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寒食節將至,品蘇軾的《寒食帖》,感悟他在黃州的悲涼心境

  • 由 品詩詞 發表于 垂釣
  • 2022-08-04
簡介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存放著一幅非常珍貴的書法作品,名為《寒食帖》,是北宋大文豪蘇軾所作,其文共129個字,是蘇軾在寒食節這一天揮筆寫出的悲苦之作

寒食的詩詞大意是什麼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存放著一幅非常珍貴的書法作品,名為《寒食帖》,是北宋大文豪蘇軾所作,其文共129個字,是蘇軾在寒食節這一天揮筆寫出的悲苦之作。

一曰:“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汙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須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蘇軾由於當年的“烏臺詩案”,自己差點掉了腦袋,最後從輕發落被貶黃州,轉瞬間已經是第三個年頭。

此時又是一個寒食節,原本在樹上嬌豔無比的花朵被風吹雨打,真是一派殘春之景。寒食節一過,也意味著春天即將結束,這對惜春之人而言真是令人惋惜。

寒食節將至,品蘇軾的《寒食帖》,感悟他在黃州的悲涼心境

寒食節前後,雨水綿綿不絕,而今年的雨水格外多,這陰雨斷斷續續下了兩個月,此時的天氣如同深秋一樣蕭瑟,真是令蘇軾苦悶不已。

蘇軾躺在床上,聽小童說海棠花已經被風雨洗滌而凋謝,花瓣落入汙濁的泥土中,一派狼藉之景。

在人們心中,花朵是高貴而完美的,而泥土是骯髒而卑微的。對蘇軾而言,43歲之前,蘇軾生活得像花朵一樣瑰麗而高潔;而43歲之後,他的生活變得如同泥土一樣卑微而貧賤,而此後的蘇軾在長期的被貶生涯中活出了自我和真性情,這是後話。

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這一句引用了莊子的典故,大意是說:有人將船藏在山谷之中,半夜船不見了,原來是有個大力士竟然把船給偷走了。

蘇軾引用這個典故,是想告訴我們:在人世間,有很多事情是無法控制的,不會隨著自己的意願而改變,最後只得一聲嘆息。

蘇軾來到黃州後,生了一場大病後,頭髮和鬍鬚都白了一大半。其中的“病”字,不僅僅是身體上的疾病,也是他人生道路中的一個磨難。

寒食節將至,品蘇軾的《寒食帖》,感悟他在黃州的悲涼心境

《寒食帖》的第二首描寫了春天的江水,由於一直下雨,絲毫沒有要停的跡象。雨水也導致江水高漲,彷彿要漲到房間裡了。

陋室中彷彿一葉扁舟,漂泊在茫茫煙水中。蘇軾在黃州的生活非常窘困,廚房裡空蕩蕩的,甚至連老鼠都不肯光顧。在廚房中,只找到一些並不新鮮的菜葉子煮著吃,此時的爐灶破破爛爛,蘆葦也因為雨水的光顧總是溼漉漉的。

這樣的日子過久了,蘇軾都淡忘了今天是什麼日子,直到看見烏鴉嘴裡銜著的紙錢,才知道今天是寒食節。

寒食節將至,品蘇軾的《寒食帖》,感悟他在黃州的悲涼心境

今年的寒食節對蘇軾而言,更增添了一絲淒涼之感。本想去報效祖國,無奈仕途之路已經無望;他又想回到故鄉,去祭奠已經逝去的親人,但是墳塋卻遠隔萬里。

此時的蘇軾本想學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作途窮之哭,但是此時的他心如死灰絕望至極。

阮籍之哭的舉動看似荒誕,實則飽含著他滿腔的抑鬱和悲愴之情。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品詩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