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是“中年危機”還是“中年逆襲”?心理學家告訴你答案

  • 由 真真讀書 發表于 足球
  • 2021-09-22
簡介如果在人生前期階段能夠穩定發展並自我改變,中年危機會以中年黃金期的面貌出現

40歲如何逆襲人生

中年油膩男”、華為“35歲勸退”傳言、“中年人不敢辭職論”。…… 每年的招聘,事業單位、國家機關都要求35週歲以下,好多私人企業甚至直逼30週歲。生活的壓力,職業的危機再加上自身思想的禁錮,中年人感覺人生就像失控一樣。

這些年,人們對“中年危機”關注度越來越高,”使勁罵中年人,他們不敢辭職”,網上流行的這句話瞬間把中年危機級別提高了好幾個等級,有人甚至會為此焦慮到爆表。

是“中年危機”還是“中年逆襲”?心理學家告訴你答案

表面上來看,發生危機的原因是人到中年,面臨著更多的人生挑戰,裁員、贍養老人、孩子教育等問題一起浮現出來,很多人會覺得力不從心,壓力重重。

只是,為何會有“中年危機”?而有些人卻是“中年黃金期”你是否想到了這其中反映的深層次的問題?

其實爆發危機的根本原因還是中年人想要的東西太多,但是能力低下,不能夠滿足自己的慾望。好多人人至中年,才發現自己一事無成,再想想自己的壓力,於是扼腕嘆息,覺得自己進入了危機時代。但是也有人,沒有這麼悲催,而是在中年收穫了財富、事業與名聲,進入了所謂的中年黃金期。

《可塑的我》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成熟的發展就是自己在人生每個階段都有新的突破。在每個階段發展的過程中,整合自己的內在衝突,發展並完善出相對穩定的人格,一步步走向自我實現。而一個人若是在某個階段沒有完成那個階段的任務,就會導致後面危機的出現。

是“中年危機”還是“中年逆襲”?心理學家告訴你答案

“中年危機”,說白了就是就是在人生的前半段沒有發展好,所以才有了危機。

本書的作者是陳婕君,美國麻省心理諮詢師。 曾於哈佛附屬麻省綜合醫院精神科工作, 受訓于波士頓精神分析高等研究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系、明尼蘇達大學心理系, 執業時間14年。被壹心理評為2017年中國最具影響力50位心理學家之一。

作者認為心理學意義上的中年危機一般發生在35~40歲,但是這一危機的潛伏期很長。如果在人生前期階段能夠穩定發展並自我改變,中年危機會以中年黃金期的面貌出現。但在實際的生活中,以中年黃金期的姿態來度過35~40歲階段的人很少。這是因為很多人在人生歷程中都經歷過一些打擊,造成了資源短缺以及心理上的營養不良。

利用心理學知識,把過去缺失的心理營養補回來。調節自身心理的發展,把中年危機轉變為珍貴的中年黃金期,實現人生的逆襲,是本書寫作的主要目的。作者認為,要想補充心理營養,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去除油膩,思想先行

“中年油膩”是中年危機的思想表現。油膩就是指一種停滯、渾濁的人生狀態。人開始固守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不再尋求發展,逐漸變得固執,不願意接受新的觀念。

是“中年危機”還是“中年逆襲”?心理學家告訴你答案

要想實現中年逆襲,先從破除“油膩”的思想開始。中年是一個岔路口,如果不往上走,就會往下溜下去。天天呆在自己的舒服區,你強不起來,一直找不舒服,修復你的不舒服,才能逆襲。

精準分析,找到短板

只有找到每個時期缺失的營養,才能精準地修復自己的短板。如何找到呢?就需要我們理解每個發展階段的任務。

是“中年危機”還是“中年逆襲”?心理學家告訴你答案

學齡前期:

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是自尊、安全感、信任感等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是建立自信的基礎。如果這一階段沒有過好,就會表現為沒有安全感、低自尊、沒自信。

童年期:

是習慣的養成期。習慣養成,才能培養出基本的意志力和實幹能力,從而擁有主動性的發展。如果有一個被包辦的童年,那麼在中年期就會出現所謂的“空心病”。

青春期:

整合自己的時期。這一時期你需要明白自己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找到自己的發展路徑,而不是做一個對父母和老師言聽計從的孩子。如果整合不好,就會出現一個破碎的、不清晰的自我認知。

成年初期

:建立關係期。這一時期的主題就是如何跟另外一個人建立關係,應該建立怎樣的關係,以及應該怎樣處理這些關係。成年是一個過程,人們把年輕時學到的經驗和知識融會成人生智慧的時候,成年的過程就算基本完成。

