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提升“工”字成色 做足“需”字文章——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人才培養開闢“新路徑”

  • 由 天眼新聞 發表于 垂釣
  • 2022-06-07
簡介近年來,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大膽探索校校合作、政校合作、引企進校等,積極探索校企共同招生、共同管理、共同教學、共同考核的雙主體育人模式,先後與廣州市建築集團有限公司、貴州拓海生活服務(集團)有限公司、貴州優米雲科技有限公司等國內30多家大中

畢節工校學歷是什麼

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按照《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就業市場需求為導向,突出工科類院校優勢,做足供需文章,固本培新,圍繞“四新”“四化”培養職業技能人才,助力鄉村振興,為畢節建設貫徹新發展理念示範區貢獻力量。

提升“工”字成色 做足“需”字文章——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人才培養開闢“新路徑”

積極與企業和市場需求相對接,突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最佳化職業教育結構和佈局,採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方式,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效銜接,先後開設電子商務、新能源汽車技術、物業管理等特色專業,有針對性地培養“訂單式”職業人才。圍繞訂單培養、學生實習實訓、教師企業鍛鍊、教學實訓裝置共享、實習實訓基地共建等產教結合模式,建立起各具特色、適合本校發展的職業教育模式,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為青年人搭建了實現人生價值的廣闊平臺。

目前,該校已與浙江省平湖市人民政府、廣州市建築集團有限公司、大西南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30餘家企業簽訂了校政企合作戰略協議,引入貴州拓海生活服務(集團)有限公司、貴州優米雲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合作共建二級學院“拓海學院”和“跨境電商學院”,為培養符合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的技能人才開闢新路徑。

辦學轉型升級 

圍繞市場導向設定

專業

“酒店管理、學前教育……原來學校有好多專業,但專業設定沒特色,企業招不到工,學生找不到工作。一到畢業季,老師和學生都在發愁。”日前,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社會服務系負責人楊昌林提起五六年前的辦學情況,仍然十分感慨。

與他有同樣感慨的,還有貴州拓海生活服務(集團)有限公司拓海學院負責人林彬,提起招聘員工的場景,林彬連連搖頭。“要想招聘到專業人才,現在還是畢節缺乏的,到處打電話,招不到幾個行業內能來上班的人。”

提升“工”字成色 做足“需”字文章——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人才培養開闢“新路徑”

貴州拓海生活服務(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物業管理、家政服務等為主的企業,2014年進駐畢節,因急需各種專業技能型人才,公司便到各個學校去問,但當時畢節各大職業院校並沒有對口的技能人才。

瞭解到這一情況,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迅速調整專業設定。“我們圍繞物業管理,進行了辦學的轉型升級,建立了拓海學院,由貴州拓海生活服務(集團)有限公司與我院社會服務系合作開展教學業務。”楊昌林說,“現在我們還在學校建立了實訓基地,讓學生在學中幹,在幹中學,學生畢業後就可直接到企業上班。”

去年,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和貴州拓海生活服務(集團)有限公司達成合作,進行聯合辦學,約定學校可以直接向公司輸送大量能迅速上手的畢業生。同時,該校還和畢節境內5A級景區建立合作關係,實行學生訂單培養,為當地景區輸送旅遊人才,精準就業。“去年臨近畢業,百里杜鵑百旅集團公司就曾經向我們的學習簽約畢業生。”學校就業處負責人說。

提升“工”字成色 做足“需”字文章——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人才培養開闢“新路徑”

精準對接企業需求,科學規劃專業佈局,成為該校打造特色品牌職業院校的共識。截至目前,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根據市場導向,建立專業結構動態調整機制,新增與主導產業相關的專業2個,撤銷與產業關聯度不高的專業1個。

值得一提的是,該校還積極深入市內外企業調研考察,對標產業發展需求,加強校企合作,不斷調整專業設定,最佳化教學內容,不僅提升了畢業生就業率,也為企業發展培養了大量技能人才。目前,全校學生就業率達97。14%。

學校與企業合作 把課堂建在生產線上

近日,記者走進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拓海學院配電實訓室,老師周成敏正在給學生講解電梯維護相關知識。

“這些電工、管道、安保、維修、客服、樓宇智慧化控制裝置等實訓室裡的裝置,都是貴州拓海生活服務(集團)有限公司配備的。現在我們的教學裝置還是比較齊全和先進的。”周成敏解釋。去年12月,學校和公司達成合作成立拓海學院,由學校提供場地,公司投入800餘萬元建設物業、酒店、旅遊等專業校內實習實訓基地,可容納近600名學生教學實訓。

提升“工”字成色 做足“需”字文章——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人才培養開闢“新路徑”

