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東陽木雕首位省級女大師把小楷寫上自己的薄浮雕作品

  • 由 浙江日報 發表于 垂釣
  • 2022-06-19
簡介”杜菊芳就嘗試著用下腳料練習東陽薄浮雕,在大塊面上分現若干小塊面,做到線面結合,使螺鈿雕刻增強了立體感

雕刻的雕可以組什麼詞

東陽木雕首位省級女大師把小楷寫上自己的薄浮雕作品

“楠江情,丁酉年荷月。”在木雕半成品的左上角寫下這行清秀的小楷後,杜菊芳後退半步,審視了一番,然後擱下筆,囑咐工人拿到車間繼續加工。

“薄浮雕和小楷更搭哦!”杜菊芳笑著說,去年開始,她正式在自己的木雕作品上自主題詞,不再搬用電腦中的字型檔,也不再邀請書法專業人士代筆,用這種自信大膽的舉動,為自己的薄浮雕作品代言。在充滿個性的題詞襯托下,她的薄浮雕也更貼近“薄意”的本原,自有一種“美人娟娟隔秋水”的文雅韻味。

攻木三十載,成東陽首位省級女大師

2014年,在第五屆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評審中,出生於1969年的杜菊芳不負眾望,成為東陽木雕界首位省級女性大師,結束了這個領域清一色男性的歷史。她的成功,也鼓舞了頂起東陽木雕半邊天的眾多女性技師。

眾所周知,東陽木雕在現代已形成了“男性打坯、女性修光”的分工。15歲就開始學習木雕技藝的杜菊芳,卻是業界少有的既會打坯又擅修光的女性。對她而言,這種“兩手抓、兩手硬”的工作方式,只是為了能賺到更多錢,卻沒想到會在多年後成為評大師的加分利器。

20世紀90年代末期,杜菊芳南下廣東,在紅木傢俱企業專門從事修光。“紅木質地緊緻堅硬,打坯需要一定力氣,這並不利於女性提高工作效率。”明智的她果斷以發揮專長為先,決定把修光做到極致。也就是在這個階段,她較多地接觸了薄浮雕。雖然薄浮雕在紅木傢俱雕刻中只起到點綴作用,但它的文雅之美已讓她深為著迷。

在廣東,杜菊芳還學習了傢俱製作。“要做好傢俱雕刻,必須掌握傢俱製作技藝原理,這樣才能保證在不損害傢俱結構的前提下,用雕刻為傢俱錦上添花。”因為她勤奮好學、性格開朗,木工師傅都樂於指點。2006年,北京首都博物館國子監複製皇帝寶座,杜菊芳憑著出色的技藝承攬了這項業務。2009年,在深圳舉行的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評選中,這件寶座獲得了金獎。而在接觸宮廷傢俱製作與雕刻的過程中,她不斷涉獵中國傳統木作技藝,承製了以“三交六椀”為主要紋飾樣結構的宮廷門窗,以及各種宮廷藻井等,打開了賓館、寺廟等仿古建築裝飾業務局面。以精微致廣大,她還涉足傳統建築模型製作。2016年G20杭州峰會召開,她為峰會歡迎晚宴製作的餐桌擺件“西湖十景”之雷峰塔、保俶塔、湖心亭、龍舟、城隍閣等,擺上了主桌,引來了各方好評。

專攻薄浮雕,得師真傳開創薄雕新境

廣作紅木傢俱以鑲嵌螺鈿為一大特色。對此,杜菊芳也不會錯過。一幅螺鈿鑲嵌圖案由若干獨立的單元構成,每個單位就是一個塊面,在上面還要用薄浮雕技法刻出花紋。“傳統螺鈿雕刻在雕出大塊面的輪廓後,再在塊面上用線條刻畫出圖案,這樣立體感不強。”杜菊芳就嘗試著用下腳料練習東陽薄浮雕,在大塊面上分現若干小塊面,做到線面結合,使螺鈿雕刻增強了立體感。從廣東回來後,她又進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寧波骨木鑲嵌非遺傳承人陳明偉的工作室,雕刻大型紅木壁掛《清明上河圖》,業餘時間繼續研究骨刻上的薄浮雕技藝。

在螺、骨、木等各種材料上嘗試薄浮雕的經歷,使杜菊芳練就了不同於一般木雕藝人的手感,做到了方寸之地遊刃有餘。因此,本世紀初她與潛心薄浮雕藝術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經彬邂逅時,雙方均相逢恨晚。隨後,她進入徐經彬工作室,從事大型薄浮雕《耕作圖》的創作。

“徐經彬大師對藝術的追求實在令人感佩。”杜菊芳說徐經彬給她印象最深刻的有三點:一是堅持原創,絕不從眾;二是關注生活,深入實際;三是挑戰極限,精益求精。“他每次創作精品都要實地寫生,追求生活與藝術的真善美。”杜菊芳說,在雕刻《耕作圖》時,徐經彬把細節的處理都交給了她,當時,杜菊芳提出東陽農民在耕作時都習慣穿舊衣,因此圖中人物的衣服上最好有補丁,並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建議補丁位置。徐經彬讓她大膽嘗試,她用刀尖刻出了農民膝蓋上補丁的線腳,得到了大家高度認可。由此,徐經彬放心地讓她主持《耕作圖》的雕刻。“有悟性、能靜心、雕工好”,徐經彬如此評價杜菊芳,並欣然收她為徒,決意讓她傳承大型薄浮雕技藝。

