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洋樓內外看烏雞

  • 由 魏章官 發表于 垂釣
  • 2022-08-29
簡介一位村幹部對記者說,這些雞婆、鴨販,在“雞頭鴨頭不得超過人頭(家庭人口數)”的“割尾巴”歲月裡,往雞嘴鴨屁股裡填鐵沙縫上線增重量,多賺塊把錢也好

烏皮雞和烏骨雞一樣嗎

魏章官

洋樓內外看烏雞

烏雞

一幢幢鋼筋混凝土洋樓,在陽光下熠熠閃亮。10月27日,記者走進一家洋樓,但見4 個房間養滿烏骨雞,都長到可以上市的一公斤標準。女主人鄭豔梅笑吟吟地說:“這裡有大雞2000多隻,樓上還有1500 只小雞呢!”

我們上樓推開臥室房門,一股熱氣撲面而來,往裡一瞧:溫室地板上湧動著一色的烏雞。有人笑道:“烏雞住洋樓啦!”

像鄭豔梅這樣利用新樓空房或舊房養烏雞的,在莆田市涵江區鐵灶村有50多戶,都採用河南鄭州種蛋——莆田渠橋雞苗,一年交錯飼養五六批,每批2000只左右, 3個月出欄,每戶一年出欄1萬多隻,純收入1 萬多元。全村一年上市60多萬隻烏雞,純收入60多萬元。

來到村部,民兵營長鄭維芳領著幾個養雞戶來與記者交談養雞致富的事。

以前鐵灶村因人多地少,單一種糧,許多農家窮得要命。三中全會前,記者曾經進村採訪,看到不少民房低矮破舊。如今再次進村,冒出許多磚混或鋼混結構的各式樓房。因此,與其如本文開頭說的洋樓養烏雞,不如說是烏雞養洋樓。鄭豔梅就因為養了4 年烏雞賺了幾萬元,才使舊房變新樓。

“走,看看雞婆去。”有人提議。

“啥叫雞婆”?記者不解。經介紹,方知是買賣烏雞雙方的中介人。近年來,在鐵灶村跑動的雞婆有16個,都是附近涵東村人。他們熟悉各戶養雞情況,瞭解各購方需求與行情。他們在養雞戶與市場之間架起橋樑,幫助現場拍板,把鐵灶村成批的活雞推銷出去。夏季天熱,就往廈門、福州和廣東近處運,其他季節遠銷浙江、湖北等省。

雞婆當場過秤,向養雞戶收取每半公斤活雞5分到1角的介紹費。鐵灶人感謝雞婆,說著,我們來到福廈公路邊的一家飲食店。店門口停著一輛貨車,分五層放滿用塑膠網袋裝的烏雞,共裝1600多隻,不時發出“咯咯”叫聲。買雞的是石獅人,他對記者說:“這鳥雞肉嫩味美,還有藥用功效,可制烏雞精,與老蛇同燉便是上等的龍飛鳳舞。”

此時,店裡一箇中年雞婆叫洪春長,正在點鈔票:“給你, 2200 元。一斤5元錢。”他把一疊鈔票遞給養雞戶林國慶,剩下的一把鈔票塞進自己褲袋。一位村幹部對記者說,這些雞婆、鴨販,在“雞頭鴨頭不得超過人頭(家庭人口數)”的“割尾巴”歲月裡,往雞嘴鴨屁股裡填鐵沙縫上線增重量,多賺塊把錢也好。現在市場經濟發展了,他們不貪這點小錢,賺經紀人大票了。

回來的路上,只見一個大漢騎著腳踏車往涵江方向飛奔,車後架綁著一隻活烏雞。村支書鄭玉樹說:“那是病雞,送去看急診,以便對症下藥,不然,雞們將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記者說,如果能在鐵灶村設個雞鴨診所,該有多好!

(福建日報1993年12月18日,2022年3月23日選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