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威遠的倆母山遠近聞名,傳說是母女,為啥叫倆母?

  • 由 寒江雪daw 發表于 足球
  • 2021-09-28
簡介倆母山的海拔不及千米並不算高,能夠稱“祖”稱“母”緣於其獨特的地形地貌,這種地貌結構稱為穹窿

藏語扎西然丁什麼意思

黃昏,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瓢潑大雨趕下高速,而威遠成為歸途中不期而至的驛站。

威遠,一個與生俱來就有很多故事的古城。

每一個地名都有其因緣。單從字面上看,威遠含有“威名遠震、威名遠揚、威震遠方”等等的意思,似乎是一座兵家必爭的邊陲重鎮,但實際上威遠地處川府大地的中南部,無論如何都算不上邊關。威遠的名字確實也與戰爭有關,並且有多種說法。

威遠的倆母山遠近聞名,傳說是母女,為啥叫倆母?

野生停車場

公元304~439年,中華大地在秦始皇一統天下後再次陷入大分裂,群雄爭霸,史稱“東晉十六國”。其中四川梟雄李雄於公元303年攻佔成都,公元306年稱帝建國,國號大成。李雄攻佔成都後,辦學興商、安撫民生,深受民眾擁戴。設定威遠鎮,以李雄之威名遠鎮四方,管理當地梟勇好鬥的獠人,這是一種說法。另一個說法是公元583年,隋朝為應對不斷作亂的獠人而設定威遠戍,8年後升級為縣級行政區,即威遠縣。兩種說法都與獠人有關,那麼獠人又是怎麼回事呢?

威遠的倆母山遠近聞名,傳說是母女,為啥叫倆母?

穹隆

記得剛上大學的時候,感覺別人對我們貴州學生比較客氣,時間長了才明白是怎麼回事。“山蠻子”“南蠻”惹不起、得罪不得,貴州人就是他們眼中的野蠻人,這種偏見、歧視自古有之。東晉時期,貴州、廣西遷移四川比較多,被稱為“獠人”,主要分佈在川南一帶,從事鐵、銅冶煉行業。獠主要有兩個意思,兇惡和狩獵。黔桂移民被稱為獠,有明顯的侮辱意味。到後來不僅黔桂的移民被稱為獠,川、滇區域的民眾都被朝廷統稱為獠民。西南四省區歷代歷朝與朝廷的關係都若離若即,社會發展一直處於動盪之中,直至新中國成立後才獲得了真正的安寧。

威遠的倆母山遠近聞名,傳說是母女,為啥叫倆母?

山林深處有人家

古城故事多,都在山水間。“倆母山好看,其他莫呆看頭”,早餐店老闆好像厭煩了久遠的歷史,但“莫呆”這個詞很有特色,好像是專屬於成都及附近區域,我也藉著對特色的喜歡、朝著“好看”而去。

相依相伴的倆仙女。

從威遠縣城向西,在村寨山野間穿行50餘公里後,路到一個小山頭下嘎然而止,導航顯示倆母山到了,但看不到有與眾不同的奇山異峰。環顧四周,才想起從縣城出發到此地,沿途並無大山深壑,經過的山丘為茂密的山林所覆蓋,散落的村寨鑲嵌在綠鬱叢林中,呈現出與川西高原截然不同的景緻。不遠處有戶人家,房屋背靠山林,左右也是山林,前方開闊處盡為水田。水田裡已沒有稻穀,天光映照在水面上,猶如鋪上了一層亮晃晃的水銀。上前打探,小路上遇到兩個出門砍樹枝的村婦,一問才知倆母山就在我身後,只是山林太茂盛無法看到山頂。上山的路有兩條,就近的這條小路不易行走但距離最短,於是拾足而上。

威遠的倆母山遠近聞名,傳說是母女,為啥叫倆母?

雨後的山路已經鋪上一層薄薄的落葉,路面溼潤但不泥濘,頭頂上的樹葉時不時灑下水滴,掉在臉上冰涼透骨。山林空寂無人,但伴隨著鳥唱蟲鳴,行走其間並不寂寞。

威遠的倆母山遠近聞名,傳說是母女,為啥叫倆母?

