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脾胃傷則百病生,推薦一個小方法,幫您養好脾胃

  • 由 正安國貨鋪 發表于 垂釣
  • 2022-08-21
簡介脾臟的功能跟戶部很相似,脾為「倉廩之官」,是位營養師,負責貯藏穀物、糧食,並不斷地為身體提供營養物質,其中氣血、津液等,都是經過脾胃的加工運化得來的

胃氣不降濁氣上升如何調理

本 期 導 讀

脾臟是我們的營養師,該怎樣做才能養好脾臟?

大家好,我是傅弘,又到了一週中與大家相會的時間,前兩次直播,我已經為大家講了關於心臟的內容。今天開始就要跟大家講一講脾臟了。

之前在講心臟的時候,我把心臟比作是國家的皇帝,那麼脾臟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呢?其實它相當於一個戶部,戶部要負責的事很多,其中包括為全國各地提供軍需、俸祿、糧餉等。

脾胃傷則百病生,推薦一個小方法,幫您養好脾胃

脾臟的功能跟戶部很相似,脾為「倉廩之官」,是位營養師,負責貯藏穀物、糧食,並不斷地為身體提供營養物質,其中氣血、津液等,都是經過脾胃的加工運化得來的。

氣血津液的運輸,與脾臟的特性密切相關,那麼脾臟都具有哪些特性呢?

脾胃傷則百病生,推薦一個小方法,幫您養好脾胃

脾氣上升

脾氣具有向上運動的生理特性,以此來維持水谷精微上輸和內臟位置的相對穩定,脾氣上升,可升清和升舉內臟。

升清

「清」指的是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脾氣升動,能夠將胃腸吸收的水谷精微上輸到心、肺、頭面等部,在心肺的作用下,把水谷精微化生氣血,以營養濡潤全身。

如果脾氣虛弱或者被溼濁困阻了,脾氣升動失常,水谷精微的輸布也將失常,那麼臟腑、經絡、肢體軀幹等就得不到充分濡養,從而引發一系列疾病。

脾氣升清,胃氣降濁,兩者相互為用,正如《臨證指南醫案脾胃門》所言:「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脾胃之氣升降協調,共同來完成飲食水谷的消化和水谷精微的吸收、運輸。

脾胃傷則百病生,推薦一個小方法,幫您養好脾胃

倘若脾氣不能升,濁氣不能降,則上不得精微之物的營養而出現頭暈目眩、精神疲憊等情況;濁氣停滯中焦而引起腹脹滿悶;若精微物質不上反往下流,便會到導致便溏、洩瀉,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清氣在下,則生飧洩,濁氣在上,則生脹」。

升舉內臟

脾氣上升除了能運輸營養物質外,還能使內臟位置保持相對穩定,防止內臟下垂。若脾氣虛弱,無力升舉,反而下陷,就會導致內臟下垂,如胃下垂、腎下垂、子宮脫垂、脫肛等。

脾胃傷則百病生,推薦一個小方法,幫您養好脾胃

脾喜燥惡溼

「溼」,包括內溼和外溼。脾氣健運,運化水溼機能正常,水精四布,自然就沒有痰飲水溼等病理產物停聚體內。

若脾氣虧虛,運化水溼功能障礙,則痰飲水溼內生,水溼產生後,反過來困遏脾氣,導致脾氣不升、脾陽不振,引起食慾減退、腹脹、便溏、水腫、四肢睏倦等症。

脾胃傷則百病生,推薦一個小方法,幫您養好脾胃

外在溼邪侵入人體,也最容易損傷脾陽,困遏脾氣,從而引起溼濁內生。不管是內溼還是外溼,都容易困遏脾氣,導致脾氣不升,影響其生理機能的正常發揮,因此說:「脾喜燥惡溼」。

