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為新時代中職生畫像

  • 由 中國教育新聞網 發表于 垂釣
  • 2022-09-03
簡介HOPE學堂主要透過團體輔導、專案式學習、教育戲劇等方式,以深度陪伴和建立支援性的關係來提高中職生的自我認可度,改善人際關係,幫助學生做職業定向、提高核心素養,同時協助職校教師創新教學內容與方法,有針對性地迴應中職生面臨的困境

演講好的人有什麼特點

嘉賓:

王壽斌

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教授

梁自存

廣東省嶺南教育慈善基金會·HOPE學堂專項基金髮起人

李 迪

河南省鄭州市科技工業學校教師

————————————

中職生是什麼樣的?不同人視角不同,看到的樣子自然不同。

前不久,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欄目組走進山東省蘭陵縣中等職業學校進行調查,推出了題為《職業教育十年之變:中職生的困惑、迷茫與期待》的報道,引起了人們對中職生的再次關注。

儘管各地各校都有不少中職生逆襲的案例,有中職生成了業界技術能手,有中職生順利升入了本科高校,甚至有中職生在研究生考試中成功逆襲。但整體而言,中職生是一個失落的群體,他們被貼上了不少負面標籤。與普通高中學生相比,中職生缺乏學習動力,在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等方面存在偏差。

當普通高中給這些中考失敗的學生關上了大門,中職學校則要為他們在新的生活中開啟一扇窗。中職生在成長過程中更需要被看見、被欣賞、被激發。

梁自存是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公益慈善學院教師。為了迴應中職生在成長過程中因種種負面經歷產生的身心健康和學習動力不足等問題,他發起成立了廣東省嶺南教育慈善基金會·HOPE學堂專項基金。HOPE學堂主要透過團體輔導、專案式學習、教育戲劇等方式,以深度陪伴和建立支援性的關係來提高中職生的自我認可度,改善人際關係,幫助學生做職業定向、提高核心素養,同時協助職校教師創新教學內容與方法,有針對性地迴應中職生面臨的困境。HOPE學堂的願景是陪伴中職生成為自主、自立、自信的青年人。

梁自存認為,自己不能給出一個涵蓋所有中職生的精準畫像。但就他和團隊服務過的學生而言,可以感覺到,很多中職生處於缺乏自信、學習動力不足的狀態。隨著瞭解的深入,他意識到,這種不自信或者心理學上說的“習得性無助”,源於他們成長過程中遭遇的種種挫折。

中職生到底是什麼樣的,在職業教育內部,大家又是怎樣認識的?近期,我們聯絡梁自存、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王壽斌和河南省鄭州市科技工業學校教師李迪展開了一次訪談。

那些負面描述或許是個偏見

中國教師報:

有人說,中職生學習成績差、學習習慣差、行為習慣差。對中職生的這些負面標籤,您怎麼看?

王壽斌:

就全國範圍來講,中職生的“三差”現象的確存在,而且比較普遍。但是,許多人只看到了問題的表象,習慣於詬病“中職學校的學生差”,而沒有從另一個角度認識到,是現有的社會認知和考試製度使這樣的學生都集中到了中職學校,這是問題的根本所在。按照現行的中考制度,普通高中優先選拔,錄取線遠高於中職學校,成績不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選擇就讀中職學校,不可避免地使中職教育成為同齡人中的“託底”教育。《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開篇第一句話強調“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型別,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並明確提出改革考試招生辦法,目的就是希望從制度層面革除職業教育的“分層”弊端,使中職學校的生源結構有所改善,綜合質量有所提升。

李迪:

