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專家解讀丨如何防範戶外運動安全事故?

  • 由 新民晚報 發表于 垂釣
  • 2022-05-29
簡介李曉煜告訴記者,在進行安全防護培訓時,會建議戶外運動者在遭遇三種因素中兩項時,就進行撤離迴避,“緩解失溫狀態最重要的就是要離開當時冷風溼的環境

戶外運動如何防護

5月22日,甘肅白銀山地馬拉松賽遭遇極端天氣。172名參賽者中21人遇難,一場在圈內人看來難度並不大的越野賽,因為突然遭遇極端天氣,變成了選手不堪回首的“現實版荒野求生”。這對國內方興未艾的極限運動,無疑是一記響亮警鐘。

慘劇發生,對於辦賽方和賽事參與者都是一次沉重打擊。新民晚報記者採訪了上海登山戶外協會培訓部部長李曉煜,從專業角度解讀如何避免類似事故發生。

專家解讀丨如何防範戶外運動安全事故?

圖說:甘肅白銀山地馬拉松賽選手起跑 新華社圖

挑戰極限應有限

李曉煜告訴記者,從戶外運動普及推廣角度而言,安全是所有戶外運動的首要原則。在參與戶外賽事時,參賽者應該時刻都對賽事和自身進行風險評估,這其中既包括對環境的評估,也有對個人自身能力的評估。一旦風險值超過一定界限,就應該及時停止運動,尋求更安全的方式和環境。

李曉煜坦言,近年來戶外運動者遇險的新聞不斷。作為戶外運動從業者,專業人士更希望戶外運動愛好者能量力而行,增加對戶外安全風險知識的儲備。

專家解讀丨如何防範戶外運動安全事故?

圖說:消防救援人員搜救失聯人員 新華社圖

冷風溼下會失溫

在這場事故中,一個詞頻頻被提及:失溫。什麼是失溫?什麼狀況會導致失溫?又該如何預防呢?

一般來說,失溫是指人體熱量流失大於熱量補給,從而造成人體核心區溫度降低,併產生一系列寒顫、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狀,甚至最終造成死亡的病症。

失溫可分為輕度失溫和重度失溫。輕度失溫患者體溫下降到33~35℃,同時會產生劇烈的寒戰、四肢冰涼、臉色蒼白、嚴重疲勞、語言不清、肌肉不受意識控制、呆滯、記憶力減退、情緒改變或者失去理智、脈搏減緩、幻覺等。而重度失溫患者則進入類似冬眠的狀態。具體表現為肌肉不再痙攣、脈搏和呼吸速度放慢、體表血液迴圈大幅度下降、喪失意識等。

在戶外運動圈,“冷、風、溼”是公認的容易造成失溫現象的原因,會加劇生命狀態的流失。人體本身就是一個熱原體,隨時隨地和外界進行熱傳遞作用,其中溫度、溼度和風力影響是導致失溫的最常見因素。李曉煜告訴記者,在進行安全防護培訓時,會建議戶外運動者在遭遇三種因素中兩項時,就進行撤離迴避,“緩解失溫狀態最重要的就是要離開當時冷風溼的環境。”

和我們普遍認為的只有高海拔雪地中才會出現冷凍傷亡事故不同,事實上,失溫狀態也可能發生在很多情況下。即便在夏季,也會有早晚溫差,由於馬拉松運動會造成人體流汗溼度加大,再加上風力加大,也極容易出現熱量迅速流失,造成失溫現象,更不用說遇到了惡劣極端天氣。

李曉煜坦言,在參加戶外極限運動時,自身保暖是首要關鍵。戶外圈裡有著這樣一句經驗:揹包裡應該永遠有一件平日穿不到,但關鍵時刻可以救命的衣服。

如何緩解失溫狀態也存在一定誤區。如不少影視作品中所表現的,諸如喝酒取暖等方法都是極其錯誤的。“因為酒精本身並不能給人體提供多少熱量,但是它能刺激血管的擴張,促進血液迴圈,飲酒之後血液迴圈加快,會加速身體熱量的散失,用飲酒的方式來取暖,其實更危險。”

在失溫狀態發生初期,應該儘快隔絕外界溼冷空氣,儘快遠離吹風和溼冷的地方,避免暴露在潮溼和大風環境裡,脫下被打得透溼的貼身衣物,做好頭部的防寒保暖工作等。隨後應該及時補充高能量的食物,為身體儲存熱量。

又訊:在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事故發生後,國家體育總局於昨天晚間召開全國體育系統加強賽事安全管理工作會議。會上指出:“近年來包括極限馬拉松在內的眾多挑戰極限賽在蓬勃發展,但也不時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部分賽事在路線和難度設定上為吸引眼球盲目追求更長更難、對賽事可能造成的風險缺乏科學評估和防範等。同時,也有一些參賽運動員對賽事風險、自身條件缺乏客觀認知,追求超越自身能力的極限造成安全事故。”

“體育是一項科學,辦賽方必須時刻保持對生命的敬畏。為了體育產業和健身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相關部門一方面要加強管理,確保賽事的安全底線,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引導,提高安全服務水平。”(新民晚報記者 厲苒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