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劉備臨終前告誡:子龍不可重用!這是為何?因為他的帝王之心

  • 由 風捲殘史 發表于 垂釣
  • 2022-07-12
簡介當時蜀國的局面基本上是文臣以諸葛亮為首,武將以趙雲為首,劉備前面說了諸葛亮可以將劉禪取而代之,之後又說不能重用趙雲,意思也就是在告誡諸葛亮,不要因為自己功勞大、地位高,又才智高於劉禪而妄自尊大,或者心存不軌

吐血的讀音是什麼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這是諸葛亮《出師表》的第一句話,公元223年,劉備在白帝城病逝。劉備以“興復漢室”為己任,可惜天不假年,並沒有實現自己的宏偉抱負,但是作為一代帝王,他在去世之前關心的還是以後蜀國的江山。

白帝城託孤,劉備可謂是費勁了心機,眾人熟知的是他對諸葛亮說,如果劉禪沒有才幹,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這一舉動讓人看到了劉備的胸懷,但實際上是否真的這樣想,也無從考證。諸葛亮為了不辜負劉備的信任,在劉禪繼位後,殫精竭慮地輔佐他。

桃園三結義,還有三顧茅廬,這些都能看出劉備的愛才惜才之心,可是劉備臨終之前除了交代了這一件大事,他還告誡諸葛亮,子龍不可重用。趙雲是五虎將之一,也數次為蜀國立下了大功,劉備何為這麼說呢?其實仔細分析就能看出他的帝王之心。

劉備臨終前告誡:子龍不可重用!這是為何?因為他的帝王之心

單騎救主

趙雲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儒將,與關羽和張飛並稱為“燕南三士”。早在劉備還沒有稱帝的時候,劉備和趙雲都曾經是公孫瓚的部下,只不多當時二人的交集並不多,後來劉備和趙雲都離開了公孫瓚,劉備開始他“興復漢室”的偉業,而趙雲則帶著一小隊人馬四處輾轉。

建安五年,趙雲在鄴城遇到了劉備,此時的劉備已經是一個小有名氣的君王,趙雲也聽說了他是一個仁義之君,於是就主動地投靠劉備。劉備這個時候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趙雲主動跟隨,他自然是樂於將一員大將收到麾下。

劉備臨終前告誡:子龍不可重用!這是為何?因為他的帝王之心

趙雲一生跟隨劉備近三十年,直到他去世,而且蜀漢的江山也有他的一份功勞。趙雲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還指揮過漢水之戰、箕谷之戰等戰役。趙雲最有名的還是單騎救主的英勇事蹟。當時劉備為了大局考慮只能攜民渡江,無奈之下留下了夫人和劉禪。

夫人自知帶著孩子無法逃脫,於是就打算帶著孩子跳井自殺,畢竟這樣也好過當曹軍的俘虜。面對如此危難的局面,趙雲不顧自身安危單槍匹馬地殺了回去,找到了夫人和劉禪。夫人也知道形勢兇險,趙雲帶著她和劉禪很難逃脫,於是她選擇了自殺。

趙雲帶著劉禪七進七出,連殺了50多人之後成功地逃了出去。劉備看到趙雲冒著生命的危險救出了劉禪之後,他竟然舉起劉禪就要摔死,嘴裡還說這,“因為你,險些讓我損失了一員大將”。趙雲單騎救主是真,但劉備摔孩子是真是假則眾說紛紜。

劉備臨終前告誡:子龍不可重用!這是為何?因為他的帝王之心

臨終告誡

有人認為劉備是真心地愛惜趙雲,也有人說劉備這麼做是為了收買人心,既從精神上獎勵了趙雲,也讓其他的將士看到了他對待手下的真心,“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的歇後語也出自此處。

這樣說的人也無可厚非,畢竟劉備中年得子,而且膝下之後劉禪一個兒子,如果沒有什麼意外,劉禪就是蜀國江山的繼承人,他在劉備心中的地位怎麼都比趙雲要高。

趙雲對劉禪的救命之恩不止這一次,據《三國志》記載,劉備東吳招親的時候,也是趙雲從孫尚香的手中搶回了劉禪。從這兩件事上就充分可以看出趙雲對蜀國的忠心,但是為何劉備在臨終之前卻告誡說子龍不可重用呢?

