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霍布斯與他的神獸“利維坦”

  • 由 思廬哲學 發表于 足球
  • 2021-10-24
簡介霍布斯《利維坦》的寫作與英國革命,時間上大體同步

維利坦是什麼

霍布斯與他的神獸“利維坦”

托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年4月5日-1679年12月4日

托馬斯·霍布斯,英國政治家、哲學家。生於英國威爾特省一牧師家庭。早年就學於牛津大學,後做過貴族家庭教師,遊歷歐洲大陸。他創立了機械唯物主義的完整體系,指出宇宙是所有機械地運動著的廣延物體的總和。他提出“自然狀態”和國家起源說,指出國家是人們為了遵守“自然法”而訂立契約所形成的,是一部人造的機器人,反對君權神授,主張君主專制。他把羅馬教皇比作魔王,僧侶比作群鬼,但主張利用“國教”來管束人民,維護“秩序”。

盛邦和:霍布斯的“利維坦”試析

霍布斯與他的神獸“利維坦”

1651年的倫敦,已經成為一個“霧都”,無節制燃燒煤炭所產生的濃重霧霾,淹沒這個世界都市。它剛剛經歷過一場革命,像離開港口,駛入浩淼大海的輪船,前路茫茫。它鳴響霧笛,撥浪前行,艱難地尋找遠處燈塔的熹微光亮。

在這一年,倫敦思想界發生一件大事,宣告一本鉅著的誕生。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思想家霍布斯,書名《利維坦》。“利維坦”是歐洲神話中的一頭怪獸。

傳說上帝用五天時間創造山和海,第六天用粘土捏出利維坦和貝西貘斯。利維坦是雌獸,貝西貘斯是雄獸。世界末日,它們被迫分離,利維坦惶恐地躲到噴泉底下的深淵中去,貝西貘斯哀傷地遊蕩于丹代恩沙漠。

希伯來神話說利維坦是“盤繞之物”,一條捲曲起來等待撲向食物的大蛇。在聖經中,利維坦則被描述成一條巨鱷,身披堅硬的鱗甲,滿嘴利牙,口鼻噴出火焰,腹下藏有尖刺。它面目可怖,力大無比,神通廣大。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中國人的圖騰——龍。

霍布斯為什麼將一頭巨獸定為書名?人們疑惑著,一頭霧水,產生一探究竟的好奇心,而更主要的是方興未艾的英國革命,乃屬“前無古人”的民族首創,革命後動盪不安的局面,催促人們去尋找濟世安民的藥方。由此,知識界人士也包括許多普通市民,一旦發現有名人說話,就迫不及待地趕到書店去,蜂擁搶購他寫的書,一睹為快,以至一時“洛陽紙貴”。

作者托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年),英國哲學家、政治思想家,據說還是一個唯物主義者。他一生留下許多著作,尤以《利維坦》特別出名,被稱為西方政治學的開山鉅著。

著名的英國大革命成為這本書的寫作背景。1640年前後,英國走過血與火的歷程。查理一世執政,顢頇固執,新興市民階級利益屢被侵犯,社會衝突加劇。首先是蘇格蘭人不滿國王查理一世的統治,發動了起義。為籌集鎮壓起義急需的資金,國王於1640年匆忙恢復業已關閉多年的議會。這讓在王權壓迫下憋屈多年的市民階級和新貴族獲得了機會,他們據議會為陣地,攜手向國王開展不屈不饒的輿論戰。

他們高喊限制王權,廢除國王專賣權的口號,呼籲國王和大臣的所有活動概當接受國民的監督。眼看不可一世的權力受到挑戰,國王迅速組織王軍向議會軍隊發起進攻。議會軍發起反攻,革命帷幕就此拉開。

1643年,克倫威爾在英格蘭東部募集騎兵隊,發動馬斯頓荒原戰役與納西比戰役,擊潰國王軍。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臺。王權崩潰的英國進入克倫威爾執政的共和時代。

1653年,克倫威爾解散議會,實行獨裁統治。克倫威爾死去,英國群龍無首,陷入無序狀態。1660年,舊王朝復辟,瘋狂反撲,民眾被迫反抗,英國一片混亂。

英國結束“革命”,恢復社會常態的標誌是1688年的“光榮革命”。在此之前,信奉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執掌英國政權。議會派的輝格黨人等反對詹姆士二世傳位給剛出生的兒子,而主張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和女婿威廉接位,引發抗爭。

