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康熙傳位信奉叢林法則的他怎麼可能選一個孤臣當繼承人

  • 由 大王愛影片柏宏 發表于 足球
  • 2021-11-01
簡介而二立太子又廢太子,這就不得不說康熙確實狠了

叢林法則是指什麼

我是大軍,我來回答。

清朝康熙年間,最讓人熟知的莫過於這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和他的兒子們了。

話說龍生九子是各有不同,但這是華夏文明上古時期的神話傳說裡的句子啊,怎麼還應用到了康熙兒子們這裡了呢?

算了,姑且就當做是九龍奪嫡吧,這一字一句的,也就不在乎了。

但是接下來,大軍要說的是,康熙皇帝未必就真的會有心思想要傳位給雍正。

我們不妨看看當時那段時間的主要歷史人物以及人物之間的關係。

康熙傳位信奉叢林法則的他怎麼可能選一個孤臣當繼承人

康熙年間,是有太子的,這個完全不能否認。那就是康熙的嫡子,皇太子胤礽。

他出生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在第二年的時候就被康熙公告天下立為太子。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和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二度被廢。

從第一次被廢的時間往回推,胤礽足足當了有三十三年的太子,這時間長得可以吊打歷朝歷代的太子了。

但不可否認的是,康熙確實是抄明朝或者漢文化的作業,想要確立嫡長子繼承製的。

而且他也是這麼做的,胤礽從小就和其他兄弟不同,他是由康熙親自撫養長大的兒子,沒有之一。

可以說是做到了言傳身教。而後當太子幾十年的時間,胤礽也都是在幹著太子的活,康熙每次出去玩不是帶著他就是讓他監國處理朝政。

但為什麼還會發生之後的那個廢太子事故呢?

其實這都是必然發生的結果,當皇帝的,哪有誰會願意讓一個有繼承資格的儲君天天盯著位置不放的?

反過來說,又哪有一個儲君當了三十三年太子還心甘情願當孝子的?

終歸到底還是因為這皇位的誘惑力實在太大,大到連父子之間也沒有任何親情可講,何況還是滿清這種遊牧民族呢?

所以,康熙在皇位和自己最喜歡最喜歡的兒子之間,還是選擇了皇位。

這就是胤礽的宿命,誰讓他攤上了這麼個特別能活的爹呢?

而二立太子又廢太子,這就不得不說康熙確實狠了。

當時在廢太子的時候,滿朝文武都在說請求早立太子。

這是正常的,因為朝臣也不是傻子,老這麼吊著太子之位空著,他們到底連支援哪位皇子都不知道,畢竟康熙四十七年那會,成年的皇子可多著呢。

與其拿命去博前程,倒不如干脆明著早立太子了事,至少沒有後來因為站錯隊而被清算之時的性命之憂。

康熙不樂意啊,他狠了第一次,也就可以狠第二次啊。於是乎,為了把這個立太子的藉口徹底搪塞過去,康熙乾脆物盡其用,再次利用一把廢太子胤扔,隨便找個理由讓他再次登上太子之位。

狠不狠?確實狠。但是有些網友卻說這是捕風捉影啊,沒真憑實據啊。

你且看看康熙祖上是怎麼得來的位置的?他們起源於通古斯那個不毛之地,完全是靠著天大的運氣,在動盪不安的明朝末年靠著一股狠勁硬是殺出了個天下。

可以說,當時整個滿族人群(大概也就十二萬左右)就沒有一個不狠的,他們信奉的是叢林法則,狼性文化,認為誰拳頭大,誰有有理,誰就應當是老大。

康熙傳位信奉叢林法則的他怎麼可能選一個孤臣當繼承人

你說作為整個族群的老大,他狠不狠?

後續,就是廢太子胤礽徹底地失去了奪嫡的機會,在場的也就只剩下了老三胤祉、老四胤禛、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鋨、老十三胤祥和老十四胤禎了。

這其中,老三自成一派,老四和老十三是之前的太子派,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是八爺派,一共三個派系。

老大呢?早就在康熙第一次廢太子的時候因為誣告太子就被圈禁了,那人蠢得實在不值一提。

再看看這些人的出身和性格。

老三胤祉,生母榮妃馬佳氏,康熙年間選秀入宮,出身雖較為低微,但是好在受寵,前期地位比宜妃郭絡羅氏還要高。

老四胤禛,生母德妃烏雅氏,出身低微,康熙遂讓當時的佟佳貴妃負責撫養胤禛,也就是康熙第三任皇后。

老八胤禩,生母良妃衛氏,出身最低,由惠妃烏拉那拉氏撫養長大。

老九胤禟,生母宜妃郭絡羅氏,康熙生平最寵愛的妃子之一。

老十胤鋨,生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是清朝輔政大臣之一遏必隆之女,地位顯赫。

老十三胤祥,生母敏妃章佳氏,出身也高不到那裡去。

老十四胤禎,生母德妃烏雅氏,因為生他的時候烏雅氏的地位已經提高,所以親自撫養。

這清朝的皇子,不僅要拼生母的出身,還得拼養母啊!