劉備臨終前告誡:子龍不可重用!這是為何?因為他的帝王之心

要知道到了這個時候,關羽和張飛都已經去世了,蜀國初創的老功臣所剩無幾,趙雲算是武將中資歷最老,戰功最高的人,而且又對蜀國忠心耿耿。難道劉備是老糊塗了嗎?顯然不是,他能條理清晰地囑託諸葛亮,就說明他心如明鏡。

首先一個因素是劉備確實愛惜趙雲,他不讓諸葛亮重用趙雲,就是為了防止趙雲在朝中獨大之後引起其他人的不滿。劉備和趙雲都曾經是公孫瓚的部下,加上趙雲跟隨他多年,劉備很清楚趙雲是一員悍將,但並不是一個懂得為官之道的人。

劉備臨終前告誡:子龍不可重用!這是為何?因為他的帝王之心

等到劉備去世之後,劉禪和其他人未必能認識到趙雲的這個缺點,如果一味地重用他,難免會讓趙雲的權力過於集中。

權力是一把雙刃劍,當不懂得為官之道的趙雲擁有較高的權力時,顯然會給趙雲和蜀國的江山都帶來麻煩,劉備囑託不能重用趙雲實則是一個目光長遠的決定。

劉備臨終前告誡:子龍不可重用!這是為何?因為他的帝王之心

帝王之心

劉備臨終之前說子龍不可重用,還體現了他作為帝王的城府。

當時蜀國的局面基本上是文臣以諸葛亮為首,武將以趙雲為首,劉備前面說了諸葛亮可以將劉禪取而代之,之後又說不能重用趙雲,意思也就是在告誡諸葛亮,不要因為自己功勞大、地位高,又才智高於劉禪而妄自尊大,或者心存不軌。

劉備可以告誡不讓重用位高權重的趙雲,也就可以告誡他人不重用智慧過人的諸葛亮,從這一點上就可看出劉備確實有帝王的智慧。他深知劉禪的文治武功都不如諸葛亮和趙雲,故意這麼說也是為兒子劉禪鋪路。

劉備臨終前告誡:子龍不可重用!這是為何?因為他的帝王之心

能夠說明劉備心思縝密的還有一個細節,那就是他在見完諸葛亮之後,又單獨見了趙雲,同樣也是言辭懇切,“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意思就是讓趙雲看在他們情同手足的交情上,一定不要辜負他,好好地保護和輔佐劉禪。

而趙雲也同樣沒有辜負劉備的囑託,一直效忠於劉禪,直至公元229年去世。

劉備臨終前告誡:子龍不可重用!這是為何?因為他的帝王之心

劉備曾經評價趙雲說,“子龍一身都是膽也”。明朝的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稱讚趙雲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趙雲幾乎是三國中一個比較完美的形象,因此在民間也被稱為常勝將軍。

自古最難揣測的就是帝王之心,趙雲跟隨劉備多年,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還兩次救幼主於生死關頭,他對劉禪可謂是有再造之恩。可是劉備在臨終前卻告誡諸葛亮,子龍不可重用,由此可見劉備確實有帝王之心,他早已替劉禪做好了打算。

劉備臨終前告誡:子龍不可重用!這是為何?因為他的帝王之心

小結: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劉備雖然十分疼愛劉禪,也給他請了最好的老師教他治國之道,可是劉禪算不上是一個有帝王之才的人,就是一個扶不起來的劉阿斗。知子莫若父,劉備不可能不知道劉禪的能力,因此他必須為劉禪繼位做好鋪墊。

文有諸葛亮,武有趙雲,他們一文一武如果不能盡心地輔佐劉禪,那麼劉禪的皇位必然坐不穩。

於是劉備就想出了一個深遠的計謀,他既對諸葛亮說可以取而代之,又說子龍不可重用,其目的還是為了警示諸葛亮,讓他盡心盡力地輔佐劉禪。劉備臨終前之所以告誡不能重用子龍,就足以看出劉備的帝王之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