脾胃傷則百病生,推薦一個小方法,幫您養好脾胃

脾臟屬土,與長夏相通

土具有承載萬物、滋養萬物的特性;所謂「土生萬物」,中醫認為凡具有承載、生化、受納性質或作用的事物或現象都歸屬於土,中原地帶土地肥沃,萬物繁茂,跟土的特性很相似,因此中央歸屬於土。

而脾為後天之本,能夠將飲食水谷轉化為水谷精微,並將其吸收、傳輸到全身臟腑、四肢百骸;如《素問》所言:「脾為孤髒,中央土以灌四傍」,脾有主四時而長養或調控四髒的作用,符合土生萬物的特性,因此脾是屬土的。

脾胃傷則百病生,推薦一個小方法,幫您養好脾胃

長夏是指從夏至到處暑這段時間,此時天氣炎熱,雨水較多,天氣下迫、地氣上騰,溼為熱蒸,蘊釀生化,萬物華實,合於土生萬物之象,因此脾與長夏同氣相求。

脾胃傷則百病生,推薦一個小方法,幫您養好脾胃

導引按蹻調脾胃

《類經》曰:「凡治病必先籍胃氣以為行藥之主,若胃氣實者功之則去,而疾常愈,以此胃氣強而藥力易行也;胃氣虛攻亦不去,此非藥力不去病也,以胃虛本弱,攻之則益弱而藥力愈不能行也」。意思是藥力的發揮需要藉助脾胃之氣來幫忙,胃氣強則疾病容易治癒,而胃氣越虛弱,藥力越難發揮出來,病就難以治好。

藥力如此,其實導引按蹻也是如此,身體特別虛、底子比較薄弱的人,運用導引按蹻時,就得兼顧補益脾胃,脾胃功能旺盛了,才更有利於調理其他疾病。

脾胃傷則百病生,推薦一個小方法,幫您養好脾胃

調理脾胃如何選穴?在這裡為大家推薦一個保健要穴——足三里。

《丹溪心法》裡說:「所進谷氣難化精微,易釀痰濁」。若脾氣虧虛了,飲食水谷就難以轉化成精微物質,則會釀生成痰濁。這時不僅要健脾,使水谷精微得以生化,還要養胃,因為胃主降濁,痰溼(濁)是靠胃氣降下去的,只有胃氣強了,才能將釀生的痰濁排出體外。

因此推薦足三里穴,在這個穴位上施以導引按蹻術,既加強了脾的運化功能,也提升了胃的降濁功能。

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補足三里?不完全是。有些人補了足三里會出現不舒服的情況,這有兩個原因:一是胃中有火,再補胃就是火上澆油;另一個原因就是胃經不通暢。

這兩種情況的人,用足三里穴需要先瀉後補。等瀉足三里達到通經絡、胃火祛除後,再用補法,來健脾養胃。

初次接觸導引按蹻的人,可能不知道什麼時候該補,什麼時候該瀉的。

其實,只要透過觀察身體的反應,就能知道該怎麼做。「酸、麻、脹、痛、涼、熱、風、溼」,這8種反應代表了身體經絡不同的狀態,比如說瀉足三里穴的時候感覺手指底下的穴位很熱,或者整條腿都很熱,這就代表胃經或胃中有火,那就需要繼續把火洩完再補。

如果瀉足三里穴時,身邊好像有風吹動,感覺涼颼颼的,甚至區域性體溫降低了,這就說明胃裡沒有火,那就可以放心大膽的補足三里了。

定位

在小腿前外側,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就是足三里穴。

脾胃傷則百病生,推薦一個小方法,幫您養好脾胃

用中指指尖輕輕地按在足三里上,指尖朝著腳的方向,按上就不要動了,動作越輕越好。維持點按動作至少30分鐘即可。

注意事項

如果補足三里穴才三五分鐘就覺得胃裡脹、氣往上頂、要打嗝,那就不要補了,應該去瀉足三里穴,瀉的操作方法同前,只是中指指尖的方向改為朝向膝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