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為什麼清軍胸前有的是“兵”字,有的卻是“勇”字?

  • 由 格子道歷史 發表于 垂釣
  • 2022-08-19
簡介一、清朝的正規部隊在清朝初期,滿人剛剛入關的時候,他們向全國進行征戰和威懾主要依靠兩大武裝力量,分別是八旗兵和綠營兵,他們都是國家的正式部隊

勇字篆書朱文怎麼寫

“養此數十萬無用之兵,耗此數十萬有用之餉”,面對清末腐朽崩爛的軍隊,當時的官員曾這樣痛心疾首地評價道。

說起清朝計程車兵,很多人的第一印象肯定是墮落無能,紀律渙散。但事實上,這種印象並不準確,事實上,清朝的軍隊分為很多類別,而不同建制計程車兵的戰鬥力量都是不一樣的。

為什麼清軍胸前有的是“兵”字,有的卻是“勇”字?

就如同大家在很多影視作品中看到的那樣,有計程車兵胸前是一個兵字,有計程車兵胸前是一個勇字。這些字並不是影視劇組想當然寫上的,而是有歷史依據的,因為不同的字表示了他們屬於不同的建制。

那麼在清朝,胸前繡兵字和胸前繡勇字計程車兵究竟有什麼不同,他們分別屬於什麼建制,在戰鬥力上,又是孰強孰弱呢?

一、清朝的正規部隊

在清朝初期,滿人剛剛入關的時候,他們向全國進行征戰和威懾主要依靠兩大武裝力量,分別是八旗兵和綠營兵,他們都是國家的正式部隊。

八旗兵都是滿人,在人數上遠遠低於綠營兵。清軍入關後,需要統御全國,駐防各省,這時候八旗兵就顯得力不從心,為了彌補八旗兵的這個不足之處,順治初年,清廷創立了綠營。綠營兵是一支漢兵,又被叫作綠旗兵,在職能上,八旗兵主要負責守衛京師,而綠營兵分駐全國各省,負責維護各地的秩序。

總而言之,八旗兵和綠營兵都是清王朝維護統治的工具,但是由於人數的差距,他們的具體職能有所不同,八旗兵由於是滿人,人數又少,所以滿族統治者更加重視,就讓他們肩負起了保衛京師的重任。而綠營兵人多勢眾,則被派遣到了全國各地,成為了朝廷統御地方的武裝力量。

為什麼清軍胸前有的是“兵”字,有的卻是“勇”字?

但是,隨著滿軍入關,局勢逐漸穩定,在京畿享福的八旗兵的戰鬥力卻開始下降了,這是因為什麼呢?

二、八旗兵的墮落

在清朝的建立過程中,八旗兵的作用絕對不容小覷,曾經的八旗兵南征北戰,銳不可當,征服蒙古,統一東北,生機蓬勃。但是入關後,養尊處優的八旗兵嬌縱之氣漸生,很快由勇猛的軍人退化成了寄生享樂的權貴子弟。

根據史料記載,腐朽後的八旗兵長期脫離營隊和日常訓練,有計程車兵甚至連武器都不認識,更過分的還有典賣武器,諸如此類,亂象迭生,層出不窮,難怪洋務運動時期,外國人譏諷道這樣的軍隊除了恐嚇小孩外,別的沒有什麼用處。

其實,就像我們大家都明白的那樣,摧毀一個勇士最好的武器不是鋼刀和利箭,而是安逸的生活。當山林的猛虎被請進園林供養起來後,終有一天它會完全褪掉它鋒利的牙齒的爪子,成為馴服的大貓。清代的八旗兵正是這樣一頭猛虎,長時間的安逸生活使它們習慣了吃喝玩樂,忘卻了當初的血性和勇猛,再不能勝任繁重的操練任務。

入關前彪悍的勇士就這樣變成了王朝的寄生蟲,先輩們用鮮血和汗水掙下的榮光,也在這長久的腐朽頹廢中被風化成了一堆散沙,彈指間,便消散於無形。

為什麼清軍胸前有的是“兵”字,有的卻是“勇”字?