只能說,有部分中職生在小學和初中學習成績差、學習習慣差,其中原因很多,有的是因為習得性無助,因屢屢失敗而不相信自己;有的是因為小學和初中的學習方式不適合他們,比如部分學生動手能力強,身體協調能力強,而小學和初中是以文化課學習為主;有的是因為對文化課學習的內容不感興趣。既然我們明白多元智慧理論,面對中考失利的學生,就要多一分寬容和理解,不可以直接給他們貼上“學習成績差”“學習習慣差”等標籤。我班的很多學生,比如剛剛考上大學的李學雯就曾說,自己在職業學校三年,是學習最刻苦、進步也最大的三年。至於部分學生生活習慣差,那是因為家裡的大人沒有告訴他們正確的做法。《瞬變》一書中有一個觀點:有的做法,只要告訴學生,他們馬上就能改變。如果他們的家長沒有告訴他們好的生活習慣,我們又不說,還嫌棄,學生就永遠不會改變。

梁自存:

要討論清楚這個問題,我覺得至少需要兩個前提和一個追問:好的標準是什麼?比如,當我們說中職生“學習成績差、學習習慣差、行為習慣差”的時候,我們有沒有一個統一的關於什麼是“好”的標準呢?事實上,並沒有這樣一個標準。可以說,關於中職生的這些描述,我們在這裡討論以為它是個事實,或許它只是個偏見。

人們到底是如何得出“中職生學習成績差、學習習慣差、行為習慣差”這個結論的?從邏輯上講,這是一個全稱判斷,而且當我們說“中職生學習成績差”,實際上是來自說話者的比較。那麼,這個比較的依據是什麼?中職學校在招生方面不太佔優勢,因此給人們一種印象,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學習成績都很差。

常常在網路上看到有人說中職生上課不聽課、玩手機。這與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信心、學習興趣、課堂的教授內容與方式等綜合因素有關。就我的觀察而言,每個人的稟賦不同、學習特點與擅長的領域不同,學校提供的教育方式也應該更多樣。

一個追問是:中職生是如何成為中職生的?這麼大規模的青少年群體是如何變成“人們頭腦中”的“中職生”的樣子的?他們在家庭、學校、社群經歷了什麼?這個問題或許比給他們下一個全稱判斷更為重要。

我眼中的中職生面孔

中國教師報:

如果給中職生一個畫像的話,您眼中的中職生是什麼樣的?

李迪:

我眼中的中職生分四類:第一類個性張揚,思維敏捷,會因為教師課堂上無意中的一句表揚而激動、興奮。他們調皮卻不失正義,大膽而又熱情,懂得感恩,有望成為職業學校比較卓越的學生,在演講比賽、朗誦比賽、歌詠比賽等活動中,會獲得優異成績。在陪伴他們成長的過程中,要給他們足夠的選擇權,讓他們明白要對自己負責,為自己而學;第二類學生口無遮攔,課堂上喜歡接老師的話茬,而且說話不著調,需要老師時刻把握課堂方向,下課後他們則對老師格外親熱。他們在用這種方式獲得老師的關注。這類學生適合參加表演類的競賽,引導他們用競賽的成績,而不是“打岔”來獲得價值感;第三類學生文靜而敏感,最能耐得住寂寞,他們在非表演類競賽(比如飛花令、打版製圖等)中成績會很優秀,是職業學校的“定海神針”,也是我們重點培養的物件;還有第四類學生,是自暴自棄型,他們在校園裡缺少存在感,課堂上也不希望被老師注意。對於這類學生,要注意說話方式,要保護他們的自尊心。

王壽斌:

與其他同齡人一樣,中職生群體同樣多姿多彩,人才濟濟,甚至“藏龍臥虎”。相比普通高中學生,中職生在文化成績方面是弱項,在綜合素養方面有欠缺,但在人際交往、動手能力、開拓創新、自我表現、職業認知等方面,卻普遍具有顯著優勢。技能大賽上的獲獎、志願者隊伍中的身影、職業崗位上的認真、見義勇為中的善良,都是他們最好的名片。

梁自存:

中職生大多數來自農村或者城市相對貧困家庭,受制於家庭和學習情況,一些學生才到了職校讀書。中職生中有的是主動選擇了讀職校,有的則是接受了家長的安排。中職生實際上是處於成長關鍵期的青少年群體。許多學生有自己的主見,善良且有行動力;許多學生是懂事的孩子,體諒自己的父母,卻壓抑自己的感受;也有的學生明明很優秀,卻對自己的能力有較低的認知。

作為一個職校生服務的提供者和職業教育工作者,我比較關注有服務需要的學生。有的學生需要獲得更多的陪伴以疏解心中的情緒和痛苦,有的學生需要獲得生涯發展的指導以弄清自己的長處和未來發展的方向與路徑,有的學生則需要肯定和鼓勵去找到自己內在的力量發展自己。

理解是破除偏見的開始

中國教師報:

中職生群體需要被關注、被看見。我們需要給他們哪些實實在在的幫助?

