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 由 經典詩文悅讀 發表于 足球
  • 2022-12-23
簡介相反,由高尚道德情操激發出充沛精力的人是大不相同的,他的行動受著正直的品格和生活的責任等原則的制約,具有愈挫愈勇、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和力量,知識欠缺、技能匱乏、環境惡劣都對其構不成大的影響,反而會激發其上進的激情

霍爾巴赫什麼意思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點選上方“藍字”,關注更多精彩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四、我們終究要學會坦然面對苦難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人生自有其悲痛的方面,而且這悲痛是深沉的,但是歡樂比悲痛更深沉。“生命是一派歡樂的源泉”,只有對於損傷的胃,對於悲觀主義者,它才是有毒的。對於人生的肯定,來自愛。“我們愛生命,並非因為我們習慣於生命,而是因為我們習慣於愛。”“你願意,你貪求,你愛戀,只因此你才讚美了生命。”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尼采常常把生命譬作一個女子,一個嫵媚的女子,她無恆,不馴,恣肆,允諾著也抗拒著,羞怯而又嘲諷,同情卻又誘惑,因而更具魅力。她使你受苦了,可你又怎麼會不願意為她受苦呢?所以受苦也成了一種快樂。她誠然有她的罪惡,可是當她自道其惡時,她尤為迷人。你也許會恨她,而當你恨她的時候,你其實最愛她。在愛裡總有著瘋狂。大愛不求回報,反而只求報答。如果說生命是歡樂的源泉,那麼,愛就是生命之歡樂的源泉,愛化痛苦為歡樂,化缺陷為美德。熱愛人生的人,對生命滿懷感激之情,肯定人生的全部,連同它的苦難和悲劇……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哲學就是醫治心靈百病的藥石。德謨克利特說:“哲學可以解除靈魂的煩惱。”這句話對所有失去快樂的人而言,彷彿天籟之音,又彷彿是上帝解救苦難的良藥。痛苦的人,都有一顆悲傷的心,哲學,也只有哲學,才可以長久地一勞永逸地把人從這種內心世界的苦痛中解救出來。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人的精神發展要經歷這樣四個階段:首先,幼年時期,完全的自然。自己就是上帝和神。其次,少年之後,外在的物質。開始迷失自我的旅程。其次,中年前後,人性和道德。完全地迷失了自我和開始找回自我。最後,不惑之後,靈魂和上帝。在追尋中度過,在死亡的瞬間回到上帝的懷抱。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人生出現問題,最多的時候是少年和中年時期。這時候,人必定先是處在不斷地追求外界的慰藉,不斷經歷挫折和苦難,然後由向外尋求轉向向內尋求,向心靈尋求解脫。無論在這個階段收穫了怎樣的輝煌,取得了多麼耀眼的成績,但是人的心靈不是平靜的,不是喜悅的。只有那些最後轉向內心尋求到真我,返璞歸真之後,才可以找到真正的寧靜和平和。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這個過程中,迷的人,永遠充滿了痛苦安定的心靈,猶如太空,任白雲舒捲,明月去來,它永不留痕跡,總是空闊無邊,寂然不動。你不要說:待我的什麼問題解決時,我的心便安定了。人生總是有新的問題。你不要說:待我那些重大的問題解決時,留下小問題,將不會如此擾亂我的心。當你的重大問題解決時,留下的小問題,便會成為你的大問題了。你不能等待到某一時,心靈才安定。你等待的心理之本身,是向外馳逐的,他自己便會創造出你無盡之煩惱。你要求安定,你必須當下就開始安定,除此之外,沒有第二條路。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還記得上次信中我們暢談“禪學”,無論是禪學還是“陽明心學”,其核心要義是“心外無物”,學會“向內求”,做到“直指人心、明心見性、立地成佛”——這幾乎就是中國哲學的頂峰,如果內心要解脫、要收穫滿心的喜悅和豐盈,當下就可以做到。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五、人生本沒有意義

