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高中語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專項訓練(二)

  • 由 桐源HUI 發表于 垂釣
  • 2022-08-28
簡介在高祖剛把中國平定的時候,尉佗平定了南越,於是在那 裡自立為王

項羽性急嗎

高中語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專項訓練(二)

狀語後置

陸賈從高祖定天下,名為有口辯士,居左右,常使諸侯。及高祖時,中國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陸賈賜尉佗印,為南越王。陸生至,尉佗椎結【注】箕踞見陸生。陸生因說佗曰:“足下中國人,親戚昆弟墳墓在真定。今足下棄反天性,捐冠帶,欲以區區之越與天子抗衡為敵國,禍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諸侯豪傑並起,惟漢王先入關,據咸陽。項籍倍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皆屬,可謂至強。然漢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諸侯,遂誅項羽滅之。

五年之間,海內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聞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誅暴逆將相欲移兵而誅王天子憐百姓新勞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稱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強於此。漢誠聞之,掘燒君王先人冢墓,夷種宗族,使一偏將將十萬眾臨越,越則殺王已降漢,如反覆手耳。”於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謝陸生曰:“居蠻夷中久,殊失禮義。”因問陸生曰:“我孰與蕭何、曹參、韓信賢?”陸生曰:“王似賢。”復問:“我孰與皇帝賢?”陸曰:“皇帝起豐、沛,討暴秦,誅強楚,為天下興利除害,繼五帝、三王之業,統理中國,中國之人以億計,地方萬里,居天下之膏腴,人眾車輿,萬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嘗有也。今王眾不過數十萬,皆蠻夷,崎嶇山海之間,譬若漢一郡,何可乃比於漢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國,故王此;使我居中國,何遽不若漢!”乃大悅陸生,留與飲數月。曰:“越中無足與語,至生來,令我日聞所不聞。”陸生拜尉佗為南越王,令稱臣奉漢約。歸報,高祖大悅,拜為太中大夫。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趙氏。秦時已並天下。至二世時,南海尉任囂病且死,召龍川令趙佗。即被佗書,行南海尉事。囂死,佗因稍以法誅秦所置長吏,以其黨為假守。秦已破滅,佗即擊並桂林、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為中國勞苦,故釋佗弗誅。漢十一年,遣陸賈因立佗為南越王。

(節選自《史記·南越列傳》)

【注】椎結:同“椎髻”,髮髻梳成一撮,形狀如椎。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天子聞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誅暴逆/將相欲移兵/而誅王天子/憐百姓新勞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 天子聞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誅暴逆/將相欲移兵而誅王/天子憐百姓新/勞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 天子聞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誅暴逆/將相欲移兵而誅王/天子憐百姓新勞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 天子聞/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誅暴逆將相/欲移兵而誅王/天子憐百姓/新勞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箕踞,坐時兩腿前伸,形如箕,這是一種不拘禮節的坐法,喻輕慢傲視對方的姿態。

B。 足下,敬詞。古代下稱上或同輩相稱都可用。

C。 剖符,符,憑信。古代分封諸侯或封賞功臣時,將符一分為二,一留帝王處,一授諸侯或功臣,稱為“剖符”。

D。 北面,坐北朝南,面向南,代稱帝位。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見君主時是面向北的。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陸賈極具政治才幹。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隨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遊說尉佗歸順漢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為太中大夫。

B。 尉佗自傲自大。與陸賈會面時,他舉止無禮,態度輕慢;認為自己既有將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與漢王朝分庭抗禮。

C。 尉佗亦能審時度勢。他本為龍川令,受命於任囂,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亂統一了南越;後聽從陸賈的勸導與建議,接受朝廷封賞,臣服於漢王朝。

D。 陸賈遊說技巧高超。為說服尉佗,他從國力、軍事等方面分析了對方可能面臨的情勢,進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從朝廷的約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13。 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今足下棄反天性,捐冠帶,欲以區區之越與天子抗衡為敵國,禍且及身矣!

(2)吾不起中國,故王此;使我居中國,何遽不若漢!

【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現在您背棄本性,拋棄漢人的衣帽巾帶,想要憑藉小小的南越和大漢相對抗,成為敵對國家,災禍將要降臨到您的身上了!

