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我住廈門,但是我沒坐過一次地鐵

  • 由 廈門地鐵圈 發表于 垂釣
  • 2022-05-27
簡介”廈門地鐵第二期建設規劃另外,@廈門地鐵圈綜合分析,認為有如下原因:1、廈門城市常住人口約400萬,地鐵一號線跨思明區、湖裡區、集美區三個區域,海滄、同安、翔安與地鐵一號線暫時無緣,轄區居民無乘坐需求,實際上導致地鐵一號線整體覆蓋人口基數小

廈門怎麼坐地鐵

不少網友一直對廈門地鐵1號線客流存在質疑。對比國內同等規模城市,在同等條件下,究竟廈門地鐵1號線的客流究竟是正常水平還是偏低?如果偏低的話,原因何在?

對於此,市發改委網站諮詢內容中,就“關於廈門地鐵票價較高,無公交換乘優惠,市民比較難接受,市地鐵辦答覆”曾指出一條重要原因,即“地鐵路線目前僅有1號線,無其他線路可換乘,造成了目前地鐵客流量較為單一,客流量較少。”

我住廈門,但是我沒坐過一次地鐵

廈門地鐵第二期建設規劃

另外,@廈門地鐵圈綜合分析,認為有如下原因:

1、廈門城市常住人口約400萬,地鐵一號線跨思明區、湖裡區、集美區三個區域,海滄、同安、翔安與地鐵一號線暫時無緣,轄區居民無乘坐需求,實際上導致地鐵一號線整體覆蓋人口基數小,等未來地鐵二號線通車試運營載客後,構成東西—南北走向的“十字骨架”,以及地鐵3號線通車軌道基本成網後,可緩解單一線路客流量低的尷尬局面。

2、廈門地鐵一號線全線24個站點,其中,集美段集美大道站、天水路站、巖內站等個別站點屬待開發片區,周邊城鎮化率極低,所以導致上述站點客流量極低。

3、集美新城地鐵一號線沿線多個樓盤如中航城A區、龍湖春江酈城、華潤橡樹灣、蓮花新城、中交和美新城等,剛剛交房入住,或者處於交付未裝修狀態,整體居住氛圍正慢慢加強,但剛需仍在等待相關市政、商業配套一步步完善才考慮入住,這個2018年年內應該逐步實現。

4、與地鐵一號線接駁換乘較麻煩,如杏林橋頭片區、杏北新城片區居民,有地鐵乘坐需求,但換乘地鐵不如常規公交,而且費用還更便宜一些(進島一般地鐵5塊、公交2塊);

我住廈門,但是我沒坐過一次地鐵

廈門地鐵1號線跨海段

5、廈門地鐵仍未主導廈門城市公共交通,但勢頭仍然比較猛。應該說廈門城市公共交通不止於地鐵,廈門的公交系統是全省最發達的,常規公交日均客流量約是省會城市福州的2倍,遙遙領先全國各城市(高德地圖資料上海和廈門並列第一,另有分析人士指出高德資料不夠嚴謹科學,此條供參考),廈門多路公交車直到凌晨過後還在運營。

我們看到 @廈門BRT場站 ,地鐵開通前日均接近30萬人次,至廈門BRT調價之後,目前保留26-28萬人次之間,也就是說廈門市民,尤其是老一輩的除了地鐵還有更優的選擇,這在全國其它城市應該比較難看到。

對比全國地鐵客流較高的城市廣西南寧,@廈門地鐵圈瞭解到,南寧地鐵1號線、2號線開通時間不長,但客流猛漲,除了串聯主要人口密集區,還有個客觀原因就是常規公交系統不太發達。實際上,是南寧市民主觀上,日常出行優先選擇擁抱地鐵,擯棄公交。

反之,廈門發到的常規公交和BRT系統有著先入為主的主導地位。廈門地鐵1號線通車後,一些公交線路隨之調整,反而造成了部分市民的不便,這也是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和建設的痛點和難點。

6、另外,根據公開資料:截止2018年4月8日,廈門市機動車保有量超過了150萬輛,達到1504041輛。按照全市約401萬常住人口計算,約2。68人擁有一輛私家車,也就是差不多平均1個家庭擁有1輛車,從目前“五橋一隧”的擁堵情況來看,島內外通行有私家車,必然是選擇自駕居多。@廈門地鐵圈認為,從長遠角度來看,未來廈門島內車輛限號、增加公共停車費以騰出市政資源,讓市民選擇地鐵這一公共出行是大勢所趨。

7、搭乘公共交通廈門地鐵的普及教育不足,@廈門地鐵圈 乘坐地鐵時經常聽到很多市民還是第一次、第二次乘坐地鐵,屬於嚐鮮體驗階段,並非納入個人出行的首選,如文章標題所述“我住廈門,但是我沒坐過一次地鐵”這側面反映@廈門地鐵 官方尤其需深入地鐵沿線的各個社群,普及地鐵知識,鼓勵市民乘坐地鐵。

同時,建議@廈門地鐵可以嘗試一些商業合作,參考廣州地鐵、上海地鐵等模式,以冠名合作的方式,鼓勵更多人參與綠色出行,優先選擇地鐵,在獲得商務報酬的同時推廣地鐵。

另外,我們從國慶期間,廈門地鐵1號線的客流可以看出一二。作為熱門旅遊城市,@廈門旅發委 也應當讓更多外地遊客選擇搭乘地鐵,畢竟進島舒適度上高於廈門BRT;而且需要大力推廣廈門地鐵1號線與中山路、集美學村、園博苑等景點直接的關係。

綜上:從@阿紫她哥阿牛(深圳地鐵OCC人士) 公佈的地鐵客流排行榜看,廈門地鐵一號線客流量無疑是全國墊底,但哪個城市的地鐵客流不是慢慢培養。我們應當看到現在的廈門地鐵客流,較開通早期,日均客流開始增長,穩步提升1-2萬,現在工作日10萬+,節假日13萬+。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多多坐地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