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散文|王半路:溪野閒釣

  • 由 封面新聞 發表于 垂釣
  • 2022-08-06
簡介按照慣例,會在通江鎮或蟠龍場鎮固定的小飯館處理魚獲,喝幾杯小酒

土鯽能打白光嗎

文/王半路

正在喝茶,老羅打電話邀約去釣魚,欣然應允。老羅是我初中同屆同學,經常與幾個高中同學出外野釣。過去一年,我加入了他們,不帶釣具,打足秋風。近11點,坐車接上老楊、老盧兩口子,我們向通江鎮方向進發。

驚蟄已過,小風吹面不寒,是個野遊賞春的好日子。和前幾次與夥伴談笑風生不同,途中,我感覺胃不舒坦,腦袋裡像塞了棉花,竟至暈車。大家分析,可能是車速太快玩手機造成的,讓我睜眼看看遠方,並提醒鍛鍊身體的必要。在通江鎮下車吃午飯,頭暈腳軟險些跌倒,大家急來扶住。好不容易撐到垂釣點,車上暫歇,迷糊一小會,清醒不少。

凱江流經此處,水波不興,河道不寬,靜似一汪潭水。連綿的矮山丘,山丘上有柏樹林,林下有兩三層梯田,形成川西農村特有的風貌。這裡叫觀音堂,隸屬中江縣瓦店鄉。沿盧德路上行,可以一覽近年聞名遐邇的凱江大回灣和蟠龍大回灣的美景。

夥伴為我係上釣線,插好架杆,比鄰垂釣。過了半小時,照他們的行話,這兒口不好,除了幾條墨線魚,無其他收成。大家猜測,這兒不久前可能被人用電打過魚。便回憶起上次在此地的收穫不錯,白條,鯽魚,紅尾,桃花斑都有。

我暗地裡認為,其實是他們的釣技有問題,比起我認識的另外一些釣魚高手,這支由警察、醫生、果園主等組成的業餘戰隊技藝平常。但是,我只得隨大流找釣場,繼續向下遊走。機耕道很平整,卻窄小且陡峭,險些又暈車。一路行,一路發定位,另兩個朋友聞訊正在趕來。車停棲雲村一處崖邊,打探後,具備落腳垂釣的條件。大家鬥志依然高昂,提著大包小包,一腳深一腳淺地下到河灘。空中架著幾組過河釣,對岸幾個釣者打著招呼,熱情介紹著漁情。

這會兒已是下午兩點半,追隨的朋友們還在尋路中。早春時辰,6點半天黑,只有3個多小時的垂釣時間了。白條很傻很天真,很快上鉤。我和老羅在同一塊水域垂釣,他忽而傳授餌料的使用技巧,忽而隔空打趣另一個灘頭的隊友。路亞、白光金鉤等名詞,唬得我一愣一愣。

我倆自小認識,緣於釣魚。旌湖那會兒叫綿遠河,凱江橋那會兒叫東橋。淺溪河床糾纏,散佈著許多小河溝,一隻簡陋的竹竿加幾隻蚯蚓,就能度過一個悠長的白天,輕易獲得許多樂趣。而今塞滿後備箱的各種釣具,形形類類的魚餌,時時更新的漁訊和技巧,可是竿起魚躍的妙趣卻越來越難覓得。

尾隨的朋友們終於氣喘吁吁地趕到了。夥伴的專注,我自愧不如,他們像刺猹的閏土,我則像提鳥籠的老頭。我一會望望天,一會望望山,所獲無幾。兒時那份對釣魚的痴迷,於我越變越輕,而他們卻一副執迷沉醉的樣子。是我變得面目全非,還是他們在追尋單純的路上越走越遠、漸入佳境?

天色轉暗,目光裡的河岸幽遠寧靜。身旁水窪裡有從冬眠中剛醒的什麼蟲子在萌動,柏樹林的野雀聲聲入耳。對岸天台寺下一戶農舍,有老農正用鄉音高聲說話。對比城市的喧囂,這裡的黃昏與天地融為一體,俗念栽進泥土,我彷彿是一棵不具名的野草,隨風搖曳。

打著電筒收拾漁具,慢慢往回走。按照慣例,會在通江鎮或蟠龍場鎮固定的小飯館處理魚獲,喝幾杯小酒。到家後給母親打個電話,與她分享這一天溪野釣魚的快樂。

【“浣花溪”文學欄目徵稿啟事】

歡迎投來散文(含遊記)、小小說等純文學作品,詩歌因系編輯部自行組稿,不在徵稿範圍內。字數原則上不超過1500字,標題註明“散文”或“遊記”或“小小說”。作品須為原創首發、獨家向“浣花溪”專欄投稿,禁止抄襲、一稿多投,更禁止將已公開發表的作品投過來。作者可以將自我簡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郵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將文字發過來即可。部分作品會被華西都市報《寬窄巷》副刊選用。作者資訊包括銀行卡戶名、開戶行及網點的詳細準確資訊、卡號、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