(2)我沒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這裡稱王;假如我身處中原,怎麼就比不上漢王!

【解析】

10。 試題分析:做此題時一是要注意文句的連貫性,不割裂文句,保持句子的整體性。二要注意每句表達時的主語。第二個“王”為動詞,“南越”作它的賓語,“南越”後斷句,排除A、B、D三項。原文標點為 “天子聞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誅暴逆,將相欲移兵而誅王;天子憐百姓新勞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點睛:文言斷句的題目,注意一些常見的標誌性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一般考核較少,大多集中在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充當的成分,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不然句子就會支離破碎,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後結合文意進行分析。如本題第二個“王”為動詞,“南越”作它的賓語,“南越”後斷句。

11。 試題分析:回答此類題目,必須熟記文學名著的主要內容,區分文學常識的概念,仔細察看題幹中的修飾限制成分。本題D項,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於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見君主時是面向北的。

12。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意的概括和分析。這類題目往往會出現這些問題:張冠李戴、時間地點錯移、曲解詞義等等。可以到文中找到選項所在的句子,並將選項的意思與原文進行比較。它的一般解法就是比對排除法:將選項所涉及的內容在原文中找到,歸納出原文的文意,然後和選項進行比對,從而辨別出正誤。只是各選項對錯誤處的設定比較細膩,所以做題時要細緻。本題B項,無中生有。根據原文“今王眾不過數十萬,皆蠻夷,崎嶇山海之間,譬若漢一郡,何可乃比於漢王”可該項中“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與漢王朝分庭抗禮”的說法於文無據。

13。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翻譯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理解文中某些關鍵性語句,如重點實詞、虛詞意義、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等,用規範的現代漢語把它表達出來。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1)棄反,丟棄;捐,拋棄;且,將要。(2)中國,古今異義,中原;王,名詞動用,稱王。

參考譯文:

陸賈跟隨高祖平定天下,當時人們都稱他是很有口才的說客,所以伴隨在高祖的身邊,常常出使各個諸侯國。在高祖剛把中國平定的時候,尉佗平定了南越,於是在那 裡自立為王。高祖派遣陸賈帶著賜給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陸賈到了南越,尉佗梳著一撮椎子一樣的髮髻,像簸箕一樣地伸開兩腿坐著,接見他。陸賈就此向 尉佗說道:“您本是中原人,親戚、兄弟的墳墓都在真定。現在您背棄本性,拋棄漢人的衣帽巾帶,想要憑藉小小的南越和大漢相對抗,成為敵對國家,災禍將要降 臨到您的身上了!況且秦朝暴虐無道,諸侯豪傑都紛紛而起,只有漢王首先入關,佔據咸陽。項羽背叛盟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們都歸屬於他,可以稱得上是強大無比。但是漢王從巴蜀出兵之後,征服天下,平定諸侯,殺死項羽,滅掉楚國。五年之間,天下平定。這不是人力所能辦到的,而是上天輔佐的結果。現在大漢天 子聽說你在南越稱王,不願意幫助天下人討平暴逆,漢朝將相都想帶兵來消滅你。但是天子愛惜百姓,想到他們剛剛經歷了戰爭的勞苦亂離,暫且罷兵,派遣我授予 您南越王的金印,剖符為信,互通使臣。您理應到郊外遠迎,面向北方,拜倒稱臣。但是你卻想以剛剛建立,還沒有把人眾收攏起來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驁不馴。倘 若讓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燒燬你祖先的墳墓,誅滅你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將帶領十萬人馬來到越地,那麼南越人殺死你投降漢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麼容易。” 尉佗聽罷,於是立刻站起身來,向陸賈道歉說:“我在蠻夷中居住的時間長了,太失去禮節了。”接著,他又問陸賈:“我和蕭何、曹參、韓信相比,誰更有德有才 呢?”陸賈說道:“你似乎比他們強一點。”尉佗又問:“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陸賈回答:“皇帝從豐、沛起兵,討伐暴虐的秦朝,掃平強大的楚國,為整個天下的人興利除害,繼承了五帝、三王的宏偉業績,統理整個中國。而中原的人口以億來計算,土地方圓萬里,處於天下最富饒的地域,人多車眾,物產豐富,政令出於 一家,這種盛況是從開天闢地以來從未有過的。而現在你的人數不過幾十萬,而且都是未開化的蠻夷,又居住在這侷促狹小的山地海隅之間,只不過如同漢朝的一個 郡罷了,你怎麼竟同漢王相比呢!”尉佗聽了,哈哈大笑,說道:“我沒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這裡稱王;假如我身處中原,怎麼就比不上漢王!”於是就非常喜歡 陸賈,留下他和自己飲酒幾個月。尉佗說:“南 越人中沒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談,直到你來,讓我每天都能聽到過去從未聽到的道理。”陸賈完成授予尉佗南越王封號的使命,使他向漢稱臣,服從漢朝的管制約束。陸賈還朝之後,把以上情況向高祖彙報,高祖非常高興,任命陸賈為太中大夫。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趙。秦國兼併了六國,統一天下。到秦二世時,南海郡尉任囂得病將死,把龍川令 趙佗召來,任囂當即向趙佗頒佈任命文書,讓他代行南海郡的職務。任囂死後,尉佗趁此機會逐漸用法律殺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親信做代理長官。秦朝被消 滅後,趙佗就攻擊併兼並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為南越武王。漢高祖已經平定了天下,因為中原百姓勞頓困苦,所以漢高祖放過了趙佗,沒有殺他。漢高帝十一年, 派遣陸賈去南越,賜予尉佗南越王的稱號。

