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舌尖上的美食——常州美食篇

  • 由 美食網校 發表于 足球
  • 2021-10-11
簡介所謂“湯”,當年常州味香齋麵館一天要賣10包麵粉的銀絲面,當年的麵湯大都是用黃鱔骨,豬肩胛骨、雞、海蜒等經廚師精心煲製出來的

扎肝怎麼燒

舌尖上的美食——常州美食篇

常州,是江蘇省地級市,地處江南、長江三角洲中心地帶,是長江三角洲地區中心城市之一、先進製造業基地和文化旅遊名城,江蘇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與蘇州、無錫構成蘇錫常都市圈。常州是長江文明和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也是南朝齊梁故里,被稱為“中吳要輔”。 常州境內風景名勝、歷史古蹟較多,有中華恐龍園、嬉戲谷、春秋淹城等主題公園和天目湖、南山、太湖灣、滆湖等自然風景區。

舌尖上的美食——常州美食篇

常州人屬江浙民系,使用吳語。常州有季札、展昭、陳濟、吳稚暉、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趙元任等歷史名人,主要特產有蘿蔔乾、大麻糕、芝麻糖、溧陽風鵝、野山筍等。 2017年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排名第13。常見的環節、軟體、節肢、脊索動物門所屬動物達200餘種,分屬13綱。可供食用的有蚌、蝦、蟹、魚、野雞、兔等,可作裘皮的有黃鼬、豹貓、草兔、獾等,可保護農林業的有石龍子、杜鵑、啄木鳥、灰喜鵲、家蝠等。

常州小吃既有本地傳統特色、也有江浙等地風味,用料範圍廣泛,餡心有鹹有甜,有葷有素,製作精細,享有盛名。

舌尖上的美食——常州美食篇

大麻糕,常州大麻糕,是具有獨特口感和風味的一種橢圓形大燒餅,也是常州人最喜愛吃的家常傳統食品。製作時,選用精白麵粉、優質芝麻、白糖、精鹽等原料,經過和麵、攪拌、揉搓、包餡、成形、烘烤等多道工序,精製而成。有鹹、甜兩種風味,供購者選擇。合格的麻糕一出爐,香味濃郁撲鼻,色澤黃潤而不焦,鹹甜適度而不膩,香酥可口而不脆,色、香、味俱佳。往日,常州大麻糕多為當地人作早點食用。如今,經過改革創新,精心包裝,外表美觀大方,且便於攜帶,成為人們走親訪友的必備禮品。南大街對面的常州糕團店中有較為地道的常州傳統美食,您可以吃一份打包一份,而且價格非常平易近人,還能吃得飽飽地。

舌尖上的美食——常州美食篇

芝麻糖,常州芝麻糖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風味。相傳早在唐代,當地人就開始飴糖、芝麻,製作生產一種形似麻團的芝麻糖,叫做麻團糖。至北宋末年,狼煙四起,金兵大舉南侵。康王趙構從京師汴梁南逃,偏安江南,一味妥協求和,全不想收復北方失地。老百姓對此十分憤恨。當時有人曾作詩一首曰:“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以洩不滿。常武地區的老百姓,則採用另一種形式來表達抗金收復失地的願望。他們將圓球形麻團糖改制成火銃樣的圓柱形,送給康王,以激勵其抗金復國的勇氣。常州芝麻糖從此做成圓柱形,沿續至今。常州芝麻糖選料精細,製作講究。要求芝麻沾滿不露皮,兩端封口不漏餡。糖層起孔不僵硬,味香甜酥不粘齒,色澤白亮很均勻,粗細長短一般齊,一斤剛好廿支。確實是居家旅遊,饋親贈友的好禮品。

舌尖上的美食——常州美食篇

常州的銀絲面有三十多年的歷史,是常州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食,對於老常州人來說,早飯吃一大碗熱乎乎的銀絲面,真是非常非常幸福的事情。銀絲面正如其名,麵條纖細如絲,富有韌性,麵條不糊不斷,物美價廉,絕對讓你吃到碗底朝天,飽嗝連連!銀絲面的麵條用上白粉來軋製,還要在10斤麵粉中加入1。5斤蛋清,在軋面的過程中要比普通的麵條多軋二道,使麵條更筋道,最後用每寸有30個齒口的“面刀”來軋製出“白如雪、細如髮、韌勁足、滑而爽”的銀絲麵條來。這就是“面”的講究。所謂“湯”,當年常州味香齋麵館一天要賣10包麵粉的銀絲面,當年的麵湯大都是用黃鱔骨,豬肩胛骨、雞、海蜒等經廚師精心煲製出來的。所謂“哨”,用常州話來講,就是“澆頭”,就是加在面上的小菜。過去面澆頭大都是小鍋現炒的,講究的是紅案師傅與白案師傅的配合,這一邊灶頭上炒菜師傅的炒勺哐哐哐的一敲,那邊下面師傅的撈麵剛好送到。當年一角四分錢一碗鹹菜肉絲麵、六角洋鈿一砂鍋的什錦鍋面,是大家一致公認的好澆頭。

