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為什麼有的人氣質會越來越猥瑣?經常做這四件事

  • 由 第一心理 發表于 垂釣
  • 2022-08-07
簡介自己交往的群體也會更加高尚,而一旦自己經常開黃腔,會讓許多人逐漸遠離你,而且會認為你的氣質非常猥瑣,給自己生活和工作產生不好的影響

猥瑣的解釋是什麼意思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人們在交往的時候,給對方留下的第一印象比較重要,有的人對注意到對方的氣質,所以第一印象都會影響自己在對方心中的形象。

在心理學中對於氣質的定義為氣質是人們心理活動的體現。是一個人在心理活動的速度和強度、指向性等方面的體現。

氣質也可以被稱為人們的一種行為風格,從心理學角度看,經常做這四件事,會讓一個人的氣質變得很猥瑣。

為什麼有的人氣質會越來越猥瑣?經常做這四件事

習慣吹牛

有人經常在聊天的時候越聊越嗨,開始變得口無遮攔吹起牛來。

有的說“我也能像他一樣掙個幾千萬”、“他身價上千萬又算什麼”,在聽到他吹牛的人會認為他不僅吹牛,還瞧不起比他優秀的人。

這兩句話雖然看起來差不多,但是卻讓人產生不一樣的想法。

第一句話就是普通的吹牛,只是吹噓自己能多麼厲害,也會被人認為是一種對生活的調侃。有的人會覺得這種話也無傷大雅,只是對自己的吹噓而已,並沒有對他人產生什麼影響。

為什麼有的人氣質會越來越猥瑣?經常做這四件事

但是第二句話明顯是瞧不起比自己優秀的人,聽到這句話的人會認為對方不僅吹牛,還沒有內涵和風度。

這種人往往自己沒有能力,還喜歡貶低別人。不努力提升自己,卻想著貶低別人,否定別人的努力。

經常這樣吃牛的人會被人認為沒有內涵,企圖透過吹牛獲得周圍人對自己的認同感。往往這樣的人會被人為特別能裝,氣質很猥瑣。

經常出口成髒

這樣的人說話幾乎每句話都帶著髒字,有時候是罵娘,有時候是用wc、tmd之類的語氣助詞表示感嘆。

為什麼有的人氣質會越來越猥瑣?經常做這四件事

說話帶有語氣助詞是很正常的說話方式,人們也可以透過一些語氣助詞達到自己的語言情景獲得對方的共鳴。

但是這些不文明的語氣助詞會讓人給他人的印象留下非常不好的影響,從而影響自己與他人的交往。

有時候說髒話與個人的教養和學歷的高低也沒有直接的聯絡,因為有教養的人有時也能說髒話,高學歷的人也有可能急的罵咧咧。

為什麼不能講髒話,甚至那些tmd等語氣助詞也不建議使用呢?

為什麼有的人氣質會越來越猥瑣?經常做這四件事

因為人們在交流或者因為一些問題進行爭論的時候,使用了髒話和語氣助詞就會讓自己在對方心裡的氣質和形象大打折扣。

有人在與他人講話或者爭論的時候控制不住的加上“你說什麼呢wc”“這次真tmd氣死我了”。

在使用了這些詞語以後,會讓人覺得你的語言很貧瘠,而且認為你很沒有素質,甚至失去了與你交流的慾望。久而久之會讓人感覺你的氣質比較猥瑣。

經常開黃腔

人們除了反感說髒話的人,經常開黃腔的人也會讓人們感覺不適。

為什麼有的人氣質會越來越猥瑣?經常做這四件事

如果一個人經常說黃色笑話或者對其他人開黃腔,會讓人覺得他滿腦子淫穢思想,不知道看了多少黃色作品了。

而且不論熟悉與否,在聽到這個人向自己開黃腔以後,異性會覺得自己被調戲、被冒犯,同性聽到後會變得瞧不起他。

一個能正確看待兩性關係的人,不會將這些話題掛在嘴上。因為這些也是比較隱私的事情。

在公共場合公然談起會讓人感到突兀和尷尬,不該提起的時候就要控制自己不要亂開口。不僅會影響到他人對自己的整體印象,還會顯得對他人的不尊重,為人不夠謹慎。

因為一個人經常看文學類、社會科學類的書籍,在談論和交流的時候,談論的內容也會不同,能夠交流到更高層次的人。

為什麼有的人氣質會越來越猥瑣?經常做這四件事

自己交往的群體也會更加高尚,而一旦自己經常開黃腔,會讓許多人逐漸遠離你,而且會認為你的氣質非常猥瑣,給自己生活和工作產生不好的影響。

之前說的是言語或者行為讓人們感到猥瑣,這裡指的是個人形體不美觀或者表情管理失敗讓人看到十分猥瑣的意思。

從不注意形體儀態

但是要在這裡指出一些人因為外貌形體讓看感到的猥瑣並不代表這個人真的猥瑣。

我們國家自古以來就非常注重個人的儀表是否得體,一個人的外貌和形體會給人們帶來不同的印象。

如果外貌形體不夠好,可以透過鍛鍊和加強形體管理的方法進行糾正。

為什麼有的人氣質會越來越猥瑣?經常做這四件事

透過以上的分析,人們可以知道氣質的猥瑣分為外在和由內而發兩種形式。

外在的是受到個人外貌和形體的影響給人留下猥瑣的印象,而由內而發的猥瑣就是因為這個人缺乏內涵產生的影響。

人的氣質屬於人類心理特徵的一種,也是參與到人格形成的一種特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體現為一個人的脾氣和秉性。

- The End -

作者| 湯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