省略句

韓子高,會稽山陰人也。家本微賤。侯景之亂,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吳興,子高年十六,為總角,容貌美麗,狀似婦人,於淮渚附部伍寄載欲還鄉,文帝見而問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許諾。子高本名蠻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謹,勤於侍奉,恆執備身刀及傳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恆會意旨。及長,稍習騎射,頗有膽決,願為將帥,及平杜龕,配以士卒。文帝甚寵愛之,未嘗離於左右。文帝嘗夢見騎馬登山,路危欲墮,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討張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據有州城,周文育鎮北郭香巖寺。張彪自剡縣夜還襲城,文帝自北門出,倉卒闇夕,軍人擾亂,文育亦未測文帝所在,唯子高在側,文帝乃遣子高自亂兵中往見文育,反命,酬答於闇中,又往慰勞眾軍。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匯入文育營。明日與彪戰彪將申縉復降彪奔松山浙東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輕財禮士,歸之者甚眾。

文帝嗣位,除右軍將軍。天嘉元年,封文招縣子,邑三百戶。王琳至於柵口,子高宿衛臺內。及琳平,子高所統益多,將士依附之者,子高盡力論進,文帝皆任使焉。二年,遷員外散騎常侍、壯武將軍、成州刺史。及徵留異,隨侯安都頓桃支嶺巖下。時子高兵甲精銳,別御一營,單馬入陳,傷項之左,一髻半落。異平,除假節、貞毅將軍、東陽太守。五年,章昭達等自臨川徵晉安,子高自安泉嶺會於建安,諸將中人馬最為強盛。晉安平,以功遷通直散騎常侍,進爵為伯,增邑並前四百戶。六年,徵為右衛將軍,至都鎮領軍府。文帝不豫,入侍醫藥。廢帝即位,遷散騎常侍,右衛如故,移頓於新安寺。

(節選自《陳書》)

注:闇:音àn昏暗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明日/與彪戰/彪將申縉復降/彪奔松山/浙東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輕財禮士/歸之者甚眾/

B。 明日與彪戰/彪將申縉復降/彪奔松山浙東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輕財禮士/歸之者甚眾/

C。 明日/與彪戰/彪將申縉復/降彪奔松山/浙東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輕財禮士/歸之者甚眾/

D。 明日與彪戰/彪將/申縉復降/彪奔松山浙東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輕財禮士/歸之者甚眾/

11.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部伍”指的是軍隊的編制單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隊。

B。 “總角”指的是古時男子未成年時的髮型,常用來指兒童時代。

C。 “嗣位”指的是繼承君主之位,“嗣”本義是傳位或傳業給嫡長子。

D。 “伯”是古代爵位稱呼,舊時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種。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子高性情恭敬謹慎。與文帝相識後,盡心盡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帶著刀保護文帝的安全,也常為文帝端盤子送酒食。