康熙傳位信奉叢林法則的他怎麼可能選一個孤臣當繼承人

其中老三文武雙全,但是偏愛鑽研文學,受儒家文化影響,做事喜歡先讓後受,先禮後兵。

老四性格比較怪異,生來一副冷麵孔,行事特立獨行,性子深沉至極。

老八喜歡“交朋友”,滿朝文武地“交朋友”,手段雖談不上高明,但是也不容小覷。

老九應該算是老八集團裡的錢袋子,精通算計但是眼光狹隘,睚眥必報。

老十屬於吃啥啥不夠,做啥啥不行的那種,但是好在人拼了個好母親啊。

老十三也是文武雙全,而且還喜愛並且精通西洋科學,那一嘴洋文說得比誰都6,後續老八他們都不得不用拉丁文字來傳遞密信了,就是怕老十三認出來洋文裡的意思。

老十四以武著稱,但是性子極其圓滑,看似誰也不得罪,但是心裡卻是一肚子小九九。

如果說,非要康熙在這裡面選出一個他認為最合適的繼承人出來,那真的只有老三、老八和老十三了。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怎麼老四一點影子都沒有了?

前面說到過,看問題不要只看紙面,要用康熙的眼光去看待這個問題。

大家都普遍認可的說法是,康熙看重了老四和老十四這兄弟倆。

照理上來說,確實沒錯,因為他們倆一個辦事靠譜話也不多,一個武力非凡勇冠三軍,但那是在基於一個明君的角度上來看待問題的。

可是,我們大部分人都進入了一個誤區,那就是,康熙根本就不是一個明君,甚至在他的一生當中,還可以用昏君這兩個字來形容。

判定一個明君的基本要素可以分為四個維度。

第一、勤政愛民。

康熙不勤政,從他在位時長和行動軌跡就能看出來,歷史上有幾個人能做到在位時間這麼久還一直勤政的?況且人隔三差五地不是巡幸塞外就是南巡遊玩,這算哪門子的勤政?

康熙也不愛民,當然,這裡指的是絕大部分普通老百姓,可不是八旗子弟哈。

康熙在少年時期都可以不顧普通百姓的死活,硬是要用武力去削除三藩,就可以直接證明他根本就不在乎普通老百姓的死活,他只在乎他們滿清的統治地位和他自己的皇位。

要知道,在他登基的第二年,孝莊太后就耍了個陽謀,逼著三藩之一的吳三桂親手結果了南明永曆皇帝朱由榔的,在那個造反四起的年代,吳三桂就連想要造反都師出無名,康熙如果真的為了百姓考慮的話,他只要用時間來熬死吳三桂即可,可他偏偏選擇用強硬的武力去征服。

並且還是走了狗屎運,在吳三桂突發疾病病死的情況下征服的。

而且,這場戰爭從康熙十二年開始直到康熙二十年結束,南方雲、貴、兩廣加福建五省之地不知道枉死了多少百姓,就是因為康熙的一個決策,你說康熙愛民,那不是扯了個大淡嗎?

第二、治下吏治清明。

這就更扯淡了,八旗子弟們都快把國庫借空了康熙都不帶管的,這特權階級就是在拿著特權在作威作福啊。底層百姓,誰會管底層百姓死活,沒看到那個八旗阿哥們都在使勁薅羊毛嗎?我們還不快點撈幾把了事?這是康熙年間當官的心理寫照,這算哪門子的吏治清明?

康熙傳位信奉叢林法則的他怎麼可能選一個孤臣當繼承人

第三、國強民富。

這個國強,涉及到一個大範圍的概念,武力高超進可攻退可守這叫國強。科技、文化、教育、經濟高速發展領先於世界,這也叫國強。

這個國強,看跟誰去對比,怎麼去比。

如果單純看武力,那沒得比。因為不管是在清朝的勢力範圍周邊還是歷朝歷代的勢力範圍周邊,除開大分裂時期不算,周邊國家就沒有一個勢力能夠說敢欺負在這塊領土上建立的王朝的,哪怕是宋朝其他國家都做不到。

如果康熙能夠做到像漢武帝那樣遠擊匈奴,或者像成吉思汗那樣稱霸亞歐大陸,那確實算。

如果說康熙只能做到像歷朝歷代那樣的開國之君或者守成之君一樣,守守邊界、平平叛亂,那還是算了。

民富,就不用說了吧,百姓都被官僚階級們剝削成那樣了,能有口吃得就不錯了。

第四、經濟、科技發展和文化發展。

康熙本人是學過西洋科學知識並且極其喜愛的,但是他不準任何西洋來的傳教徒們公開為除滿人之外的其餘族群翻譯文字,他就是怕這種科學知識被漢人或者其他族人學習到了之後,去顛覆他們滿清的統治,畢竟,康熙年間民間造反的聲音就沒有斷過,他不怕才怪。

經濟發展,有人吹著風說,康熙曾經對東邊開過海禁,也就是日本那邊。

其他地方呢,該禁止還是要禁止啊,畢竟文字都不讓學,怎麼可能放開民眾跑去人家的地盤?學成回來了那還了得?