但我們要去尋找人生的意義

確切地說,人生沒有任何意義,但是人要活下去,就需要一個目標,或者說給自己找一個意義。很多人選擇的是一個短期的目標,因為有這個目標,或者慾望的引導,就一直在生命的路上走下去;另有一些人,有一個更高的目標,我們稱之為理想或者信仰的東西,為了實現它而奮鬥不息。這一系列活動的過程,就是人生,也就構成了人生的意義。如果沒有了有意義的人生,人就難有活下去的勇氣。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人是希望的存在,希望就是超越人自然生命的束縛,懷抱著理想與信仰生活。如果人的生命中沒有信仰與希望,人的存在會荒唐,荒唐就會產生無意義感、空虛感與恐懼感,人的存在就會痛苦不堪。從本質上說,道德就是希望,沒有道德的希望就是海市蜃樓!社會和諧、世界大同與宇宙太和的信仰與希望,都要建立在人類的道德基礎上。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天命不可違”。天命就是自然之大道,宇宙之法則。人的一切心思言行不能違背這個原則。在這方面,孔子的思想和老子是一脈相承的。“道德”是制約一切事物的力量之源,宇宙之力。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大量名垂青史者的人生記錄表明:無論任何時候,真善美總在人類程序中高揚自己的旗幟。真誠使人親近,善良使人感動,美麗使人愉悅,美德尤為感人。

我們可以很充分地證明:每一個國家富強、社會安定、人民幸福的時代,主流的思想意識中,一定都是“道”和“德”;同樣,那些很快沒落的王朝和顯貴們,沒有別的原因導致他們走向滅亡——有且只有道德的嚴重缺失!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背道就會敗落!缺德就會亡國!龐大的國家尚且如此,一個螻蟻一般的人,何以能“背道而馳”而不致滅亡?!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認識自己,最關鍵的是要看看自己心中,到底還有沒有道德的火苗在燃燒。這是決定人生福禍的關鍵,是決定命運窮通的奧秘,是打開價值實現之殿堂的鑰匙。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經濟和道德是國家的兩條腿,對個人也一樣。瘸了任何一條腿,都是站不穩的。不要只看到眼前,而不願意看到結果;也不要只看到現象而看不見內容;不要只看到花朵綻放時的明豔而忘記了它生長中經歷的風刀霜劍。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什麼是道德?雨果說,道德是真理之花。蘇格拉底說,罪惡即是對於道德的無知。法國的霍爾巴赫指出,做善事,為他人的幸福盡力、扶助他人,就是道德。“道生之,德畜之”,“萬物莫不遵道而貴德”。這是《道德經》五十一章中的兩句話。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透過哲學,我們探尋萬物的規律,這就是“道”,它是產生天地的本源,無形無相的卻又無處不在;人遵循“道”的思想與行為就是德。道為德之體,德為道之用。一個是根本,一個是表象。《鬼谷子》有一句話:“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紀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容無形化氣,先天地而成,莫見其形,莫知其名,謂之‘神靈’。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這句話的意思是所謂“道”是產生天地的本源,哲學叫第一因或絕對真理。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人類要生活得好,就要尊重這種自然法則和規律,也要和宇宙自然的執行一樣和諧有序。人們要尊重和遵守這種自然規律和法則,首先就要認識和把握這種法則和規律。人們逐漸把人類對宇宙自然、人類社會和人類自身發展變化的認識成果稱之為“德”,“習於道而有得,為德”。認識得越深刻,德性就越高;能夠很好地認識和把握宇宙自然法則和規律的人,就是具有卓越品質的人,即德性高尚的人。

道德在在全人類來說,都是一致的,無論是在怎樣的政體下、在怎樣的經濟形態中,絕大多數人都崇尚公平、正義、善良、樂觀、博愛、堅強、和平、勤勞、平等、民主、誠信等美德,其中還有部分人是大公無私、大愛無疆的典範。

我們今天來看孔子和基督,一個是東方的聖人,一個是西方的聖人,他們互不相識,道德和思想卻有著驚人得相似。人類道德的起源上如此,無論後來如何發展和完善,其根本上是一致的。任何一個國家出現的聖人,他都不屬於這個國傢俬有,他是全社會全人類的老師。這就好比一個根上長出的枝幹,有的向東,有的朝西,但結果是一樣的,橡樹就是橡樹,楊樹就是楊樹。道德不分中外,不分地域和種族。

母愛是道德最具體的表現。我們住在母親的宮殿裡,吸收著母親的心血,感受著母親呢小心翼翼的呵護,我們由一個肉眼看不到的受精卵長成一個嬰兒,經過一番艱辛的孕育,是母親冒著生命的危險將我們生了出來。女人生孩子,那是世上最危險的活計,是一命換一命的過程,母親為了孩子的順利出生,是抱定了必死的信念,所謂“孩子的生日,母親的難日”是一點不假。事實上,有很多母親並沒有走過這個“鬼門關”。母親偉大而無私的愛,從一開始就感動著我們,包圍著我們。