結果是威廉帶兵進入英國,兵不血刃,迫使詹姆士二世下臺。由此英國議會派與國王派近半個世紀的鬥爭宣告結束,議會派從此坐鎮英國江山。

英國革命爆發後的一段時間裡,霍布斯寢食不安,常是深夜不眠。他青燈枯坐,翻閱舊卷,害怕以前寫的大量文字,會遭到審查,從而難逃禍害。1640年深秋,霍布斯打點行李,逃離英國,渡海前往巴黎,在那裡一住就是11年。

1650年,霍布斯曾寫過一篇論文,《利維坦》的中心思想與基本架構,在這篇論文中初步呈現。顯然,霍布斯《利維坦》醞釀之初,英倫列島已是風雲變幻、刀光劍影,這一切無不給他以極大衝擊,種種精神迴應,惶恐、驚悚、反對與首肯,絲絲縷縷,化為文字,編入了他的書中。

霍布斯與他的神獸“利維坦”

一般而言,人們面對突然到來的社會變化,會產生三種態度,

一種是恐懼與反對

,反對眼下的社會運動,因為這場運動給他們帶來危險與危害,他們或投入反對的陣營,負隅頑抗,或逃離險境,擇枝而棲,與國內潮流反目對峙。

第二種態度是喜悅與贊成

,持這種態度的人,將社會變革看成是翻身解放的天賜良機,他們踴躍興奮,成為新興力量的帶路黨,投入新潮流,反對舊勢力。

第三種態度,對於既已發生的社會變動,無動於衷,不冷不熱。

持這樣態度的人,成為遊離社會的“逍遙派”。

霍布斯選擇了第一種態度。當時英國人的立場涇渭分明,一方是保王派,站在國王查理一世一邊;一方是議會派,堅決反對國王。表面上看,霍布斯保持中立,而其內心卻抱有這樣的意念:推翻王權非為必須,安定與秩序才是英國首選的方針。他逃離正在經歷革命洗禮的英國,對這場革命作了無言的表白。

來到巴黎的霍布斯,與流亡海外的英國保王派同鄉們結合在一起,交流思想,傾吐心聲,這樣的環境氛圍,促使霍布斯完成《利維坦》的寫作。他要借這本書,闡述政府的重要性及政治混亂與戰爭給予國家的衝擊。《霍布斯》彷彿是作者與保王派“同流合汙”的產物。

然而事情的程序卻出人意料,該書出版竟讓保王派惱怒,導致霍布斯與保王派的關係破裂。原因在於書中提出見解獨到的“契約論”,反對“君權神授”的固有法理,暗示其為虛假的神話,接受上帝“授權”的神聖國王,則被還原為與人民“簽約”的世俗君主。國王原本的神聖形象被削弱,“皇冠”上的精神光環暗淡失色。

同時書中的無神論氣息,也使保王派中的聖公會成員大驚失色,並進而惹怒了信仰天主教的法國人。霍布斯無法在巴黎繼續滯留,於1651年冬天逃回倫敦。他不得已向國內執掌政權的倒王派“投降”,從此隱居於倫敦的一條小街福特巷,杜門謝客,深居簡出。

人們常說,與法國革命相比,英國革命典雅、平靜與保守,不是完全意義上的“革命”,只能算是一場改良運動。其實這樣的評論並不確切,既然這場運動從開始到結束,是無數軍事行動的組合,是議會軍與國王軍的真槍實彈的流血戰爭,既然這場運動把國王拉下馬,並處以死刑,那麼這場運動又怎麼會是“溫良恭儉讓”的改良,本當是一場不折不扣的“革命”。

霍布斯《利維坦》的寫作與英國革命,時間上大體同步。《利維坦》從醞釀到寫作,直至出版的過程恰是革命從爆發到結束的全程。霍布斯在巴黎寫作《利維坦》。1647年霍布斯生了一次大病,臥床達6個月,稍見痊癒,再度拿起筆來。1650年完成全書,1651年中旬新書上架。書名很長:《利維坦,或教會國家和市民國家的實質、形式和權力》。

霍布斯與他的神獸“利維坦”

