-315

第13章馬德萊的弗萊徹與他的侍奉-338

結束語-372

致謝-378

「書摘」萊爾|《英國復興領袖傳》懷特菲爾德

(J。C。Ryle)

18世紀的英格蘭,靈性和社會都處在極大的黑暗之中。然而從18世紀中期開始,信仰大復興運動席捲了整個英國和美國,這一運動帶來一場信仰和道德上的革命、促進了英格蘭的迅速崛起,本書所記載的懷特菲爾德、衛斯理等11位巨人正是這一運動的主要領袖,書中簡明有力地介紹了他們非凡的生平、佈道的大能,他們對真理的忠誠及在使一個世代悔改歸正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作者簡介:

萊爾(John CharlesRyle)是英格蘭一位富有銀行家的兒子,受教於牛津大學。畢業後開始從事律師行業,並準備進入下院從政。事出預料之外,1837年他經歷了福音的大能而悔改歸正,1841年起他在英國國教從事牧會工作。

1880年他被按立為英國國教的首任利物浦主教。萊爾繼承17世紀偉大清教徒傳統,持守聖經的至高權威,成為位優秀的聖經學者。作為一位多產的作家,他包括本書在內的作品受到斯托德等大家的推崇,《英國改教先賢傳》(Light From Old Times)是他的另一部傑出作品。

萊爾是大能的講道者和忠信的牧者,司布真認為他是“英國國教中的傑出人物”。

「書摘」萊爾|《英國復興領袖傳》懷特菲爾德

衛斯理、懷特菲爾德以及18世紀宗教大復興的領袖們。

我堅信,除了路德和在歐洲大陸與他同時代的人,以及我們這裡的改教殉道者以外,自使徒時代以來世界上還沒有出過這樣的偉人。

今天我們首先需要回歸我們祖先上世紀所傳講的那些古老、簡潔的教義。第二是需要有一群有像他們那樣的火熱、聖潔和大膽的人來傳講這些教義。在英格蘭和威爾士的任何一個郡份,給我一個懷特菲爾德,我就可以無所畏懼!

——J。C。萊爾

陶恕曾經說過:“今天遍及美國的這種基督教復興,終將被證明是一場100年都恢復不過來的道德悲劇。”但本書所記的巨人們的改教熱忱完全不同於那種傳道人大聲叫嚷出一篇資訊,煽動聽眾情緒的狂熱。前者是一堆硬木,能燒長燒透的,後者是一小把在液化氣中浸過的紙巾,只能製造一瞬間的“復興”。

——道格拉斯·威爾遜

專 題

一、西方基督教專題

專題

【書摘】萊爾 |《英國復興領袖傳》18世紀初英格蘭的信仰和道德光景

【書摘】萊爾 |《英國復興領袖傳》代表人物

基督教復興專題

基督教復興專題

1。【書摘】唐曉峰 |《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對於非基督教運動的幾點宏觀認識

2。【書摘】胡適 等 |《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新文化中幾位學者對於基督教的態度

3。【書摘】屠孝實 |《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科學與宗教果然是不兩立麼?

4。【書摘】均默 |《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批評朱執信著《耶穌是什麼東西》之謬妄

5。【書摘】亦鏡 |《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與陳獨秀先生說《基督教與基督教會》

基督教復興專題

專題

1。【書摘】德沃金 |《認真對待權利》-導論

2。【書摘】德沃金 |《認真對待權利》

3。【書摘】邊沁 |《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功利原理

4。【書摘】邊沁 |《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目錄

5。【書摘】 哈特 |《法律的概念》-自然法和法律實證主義

6。【書摘】 哈特 |《法律的概念》-法律效力和道德價值

7。【書摘】富勒 |《法律的道德性》-兩種道德

8。【書摘】富勒 |《法律的道德性》-怨毒告密者的難題

9。【書摘】龐德 |《法律與道德》-歷史的視角

10。【書摘】龐德 |《法律與道德》-分析、哲學的視角

11。【書摘】伯爾曼|《法律與宗教》-導言:法律必須被信仰

12。【書摘】伯爾曼 |《法律與宗教》-宗教中的法律

二、中國基督教專題

【書摘】羅斯巴德 | 《自由的倫理》 自然法與理性

【書摘】《自然法:法律哲學導論》| 導論

【書摘】《自然法:法律哲學導論》| 一個普遍適用的法律體系

【書摘】《法學總論》序言;正義和法律;自然法、萬民法和市民法

【書摘】《自然法論文集》 | 自然法的約束力

【書摘】《自然法:古典與現代》| “自然法”何以千年不衰

【書摘】《論一般法律》| 論自然法

【書摘】《自然法、自然法則、自然權利》| 前言、科學概念

專題

【書摘】《看得見的正義》| 正義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實現

【書摘】《看得見的正義》| 正義先於真實

(p152,引用了“分蛋糕”的示例)

【書摘】羅爾斯 |《正義論》怎麼分蛋糕公平

【書摘】《正當法律程式簡史》| 正當法律程式 — 程式與實體

《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專題

1。【書摘】米爾恩 |《人的權利與人的多樣性》-導論

2。【書摘】米爾恩 |《人的權利與人的多樣性》-規則、原則

3。【書摘】米爾恩 |《人的權利與人的多樣性》-法律與道德

4。【書摘】《為權利而鬥爭》

5。【書摘】《約翰 洛克:權利與寬容 》 | 本書的目的

6。【書摘】德沃金 |《認真對待權利》-導論

7。【書摘】德沃金 |《認真對待權利》

三、法治專題

1。【羅規】《羅伯特議事規則》| 通用議事規則的根本原則

2。【羅規專題2014-2019】 《羅伯特議事規則》

外國法律專題

1。《羅伯特議事規則》公眾號【讀書群】群規(試行1)

2。《羅伯特議事規則》公眾號【讀書群】群規(試行2)

3。《羅伯特議事規則》公眾號【讀書群】群規(試行3)

===

以上僅供參考,謝謝!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