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探究“村BA”火爆背後的臺江故事】貴州臺江:“年年有魚”見奇效 “一地雙收”助振興

  •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垂釣
  • 2022-10-14
簡介檯盤鄉平水村優質稻田 張奎 攝臺雄高密度稻田養魚基地 張奎 攝2021年以來,在中國農科院和貴州省農科院的科技專家幫扶下,臺江縣憑藉資源優勢,全面推廣稻魚綜合種養專案在萃文街道、排羊、南宮、檯盤等鄉鎮(街道)建立養殖示範村和示範基地,透過“

年年有魚的繁體字怎麼寫

近年來,臺江縣將“稻+”產業作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產業來抓,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臺江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傳承千年稻魚共生農耕文化,充分利用當地生態資源優勢,依託中國農科院科技優勢開展“新法種稻、古法養魚”“稻+魚”產業有了新突破,實現了“一田兩用、一地雙收”的目標。

【探究“村BA”火爆背後的臺江故事】貴州臺江:“年年有魚”見奇效 “一地雙收”助振興

富強村排扎150畝大壩 張奎 攝

稻浪飄香,魚兒翻躍。日前,記者走進臺江縣排羊鄉富強村排扎大壩,看見富強村支書姚祖恩帶幾個村民開田捉魚,一條條肥大可愛、鮮蹦活跳的稻花魚,順著開溝的田水流到溝裡,捉之捧在手上,心裡樂滋滋。

【探究“村BA”火爆背後的臺江故事】貴州臺江:“年年有魚”見奇效 “一地雙收”助振興

富強村支書姚祖恩(左)開田捉魚 張奎 攝

姚祖恩告訴記者:“我們這個壩區田有150畝,是優質稻種植示範基地,按畝產600公斤來測算的話,總產量5萬公斤左右。稻田裡面還投放了鯉魚和鯽魚,鯉魚投了1290公斤,鯽魚投了250公斤,預計產量5000公斤,按稻花魚的市場價每公斤60元來算,年收入可達30萬元。”

【探究“村BA”火爆背後的臺江故事】貴州臺江:“年年有魚”見奇效 “一地雙收”助振興

排羊高密度養殖基地 張奎 攝

在排羊鄉排羊村大壩,標準化建設的高密度養魚基地更引人注目,走近基地,成千上萬只小魚躍出水面覓食、搶食,場面十分壯觀。

【探究“村BA”火爆背後的臺江故事】貴州臺江:“年年有魚”見奇效 “一地雙收”助振興

張奎 攝

排羊鄉副鄉長姬忠生介紹,今年排羊鄉稻田綜合種養投放魚苗5965畝,共計魚苗投放約9萬公斤。同時,積極探索高密度養魚+池塘養魚+稻田養魚+大水面休閒養魚“四魚共生”發展模式,努力盤活排羊鄉魚種場及周邊資源,發展高密度養殖50畝。

【探究“村BA”火爆背後的臺江故事】貴州臺江:“年年有魚”見奇效 “一地雙收”助振興

好山好水出好米。臺江縣地處雲貴高原東部苗嶺主峰雷公山北麓、清水江中游南岸,平均海拔717。5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5℃,年均降水量1801。7毫米,是發展“稻+魚”的理想地。勤勞淳樸的苗家兒女沿襲千百年前苗族人民從清水江流域選育出古老稻花魚品種(呆鯉),秉承苗家傳統的稻花魚養殖方法以及農耕技術,稻魚產品兼具綠色、生態、優質、安全特徵。

【探究“村BA”火爆背後的臺江故事】貴州臺江:“年年有魚”見奇效 “一地雙收”助振興

檯盤鄉平水村優質稻田 張奎 攝

【探究“村BA”火爆背後的臺江故事】貴州臺江:“年年有魚”見奇效 “一地雙收”助振興

臺雄高密度稻田養魚基地 張奎 攝

2021年以來,在中國農科院和貴州省農科院的科技專家幫扶下,臺江縣憑藉資源優勢,全面推廣稻魚綜合種養專案在萃文街道、排羊、南宮、檯盤等鄉鎮(街道)建立養殖示範村和示範基地,透過“支部+黨員+合作社”的模式,大力發展稻魚綜合種養。這種養殖技術,魚以攝食稻田的天然餌料(如浮游微生物、稻田害蟲、雜草和稻花等)為主,不投放人工飼料,且稻田不用除草、極少噴灑農藥或除草劑,節省勞動力,降低生產成本。

【探究“村BA”火爆背後的臺江故事】貴州臺江:“年年有魚”見奇效 “一地雙收”助振興

溫泉村稻田養魚 張奎 攝

【探究“村BA”火爆背後的臺江故事】貴州臺江:“年年有魚”見奇效 “一地雙收”助振興

陽芳優質稻田 張奎 攝

中國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員曹小闖告訴記者,臺江縣充分利用當地生態環境資源和中國農科院科技優勢開展“新法種稻、古法養魚”試點建設,引進華浙優210等優質高產水稻新品種,推動農機農藝融合、良種良法良田配套;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稻魚產業數字化平臺,實現小農戶、合作社等經營主體水稻的標準化生產;同時,開展“認養苗疆一塊田”等訂單制銷售,提前謀劃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預期畝產優質稻600公斤、稻花魚40公斤、經濟效益4000元以上。

【探究“村BA”火爆背後的臺江故事】貴州臺江:“年年有魚”見奇效 “一地雙收”助振興

張奎 攝

據臺江縣農業農村局提供資料顯示,2022年,臺江縣稻魚綜合種養面積8。9萬畝,累計投放魚苗6。6萬公斤,目前累計投入資金1537。895萬元。預計水稻總產量4。9萬噸,產值1。76億元;稻田魚總產量0。45萬噸,產值1。78億元。

【探究“村BA”火爆背後的臺江故事】貴州臺江:“年年有魚”見奇效 “一地雙收”助振興

【探究“村BA”火爆背後的臺江故事】貴州臺江:“年年有魚”見奇效 “一地雙收”助振興

張奎 攝

“就臺拱街道臺雄這個養殖點來說,老百姓用土地入股,一畝田給老百姓租金1000元,收成以後還跟合作社分紅,田雖然已租,但是依然由老百姓種植水稻,產量跟企業三七分成,老百姓得七,企業得三,種子和肥料都是企業提供。貴州年年有餘漁業有限公司在臺拱街道、排羊、方召三個鄉鎮(街道)試點建設發展,預計總產量100噸魚,增加一線工人就業5人,臨時用工每天約600人。” 臺江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小波說。

“稻+魚”種養殖讓臺江的傳統水稻種植“脫胎換骨”,給老百姓帶來了實惠,可以說從以前的“自食其力”,轉變為今天的“坐享其成”。金秋八月,苗疆腹地梯田稻穀飄香四溢,走在田邊,一股股“魚米之鄉”味撲面而來,魚兒覓食的聲音不絕於耳,苗族群眾露出了幸福的笑容,鄉村振興之路徐徐展開。

【探究“村BA”火爆背後的臺江故事】貴州臺江:“年年有魚”見奇效 “一地雙收”助振興

長灘優質稻大壩 張奎 攝

作為中國“村BA”的故鄉,臺江“稻+魚”不僅成為了一道亮麗風景線,更為鄉村振興新篇章描繪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臺江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奎 姜學維 張俊

原標題:《【探究“村BA”火爆背後的臺江故事】貴州臺江:“年年有魚”見奇效 “一地雙收”助振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