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佛教:大乘佛法的三種佈施,怎樣才算是真正的佈施

  • 由 白衣居士唸佛 發表于 足球
  • 2021-11-25
簡介佛的智慧如海,一個人一生能夠接觸到佛法,得到佛法的利益,就是幸運,一個人能夠因為你的影響而走向學佛修道的道路,就是法佈施

普利十方算佈施嗎

大乘佛教的六度萬行:

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是從佈施開始的,學佛要想悟道,成道,是需要兩種本錢的:“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

學佛是道德的成就,只有福德具足,才會有成佛的基礎和條件,而透過佈施就能獲得福德的成就,我們都會說:有舍才有得,普通人要想有點福氣,都要捨得,何況一個人要想有成就,就要透過佈施來積累自己的“福德”資糧。

何謂佈施?就是以慈悲之心,無條件地服務社會,利益他人;猶如天降甘霖,每一個眾生都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能夠得到滋潤和利益。

一個人無論使用智慧,智力還是體力,以及財力等等幫助別人,利益別人,讓別人接受你的佈施,並從中受到好處,都是佈施。

佛教:大乘佛法的三種佈施,怎樣才算是真正的佈施

佛教中的佈施分為三種:財佈施、法佈施和無畏佈施。

財佈施:可使眾生得到金錢財物物質方面的利益,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改善自己的生存現狀,能夠渡過難關。

財佈施,又分為內財佈施和外財佈施。

凡是以自己的體力,時間,乃至身體器官,血液等無償的幫助別人,奉獻自己就是內財佈施。外財佈施,是以金錢財物衣服食品等去幫助他人。

財佈施可以讓我們捨棄貪慾,慳吝,小氣等習氣,同時能夠獲得好的福報。

法佈施:凡是以自己所瞭解的佛法教化眾生,令眾生棄惡從善,就是法佈施。法佈施包括講經說法,助印流通經書,以及誘導眾生信仰佛法等等。

當我們沒有資格講經說法,卻能夠踐行佛的教誨,透過行為改變了自己,也影響了別人,讓別人認識到佛法的偉大,也是法佈施。

佛教:大乘佛法的三種佈施,怎樣才算是真正的佈施

佛的智慧如海,一個人一生能夠接觸到佛法,得到佛法的利益,就是幸運,一個人能夠因為你的影響而走向學佛修道的道路,就是法佈施。

無畏佈施:無畏佈施就是讓眾生不再感到恐懼,能夠獲得寧靜安樂的心靈狀態。無畏佈施是讓身處險惡狀態下的眾生,不再因為無助而恐懼,心靈有所依靠,能夠安心生活。無畏佈施,培養的是修行人的大悲精神,擔起天下眾生的苦難。

什麼才是真正的佈施。

佛教在佈施時,講求“

無心佈施”,“三輪體空”

,佈施的人,受施的人以及所佈施的金錢財物,通通都要不留於心,一切都放下,一切都是空的,佈施的人才會有真實的利益,就像我們文化中“陰德”一樣,從不會求得回報,從不會以為自己做了好事。

真正的佈施,是義所當為,我幫了你很應該,因為你需要幫助,就像我們渴了需要喝水一樣自然,而不是為了求個福,求個回報,真正的佈施做了好事會不留姓名,無怨無悔。

佈施很難,你有一百塊,佈施了十塊,因為你還有九十塊,如果讓你把一百塊都捐助給需要的人,你未必捨得,真正的佈施,我只有一百塊,而那個需要的人需要二百塊,我會想法子再借一百塊給他,才是真正的佈施,所以我們做不到的。

佛教:大乘佛法的三種佈施,怎樣才算是真正的佈施

菩薩的佈施更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如果有人需要你的眼睛,能夠治病,不能夠有一秒鐘的遲疑,就要把這隻眼睛佈施給別人才算數,我們的佛祖在成佛前,就有“

割肉喂鷹”,“捨身飼虎”

的願力精神,此所以佛之為佛的原因,他的佈施精神不是我們凡夫,能夠妄想測度的。

三、佈施的功德。

《月燈三昧經》中講佈施能得十種利益:降服慳吝;舍心相續;同其資產;生豪富家;生處施心現前;四眾愛樂;入眾不怯;勝名流佈;手足柔軟;不離知識。

人心就是一塊田,佈施就是善的種子,能夠佈施就是福田自種,能夠無心佈施,就一定會有自己的福德與福報。有舍才有得,一個人先不說有沒有福報福德,在生活中能夠做到捨得自己的財產利益,幫助別人,做人就值得肯定,如果再富有,一分錢都不捨得,就是慳吝,就是小氣,不會受到別人的真正尊重。

佛教:大乘佛法的三種佈施,怎樣才算是真正的佈施

我們學佛,要想佈施,就要做到無心而行,真正的行菩薩道,無怨無悔,不要帶著功利的目的去佈施,也不要帶著施捨的心裡去佈施,否則,那不是佈施,那是造業。

大乘佛法的修持,是從學會佈施開始,先把自己的自私,慳吝,小氣,斤斤計較佈施出去,才會有心靈的廣闊和人格的昇華,才會達到自度度人的目的。

我是白衣居士唸佛,感恩閱讀與分享!#佛學#

念一句佛號,結一世佛緣!祝願大家六時吉祥,一切如意!南無阿彌陀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