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俄國史籍上的所謂“阿爾巴津人”被遷入京,成為了俄羅斯旗人

  • 由 快樂大歷史 發表于 足球
  • 2021-10-17
簡介在此過程中,一些被清軍俘虜或者投降的俄羅斯哥薩克(即俄國史籍上的所謂“阿爾巴津人”)被遷入京,成為了俄羅斯旗人

阿爾巴津人怎麼樣

當十七世紀四十至八十年代,清朝政府與沙皇俄國在黑龍江中游雅克薩(俄稱阿爾巴津)等地發生系列軍事衝突。在此過程中,一些被清軍俘虜或者投降的俄羅斯哥薩克(即俄國史籍上的所謂“阿爾巴津人”)被遷入京,成為了俄羅斯旗人。

俄國史籍上的所謂“阿爾巴津人”被遷入京,成為了俄羅斯旗人

最早歸附的俄羅斯人有順治五年(1648年)的伍朗格里,其次是康熙七年(1666年)歸附的伊番等人,第三批人數較多,是企圖進入牛滿河地區被清軍兵船截獲的31名雅克薩城俄羅斯人。在康熙皇帝授意下,他們被編為八旗滿洲鑲黃旗下第四參領第十七佐領,這些人及其後裔就是清代北京的俄羅斯旗人。

俄國史籍上的所謂“阿爾巴津人”被遷入京,成為了俄羅斯旗人

▲雅克薩之戰地形圖

因為最初俄羅斯壯丁數目不足編為一個整佐領,所以康熙二十二年編設的只是“半個佐領”。直到收復雅克薩城後,不願回俄國的戰俘加上原有俄羅斯壯丁才湊夠一個佐領。

對俄羅斯降人,康熙皇帝一直優待有加,這很大程度上緣於在黑龍江流域對俄作戰的需要。這些被編入八旗的俄羅斯人在前線偵查敵情、勸降同胞,這種攻心戰在雅克薩之戰中取得奇效。據《俄國駐北京傳道團史料》記載:“阿爾巴津人看到敵營中已有自己的同伴,又看到對方兵力雄厚,所以非常害怕不自動投降就會遭到覆滅的下場;而且他們還設想,如不抵抗就投降也許會得到中國皇帝的赦免。於是他們便聽從了叛變投敵者的話。就這樣,他們把自己的全部武器集中起來,運至制定地點。郎談收繳了武器後,即刻下令燒城。”

俄國史籍上的所謂“阿爾巴津人”被遷入京,成為了俄羅斯旗人

因此在俄國史籍中,這些俄羅斯旗人被稱作“叛徒”、“俄奸”。中俄邊境關係緩和後,他們被視為叛國者,再也不能迴歸故土。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尼布楚條約》簽訂,規定已經在中國生活的俄國人和已經在俄國生活的中國人均無需返回本國,這批俄羅斯人便在中國紮根下來。

俄國史籍上的所謂“阿爾巴津人”被遷入京,成為了俄羅斯旗人

這些俄羅斯人不僅被編入待遇最高的滿洲八旗,還是上三旗的鑲黃旗,享有與滿洲人的等同的優渥待遇,以當兵為生,領取糧餉。部分人還被授予官職,還有一部分在衙門擔任翻譯工作。

俄國史籍上的所謂“阿爾巴津人”被遷入京,成為了俄羅斯旗人

與其他被納入八旗的異族人一樣,俄羅斯旗人的文化風俗也日益向滿洲人靠攏。男子將頭頂四周的頭髮剃去寸餘,中間長髮分三股編成長辮垂於腦後。服飾上也是滿式衣冠,著“馬蹄袖”袍褂,袖口狹窄,開襟袍子,布帶束腰。而姓氏也改成了滿式。加之俄羅斯人定居北京之初便被賜滿人女子為妻,他們與其他旗人的距離慢慢縮短,直至消弭於無形。

常言道“讀史可以使人明智,鑑以往可以知未來”。但歷史的作用可能真的不是讓我們遇見未來這麼簡單,讀到深處的人一定明白,讀史只不過讓我們有更大的自由和能動性去創造未來。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在高曉松的歌詞裡,我們除了體驗了一把文藝情結,更重要的是追求內心的自由與情懷。詩歌為我們締造了一個精神的烏托邦,而史哲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現實,我們不僅要活在現在,更要活在未來。跟著這些經典,遵循著歷史的足跡,一點點掀開面紗,還原真實的場景,感受時光的流逝,追逐著哲人的思想,一點點探究人類的精神世界,一天天遇到更智慧的自己。

喜歡小編的文章就關注我吧,歡迎評論或者吐槽!謝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