通向秘境

山路曲折,不多時接近一兀立的石壁。石壁前彌勒大佛盤膝而踞,笑容可掬,好像在迎接登山的客人。大佛身後石壁上散刻有文字,我猜想應該是“大肚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笑世間可笑之人”之類,待走近一看,似乎是“觀天體,看人間”、“肚大容萬家,好笑迷誤人”,不解其意。沿石壁向上仰望,倆母山上緊密相依的兩石峰猶如擎天巨柱直指蒼穹,沿峭壁絕無攀登峰頂的可能。在荊棘叢中沿峭壁艱難環行,終於登上一平臺,視野極為開闊,雖是陰雲密佈卻能遠眺隱隱約約的眾多山巒,大有“一覽眾山小”的氣勢。

威遠的倆母山遠近聞名,傳說是母女,為啥叫倆母?

彌勒在召喚

拾階而下,是依山而建的“倆母聖殿”,供奉著倆母山的主人,應該是依據倆母山的傳說而建。傳說倆母原是仙界的母女倆,受玉皇大帝的派遣到這裡來救苦救難,功德圓滿後身軀化為相依相伴的兩石峰,世世代代保佑一方百姓的平安。但明明是母女倆,怎麼能叫倆母呢?叫母女山不行嗎?

威遠的倆母山遠近聞名,傳說是母女,為啥叫倆母?

天書?

威遠的倆母山遠近聞名,傳說是母女,為啥叫倆母?

關於倆母山還有兩個流行的傳說,一是說諸葛亮到川南考察,檢視倆母山的山形地貌後不禁感慨“此乃祖山也”;另一個是說道教創始人張天師曾經到過倆母山,登山而望,留下了三個字“母山也”。到此終於明白了,丞相和天師的意思是其他山都是這座山的小崽崽,叫祖山、母山都行!可見叫母女山確實不行,否則就亂了輩分。我倒是覺得最好把第一個傳說改一下,玉皇大帝派來的不是母女倆而是姐妹倆,叫倆母山也就不奇怪了!

世間難得的天然城堡。

倆母山的海拔不及千米並不算高,能夠稱“祖”稱“母”緣於其獨特的地形地貌,這種地貌結構稱為穹窿。從非專業角度來看,穹窿地貌就是呈現為平地上凸起的形如平臺的方山,而倆母山則是方山上凸起的石峰,挺拔俊立卓爾不群!

威遠的倆母山遠近聞名,傳說是母女,為啥叫倆母?

仰望倆母山

威遠獨特的地貌結構也是世間絕有,其穹窿地貌佔全球近一半!單從穹窿兩字的字形看,就氣勢不凡,給人一種天地盡覽無餘的豪邁。威遠的這種地形地貌在戰爭年代擁有巨大的防禦優勢,由於這種地貌往往只有一條窄道通往山上,若依山築寨屯兵,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座方山就是一座堅固的天然城堡,具有易守難攻的特點。南宋末期餘玠、明朝末期李自成的殘部,就曾在威遠一帶與元軍、清軍惡戰無數,留下了以向家寨、高頂寨為代表的無數古戰場遺址與傳奇故事。即便到後來的清朝中期,紅燈教、白蓮教等農民起義軍也在此風起雲動,令清廷頭疼不已。

威遠的倆母山遠近聞名,傳說是母女,為啥叫倆母?

一覽眾山小

威遠海拔低緯度也低,熱量充足雨量豐沛。穹窿地貌方圓九百多平方公里,山上林木茂盛,山間點綴著眾多的山塘湖泊,湖光山色恰如仙境,倆母山下的仙女湖就是其中之一。漫步仙女湖畔不免讓人產生許多遐想。

威遠的倆母山遠近聞名,傳說是母女,為啥叫倆母?

仙女湖

威遠的故事太多太多,卻少見於中原的史籍,要真正瞭解、認識威遠,需靜下心來,在浩瀚的地方史料和民間苦苦探尋,這很難很難!如我等見山喜山見水喜水的看客,若於仙女湖旁擁一寸方土,依山傍水築宅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無衣食之憂亦無勞頓之苦,豈不美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