本書初版的封面畫別具特色,其含義也特別豐富。一名身高力大的男子正面站立,戴著王冠,強悍威嚴,他是國王的形象,也是國家的象徵。他右手緊握寶劍,劍鋒閃光,顯示所向披靡的威力。左手舉著權杖,威風凜凜,彰顯至高無上的權力。

讓我們再定睛關注巨人身穿的衣服,會驚異發現上面佈滿巨蟒鱗甲般的細紋。這細紋是一個個人形,有鼻子有眼,密集地爬滿巨人的全身。巨人站立的地方是延綿的高山,山上有城堡,山下有街市,這是他統治的國土江山。這個巨人就是“利維坦”。

封面畫的底部像是安放了一個大書架。“書架”的左邊,闡述王權,陳列著王宮、王冠、武器,及戰場的影象等。“書架”的右邊,闡述教權,陳列著教堂,教皇的高帽,及與祭祀有關的用品。“書架”的中間掛著一面錦旗,上面寫著書名。

從這個封面畫,人們足可領會《利維坦》所要表達的思想:

強權統治國家的“威權論”、闡述國家本質的“契約論”、“開明君主論”,以及服從國家的“忠誠論”。

霍布斯在書中講解“自然狀態”的概念,叫人茅塞頓開,他用通俗易懂的話語把國家起源說得頭頭是道。“國家”確實是一頭怪獸,讓人害怕。然而人們為了避免“自然狀態”下因私慾而發生的相互間的爭鬥、混亂及相互殘殺,不得已請出“怪獸”,擁立威權,建立國家。

霍布斯是一個國家論者與權力論者,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個威權主義者。這個“威權”,名字叫國王,也叫“利維坦”。它威嚴強大,不可侵犯,它盤踞在一個國家的山河城鄉之上,因它的存在,社會才得安寧,經濟才得發展,人民才得安樂。

他堅守血與火的強權意志,反對一切無政府及蔑視權威、權力的思想,認為這種思想有害無益,只會給國家帶來騷亂,給社會帶來動盪,給發展帶來阻滯,最後陷人民於水火。

他的身上佈滿芸芸眾生,又在說明這個巨人不是形隻影單的中國帝王式,聲稱“朕是天下”的孤家寡人,而是萬千民眾意志的集合,或者說是與民眾訂之契約,誓言為他們服務的簽約人。這樣,這張封面畫,就說出了一個在當時屬於石破天驚的道理:“君權神授”的理論是錯誤的。

霍布斯在他的《利維坦》中說:

君權,即國王之威權,並非來自上帝的授予,而是來自“契約”,與人民簽訂的一份必須遵守兌現的契約。這份契約上寫明:人民把自己本來擁有的自然賦予的權力,交給“利維坦”,而“利維坦”則應該保護人民。

對於“利維坦”(國家),人們懼畏它,但又離不開它。它愈是猙獰,人們愈是覺得安心,它具有的威懾力,成為人世安詳的保障。這有點像中國人對鍾馗的態度,鍾馗愈是兇狠,人們愈是安心。不同的是,前者是真實的存在,而鍾馗是虛構的神仙。

霍布斯在書中強調:人民不能違背與國家簽下的“契約”。享受和平,是人民的權利,服從國家是人民的義務,權利與義務相輔相成,合二而一,不可須臾分割。霍布斯也承認,“利維坦”這個怪物不可為所欲為,人民監督它,把它關進籠子。當它不再保護人民時,它和人民簽訂的契約就會失效。

不言而喻,霍布斯的這部著作,不是一部“自由主義”的著作,與其說“自由主義”倒不如說是“國家主義”與“保守主義”,然而怪有意思的是,因為書中“首創”契約論,而契約論又是歐洲自由思想的核心要素,因此自由主義者也極為敬重霍布斯,把他看作“自由佇列”中的排頭兵與舉旗者。

人們甚至說,如果沒有霍布斯的《利維坦》,就不會有洛克的《政府論》,也不會有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再有,霍布斯淡化神道教義,“近似”的唯物主義思想,也作為一份重要的思想遺產傳留給後來的啟蒙思想家,並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憑此兩點,霍布斯就在理論上超越了寫作《君主論》的馬基雅維利等人,達到了新的思想高度。

霍布斯的學說,自我矛盾的地方很多,他承認自己膽小,有點靦腆,常常說話吞吞吐吐,而這正好激發後人對他的研究興趣,關心他的人數百年來,有增無減。

文章來源:愛思想

作者: 盛邦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