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黑匣子”破損嚴重,資料還能恢復嗎?記者專訪民航專家→

  • 由 光明網社會 發表于 垂釣
  • 2022-09-06
簡介”以下為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與張仲麟之間的對話內容——“黑匣子”雖破損嚴重但對資料提取持樂觀態度廣州日報:在此次空難中,由於飛機的俯衝姿勢比較罕見,目前找到的黑匣子也破損嚴重,這對於資料恢復是否有影響

恢復資料需要多少錢

23日,國家應急處置指揮部公佈“3·21”東航飛行事故調查進展。目前,搜尋隊伍已經找到了失事飛機兩部飛行記錄器中的其中一部,初步判定為駕駛艙語音記錄器。

“黑匣子”破損嚴重,資料還能恢復嗎?記者專訪民航專家→

據瞭解,此次失事飛機一共有兩部記錄器:

一部是飛行資料記錄器(FDR),安裝在飛機客艙尾部,在發動機啟動前開啟,在發動機關閉後結束,記錄時長約25小時,記錄了1000個引數,例如飛機的高度、速度、方向、垂直速度、機組操作等;

一部為駕駛艙語音記錄器(CVR),安裝在飛機貨艙尾部,飛機發電時開啟,斷電時結束,可以記錄3-4小時,記錄四個通道的聲音,包括機長通道、副駕駛通道、備用通道,環境通道。兩部記錄儀可幫助分析飛機的狀態情況、超聲波訊號等資訊。

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民航評論員張仲麟介紹,飛機上的記錄器(即“黑匣子”)通常有兩個,一個為飛行資料記錄器(FDR),另一個為駕駛艙語音記錄器(CVR cockpit voice recorder)。

其中,FDR可以直接還原飛機墜毀前的駕駛狀態等,CVR則可以記錄下駕駛艙裡的聲音,尤其是駕駛員之間的對話是第一手訊息,而駕駛員之間的第一手溝通對於分析空難的原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國內外的許多空難事件都是在駕駛員的語音交流中發現了線索。”

以下為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與張仲麟之間的對話內容——

“黑匣子”雖破損嚴重

但對資料提取持樂觀態度

廣州日報:在此次空難中,由於飛機的俯衝姿勢比較罕見,目前找到的黑匣子也破損嚴重,這對於資料恢復是否有影響?

張仲麟:黑匣子通常為了承受飛機墜毀時的猛烈的衝擊力和高溫燃燒,通常外殼具有很厚的鋼板和很多層的防護衝擊的隔熱材料。通常黑匣子可承受1100°C的高溫半小時至一小時,可承受飛機墜毀時的約100G重力撞擊。

對於這一次黑匣子的資料提取,我還比較樂觀。與此次空難類似的印尼空難中,飛機墜毀前的最後下降速率高達159米/秒,與本次MU5735航班空難的最後下降速率頗為接近,且均為俯衝墜毀。在那次事故中所尋獲的黑匣子也是同樣的破損嚴重,但依然恢復了部分資料,並由此調查出了事故原因。而這一次我們在事故發生後的50多個小時內找到了黑匣子,對於黑匣子的資料提取,我持樂觀態度。

從ADS-B看到明顯“拉起”

“黑匣子”破損嚴重,資料還能恢復嗎?記者專訪民航專家→

FR24釋出的失事飛機ADS-B高度曲線圖,可以清晰看到失事飛機在下墜過程中有“拉起”動作,且後續下墜速度有減緩。

廣州日報:目前我們只搜尋到一部黑匣子,第二部黑匣子還在搜尋中。一部黑匣子對於分析事故原因的作用有多大?透過目前掌握的資訊,還能分析出什麼?

張仲麟:黑匣子如果能夠找到兩個自然會很好,但是即便是隻找到一個,也能對空難事故原因進行分析。

在最開始的時候,我們還沒有非常詳細的資料,但是透過ADS-B給出的資料,我們也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析飛機的駕駛狀況,並由此看到了飛機墜落過程中有一個明顯的拉起動作,甚至一度從7425英尺拉起到8600英尺,甚至到了最後一刻,飛機的下墜也有放緩趨勢。

第二部黑匣子尋找有希望

暴雨不會影響後續殘骸分析

廣州日報:我們找到第一部黑匣子花了兩天時間,第二部黑匣子是否也可以很快找到?

張仲麟:搜尋黑匣子的時間根據環境複雜性來判斷,比如空難如果發生在機場,黑匣子可能當天就能找到;但是如果發生在海里,如此前的法航空難事故,是動用了潛艇在大西洋裡尋找了兩年才找到。

事實上,這次MU5735航班墜落地在陸地,一定程度上還是比較利於尋找,目前我們找到第一部黑匣子距離事發僅過去了50個小時,甚至期間還有因下大雨影響搜尋,使得現場變得更加泥濘,否則可能我們能更快找到。相信等後續大型裝置到位之後,我們的搜尋會進行得更加快。通常對於“黑匣子”的尋找,肯定是越快越好。

廣州日報:目前的暴雨,導致殘骸現場也存在沖刷痕跡。事故現場的儲存有什麼意義?在歷年的空難事件中,殘骸對於空難的分析起到什麼作用?

張仲麟:每一次空難的墜毀現場,每一個殘骸、每一片碎片都可能隱藏線索——例如一道不正常的裂痕,一個有故障跡象的部件,一道反常的彎折,甚至是對於上面的一些化學殘留物的分析……這些即便是經過雨水沖刷,也不會消失。但暴雨對現場的調查,確實是個不利的因素。

知多D:

調查報告出爐

通常需要多長時間?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報道,就黑匣子相關問題,中國航空學會《航空知識》主編王亞男接受採訪時表示:

在找到飛行資料記錄儀的情況下,調查人員或許能較早得出一些初步性結論。如果兩個黑匣子都被找到,那麼就能較快形成一個初始的事故原因認定。

航空事故調查報告的出爐是一項嚴謹細緻的工作,要經過多方位、全要素的考量,甚至還要透過某些模擬實驗進行復演。為了確保最終報告的嚴謹性和權威性,半年到一年的調查過程是正常的。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程依倫、武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