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公道在人心?太平天國的一對兄弟,兄殺業重得人敬,弟仁義遭人棄

  • 由 覃仕勇講史 發表于 垂釣
  • 2022-06-22
簡介韋昌輝祖籍原為廣東南海縣,祖上於明末清初遷廣西,定居於桂平金田村,家資富有,但“人少無功名,有錢無勢”,常受當地大戶的欺侮與訛索,當洪秀全、馮雲山到金田傳教並發動起義,他盡獻家財,率全家參加了團營,影響巨大,一度誤導清朝官府把他當成“逆首”

殺業太重是什麼

公道在人心?太平天國的一對兄弟,兄殺業重得人敬,弟仁義遭人棄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也是世界歷史上規模空前的一次農民戰爭,時間長達十四年,勢力發展到十八個省,戰事波及半個中國。

而當太平天國覆滅,風雲散去,同治四年(1865年)秋,有人在桂平金田興建了一座昌輝祠,為的是紀念太平天國首義五王的北王韋昌輝。

公道在人心?太平天國的一對兄弟,兄殺業重得人敬,弟仁義遭人棄

韋昌輝祖籍原為廣東南海縣,祖上於明末清初遷廣西,定居於桂平金田村,家資富有,但“人少無功名,有錢無勢”,常受當地大戶的欺侮與訛索,當洪秀全、馮雲山到金田傳教並發動起義,他盡獻家財,率全家參加了團營,影響巨大,一度誤導清朝官府把他當成“逆首”,在眾多奏摺和上諭中把他的地位置於洪秀全之上。

可以說,太平天國能有日後的規模,韋昌輝首義之功不可沒。

但太平天國由盛轉衰,韋昌輝的殺戮罪孽也難以推脫。

公道在人心?太平天國的一對兄弟,兄殺業重得人敬,弟仁義遭人棄

在1856年的天京事變中,韋昌輝突襲東王府,展開了長達兩個月的大屠殺,前後共計殺戮了兩萬餘人,天京的高、中級骨幹力量被屠戮殆盡,太平天國因此陷入了困境。

韋昌輝,就是這樣一個充滿爭議性的人物,卻得到了家鄉父老的一致稱讚:好漢子!不枉人世走一趟!

昌輝祠建起,香火很盛。

實際上,建這昌輝祠的人,正是韋昌輝的弟弟韋俊。

公道在人心?太平天國的一對兄弟,兄殺業重得人敬,弟仁義遭人棄

韋昌輝盡獻家財贊助起義,全家老少都參加了團營,弟弟韋俊也是一個狠角色,在對清鬥爭中敢殺敢拼。太平天國定都後,韋俊先後跟隨秦日綱,石達開西征。參加過武昌、嶽州、田家鎮等戰役。其最輝煌的戰績是守武昌時,抗擊胡林翼、羅澤南部清軍水陸師長達年餘的進攻,並在漢陽奓山大敗胡林翼部、在武昌大東門外擊斃羅澤南,迫得清軍不敢再對武昌用兵,改用長圍久困之策。

1856年9月,韋志俊獨守武昌,糧道被斷,只能靜待翼王來援,突然天京事變爆發,回援遂止。

彈盡糧絕,資訊不通,將士飢疲,韋志俊仍率部堅守,但心情之痛難以想象。一則,其有自身喪親之痛,二則,身上又揹負起被哥哥枉殺兩萬餘人家屬的仇恨。

公道在人心?太平天國的一對兄弟,兄殺業重得人敬,弟仁義遭人棄

是年12月,嗅覺敏銳的清將官文、胡林翼大行誘降之能事,“射書入武昌、漢陽城,勸賊歸降”,均遭嚴辭拒絕。

官文無可奉何,奏告朝廷,說韋俊“終無悔心”、“甘心死拒”。

可是,天王洪秀全坐視武昌糧絕不援,在武昌丟失後要治韋俊失城之責,韋俊齒冷心寒,長吁短嘆。

隨後,東王楊秀清的族弟楊輔清又來尋釁復仇,百般無奈的韋俊只好渡江去投李秀成。

偏偏,陳玉成正與李秀成爭勢,封江阻攔。

最終,韋俊只有降清一途。

公道在人心?太平天國的一對兄弟,兄殺業重得人敬,弟仁義遭人棄

投靠清廷後的韋俊得到了格外的優待,不僅得賞賜許多金銀珠寶和美女,還被任命為參將,駐守安徽蕪湖地區,榮華富貴,地位崇高。

也因為這一降,韋俊躲過了太平天國覆滅後的殺戮,成了太平天國中高階將領中的唯一倖存者。

1865年,韋俊回鄉修昌輝祠的同時,也擬斥巨資修建螞蝗橋蔡江義渡,卻為鄉民所拒。

韋志俊在家排行十二,因為降清,家鄉里的人都罵他是“反骨韋十二”。

公道在人心?太平天國的一對兄弟,兄殺業重得人敬,弟仁義遭人棄

1884年5月8日韋俊卒後,也因此不能葉落歸根,安葬於安徽宣城縣孫家埠鄉汪村。

1914年,金田鄉民集資修螞蝗石橋,還刻碑唾罵韋俊:“金田韋某降清歸裡,頗以金錢施舟梁悅人,購運徑尺餘柳杉,將易梁,里人拒弗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