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觀蘇軾行書真跡《黃州寒食帖》,品東坡天人合一的心境

  • 由 漢府古文化 發表于 垂釣
  • 2022-09-19
簡介“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

行書觀字怎麼寫

“老夫聊發少年狂”這句詩攬括了人生的少年、青年、老年三個階段。三十多歲的蘇東坡何以如此之“狂”,在王安石變法新派的排擠和“烏臺詩案”等政治案件的洗禮下,他似乎覺得自己進入了垂暮之年,然而政治壓力不可能使他的心境變得蒼老,不可能泯滅一個藝術家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羅丹曾說,“藝術是叫人去做真誠的事”。我深深理解一個有個性、有思想抱負的人在那種社會環境中生存的艱難。那些趨炎附勢者總是比誠實者得寵,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悲劇。

觀蘇軾行書真跡《黃州寒食帖》,品東坡天人合一的心境

書法軾黃州蘇軾寒食帖名家真跡藝術微噴古代書法品臨摹十大名帖

檢視

蘇東坡的悲劇,是中華民族的悲劇。

尼采說:“只有大痛苦才是心靈的解放者。”為什麼處在生死之間抗爭的蘇東坡能夠在詩、文、書、畫、詞等領域創作出不朽之作呢?那是因為他把這種痛苦移情於對自己生命的強烈熱愛,把這種悲痛昇華於作品創作之中,我們不難從蘇東坡的《黃州寒食詩帖》中去領略一下這種“移情”的蘊含。

觀蘇軾行書真跡《黃州寒食帖》,品東坡天人合一的心境

《黃州寒食詩帖》是東坡被貶到黃州三年後的作品,訴說自己來黃州已有三年,月來苦雨有如秋之蕭瑟。“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焦急、悲憤之情躍然紙上;“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

如此悽苦的生活尚可忍受,不能忍受的是“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即報國無門,又有家難歸。在流放地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地方官的監視,動態情況按時上報朝廷,萬里之外的眉州老家祖基所在,想歸也歸不了。這裡進取與退隱的矛盾已上升到生與死之間的大搏鬥,正是這種大搏鬥,使蘇東坡人生的自我價值昇華到一個哲學層次。

《黃州寒食詩帖》所表現的形式美,是讓人難以忘懷的,作者不是用筆在寫,而是用心以音樂般的節奏向人們展示出那種小屋……漁舟……空庖……寒菜……破灶……溼葦……烏銜紙墳墓……死灰,天人合一的心境。

觀蘇軾行書真跡《黃州寒食帖》,品東坡天人合一的心境

《黃州寒食詩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是中國書法史上理性的法度美和非理性的表現美的分水嶺,是蘇氏書法理論在書法創作之中得以完美結合的代表作,是蘇東坡在懷疑論哲學思潮下對人生的執著的產物,是他對人生生命、命運,生活的強烈要求和留戀,深藏在如此頹廢、悲觀、消極的喟漢之中“正是對外在權威的懷疑和否定,才有內在人格的覺醒和追求。”(李澤厚《美的歷程·魏晉風度》)

《黃州寒食詩帖》是蘇東坡偉大人格的象徵,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它是東方藝術精神屹立於世界文化藝術史上一顆燦爛的明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