B。 子高忠心耿耿。張彪偷襲城池,文帝逃出後,稍稍集合了一些遊散之兵,子高將其引進文育軍營中,並於次日與張彪作戰,張彪敗走。

C。 子高聰明機警,全力幫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總是能夠領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騎馬登山時幾乎要墜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繼續攀登。

D。 子高作戰勇猛,屢立戰功。征討留異時,他統率一營人馬,單騎衝入敵陣,傷了左頸,髮髻也被削掉一半。留異之亂被平定後,任貞毅將軍、東陽太守等職。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及長,稍習騎射,頗有膽決,願為將帥,及平杜龕,配以士卒。(5分)

(2)及琳平,子高所統益多,將士依附之者,子高盡力論進,文帝皆任使焉。(5分)

10。A

11。B (“總角”指的是未成年時梳的髮髻,不分男女。)

12。C (C項,結合文字內容“文帝嘗夢見騎馬登山,路危欲墮,子高推捧而升”分析可知,“文帝在騎馬登山時幾乎要墜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繼續攀登”是文帝曾經做的夢,並不是事實。)

13.(1)等到成年後,(子高)漸漸熟習了騎射之術,(處事)很有膽識決斷,希望成為將帥,待到平定了杜龕,(文帝)配給(他)士卒。

(2)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統率計程車兵更多了,依附於他的將士,子高都盡力加以選拔進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

【參考譯文】

韓子高,會稽山陰人。門第低微。侯景之亂時,子高寄居於京師。侯景之亂被平定後,文帝出京鎮守吳興,子高當時十六歲,在小時候他就容貌美麗,看上去像個婦人一般。他在淮渚想要搭軍隊作戰的車子還鄉,文帝見了,問他說:“你能侍奉我嗎?”子高同意了。子高原名蠻子,文帝為他更名為子高。(子高)生性恭敬謹慎,盡心盡力地侍奉(文帝),常常帶著刀保護文帝的安全,也常為文帝端盤子送酒食。文帝性子急,子高總能領悟其意旨。等到成年後,(子高)漸漸熟習了騎射之術,(處事)很有膽識決斷,希望成為將帥,待到平定了杜龕,(文帝)配給(他)士卒。文帝十分寵愛他,不曾讓他離開身邊。文帝曾經夢見騎馬登山,道路險惡,幾乎要墜下山去,子高推扶他而使他得以繼續攀登。

文帝討伐張彪時,沈泰等人率先投降,文帝佔據了州城,周文育鎮守北郭香巖寺。張彪自剡縣乘夜回軍偷襲城池,文帝從北門逃出,事變發生在昏暗的黃昏,軍隊非常混亂,周文育也不知文帝在哪裡,只有子高在文帝身邊。文帝便派子高從亂軍中前往面見周文育,子高返回後,在昏暗中覆命應答,又趕去慰勞眾軍。文帝稍稍集合一些遊散之兵,子高將之引入文育軍營中。次日,與張彪作戰,張彪的部將申縉又來投降,張彪便逃跑到松山,浙東平定。文帝於是將手下大部分的兵馬配給子高,子高也輕視錢財,禮賢下士,歸附他的人很多。

文帝即位,任命他為右軍將軍。天嘉元年,封(子高)為文招縣子,封邑三百戶。王琳到柵口時,子高在臺內值班。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統率計程車兵更多了,依附於他的將士,子高都盡力加以選拔進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天嘉二年,升為員外散騎常侍、壯武將軍、成州刺史。等到征討留異時,(子高)隨侯安都駐紮在桃支嶺巖下。當時子高兵強馬壯,裝備精良,另外統率一營人馬,單騎衝入敵陣,傷了左頸,頭上的髮髻也被削掉一半。留異之亂被平定後,(子高)任假節、貞毅將軍、東陽太守。五年,章昭達等人從臨川征討晉安,子高從安泉嶺出發與他們在建安會師,在諸將中人馬最為強盛。晉安之亂被平定後,憑藉功績升任通直散騎常侍,晉爵為伯,增加的邑戶連同之前的封邑共四百戶。六年,被徵為右衛將軍,回到京師,鎮守領軍府。文帝病重,(子高)入內侍奉醫藥。廢帝即位,子高晉升為散騎常侍,仍任右衛將軍,移營駐紮在新安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