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歌爾股份(002241.SZ)兩天狂跌17% 傳聞Meta今年將削減元宇宙VR出貨量25%-35% 消費電子還能重現輝煌嗎?

  • 由 智通財經 發表于 足球
  • 2023-01-14
簡介歌爾股份曾是蘋果耳機AirPods的第二大代工廠,同時也是Meta旗下Oculus產品核心供應商

歌爾聲學工廠怎麼樣

千億果鏈龍頭歌爾股份(002241。SZ)昨日股價崩了,不過不是因為Airpods,而是一則關於VR業務的傳聞。

今日早盤歌爾股份繼續下挫。截至11:00,股價大跌7。13%,報31。66元/股,最新總市值為1082億元。兩天累計蒸發近200億元。

訊息面上,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發文稱,美國科技巨頭Meta的元宇宙硬體、頭顯業務放緩,將2022年元宇宙硬體的出貨量預測削減了40%,從1000萬-1100萬降至700萬-800萬。此外,Meta還推遲了2024年之後的所有新頭顯/AR/MR硬體專案。

歌爾股份曾是蘋果耳機AirPods的第二大代工廠,同時也是Meta旗下Oculus產品核心供應商。2020年7月,歌爾股份拿下Meta旗下公司新一代VR裝置的獨供大單,此後兩家公司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也因此在無線耳機之外,其拓展了新的業績增長點。

過往財報資料顯示,VR類產品被包含在歌爾股份“智慧硬體”收入分類下,而智慧硬體帶來的收入從2018年的66。27億元增至2021年的328。09億元。去年首次超過了包含Airpods的“智慧聲學整機”業務。

從收入佔比來看,2021年以上兩類業務收入佔比分別為41。94%和38。73%,且在今年一季度智慧硬體收入進一步提升至50%。與2020年相比,VR和耳機對歌爾股份的影響已然發生了一個扭轉。

與此同時,智慧硬體業務2021年為歌爾股份貢獻了41。29%的毛利,也遠高出智慧聲學整機和精密零元件的28。32%和28。94%,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為如今歌爾股份增長最快的業務,若Meta砍單的訊息為真,將對歌爾股份的經營造成一定影響。

對於股價閃崩以及砍單傳聞,歌爾股份迴應稱,公司各項業務均在正常進展中,建議各位投資者結合歷史和多方面資料來甄別網路傳言的真偽。同時公司生產經營和訂單情況正常,未出現需要披露的重大變化。

同時,也有賣方站出來力挺,表示對傳聞的質疑。

有機構觀點認為,郭明錤關於Meta預期VR出貨量下調的說法資訊源目前無法驗證。同時META去年Lab收入22億美元,賣出800萬臺左右,今年一季度7億美元左右,賣出280萬左右,郭早些預測cambria今年賣出200萬臺,如按郭說今年出貨700-800萬臺,則quest2今年後三個季度僅賣出200-300萬,不太合理。

即使今年出貨700-800萬臺說得通,對歌爾股份的影響其實也不大。按今年一季度Meta賣出280萬臺左右帶來收入7億美元計算,摺合每臺VR硬體裝置約250美元。若真按砍單300萬臺則最多影響50億元收入,僅佔歌爾股份去年收入的6%而已。這還是假設今年Meta所有的VR代工都交給歌爾股份的前提下。

有機構還表示,從5月份Steam資料看,VR頭顯月活佔比創新高,單月最快增速;唯Oculus增速放緩,但Valve增速很快。如果郭所言為真,可能是競爭原因引起的品牌銷量結構上的調整,但歌爾近乎壟斷culus、Sony、Pico等主要品牌,貝塔還在就行。

面對市場關注,郭明錤昨日連夜發文解釋,稱此前發貨預測是基於調查和判斷,而不是官方資料。更正預測2022年Meta VR/耳機出貨量下調25-35%(此前為40%)到700萬-800萬。他還表示,訂單削減主要在2022年下半年,由於Meta降低了硬體投資以及經濟衰退的風險,將Meta VR/耳機出貨量的預測降低40-50%,並預測原定於2024年及之後的Meta耳機發貨將推遲。

華西證券則認為,即使砍單也只是Meta對於總體產品結構的調整,因Q3末以及Q4會生產PRO款產品,可能因為PRO會影響總體銷量。所以Meta在供應鏈做出了一些結構的調整預期,對於總量會有小幅度下滑,屬於正常顯現,不會出現大規模砍單情況。

據IDC資料顯示,2021年全球VR頭顯出貨量1095萬臺,其中Meta(原稱Facebook)旗下的Oculus份額達到80%,預計2022年全球VR頭顯出貨量將達到1573萬臺,同比增長43。6%。

從行業角度觀察,這兩年是VR大年,VR正在擺脫遊戲機的圈層。行業有望在這一兩年當中進行二次加速。同時歌爾股份對於Meta也是極為重視於重視程度可等同於另外一家美系大廠,傾斜了大量資源不排除在組織結構中再做調整。如果反覆砍單以及量不夠的話,不會做出如此決定。

對於歌爾股份在內的眾多消費電子公司而言,真正的問題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他們都與蘋果產業鏈深度繫結,前兩年由於AirPods這一現象級明星產品都曾輝煌過,也被二級市場大炒特炒過。

如今隨著蘋果產品的後續乏力,他們的生意自然也不好做了。所以找到除蘋果產業代工的第二甚至第三增長極,可能是元宇宙也有可能是汽車電子等,才是股價是否能重獲投資者芳心的關鍵法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