但是很多人在上大學之前基本上沒有接觸過社會,更談不上了解父母的生活和工作或承擔責任,因此他們的成年期會推後。很多人的成年期可能在27歲之前,但幾乎都在學校度過,有些人甚至將27-35這個階段也錯過了。因此到了35歲前後,他們的心理狀態可能還和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差不多,因此他們的中年危機會更加猛烈。

中年期:

尋找人生意義。人們感到自身力量的衰退和時間的緊迫而想要進一步改變,進一步體會生命的意義。伴隨著深度的我反省,又一次更深刻地重新構建對自己的認知和定位,建立起一個更復雜的自我同一性。

也許你沒有安全感,不自信,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見解或者不知道自己是誰,對自己定位不準確,人至中年依舊一事無成……如果你有上述問題,那麼你可能就是在中年前期的某個階段發展的不好,每個人都可以對號入座,看看自己哪個階段出現了問題。

是“中年危機”還是“中年逆襲”?心理學家告訴你答案

弗洛伊德曾經說過,我們一生都在彌補童年時期的缺失。無論是被過度滿足,還是完全不被滿足,人都會產生一種需求和渴望,想要再找到一個能滿足自己這個階段需求的人。

但是,以前的階段已經過去,我們不可能再重現來過,我們能把握的只有現在,從現在開始,扭轉自己的“中年危機。”那麼我們該如何做呢?

找準定位 整合自我

有人說:每一環節裡走過的捷徑,最終都會在後續環節中變成最長的彎路。要想不走那麼長的彎路,儘早還清前期欠下的債務,需要心理學幫助我們找準自己的定位,更清晰地發展自己。

建立自信

自信和信任感的發展,會促進安全感的建立。也就是說,當開始逐步建立對自己的信任,逐步依靠自己時,安全感也會隨之產生。

是“中年危機”還是“中年逆襲”?心理學家告訴你答案

但是基礎的安全感來自父母,一般發展好的話,在6歲之前就會形成穩定的安全感。如果你在6歲之前沒有形成安全感,哪也沒有關係,你現在能做的就是自己給自己安全感。

一個很有用的辦法,就是自己真正完成自己的事情,比如日更1000到2000字,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小有成就。這樣就會逐漸產生自信,在日積月累中,隨著成就的增加,你自己就會讓自己產生安全感。

鍛鍊自尊

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隨便認同別人,不會因為周圍的環境、周圍的人而隨便否定自己。

是“中年危機”還是“中年逆襲”?心理學家告訴你答案

如果你對某些人或者領導,本能地恐懼,或者討好,那就是對自己不夠尊重,沒有自己的價值觀。這一情況源自被包辦的童年以及青春期對自己的認知整合得不好。

建立自尊的切入點就是思考自己的訴求。如果你已經形成了習慣,每次做事情都是先看別人的臉,先考慮別人的訴求,給你的建議就是在人際交往的時候,放慢節奏,給自己20秒的思考、感受的時間,然後再作出反應。

首先考慮自己的感受,這是建立自尊的關鍵一步。其實有的時候,不是你討好別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而是你有自己的想法,才會更讓他人刮目相看。

建立自尊,需要反反覆覆對自己強調,我尊重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慢慢地才能真正看到自己的感受,並和周圍有害的人保持距離。這樣堅持一段時間,你就會有空間發展自己的自尊。

改變模式

是“中年危機”還是“中年逆襲”?心理學家告訴你答案

一個人對世界的理解源於個人的經歷,他過往的經歷會成為他的信念,這些信念成為他看世界的固定模式。

如果一個人可以把自己的固定模式梳理清楚,看看那些需要捨棄,哪些需要保留,那麼做到了這些,他的人生就會變得更加自由寬廣。

人生永遠有選擇,不要受控於自己早年形成的機械式的思維模式,放下偏見,放開你的固定型思維,不要被你的經歷,被你的潛意識,被別人灌輸給你的觀念所決定,所控制。

你會發現人生的路不止一條,在每件事情上你都可以有選擇,既可以選擇怎麼理解一件事情,也可以選擇自己的感受和情緒。

是“中年危機”還是“中年逆襲”?心理學家告訴你答案

孔子說“四十不惑”。人到中年,就不應該為自己的人生和事業發展方向而感到迷惑。

當你修復了自己每個階段欠下的債,有了自己的自信、自尊,建立了自己的安全感,自己的價值觀,找準了自己的人生定位,你就會發現你自己的人生真正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你就可以慢慢地體會到,你自己就是全世界,當你改變了你自己,你就改變了這個世界。即使人至中年,你依舊可以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那麼你的“中年危機”就會成為“中年逆襲”!!!

是“中年危機”還是“中年逆襲”?心理學家告訴你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