並且,在八旗軍腐化墮落之後,清廷依賴的武裝力量綠營兵也沒能倖免,同樣由於穩定安逸的生活而戰鬥力飛速下降。

三、綠營兵的重蹈覆轍

在清朝前期的時候,八旗兵就已經不能勝任作戰的任務了,為了維護王朝的安穩,統治者不得不開始倚重綠營兵。而綠營兵在清朝前期平定叛亂的戰鬥中,也的確立下了赫赫戰功,平定三藩之亂,掃除準葛爾的戰鬥中,綠營兵都是起到了主力軍的作用。

然而遺憾的是,由於體制的原因,綠營兵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八旗兵的老路。由於軍營中長久存在腐朽習氣而沒有得到解決,加之乾隆後期整個清王朝出現衰敗的氣象,綠營兵的肌體也日漸崩爛,綠營兵不駐營房,不習操練,更有甚者勾結盜賊,殺民邀功。

在乾隆後期,綠營兵和八旗兵就已經基本喪失了作戰的能力,鴉片戰爭後,綠營兵在與英軍的戰鬥中潰不成軍,被笑話為“紙糊的軍隊”。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軍隊戰鬥力的下降往往是從個人的腐化生活開始的。將官的生活腐化導致了整個軍隊體制的逐漸崩壞,士兵的的生活腐化,直接導致了日常訓練的鬆散甚至是缺失。

為什麼清軍胸前有的是“兵”字,有的卻是“勇”字?

同時,體制的腐朽也註定了軍備的不足或者落後。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沒有日常訓練,裝備落後,軍紀渙散的軍隊喪失戰鬥能力,屢戰屢敗,似乎就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了?

說到這裡,問題來了,清廷的兩大武裝力量八旗兵和綠營兵都不能夠參加戰鬥了,那麼清政府依靠什麼來維護統治呢?

四 、鄉勇的崛起

由於八旗兵和綠營兵先後由於內部的腐化而失去了作戰能力,清政府無奈之下不得不尋找新的武裝力量來進行依靠,這時候,地方自發招募的鄉勇便進入了政府的視線。

嚴格來說,鄉勇最開始並不是正規的國家軍隊,更像是地方臨時性的民兵組織,戰時集合起來參加戰鬥,戰事結束便被遣散回家。由此節省了國家養兵的大量經費。同時,為了將鄉勇和正式的國家軍隊進行區分,鄉勇衣服的前面並不繡兵字,而是改繡勇字。

清朝末年,洪秀全在金田起義,號曰太平天國,來勢洶洶。在與太平軍的對碰中,清廷接連失利,無法阻擋,不得不讓地方大員各自回鄉組織團練。曾國藩趁此機會,將家鄉非正式的鄉勇整合成湘軍,制定兵制,分發糧餉。從此鄉勇就算有了正式的“身份證”,開始取代國家原本的“兵”,成為了國家的主力武裝。

為什麼清軍胸前有的是“兵”字,有的卻是“勇”字?

由此可見,在清朝後期,對於清王朝而言,“勇”字兵的作用是大於“兵”字兵的,在維護清王朝衰敗統治的過程中,來自地方的鄉勇出了更大的力氣。

結語:

歐陽修在《伶官傳序》中說道“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這句話哪怕是千百年後也散發了智慧的光芒,而八旗兵和綠營兵用自己的經歷再一次證明了這句話的正確性。

八旗軍和綠營兵都曾經擁有強大的戰鬥力,劍鋒所指,攻無不克。但是,在和平時期,長時間的安穩局面使他們忘記了自己的使命,腐朽墮落的生活習氣使他們變為了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

曾國藩向朝廷上疏時說各地綠營兵吸食鴉片,聚開賭場,各省皆然。像這樣五毒俱全的軍隊,安能不敗?

軍隊是一個國家得以維持和長治久安的根基,如果軍隊染上好吃懶做,驕奢淫逸的習氣,那麼他的戰鬥力必然得不到保證,而失去了戰鬥力的軍隊,就僅僅是一隻沒有爪牙的猛虎,其威懾性近乎於無。

為什麼清軍胸前有的是“兵”字,有的卻是“勇”字?

朝廷放縱軍隊腐化,而不加以制止,或者由於王朝自身的原因,根本無法有效制止,致使雄獅失威,猛虎落牙。這不僅是一曲軍隊的悲歌,同樣也是一曲王朝的悲歌。但歸根到底,是養尊處優,安不思危導致的悲歌。

以史為鑑,豈不戒哉?真正的危險也許並不外露,他就隱藏在看似平靜的生活之下,消融我們的鬥志,瓦解我們的血性。當他的危害性真正爆發的那一刻,想要改正,已然是來不及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