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下雨降溫了,26℃的天氣能做戶外運動嗎?專家說還不太行......

  • 由 上觀新聞 發表于 垂釣
  • 2022-09-03
簡介因為在高溫高溼環境中運動,汗液難以蒸發,大量的汗液便以汗滴的形式淌落,降低了出汗效率,使得散熱效率下降,導致體溫上升,這會反射性引起出汗量進一步增加,形成惡性迴圈,使人體脫水加重,熱蓄積增加,容易中暑

漁獲天氣怎麼登入不上了

下雨降溫了,26℃的天氣能做戶外運動嗎?專家說還不太行......

連日來,南方多地持續高溫,上海也連續多日突破40℃。高溫天對運動愛好者頗有挑戰:不運動渾身不自在,戶外運動又容易中暑。那麼,炎炎夏日,應該如何科學運動?上海闢謠平臺記者邀請專家為大家答疑解惑。

夏季戶外運動,溫度、溼度都很重要

夏季進行高強度運動,特別是體育競賽和軍事訓練等,容易中暑,甚至出現“熱射病”。熱射病就是重度中暑,具有很高的病死率,高溫高溼的氣候和高強度體力活動是導致熱射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此時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汗液分泌障礙,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引起面板乾燥、肌肉溫度升高等症狀,引發神經器官受損,出現區域性肌肉痙攣、高熱、無汗、口乾、昏迷、呼吸困難,甚至死亡。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急診內科主任唐倫先提醒,一般氣溫超過30℃時,就應該明顯減少戶外運動,降低運動強度和運動持續時間;氣溫達到35℃時,就不宜再做戶外運動了,“近期各大醫院都收治了不少中暑病例,從輕度到重度都有。其中部分是由於在高溫時外出運動引起的,大部分是青壯年。輕者運動後出現心慌、胸悶、頭疼等表現,重者出現高熱、抽搐、虛脫甚至腎功能損害。”

上海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學院副教授郭黎表示,夏季運動不僅要關注溫度,也要關注溼度。當高溫與高溼並存時,如環境溫度為26℃,溼度超過80%時,就應避免做運動。因為在高溫高溼環境中運動,汗液難以蒸發,大量的汗液便以汗滴的形式淌落,降低了出汗效率,使得散熱效率下降,導致體溫上升,這會反射性引起出汗量進一步增加,形成惡性迴圈,使人體脫水加重,熱蓄積增加,容易中暑。

近期,上海最高氣溫大多超過35℃,雨水漸多,相對溼度也常超過80%,所以不建議在戶外做劇烈運動。

夏季戶外運動注意這些細節

如果有鍛鍊習慣/訓練要求的人,要在氣溫超過30℃時做戶外運動,郭黎建議一定要控制好運動量,選擇適當的運動時間。

高溫露天運動地點最好選擇主導風向的下風側。當環境溫度增加時,運動強度和持續時間的增加應更緩慢,循序漸進,以便人體逐漸適應,降低熱疾患的發生率。運動時間也很重要,應避免在正午太陽輻射最強烈時運動,最好選擇在早晨和傍晚進行,避開10時至16時。

同時,高溫下運動要注意補水,避免茶、酒精和咖啡。長時間在高溫高溼的環境中運動,若不能及時、合理地補充水分,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所以一定要重視補水。運動中不能因感到口渴時才補水,因為在感到口渴前,人體已經丟失了約2%至4%體重的體液。所以,口渴前就應該補充水分了。運動時補水首選為水,也可以是功能飲料、淡鹽水或果汁,避免飲用茶和含酒精、咖啡的飲料,水溫在8℃至13℃,含鹽量在0。15%至0。2%比較適宜。運動中補水的總原則是少量多次、規律補水,如運動中每隔10分鐘至20分鐘,補充100毫升至200毫升水分。

此外,高溫室外運動時,最好戴上帽子、太陽鏡,穿寬鬆、透氣、吸汗、淺色、導熱係數小的衣服,這樣能保持空氣流通,加強汗液蒸發,減少陽光直射。若有需要,可以塗防曬霜,保護面板不被太陽灼傷,這並不會影響排汗。

最後,在高溫天氣進行戶外運動,要特別留心身體狀況。唐倫先建議,如果出現頭疼頭暈、胸悶噁心、臉色蒼白、嘔吐、大汗、抽搐等症狀,就要警惕是否中暑。快速、有效、持續降溫是中暑的首要治療措施。一旦感到自己中暑,要迅速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平臥,鬆開或脫下衣服。使用電風扇、空調,促進迴圈散熱。如能獲得冰袋或冰寶貼,可將冰袋置於額頭、脖子兩側(兩側頸動脈處)及兩側腹股溝區;或用涼水擦洗全身,有條件的可以在涼水中加入少量酒精以促進蒸發散熱。體溫降至38℃後,可適當放緩或停止降溫。若以上急救過程中體溫持續不降,甚至出現中樞神經障礙(如昏迷、抽搐、譫妄、行為異常等),仍須進一步到醫院就診,症狀輕者經積極有效處理後多可恢復正常,須在醫院留觀48至72小時。

夏季室內運動也有關注點

夏季室內運動有空調,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在空調房內運動時,應避免冷風直吹,尤其是大汗淋漓時更不要直接吹冷風。降溫太快,身體無法很好地應對快速的溫差變化,容易誘發呼吸道過敏和感染性疾病,也就是俗稱的“空調病”。而夏季公共場所大多門窗緊閉,空氣流通不暢,所以,室內運動最好在保證自然通風換氣的基礎上,採用風扇等機械通風。

另外,要注意保持面板的清潔衛生。由於頻繁出入空調環境,冷熱突變,面板上附著的細菌容易在汗腺或皮脂腺內阻塞,引起感染,應常洗澡保持面板清潔。

欄目主編:任翀

本文作者:白璐 侍佳妮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圖片編輯:項建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