舌尖上的美食——常州美食篇

天目湖砂鍋魚頭可謂是江蘇傳統名菜之一,很多人驅車千里迢迢趕到天目湖,為的就是吃上一口熱騰騰的砂鍋魚頭。來天目湖不愁吃不到魚頭,在美食街上,家家都賣魚頭,堪稱魚頭一條街。當熱氣騰騰的砂鍋魚頭端上桌後,你不禁會感嘆,好大一盆!聞起來鮮香四溢,乳白色的湯汁,話說拍照狂魔們還拍什麼照,湯要趁熱喝才好喝,舀一勺入口,就一個字“鮮”,鮮的不得了!

舌尖上的美食——常州美食篇

常州加蟹小籠包原來稱為加蟹饅頭。除了加蟹小籠包有一點“包子”的概念,常州人一般都把包子和饅頭統統叫做“饅頭。”這本身就是常州飲食文化的特色。據常州府志記載,常州加蟹小籠包產生於清朝道光年間,由常州小河沿浮橋南堍的萬華茶樓首創。歲月更迭,進入清末民初,經師徒傳承,常州加蟹小籠包成為迎桂茶社(後更名為迎桂饅頭店)的品牌食品。迎桂饅頭店因其注重加蟹小籠包的質量而使其聞名遐邇,深受市民的喜愛和青睞。在此同時,馬復興麵館、德泰恆菜館的加蟹小籠包奕美譽度極高。

舌尖上的美食——常州美食篇

稻草鴨系常武地區頗有特色的傳統農家菜,其烹製技藝可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間。當年抗倭名將唐荊川得勝還鄉之時,父老鄉親感其榮光,爭獻傳統農家制作(用禾田中稻草扎制紅燒鴨)的稻草鴨以表達心意。後此菜餚經唐荊川而帶至宮廷,又經宮廷御廚改良,烹飪手段更為完善。後隨著時光推移,宮廷稻草鴨的烹飪技藝傳至蘇南民間,並在常州民間世代相傳。常州稻草鴨的烹製需經10餘道工序,製作工藝、技藝較為講究。

舌尖上的美食——常州美食篇

糖醋小排骨是常州地區的傳統菜餚,亦是頗具常州地方特色的名菜。據考,糖醋小排骨製作技藝生成至今,已有百餘年曆史。上世紀初,糖醋小排骨亦成為常州馬復興麵館的招牌菜。發展至今,常州糖醋小排骨已為常州市民喜慶筵席、家中待客之佳餚。烹製常州糖醋小排骨的原料、配料主要有:豬肋骨仔排、紹興黃酒、番茄醬、蠔油、冰糖、香醋及適量雞湯。

舌尖上的美食——常州美食篇

溧陽扎肝是溧陽最傳統美食,也是溧陽三寶之一(肉圓、醬剝子、扎肝)以社渚、平橋一帶最為正宗。“扎肝”之吉利義在於“著官”,因為在溧陽話中,“肝”與“官”同音,“扎”與“著”諧音。“著”取其“高中”義,非常吉祥!溧陽扎肝的主要材料是豬肝與豬小腸,根據不同的口味可以再紮上五花肉、油豆腐和筍乾等。宋朝大詩人陸游之子陸子遹到溧陽任知縣,他周覽形勝,得心悅志,遂和侄兒陸立基定居下來,成為溧陽陸氏的始祖。

舌尖上的美食——常州美食篇

蟹殼黃是常州地方風味小吃,俗稱小麻糕,常與大麻糕相配作禮品用。其餡心有薺菜、蔥油、白糖、明油豆沙等4種。其特點:形似蟹殼,色呈金黃,油多不膩,香脆酥鬆,糖餡甜醇,鹹餡味鮮。做法:用熬煉七八成熟的菜籽油炒油酥面,同三分之二的水面合擀成多層次的面卷,再包上餡,置烤爐烤熟即可。能存放一週而不壞,適合旅途食用。

當然常州還有很多好吃的美食,你吃過哪些常州美食,請留言好東西大家一起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