今年五月,拓海學院揭牌,學校聘請拓海生活服務集團專業人才兼職有關專業課程教學和實習實訓指導,實現“學生”與“工人”角色的無縫對接,推動職業教育專業、地方產業、學生就業“三業聯動”。

“學了專業技術,我現在都已經上班了。”謝鵬程是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18級“廣建班”的學生,今年7月畢業後就進入廣州市建築集團有限公司工作,成了一名施工技術員,月薪達5000元以上。他告訴記者,“訂單式”人才培養讓他們實現了“畢業即就業”。

“我們學校的硬體、軟體在各方面都還是比較好的,在這裡學習很幸運。”謝鵬程說。

在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不但學生有近乎一半的課程實訓,所有老師也要到外地企業進行輪崗實習。“從今年起,我們就讓任課教師到廣州、浙江等地的企業和學校進行跟崗學習,這樣才能培養優秀教師。”教務處負責人孟天利說。

該院機電汽車工程系教師楊政飛告訴記者,自己到過浙江等地的企業進行跟崗學習。“作為職業院校教師,自己要學會、要精通。汽車行業更新很快,去年的技術今年就不一定再用了。到企業實習之後,可以瞭解目前一些最前沿的技術,還有原材料,根據企業導向進行課程設定,這樣我的課才不會落伍於行業。”

提升“工”字成色 做足“需”字文章——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人才培養開闢“新路徑”

與之類似,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也與不少汽車製造、銷售企業合作,開展訂單培養。訂單培養的學生已佔全部學生數量的一半以上。“把工廠裡的崗位需求技術帶給學生,在學校裡教會學生完成這些模組,學生就業就不愁了。比如汽車維修,我們的要求就是讓學生能熟能生巧,最終經過上崗實踐,承擔更多精細工作。”學院老師楊政飛說。

近年來,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大膽探索校校合作、政校合作、引企進校等,積極探索校企共同招生、共同管理、共同教學、共同考核的雙主體育人模式,先後與廣州市建築集團有限公司、貴州拓海生活服務(集團)有限公司、貴州優米雲科技有限公司等國內30多家大中型企業簽訂協議,合作開辦二級學院,共建教育教學實訓實習基地,建立實習實訓基地培養的預備員工數量佔在校生總人數近五成以上。透過校企合作育人,社會各界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持續攀升。

截至目前,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和廣州市建築集團有限公司共同聯辦的“廣州建築班”,現已有20餘名學生畢業後在該集團就業。

人才培養“實用化” 供需融合共同發展

平湖市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28家,已落戶外資企業700家(其中50家世界500強及國際行業領先企業落戶)。

為推進東西部協作向縱深發展,培養企業實用型人才,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突出“固本”“培新”,與浙江省平湖市人民政府簽訂“政、企、校”三方聯合,平湖市人民政府每年為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提供100萬元(連續三年)人才培養經費,並引薦優質企業與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共建“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就業實習基地”“平湖市重點企業人力資源培訓基地”,充分發揮東部地區優質企業優勢,共同開展學生管理、實習、培訓和科研合作。這是首個省外沿海發達城市政府跨區域進行資金支援畢節職業院校培養技能人才的典型。

提升“工”字成色 做足“需”字文章——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人才培養開闢“新路徑”

今年10月19日,浙江省平湖市人民政府率政企代表團赴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開展政校企交流暨平湖市重點企業人力資源培訓基地授牌儀式,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浙江省平湖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平湖分公司、津上精密機床(浙江)有限公司的代表簽訂政校企三方簽訂《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平湖市重點企業“訂單班”聯合辦學協議》,在機電一體化技術、汽車運用與維修等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建設,積極探索招生招工一體化改革。

“透過基地互建和校企合作‘訂單式’辦班培養,就是促進校政企三方合緊密作、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切實將學生培養成‘即擁有思想的技能,又擁有技能思想’的新時代工匠精神創新型技能人才。”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李湧說。

截至目前,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已有部分學生進入平湖市相關優質外資企業實習實訓或就業。

“職業教育,培育技能型、實用型人才是關鍵。我們透過校企合作推進產教融合,不斷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以滿足社會對多層次多方位人才的需要。”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院長邱國援說。該校正積極在產教融合上探索新路,在能源採礦、生態旅遊、汽車、資訊工程、社會服務、跨境電商等專業上推動校企合作,堅持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融合教學,理論和實踐並重,致力於培養能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業型“工匠”,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充分利用東部發達地區的資源優勢,結合自身辦學特點,積極與省內外政府、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在人力資源開發、人才培養、產教融合等方面相互促進,開闢了畢節職業教育政校合作異地培養技能人才的新路子。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閔建華

編輯 顧野靈

編審 李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