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心理學:永遠都不要穿別人的舊衣服,長期被施捨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 由 心理學神奇小小 發表于 垂釣
  • 2022-07-01
簡介有些家長會認為孩子心中沒有勤儉節約的意識,所以會開始教育孩子,還有的家長不僅讓自己的孩子穿哥哥姐姐的衣服,還有可能會穿其他親戚家孩子的衣服,只要自家孩子能穿的,統統都收納到自己家的衣櫃中來

施捨的意識是什麼

你童年的時候有沒有穿過哥哥姐姐的衣服?就是那種哥哥姐姐穿不了了你剛好能穿的?因為小孩子身體長得很快,有的時候新買的衣服很快就不能穿了。這時候,一般的家長都會選擇給身邊小一點孩子的人家,因為確實有一些衣服還沒穿幾次就小了,扔了也比較可惜。

尤其是在經濟條件較為艱苦的時代,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常見的,像90後,大多都有過這種經歷。

不過,由於現代的經濟發展速度飛快,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好,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也開始有所降低,尤其是近幾年來出生的孩子,應該都沒有過這種經歷。

90後作為父母,巴不得天天都給孩子穿新衣服,並且,現在的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很“臭美”,所以他們也不願意穿哥哥姐姐穿過的舊衣服。

心理學:永遠都不要穿別人的舊衣服,長期被施捨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有些家長會認為孩子心中沒有勤儉節約的意識,所以會開始教育孩子,還有的家長不僅讓自己的孩子穿哥哥姐姐的衣服,還有可能會穿其他親戚家孩子的衣服,只要自家孩子能穿的,統統都收納到自己家的衣櫃中來。

那麼,今天我們要探討的就是,這種“撿”別人家孩子衣服穿的行為是否正確?

雖然我們說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家長們也要注意一下孩子們的真實反應。心理學家指出,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之下,

如果孩子對於穿其他孩子剩下的舊衣服表現出強烈的不滿與牴觸,那麼我們就不要強行讓孩子穿替他人的舊衣服。

畢竟,如果孩子長期處於一種不滿和牴觸情緒之中,可能會給他們的成長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煩。

心理學:永遠都不要穿別人的舊衣服,長期被施捨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第一、逐漸失去對於自我命運的掌控感

“控制感(Perceived Control)”是我們人類內心中最基本的一種心理需求之一。

著名的心理學教授、人本主義心理學派的領軍人物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指出,控制感是個體主觀能動性的最顯著體現,個體擁有強烈的“控制感”可以使他認為自己的命運、自己的人生軌跡是自己可以控制和變化的。

擁有“控制感”的個體也會比沒有“控制感的”個體擁有更多的內心安全感。

個體的“控制感”主要體現在對自己命運、他人命運以及身邊環境的掌控和引領之中,如果孩子長期生活在連穿什麼衣服都無法自己決定的環境中時,那麼他們的內心就會感到絕望和無助。

心理學:永遠都不要穿別人的舊衣服,長期被施捨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長此以往,自然“控制感”就會缺乏,這時的孩子就會呈現出一種溫順、內向、缺乏主觀意識的性格特點。

第二、長期的“被施捨”,導致自我價值的嚴重受損

那麼,如果自家的孩子特別的聽話,經過你的一番教育之後,欣然地接受了要穿別人剩下衣服的事實,那麼,孩子的心理是不是就不會產生消極情緒了?其實不然。

家長如果長時間的對於孩子穿舊衣服這種行為給予一定的贊同和獎勵的話,也就是給了孩子更大的動力,這會導致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之中對於外表越來越不在乎,並且會在內心預設這種行為,認為這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長此以往下去,孩子就會形成隨便、邋遢的性格,並且,長時間使用別人用過的東西還會讓孩子在內心把自己定義成為一個“被施捨”的角色。

心理學:永遠都不要穿別人的舊衣服,長期被施捨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這會嚴重的導致孩子在將來的成長過程中對自己價值的判斷產生誤區,因為對於美食物的追求降低了,自然而然的自我價值就會受到損害,更有可能導致孩子在不知佈局中失去了積極向上的能力。

第三、極度自卑又到過度補償心理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

“補償心理(Compensatory Psychology)”

,指的是一個人感知到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所不足之後,就會有意識地瘋狂地彌補這個不足。

如果不能及時達成,那麼他就會用盡一切的時間與方式盡力地使自己擺脫這個他們心目中的“缺陷”,哪怕在別人看來他們根本就沒有這個“缺陷”。

心理學:永遠都不要穿別人的舊衣服,長期被施捨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另外,小時候總是穿別人的舊衣服,還有可能會導致孩子在長大以後過於沉迷在穿著打扮之上,形成一種報復式的購物行為,他們會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用在穿衣打扮之上。

綜上所述,原本穿舊衣服是一種勤儉節約的行為,但是現在看來不過是弊大於利罷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