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初唐四傑——個個是神童,為何命運皆悲慘?

  • 由 歷史的遐想 發表于 垂釣
  • 2022-08-12
簡介寧為百夫長 ,勝作一書生幼舉及第的神童——楊炯官宦之家出生的楊炯幼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聰明博學,在他十歲的時候,因為他的文采,應弟子舉及弟(唐朝針對官宦子弟的一種舉薦制度),被舉神童,授校書郎

神童為什麼叫神童

初唐才子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後世並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傑”。四人才學不分伯仲,各有千秋,人生境遇也大相徑庭,各不相同,但他們小時候都聰明異於常人,個個都是神童。

初唐四傑——個個是神童,為何命運皆悲慘?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未冠而仕的神童——王勃

王勃的童年像開了掛一樣,六歲時不僅詩寫的像模像樣,文章也寫的有板有眼的。九歲時,王勃已經熟讀了《漢書》,還洋洋灑灑的寫了十卷讀書筆記——《指瑕》,十歲時,讀完了“高考”科目的書——六經。十二歲已經研究起了《周易》、《黃帝內經》、《難經》等深奧的著作 。在他十六歲時,參加了幽素科試,及第後授職朝散郎,任沛王府修撰,成為了國家公務員。

初唐四傑——個個是神童,為何命運皆悲慘?

寧為百夫長 ,勝作一書生

幼舉及第的神童——楊炯

官宦之家出生的楊炯幼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聰明博學,在他十歲的時候,因為他的文采,應弟子舉及弟(唐朝針對官宦子弟的一種舉薦制度),被舉神童,授校書郎。舉薦到了弘文館,端上了鐵飯碗。

初唐四傑——個個是神童,為何命運皆悲慘?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禮學世家的神童——盧照鄰

盧照鄰家世顯赫,出身於唐朝禮學世家范陽盧氏,自小跟隨著名學者曹憲、王義方學習,少長,他“累繭重砥,千里不辭於勞苦”,開始四處尋訪名家、拜師學藝。“未成年已經是鄧王李元裕府的典簽了,李元裕曾經對別人說:“此吾之相如(司馬相如)也。”

初唐四傑——個個是神童,為何命運皆悲慘?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詠鵝成名的神童——駱賓王

駱賓王,出身貧寒,自幼聰明。七歲時,一首《詠鵝》讓他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號稱“神童”。啟蒙時,父母教孩子的第一首古詩基本都是他的那首《詠鵝》。

初唐四傑年少時皆是神童,可謂眾星捧月,一時風光無限。然而,成年後命運一個比一個悽慘,恰巧的是不幸的起因都是一篇他們自己的詩文,不知道是歷史的巧合呢?還是命運的安排?

王勃的滿腹才學用在了哪裡?為了獻媚沛王李賢。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惹怒了唐高宗,被一貶再貶,最終淪為殺人犯,成為階下之囚。

楊炯的妙筆文章用在了哪裡?為了取悅武則天,楊炯獻上《盂蘭盆賦》,然而仍然不能讓自己飛黃騰達,仕途不順的他,死在了出任盈川縣令的路上。

盧照鄰,因《長安古意》中的一句“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入獄,與楊炯一樣仕途的坎坷,再加上長期受病痛的折磨,最後投潁水而死。

宦海浮沉的駱賓王,幫助揚州起兵討伐武則天的徐敬業起草了《為徐敬業討武曌檄》的檄文,在徐敬業兵敗被殺時也下落不明。

初唐四傑——個個是神童,為何命運皆悲慘?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神童的才情讓人心生嚮往,他們坎坷的人生,又讓人我們望而生畏。初唐四傑,做為神童的他們,是幸還是不幸?是命運的捉弄,更是他們自己對人生的選擇,他們年少時走的路太過順暢,後半生遇到點挫折心裡自然產生落差,鬱鬱寡歡而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