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讓“公筷”成為市民百姓餐桌上的新風尚——致溫州父老鄉親的一封家書

  •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垂釣
  • 2022-09-13
簡介近日,溫州鄉賢、市政協特邀資訊員、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中聯辦)教育科技部陳恆給本報寄來一封“城市家書”,呼籲在春節期間,市民朋友們在聚餐時推廣使用“公筷”

撈菜的那個工具叫什麼

讓“公筷”成為市民百姓餐桌上的新風尚——致溫州父老鄉親的一封家書

近日,溫州鄉賢、市政協特邀資訊員、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中聯辦)教育科技部陳恆給本報寄來一封“城市家書”,呼籲在春節期間,市民朋友們在聚餐時推廣使用“公筷”。所謂的“公筷”就是公用的筷子,即大家用來夾菜的筷子,不能放到嘴裡,要放盤上或者客人前面。陳恆在香港生活多年,在外鄉賢為何對“公筷”如此重視?又為何如此“操心”?請看這位溫州鄉賢的“城市家書”。

讓“公筷”成為市民百姓餐桌上的新風尚——致溫州父老鄉親的一封家書

一元伊始,永珍更新。春暖甌越,無限美好。在這新春佳節來臨之際,身為在外工作的溫州人,謹向家鄉父老鄉親致以崇高敬意和良好祝願!

此時,我在香江之畔回想起了去年春節期間,溫州市領導率團來香港慰問,邀請香港理工大學侯任校長滕錦光院士、溫州同鄉會會長蔡俊遠先生等一眾鄉賢春茗茶敘,我有幸應邀一同參加。令人難忘的是大家竟圍繞“公筷”的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收穫非同一般。

滕錦光院士一落座便風趣地說,他今年政協的提案是“聚餐須使用公筷,溫州可先行先試”,氣氛一下子熱鬧起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認為這個提案以小見大,十分有益。席間,有居港幾十年的溫州鄉賢感嘆,每次回溫州老家,也包括到內地其他城市,領導和朋友們少不了請客吃飯,一大桌美食,有時卻少了胃口,因為大家都用同一雙筷子在夾菜,原本是“筷味人生”,現在卻是“筷畏生人”。大家一致建議把香港使用“公筷”的做法推廣到溫州。有鄉賢說,推廣“公筷”應該不難,不就是在餐桌上給每人加擺一雙筷子嗎!現在社會經濟發達了,生活質量提升了,應該追求餐飲的品質與衛生。當然,大家也議論到加一雙“公筷”,雖是一個小的細節,卻體現出餐飲業的服務意識和消費者飲食習慣。要改變這一已習以為然的意識習慣,也並非一蹴而就,需要政府部門倡導,餐飲行業配合推動,才能落實這一以人為本的精細化管理理念。大家認為敢為天下先的溫州人應當先行先試,也可以向香港及新加坡、日本等地學習。

後來不久,我在中聯辦《員工專欄》寫了一篇《“筷”味人生》的文章,得到同事和朋友點“贊”一千餘次,由此可見大家也都感同身受,認為值得推廣。我在文章中寫道:香港是世界美食之都,餐桌文化十分考究,單筷子的使用便非同尋常。在香港的餐桌上,每客常要使用兩雙筷子,一雙是用於菜盆中夾菜的“公筷”,另一雙則用於個人品食的“私筷”,通常是一雙白色、一雙黑色(有時也用其他顏色),一人兩筷,涇渭分明。在用餐時,大家用“公筷”互幫互送菜餚,成為一種獨特的餐桌禮儀文化,也讓客人們從中感到“筷”味人生之樂。

我在香港工作多年,每逢有新同事或內地朋友來港,一同赴宴時,常會悄悄提示座前兩雙筷子的用途。為了方便記憶和使用,戲稱其“公筷”和“母筷”,一“公”一“母”、不易混淆,大家一下就習慣起來,也開始互幫互助,從筷中味到餐敘之樂。然而在內地,“公筷”的使用卻不是很普遍,能在上菜時加送幾雙通用的“公筷”,已是屬服務有品質的酒家了。

眾所周知,筷子是一種起源於中國古代的餐具,古漢語稱箸、或梜提,至今有四千多年曆史,是我國及整個東亞、東南亞二十多億人的主要餐具。據史家考證,筷子的出現晚於匙羹,原因這種工具方便取得燙熱的食物,尤其是從煮沸的湯羹中撈菜食用,筷子顯然十分安全方便。我們感激祖先發明瞭這種便捷的飲食夾送器具,缺憾的是史書並沒有記載這取回來的燙熱的食物從什麼年代起直接送入食客的口中,古人們又是否介意過從個人口中帶出去的口水再次送回到湯羹裡去,以及在這當中埋下疾病傳染的安全隱患。

“公筷”的盛行就是緣於講究飲食衛生,避免疾病傳染之故。2003年SARS疫症後,香港衛生署播放的一則公益廣告“食得衛生、活得健康”,提倡挑選乾淨的餐廳進餐和使用公筷兩項飲食衛生觀念。在政府大力倡導推廣下,許多家庭和餐廳,除了個人的碗筷外,每一道菜都會另外備有一雙公共的筷子,稱為“公筷”。如今,用餐時使用兩雙筷子已經成為一種飲食習慣。臺灣早年也有一項政策,為防治A型肝炎高傳染率而致力推行“公筷母匙”,成功地將A肝傳染降至極低水平。據研究,使用公筷對減少致癌的幽門螺桿菌傳染也很有幫助。現在,新加坡、日本等國家,人們合餐已有普遍使用“公筷”的習慣。然而,在內地用餐時,尤其是親人朋友聚餐,大多不用“公筷”。

近年來,在綠色發展理念指引下,全國各地的河水變清澈了,每一條河都有了河長,各省省長還兼任總河長。在中央領導的親自推動下,廁所也正在發生“革命”,各地父母官還親自把廁所“這樁事”管了起來,努力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現在正是颳起一股“筷子風暴”的時候,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使用“公筷”會成為各地同胞飲食的新習慣,美食文化的新標識。

近日,我聽聞溫州市政府已經落實滕院士等人的提案,對家鄉政府這種認真聽取建言,立改立行的作風由衷敬佩。眼下正值新春佳節來臨走親訪友聚餐茶敘的熱鬧時節,希望家鄉的父老鄉親們養成使用“公筷”的習慣,讓“公筷”成為餐桌上的新風尚!

陳恆

2020。1。12於香港

原標題:《讓“公筷”成為市民百姓餐桌上的新風尚——致溫州父老鄉親的一封家書》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