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首演 中西合璧展現千年文化基因

  • 由 光明網 發表于 垂釣
  • 2022-08-29
簡介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將中國傳統戲曲與西方交響樂音融會貫通,透過中西合璧的藝術語言,抒寫京城大運河之獨特風貌,帶領觀眾走近千年大運河的前世與今生

沿著千年的屐痕什麼意思

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首演 中西合璧展現千年文化基因

光明網訊(記者 陶媛 攝影 劉方)水波粼粼、船影綽綽,一場關於千年大運河的穿越之旅由此開啟。12月2日,由北京文化藝術基金資助,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制作的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首演。

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將中國傳統戲曲與西方交響樂音融會貫通,透過中西合璧的藝術語言,抒寫京城大運河之獨特風貌,帶領觀眾走近千年大運河的前世與今生。

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首演 中西合璧展現千年文化基因

“京師運河域,處處屐痕深。”如果說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催生了北京城,那麼把北京城養育壯大的,則是大運河北京段。它承載了北京城千年的過往煙雲,讓北京城成為了一座“水上漂來的城市”,它不僅是一條政治、經濟、文化的生命線,更是孕育北京城的京城大運河。不同於以往的大運河題材藝術創作,《京城大運河》聚焦於大運河北京段,並且經過了前期長達一年的細緻採風,深度挖掘京城大運河歷史文化內涵,彰顯北京城獨樹一幟的歷史文化風貌。“自從中國大運河獲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以來,有關大運河題材的舞臺作品已經出現了多部,而我們這部作品另闢蹊徑,集中描繪運河的北京段。”編劇翁思再說。

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首演 中西合璧展現千年文化基因

《京城大運河》由楊乃林擔任作曲,翁思再、李東才擔任編劇,孔潔擔任舞臺導演,整臺演出共分為五個部分:序曲、第一樂章《一支塔影見通州》、第二樂章《天上的星星郭守敬》、第三樂章《漂來的北京城》、第四樂章《致敬大運河》。透過京劇不同流派的典型聲腔與交響樂的結合,以套曲形式表現每一部分主題內涵。比如第一樂章《一支塔影見通州》,描寫了通州漕運碼頭、驗糧樓、張家灣、通州號子等場景,而最後的聲聲號子,則引出下一樂章《天上的星星郭守敬》,講述大運河的修建。

主創團隊的一致理念是既展示京劇,又不同於戲曲舞臺上表演的京劇;既展示交響樂,又必須彰顯出傳統氣韻、中國氣派。正如編劇李東才所言,《京城大運河》最顯著的特色就是京劇與交響的結合,“傳統經典當代呈現,既要有歷史滄桑感,又要有昂揚向上的精神氣質,從而形成具有深厚歷史感和強烈現實感的套曲結構。”

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首演 中西合璧展現千年文化基因

在北京交響樂團藝術總監李飈執棒下,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北京音協合唱團三方聚力,合力登臺,以龐大的陣容將《京城大運河》演繹得氣勢如虹、大氣恢弘。在每個章節裡,每首曲目所表達的內容、意境、意蘊,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匯聚成強大的藝術的感染力、衝擊力、震撼力。

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首演 中西合璧展現千年文化基因

“一船春風載二黃,燃燈塔下繫纜樁。乾隆壽誕香滿路,徽班進京入高堂。”這一段老生唱詞道出了“通惠河”所流淌的傳統文化基因——230年前,徽班透過大運河北上進京,後來在京城的厚土上發育而形成國粹京劇。

花雅並舉續文脈,國粹聲裡國運昌。時空流轉,如今在藝術舞臺上,西皮二黃再度奏響,杜鎮傑、李宏圖、遲小秋、朱強、陳俊傑、張慧芳、王怡、楊少彭、張建峰、張馨月、譚正巖、康靜、方旭等京劇表演藝術家悉數登場,以國粹之魅力,共唱對中國夢、千年城的美好展望。

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首演 中西合璧展現千年文化基因

作為我國第一部以京城大運河為題材,表現北京歷史文化和現代京城建設發展前景的舞臺藝術作品,《京城大運河》主題立意的高遠性、題材開掘的獨特性、藝術表達的創新性,可謂全國首創、獨領風潮。以古鑑今,《京城大運河》就像一部說書人的書,藏著無盡的故事寶藏,引領觀眾探究更多更遠,也引領著中國原創舞臺藝術創作者們的藝術之魂探尋至臻至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