很多人拜佛求佛,信仰上帝,可是佛在哪裡,上帝在哪裡?我們看見了嗎?母親如佛,母親如上帝。母親代表著天地,代表著愛,代表著天地之大道。

宗教為什麼能流傳千年而不衰?因為她代表了世人的對道德的渴望和追求;宗教的核心教義是什麼?是愛!是《聖經》中的愛人如愛己;是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墨家的“兼愛”,是道家的“慈”。讀到這個內容,任何人都是宗教的信徒,讀不到這個字眼,枉讀詩書,作踐文字而已。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道德有先天的因素,但更多來自後天的培養。羅家倫在《道德的勇氣》中說:道德除了天性的敦厚和體魄的雄健之外,還要有後天的鍛鍊:一是知識的陶熔;二是生活的素養;三是意志的鍛鍊;四是臨危的訓練。

中西方傳統文化都認為,一個人天生的德性(即人性),是其成為具有優秀品質的人的潛在因素,但要真正成為一個具備各方面優秀品質的人,其先天具有的德性必須要經過長期的培育和涵養;這種培育和涵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時候稱之為“修己”,有時候稱之為“修身”,就是我們今天說的道德修養。目的是一樣的,就是培育、涵養德性;一個人還有擁有了對德性的培育和涵養,他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優秀的人,才能具有像風一樣影響別人的人。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人的美德的磨鍊和養成,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和社會實踐中進行的,時代變遷、社會變革、生活中的苦難、危險、不幸等等,都是人們學習和運用美德的良師。

人的力量若不與道德的靈魂結合在一起,它可能只是邪惡的化身。洛瓦利斯在他的《論道德》一書中指出,道德最危險的敵人是一個假想的最大的野蠻人,他擁有最大的力量和最充沛的經歷,如果再賦予他以狂妄自大、野心勃勃和自私自利的品性,他就成了一個十足的惡魔。現代社會高科技犯罪的比率越來越高也說明一個道理:知識的教育失去了道德的根系,結出苦果就是必然的。

相反,由高尚道德情操激發出充沛精力的人是大不相同的,他的行動受著正直的品格和生活的責任等原則的制約,具有愈挫愈勇、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和力量,知識欠缺、技能匱乏、環境惡劣都對其構不成大的影響,反而會激發其上進的激情。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欲樹之長,必先始生時刪其繁枝;欲德之盛,必先始學時去夫外好。”不要想透過外物來使自己品德高尚,王守仁《傳習錄》如是說。

無論在此之前我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抱有什麼樣的人生態度;無論我們曾經怎樣地傷害過他人和自己、人生是經歷了什麼樣的變故;無論我們以前有過多少的失敗和痛苦;無論我們想在未來的日子實現什麼樣的人生追求,生活也必然給我們創造了一條光明和幸福的人間正道。

清空一切的知識、成見和嗜慾,以赤子之眼,看待一切。從這一刻開始,建立一種全新的價值觀,開始一種全然不同的愉快的人生體驗。

道德是一種知識,可以習得。道德學習有三種狀態,一種是依從性學習,對社會規範不理解,但出於自身需要仍然遵照執行;一種是認同性學習,對社會行為規範的高度認同主動接受;一種是信奉性學習,將社會價值內化為個人價值,信奉形成自覺機制,信仰道德如同信仰宗教,這是人的道德構建完成的標誌。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一個人的道德,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無我。很多人行道德,常常是為了能夠不受懲罰地行邪惡。懷有私心去做事情,做了天大的好事,那也不叫好事,叫交易。道德沒有功利心,做事不要有受私慾的誘惑,“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叔本華說:“一個行為洩露了帶有自私性的動機,它的道德價值便降低了;如果那個行為動機赤裸裸凸顯,其道德價值則全被毀滅。所以沒有自私動機就是一個有道德價值行為的標準。”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二是愛,發自真心地喜歡別人、愛惜物事。真心覺得世間每一個人、每一件物品都是大自然的傑作,都是陽光照耀、雨水滋潤、大地生化的結果,從而喜歡他們;每一件衣物、每一口飯菜、每一張紙都是人的血汗的結晶,從而珍惜它們。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三是奉獻,就是把我的一切都用來佈施、施捨,可以用飲食、可以用財富、可以用力氣或者智慧、道德、思想,去幫助他人,成就社會,像蜜蜂釀蜜,像春風吹開花朵,像雨水滋潤莊稼一樣,讓自己的價值得以最大化地實現,以此證明,這個世界沒有白白養活我一回,當我走向死亡的時候,我能夠為自己度過有價值的一生而感到欣慰。

和女兒談哲學(中):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我們要去尋找意義

注:之所以把這篇文章也歸在《談哲學》一文中,是因為我始終認為《倫理學》不能脫離哲學的根和主幹,它只是哲學的一個枝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