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鄭州市中原區須水鎮所轄村莊的歷史變遷,現在須水村也拆遷了

  • 由 大中原史記 發表于 足球
  • 2022-12-03
簡介”民國時期的滎陽縣須水鎮,轄26個保:即南流、百爐屯、蘭寨、八面神、祥營、水牛張、天王寺、賈莊、汪莊、老付莊、鐵爐、孫莊、西崗、常莊、府君廟、道李、刁溝、孫家崗、桐樹王、須水、大孟、馬莊、方白廟、小寨、廟王、石廟

鄭州西石羊寺何時回遷

須水鎮:轄區西接滎陽市,南鄰二七區

,北連國家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鎮政府駐地位於建設路和繞城公路交匯處西南部須水村。須水鎮歷史悠久,原名濉水,漢初更名須水。須水歷史上屬滎陽縣管轄,距今滎陽市城20公里。

鄭州市中原區須水鎮所轄村莊的歷史變遷,現在須水村也拆遷了

《方輿紀要》“須水城注”雲:“以京水由此入須水而名。唐初置須水縣,歷唐、宋、明,皆為今滎陽縣東部重鎮。清時須水設有郵舍,曰須水鋪。”

民國時期的滎陽縣須水鎮,轄26個保:即南流、百爐屯、蘭寨、八面神、祥營、水牛張、天王寺、賈莊、汪莊、老付莊、鐵爐、孫莊、西崗、常莊、府君廟、道李、刁溝、孫家崗、桐樹王、須水、大孟、馬莊、方白廟、小寨、廟王、石廟。

解放後,1949年3月在須水建立滎陽縣第五區人民政府,將原26個保改為26個村。1950年春,26個村劃為15個鄉。1951年12月,須水鎮建立,與第五區並列,為今滎陽市轄鎮。

鄭州市中原區須水鎮所轄村莊的歷史變遷,現在須水村也拆遷了

老房子

1953年2月,滎陽縣第五區和須水鎮劃歸鄭州市郊區領導,當時鄭州市郊區共設八個區,須水鎮為鄭州市郊區第六區;1954年春,鄭州市郊區將原有的八個區改為五個區,原郊區第六區改稱鄭州市郊區須水區;1955年4月,鄭州市郊區撤區並鄉,共設55個鄉,須水區改稱須水中心鄉,轄馬莊、廟王、常莊、桐樹王、須水五個鄉;1956年10月,須水中心鄉改為須水鄉,轄12個高階農業生產合作社;1957年須水、桐樹王、馬莊、白寨等5個村集資興建大柳溝水庫投入使用。

1958年8月,須水鄉改為鄭州市郊區西郊人民公社;1959年,滎陽縣賈峪公社張河大隊劃歸至西郊人民公社管轄;1960年6月鄭州市調整區劃,將滎陽縣卅鋪公社的東趙、賈莊、棗陳、張五寨、牛寨、天王寺等六個大隊劃歸西郊人民公社管轄。常莊、西崗、宋莊、大李、道李、馮灣、洛達廟、百爐屯、南流、老倆河劃歸中原公社管轄。

鄭州市中原區須水鎮所轄村莊的歷史變遷,現在須水村也拆遷了

拆遷前的須水村

1961年6月原劃給中原區人民公社除洛達廟外,其餘全部復歸西郊人民公社;8月,西郊人民公社改為鄭州市西郊區須水區,下屬八個公社,即須水、趙村、廟王、楊寨、劉胡垌、三李、西胡垌、常莊共管轄47個大隊。

1963年2月,須水改為須水公社,並將原須水區管轄大王莊、水塘、張寨、劉胡垌、三李、申河、袁河、桐樹窪、郭小寨、全垌、臺郭、婁河、勒頂等23個大隊劃歸侯寨公社管轄;趙村、賈莊、張五寨、棗陳、牛砦、郭莊、 百爐屯、後屯、新莊、南流、瓦屋李、老倆河、孫莊等14個大隊劃歸溝趙公社管轄。

區劃調整後須水公社轄22個大隊,246個生產隊。1965年8月,原常莊大隊劃分為常莊與趙坡兩個大隊。

鄭州市中原區須水鎮所轄村莊的歷史變遷,現在須水村也拆遷了

拆遷前的須水村

1969年10月,鄭州市郊區革委會遷駐須水。

1974年11月遷市內。

1976年2月,須水公社的楊寨、馬寨、墳上、張河、灣劉等6個大隊劃歸劉胡垌公社;石羊寺、道李、馮灣等8個大隊劃歸金海公社。1977年11月將原天王寺大隊劃分為天王寺、丁莊、小李莊、付莊4個大隊,當時須水公社共轄20個大隊。1987年鄭州市郊區撤銷,須水劃歸中原區管轄。

鄭州市中原區須水鎮所轄村莊的歷史變遷,現在須水村也拆遷了

拆遷前的須水村

1994年,須水在鄭州市第一個撤鄉設鎮,鎮政府駐地位於須水村。時轄區面積58。8平方公里,共有耕地4。8萬畝,轄須水、孫莊、鐵爐、天王寺、小李莊、丁莊、付莊、卅鋪、廟王、白寨、馬莊、桐樹王、址劉、刁溝、大李、常莊、西崗、趙坡、柿園、二砂、趙仙垌等22個行政村,89個自然村,159個村民組,人口5。7萬人,其中少數民族3100人,非農業人口7800人。

2006年9月,在須水鎮須賈路4號設立須水鎮井下基地社群。

2011年3月,須水街道辦事處和西流湖街道辦事處分別掛牌成立。須水鎮正式撤銷。

鄭州市中原區須水鎮所轄村莊的歷史變遷,現在須水村也拆遷了

拆遷前的須水鎮街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