梁自存:

中職生尚未成年,社會需要拿出對未成年人的包容和耐心來對待他們。這裡說幾個具體的想法:

第一,理解。從理解他們如何成長為今天的樣子做起,拒絕將學生一些不被認可的行為當成其固有的特點,要去傾聽他們的成長故事,理解他們的不易與轉變過程。理解是破除偏見的開始,只有理解他們的成長脈絡和處境,才有可能打破社會的偏見,只有打破偏見,包容才會出現,支援也才會發生。

第二,處於不同位置的人或者機構,都可以從自己的資源出發給中職學生提供支援,比如普通個人可以對自己的偏見多一些察覺;教師需要多探索一些能引發學生興趣和思考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家長需要多給孩子一些支援和鼓勵,主動改善與孩子的關係;用人單位需要給學生儘可能提供優質的實習機會,在就業上不搞歧視,在實習方面拒絕違法使用學生工;學校更加需要去認可學生,發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在尊重學生的權利和人格基礎上,實施多樣化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王壽斌:

在“唯分是贊”的社會大環境中,中職生經歷了初中升學競爭的“打擊”,感受了父母的責罵、老師的冷落和社會的歧視,“內傷”普遍較重,進而造成許多孩子出現自我放棄、“破罐子破摔”,甚至有一些極端行為。他們迫切需要被關注、被看見、被激勵、被幫助。如果要標本兼治,我認為,首先要對他們進行信心提升教育,透過發現優點、挖掘長處、表揚進步,讓他們重拾信心、重新振作;其次要對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讓他們在認可個體差異現實的基礎上,堅定職業信念,樹立職業理想,強化職業能力,走好技能成才之路;再次要對他們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引導,讓家庭環境欠佳、自卑自閉自棄的孩子,更好地自強、自律、自力、自立,成長為社會有用之才。

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中國教師報:

成長的路最終要靠自己走。如果給新時代中職生的成長提一個建議的話,您會給出什麼建議?

王壽斌:

外界的幫助只能是外因,成長的路最終要靠自己走。中職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自我救贖,離不開對“三差”現狀的徹底改變。個人建議,中職生一要以主動上進為訴求,發揮思維活躍優勢,重視對學習方法的學習,以適應專業學習、終身學習、跨界學習的需要;二要重視積極融入集體組織,主動參與社團活動,在專案研討中學習,在集體活動中鍛鍊,在相互幫助中成長;三要強化“底線”意識,爭做守法人,多做公益事,遠離黃賭毒,崇尚真善美。

李迪:

如果只給中職生的成長提一個建議,那就是:為你自己的選擇負責。現在你選擇了刻苦努力,嚴於律己,將來就可能工作順利,生活美滿;現在你選擇了安逸享樂,沉迷網路,將來就要面對工作壓力大、經濟拮据的局面。總之,要做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因為“我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在陪伴中職生成長的過程中,我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我建議,你選擇;你選擇,你負責;你負責,你面對;你面對,我陪伴。也就是說,我們給學生一個“抱持性環境”。在我給出學生建議後,學生獲得了成績,我和他們一起開心;學生失敗了,我也願意陪著他們一起面對。只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沒有太大偏差,我就願意尊重他們的選擇,陪著他們去試錯,不惜以自己班級量化考核分數暫時落後為代價。

梁自存:

相信自己就是一顆優良而獨特的種子,抓緊時間去尋找合適自己的土壤,汲取陽光和水分去生根發芽。

《中國教師報》2022年03月02日第14版

作者:本報記者 褚清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