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人與人之間的最大差別,在於讀不同的書和讀書的多與少

  • 由 老張教育新思享 發表于 垂釣
  • 2022-09-30
簡介有句老話說:“不會讀書的人,書越讀越多

差距的差讀幾聲

腳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錢鍾書先生說過:“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也只是個郵差。”

人與人之間的最大差別,在於讀不同的書和讀書的多與少

戴震(1724—1777),字東原,安徽屯溪人。清代乾嘉學派的代表人物,學者、哲學家和思想家,他之崛起於乾隆年間的學術界,成為乾嘉學派的代表性人物,是個奇蹟。梁啟超稱之為“前清學者第一人”,胡適稱之為中國近代科學界的先驅者。

戴震的一生充滿坎坷與傳奇。他自幼跟隨父親走南闖北經商,廣泛接觸社會生活,見多識廣,從小就養成了獨立思考、追本窮源的思維習慣。其一生的學術成就,也完全得力於他敢於懷疑、敢於批判的學術品格。

人與人之間的最大差別,在於讀不同的書和讀書的多與少

戴震22歲寫成《策算》,23歲寫成《六書論》,24歲寫成《考工記圖》,25歲寫成《轉語》,27歲寫成《爾雅文字考》……可謂天資聰穎,著述繁富。他一生汲汲於科舉考試,但屢遭敗績,直到40歲才考取舉人,51歲被召為《四庫全書》纂修官,52歲才得到乾隆皇帝的特別開恩,賜同進士出身,而次年他便英年早逝了。

他在10歲入學讀書時就表現出了超強的專注力,記憶力也特別強。他每天堅持熟讀幾千字的文章;而且他讀書喜歡尋根究底,力求弄懂,從不放過一個疑點。

每次上課,戴震都會一邊認真聽講,一邊思索著老師的每一句話。有一次,老師教他念宋朝朱熹註解的《大學》,這是儒家經典著作“四書”之一。老師說,這一章叫《經》,是孔子說的話,由曾子記述;以下十章叫《傳》,是曾子的見解,由曾子的學生寫下來。

戴震聽了,便問道:“老師,你怎麼知道的呢?”

老師說:“這是朱熹在註解上說的呀!”

“老師,請問朱熹是什麼時候的人?”

“是宋朝人。”

“那麼曾子是什麼時候的人呢?”

“他是周朝人。”

“曾子和朱熹中間相隔多少年?”

“大約相隔一千六七百年。”

“既然相隔這麼多年,朱熹怎麼會知道那個時候的事呢?”

這一問,連老師也回答不上來了。但戴震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讓老師很讚歎:“真是個了不起的孩子啊!”

人與人之間的最大差別,在於讀不同的書和讀書的多與少

朱熹是南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他建立的理學被明清兩代統治者奉為儒學正宗。可是小小年紀的戴震並不盲信這位大人物,對他的《四書章句集註》提出了大膽的懷疑。而且,戴震的疑問提得很有道理,老師也經常被問倒。

從這以後,老師講課就更加認真了,又發現自己的知識已滿足不了戴震的要求,就把許慎的《說文解字》和其他字典、詞典交給了戴震,讓他自己去查閱。

人與人之間的最大差別,在於讀不同的書和讀書的多與少

戴震在讀經書時常常查閱這些工具書,還找來漢代經學家解《經》的各種著作,互相參照、比較、考證;對每個字都窮本溯源,貫串群經,給予確切的解釋。

經過三年多時間,他就把前人彙編的《十三經注疏》等有關著作都研究了一番,掌握了非常豐富的知識,終於成了一代語言文字大師。

戴震博聞強記,除精通經學、語言學外,對天文、數學、歷史、地理均有深刻研究,並著有《原善》、《孟子字義疏證》、《聲韻考》等。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他被特召為纂修官。這些成就的取得,是同他學生時代的刻苦鑽研分不開的。

人與人之間的最大差別,在於讀不同的書和讀書的多與少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大多數時候你不會發現讀書帶來多麼明顯的變化,讀書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一個延遲滿足的美好。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默默融入你的骨子裡,滲透進你的血液中,飄逸在你的舉手投足間,體現在你的一言一行中。

讀書的意義是使人虛心,較通達,不固執,不偏執。讀書越少的人,越容易過得痛苦;讀書越多,人才會越通透。

正如周國平說:一個人但凡有了讀書的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種特別眼光,甚至有了一個屬於他的豐富多彩的世界。書讀得越多,心胸越大,視野越寬。

有句老話說:“不會讀書的人,書越讀越多;善於讀書的人,書越讀越少。”

人與人之間的最大差別,在於讀不同的書和讀書的多與少

有讀者向作家梁曉聲提問:“讀書的習慣對人究竟有什麼好處?”

梁曉聲回答說:“讀書,可以使人具有特別長期地抵抗孤獨的能力。”

生活中,很多人沉溺於各種社交活動,打遊戲,刷影片,最後往往只感覺到空虛。

當你把閒暇時間用來讀書,以書中壯闊瑰麗的風景,抵禦內心的匱乏。

事實上也是,讀書越少越固執,讀書越多越通透。缺少知識時,我們的思維是固有的,對一人、一物的判斷,依靠的是過去的經驗和認知。但固有的經驗和認知往往會產生差異和謬誤。當二者的差異越來越大時,兩人的鴻溝就會越來越深。

在讀書的過程中,記錄在紙上的思想就好像沙上行走者的足跡:我們也許能看到他所走過的路徑,但如果要知道他在路上究竟看見了什麼,則必須用我們自己的眼睛,用我們自己的大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用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為夢想打下堅實的基礎。

人與人之間的最大差別,在於讀不同的書和讀書的多與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