但是為什麼偏偏是日本呢?因為康熙看中了日本的石見銀礦,還是個地表型銀礦,非常好採的那種。

石見銀礦的儲量是世界銀礦總儲量的三分之一,是日本在近代能夠快速崛起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他們開採出來白銀,用來購買一切他們需要的物資,結果首當其中就是中國上了當。

康熙年間的白銀跌到了什麼程度各位可以去百度一下,這就是所謂的經濟發展?

文化發展,硬著頭皮也得提一嘴。

順治年間就開始實行的文字獄,在康熙年間就開始無限被放大,所有帶有針對他們滿清或者含有明這個意義的文字、手稿、書籍統統被焚燒殆盡,持有人即刻被處決,寧可錯殺一千,絕不放過一個。

有人說,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為什麼出來了?

呵呵,這確實是康熙的功勞,是因為康熙才能夠儲存下來的。

乾隆年間的《紅樓夢》最開始是被定義成反書的,但是乾隆查到了作者曹雪芹曾祖父曾經是他爺爺康熙皇帝的救命恩人之一啊,這他乾隆哪裡敢動?

所以,《紅樓夢》被幸運地儲存了下來,但是跟康熙“發展文化”毛關係都沒有。

以上四個維度,但凡能沾到了一點的都算個明君,一點沒沾到但是沒有起反作用的也是個平君、守成之君。

起到了反作用的,那就真的是昏君了。

那麼,話說到這,大家認為康熙看繼承人的眼光會有那麼深遠嗎?

所以,康熙看繼承人的眼光,應該具備以下幾個要素。

第一、看誰最像康熙。

那幾個皇子裡面,像康熙武力強勁的有老三、老十三、老十四三個人。

像康熙多疑且專制的幾乎沒有,就算是有,康熙本人也看不出來。

像康熙那樣喜愛西學並且精通西學的有老十三。

像康熙那樣處處維護權貴的就是老三和老八。

你說,老四胤禛沾了哪點?哪點都沒沾上。

第二、身體健康。

這一點,就把老十三打入了深淵,因為他有腿疾。

其餘的皇子都還算是在同一個起跑線上。

第三、出身。

前面說到過,康熙的皇子不僅拼出身,還得拼養母。

這一點,老四首當其中。

老八不甘示弱地排在後。

老九老十都不差。

排過來排過去,這些皇子裡面壓根就沒有一個有著壓倒性的優勢的,都是在一個起跑線上你爭我奪。

但不可否認的是,以康熙的眼光來看,選擇老三可以穩住朝堂大部分漢臣勢力,因為老三擅長和稀泥,且精通儒家之道,這一點跟晚年的康熙非常相似。

選擇老八,可以得到朝堂大部分人的支援,老八可以用最快速度穩住整個朝堂,並且完全可以複製康熙的施政方針和治國理念,會繼續讓八旗子弟就這麼一直顯赫下去。

選擇老十三,是因為他不僅在文武方面跟康熙相像,而且在西學的態度上面也跟康熙有著驚人地相似,但是很可惜,他身患腿疾,徹底與皇位無緣。

選擇老四胤禛呢?康熙應該是想象不出什麼結果的,因為老四不管是在做人還是在做事方面都獨樹一幟,是一副孤臣的做派。

孤臣代表著什麼?孤臣在皇帝眼裡看來就是一枚可以放心用的棋子。

皇帝可以放心用你是因為你是孤臣,你不會因為背後有勢力而起心思。

但是這並不代表皇帝會因為一個皇子是孤臣而選擇他做儲君,更別說是昏君,歷朝歷代都沒有過把儲君放在所有人的對立面的,這不是明擺著讓繼承人找死嗎?

而孤臣最大的缺點也是在於孤這個字,孤臣一旦得勢,那就是與整個朝堂為敵。

這種後果,康熙能想象得下去嗎?

總結:與其說是康熙有心思傳位給雍正,倒不如說,是雍正自己看出了康熙的那種叢林做派,看出了康熙想要底下的皇子們自己爭鬥,按照叢林法則,誰狠誰贏,誰硬誰贏,誰拳頭大,誰才是贏家。

所以,康熙年間,即便到了彌留之際,康熙應該都未曾確定繼承人的人選,他也許是因為知道不好選,乾脆就刻意不管,只要在沒威脅到自己統治地位的情況下就隨他們去,反正誰最後贏了都得給他上諡號立廟號不是?

大家說,我說得對嗎?

我是大軍,給你一個不一樣的歷史解讀方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