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小學六年級就考《莎士比亞》,這些偉大的文學作品到底該怎麼讀?

  • 由 全職媽媽育兒筆記 發表于 垂釣
  • 2022-09-13
簡介當讀者發現我們閱讀的作品與莎士比亞有關聯時候,我們會把自己關於莎翁作品的知識一如故事,一起賦予故事新的含義

栩妍怎麼讀

有家長跟我說:現在的語文考試難度可真大,光閱讀就把多少孩子難住了。六年級的語文閱讀,就考《莎士比亞》、《三國演義》了,那些題目我都看不懂啊,虧孩子看過書,半做半蒙只錯了二題。感嘆之後,也回到了自己的疑問:這些經典而偉大的文學作品,到底該讓孩子們怎麼讀啊?

怎麼讀?光想想都難,你看看光莎士比亞,流傳下來的作品就包括39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他的戲劇有各種主要語言的譯本,且表演次數遠遠超過其他任何戲劇家的作品;一部三國演義,光人名對應、故事典故就多得夠人頭疼;就別提希臘神話了,光弄清楚你們的人名,就夠我們望而生畏了。

我特意去找了學校一到九年級的書單,再去看了對應的書籍以及閱讀要求,逛了一圈各大書上平臺後,發現名著五花八門,縮減版、各大出版社版、青少年版……,甚至還有市面針對學生的閱讀要求的真題分析版本(冒冷汗),真是讓人大開眼界。這麼多版本,讓家長一片茫然不知如何選擇,很多作家如葉開等認為名著就應該讓孩子讀原著;還有人說:看名著不看出版社都是山炮。尤其對這些為考試而進行導讀式、真題式的所謂閱讀,真有“暴殄天物”之感,這樣經過別人咀嚼後的閱讀,味道實在不好吧。當大家只是為了考試而閱讀時,大概已經不清楚初讀文學名著的感覺了吧!

小學六年級就考《莎士比亞》,這些偉大的文學作品到底該怎麼讀?

為什麼要讀名著?

為什麼讀名著?那一部分真正喜歡文學的人會說,讀書讀名著是多麼快樂的一件事啊,哪有那麼多為什麼,但是對於學生,學習壓力大,還要擠出時間在浩瀚的書籍裡浮浮沉沉,沒有一點閱讀動力,沒有一點閱讀技巧,是很容易迷失其中的。所以,為了實用而去閱讀名著的理由無可厚非,這難怪市面上那麼多導讀與真題分析。

然而,這樣的方式真的是正確的嗎?當孩子們在真題冊裡遨遊時,你會想到什麼?對!題海戰術!但是,題海戰術,這是最低等的策略。大家都知道對同一道題,學霸、優秀、普通和學渣的是四個等級,其中學霸看題能看出出題者的出題思路。這種區別如同“幼兒連線圖”的遊戲。小的時候,不把每根線全部連起來,根本不知道畫的是設麼。而又的孩子看著滿眼的點點說:看出來了,大象!而大多數人看著,除了點點,還是點點。同理,真正會閱讀的人,是完全脫離題海,已經在源頭就找到方向,他們“庖丁解牛”般理出文學作品裡條條道道,以獨有的方法來解讀文學作品。

小學六年級就考《莎士比亞》,這些偉大的文學作品到底該怎麼讀?

如此,你再問,為什麼要讀名著?可以這樣回答你:

文學經典(名著)是什麼?它指的是這樣一種東西,它有助於人們瞭解物理、哲學、數學或者化學無法解釋的東西。這種解釋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現的。這些故事構成了群體記憶的一部分,廣為人知,形成了我們的文化,塑造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而我們的生活又反過來對這些故事進行了重新塑造,重新改編。因此,這些故事成為觀察世界、觀察自我的方式。

每個群體都有自己非常重要的故事。當然,在歐洲和歐美文化裡,說到神話,有一個大家都認可的源頭——希臘羅馬神話。因此,提起神話,大部分想到的都是它。

生活中,大家也不經意中就會洩露出神話的蹤跡。例如足球隊,有人喜歡叫“斯巴達人”,有的叫“特洛伊人”,還有的叫“伊薩卡”。例如在孩子們很喜歡的《哈利波特和魔法石》(1980)裡面也不乏希臘神話的痕跡。暗藏魔法石的密室門口的守衛是誰?對了,是一條長這三個腦袋的狗。你在別的地方見過這樣的狗嗎?如果你讀過希臘神話,你可能會想起來,把守冥府之門的就是一隻長這三個腦袋的夠,它的名字就做克爾博洛斯。只有一人馴服了克爾博洛斯,走進了冥府,他就是當時最偉大的音樂家俄爾普斯。他用里拉(一種豎琴)使克爾博洛斯安靜下來,進入冥府,要把妻子歐律狄克拯救出來。至少,他是這樣計劃的,當哈利和他的朋友面對三頭犬路威時,我們能看到這個故事的影子。

以上,是【美】托馬斯。福斯特在《文學課:如何輕鬆理解偉大作品》一書裡講述的一小段談論經典文學作品的文字。原來,那些文學作品裡原來藏了這麼多的線索,那些古怪的意象、寫作手法等等原來都是有源可循。

小學六年級就考《莎士比亞》,這些偉大的文學作品到底該怎麼讀?