在探索薄浮雕技藝的過程中,杜菊芳總結出了“薄而有神、薄而有骨”的要訣。她說,薄胎瓷器雖薄卻挺,靠的就是高嶺土撐起的瓷骨。薄浮雕的最高境界是“秀骨清相”,“骨”從何來?關鍵在於線與面的結合,不能全靠線刻,而要適當融入塊面功夫。“當下的薄浮雕有個值得重視的現象,就是為了片面追求薄而淡化了塊面,但全靠線條是撐不起畫面立體感的!”尤其是圖案越複雜的畫面層次越多,如果片面追求薄,那麼就會造成某些雕刻部位的高度低於花板基底高度的現象,看著很彆扭。因此,對於複雜畫面,她會把雕刻厚度控制在1。5毫米,大型畫面則控制在3毫米。最薄的作品,雕刻厚度僅為0。8毫米。”構圖的繁簡、體量的大小、陳設的位置,決定了薄浮雕的雕刻厚度。”杜菊芳說,薄浮雕的“薄”是一種相對厚度,要因地制宜,一切以美感為準!像她創作的《江南水鄉》,長近2米,寬75釐米,雕刻厚度僅2毫米。

在不斷精進並張揚花鳥題材薄浮雕優勢的同時,杜菊芳傳承了徐經彬的山水和建築薄浮雕技藝精髓,也形成了用寫生保證原創的做法。她在深入虎鹿鎮蔡宅村寫生的基礎上,選取該村4座廳堂,創作了一組4幅小掛屏《廳堂之美》,每幅畫面都突顯了傳統民居的不同特色,融建築、器物、家禽與花木為一體,場景生動而祥和。她的山水自開新境,如以中國四大佛教名山為題材的一組4件薄浮雕《雲澤勝景》,在高1。5米的畫面上,用1。5毫米的雕刻厚度,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各大名山的特色,山川、樹木、建築均歷歷在目,刀功細膩。整幅畫面不著一色,僅靠各種刀法表現明暗、陰陽等對比,顯得立體生動,大氣磅礴。至於長4米、寬2米餘的《故鄉情》,更被她視為自己迄今為止原創薄浮雕的集大成者。在這件作品裡,她以故鄉為模特,以兒時鄉村生活為內容,融入了東陽傳統民居、山區小橋流水、傳統春種秋收以及童年傳統遊戲等,畫面清新素雅,格調寧靜溫馨。如果不看落款,幾乎讓人誤認為是徐經彬大師的作品。

書畫雕合一,重視細節力求錦上添花

薄浮雕貴在文雅,這需要工匠有較高的審美品位與相對全面的人文素養。杜菊芳深知自己在這方面“先天不足”,為了在木雕藝術上有所創新、有所突破,2014年她就進入善工書院,向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木雕藝術專委會副秘書長張玉海學習書法;2016年又進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李項鴻山水畫創作專項研修班學習。

“東陽木雕是線條與塊面兼顧的藝術,學習書法可以深入領會它的線條、筆墨以及結體,在藝術本質上書法與木雕是相通的。優秀的東陽木雕作品,看著是一幅畫,品著是一首詩,題名、落款與蓋章同樣要具有藝術品位,做到詩書畫印四美俱。”張玉海說,東陽木雕要適應時代發展,滿足消費需求,就要讓它的美與時俱進。但是,囿於絕大部分從業者文化程度不高,審美眼光欠缺,難以提升作品的藝術水準。木雕作品的取名、題字、落款和蓋章,看似微不足道,卻是細節決定成敗。它往往起著錦上添花或者畫蛇添足的作用,絕非通常人認為的“瑕不掩瑜”。

5年來,杜菊芳每週兩次上課從不缺席,出差時必定攜帶紙筆墨,每日臨池而不輟。“美育是最好的人生觀教育。”她笑著說,習書5年,收穫的不僅是一手娟秀書法,還有豐富的美學體驗,以及在生活中踐行美的能力。“美是一種自律。當我每天都在追求美,漸漸地我會發現自己無法容忍細節上的瑕疵,對木雕藝術的要求自然變得嚴格苛刻起來,渴望自己能與技藝融為一體。”為此,每次在給自己的木雕作品取名、題字前,杜菊芳都會閱覽書籍,反覆揣摩。在作品名稱擬定後,又反覆研究題字的位置與形式,“寫在哪裡,橫排還是豎排,用什麼字型,字號大小,等等,還要考慮落款與蓋章的匹配,往往需要費時好幾天。”對她來說,讓木雕作品臻於完善,是一項永無止境的事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