文學作品裡的“蘑菇”

所謂的有跡可循,用作者的話來說就是:小時候,我常和爸爸一起去採蘑菇。我總是看不見蘑菇在哪裡,可他會所“這裡有個黃松菇”,或者“這裡有兩個黑色尖頂菇”。因為我知道蘑菇一定在那裡,所以,我找的非常認真。很快,我自己就能發現很多的蘑菇。找蘑菇的方法,其實就是閱讀方法。那文學裡的蘑菇怎麼找呢?這就是這本文學指南的作用了。這本書用18堂文學課,來闡述了找尋“名著蘑菇”的方法。一旦掌握了閱讀方法,就可以自己出發,邁向文學探索之路,從荷馬史詩到哈利。波特,從小說是個到戲劇電影,從閱讀理解到創作時間,尋找“蘑菇之路”就會輕鬆而有趣。

托馬斯。福斯特在《文學課:如何輕鬆理解偉大作品》以18堂文學課,繪製出了一幅文學作品閱讀(“蘑菇”)指南。

比如:為什麼要讀莎士比亞。當你閱讀18世紀到21世紀任何一個時期的文學作品時,你會驚訝地發現,莎士比亞無處不在。隨著時間的推移,你還會發現,每一個時代,每個作家,都在重新塑造莎士比亞。伍迪。艾倫把《仲夏夜之夢》排成電影《仲夏夜綺夢》;《羅密歐和朱麗葉》被改編成音樂劇《西區故事》,後來有別改編成小說《羅密艾和胡里奧》;似乎每過幾年就有一部改編《哈姆雷特》的電影。

當然,莎士比亞和名作家之間不止這些。莎翁的妙語佳句更是無處不在:

做真實的自己。

世界就是個舞臺,男男女女不過是演員而已。

名字代表什麼?我們所稱呼的玫瑰換個名字還不是一樣芬芳?

生存和毀滅,這是一個問題。

莎士比亞對於讀者來說,有多了不起。對於作家來說,同樣了不起。所以無論是改編,還是引用莎翁,都大有人在。為什麼他們都選擇莎士比亞,原因不說子明:精彩紛呈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動的語言。當讀者發現我們閱讀的作品與莎士比亞有關聯時候,我們會把自己關於莎翁作品的知識一如故事,一起賦予故事新的含義。

由此,當我們看到了著作之間的聯絡,會對其的理解會更加深刻,故事的意義也會因此更加豐富。我們對新的作品有了一定的認識,甚至也許會對舊的作品有新的認識——這是閱讀莎士比亞的價值,更是是閱讀名著的意義。

小學六年級就考《莎士比亞》,這些偉大的文學作品到底該怎麼讀?

03

每本名著都是最優秀的寫作導師

輕鬆理解名著後,再回頭來仔細研讀,受益將無窮無盡。文學作品裡,都遵循一些模式和規則,讀懂了讀明白了,無論是寫作手法還是寫作構思,無論是寫作技巧還是吸取故事原型,都能讓閱讀與寫作更上一個臺階。

因為,“故事也好,小說也罷,都有大量的慣例、規則及其他可探究的東西:如人物原型、情節節奏、篇章結構以及不同視角等。同樣,詩歌有詩歌約定俗成的創作手法,劇本也不例外。”比如,文學作品中只要春天,我就會立刻想到青春、希望、羊羔和蹦蹦跳跳的孩童,如果繼續聯想,還會出現其他的概念,如新的生命、新的生活、永珍更新等等。

如果能很好的解讀經典的文學作品,就是一套優秀的寫作教材了。不信,翻翻寫作類的書,比如《大師們的寫作課》、《寫作教練在你家》等等,都是從經典的文學作品總結歸納出來的寫作之法。

單獨說“形容”,《寫作教練在你家》就是以經典作品作為案例:

小學六年級就考《莎士比亞》,這些偉大的文學作品到底該怎麼讀?

作者在書中也談到:

讀者除此接觸一部小說,關心的往往是故事的情節和故事中的人物關係,即都有哪些人物?他們都做了哪些事情?他們在書中遭遇又是什麼?讀者的感情會隨著書中人物的不同際遇起起落落,或喜或悲,或笑或哭,或興高采烈;或憂心忡忡。這也正是每一個位作者所期望達到的效果。

然而,當一名英語教師閱讀文學作品時,儘管他的感情也會起起伏伏,但是,他的注意力還放到別的元素上去。他會提出許多別的問題:比如:我喜悅、悲傷、焦慮的原因是什麼?這本書的人物和我度過的別的書裡的類似嗎?這種場景在哪兒見過?如果你能提出上述問題,那麼,你就會用過一種全新的眼光去閱讀理解文學作品,其結果自然是收穫多多,樂趣多多。

是的,跟隨《文學課:如何輕鬆理解偉大作品》的18堂文學課,從閱讀情節,人物關係,到故事背後的背景、寓意等,若再深入一些,那便是思考:這樣經典作品,作者又是使用怎麼文章結構、修辭手法等等去實現他的表達的呢?如此,每一本名著都是最優秀的寫作導師,而真正學會閱讀,理解偉大作品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為一旦掌握訣竅,就可以自己出發,以最有效的方式來閱讀與理解名著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