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能源局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 新能源汽車利好幾何?

  • 由 道哥說車 發表于 垂釣
  • 2022-05-11
簡介不做溫室的花朵市 場化的競爭才是可持續的得益於長達12年的政策支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呈現出蒸蒸日上的狀態,以“蔚小理”為首的造車新勢力嶄露頭角,比亞迪等老牌勁旅也在品牌聲望、銷量方面雙豐收,而自主品牌也藉助新能源汽車的風口,開始了新一輪的

兩輪電動車倒轉怎麼回事

【文/道哥說車 聽風吟】3月29日,國家能源局公佈最新印發的《2022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指出,2022年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17。3%左右,風電發電量、光伏發電發電量佔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12。2%左右。

3月30日,包括北汽藍谷、小康股份、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等新能源車企,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鋰電池相關企業股價紛紛上揚。從上述《意見》看,對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的目標顯然瞄向了“碳中和”目標,而新能源汽車作為實現碳中和的重要途徑之一,似乎也會受此政策影響。

能源局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 新能源汽車利好幾何?

但其實不然,不具名證券分析師指出,3月30日新能源汽車及相關板塊上漲可能受到“俄烏局勢”緩和影響,事實上其他板塊也表現出“飄紅”的狀態。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政策甚至可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無直接關係,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對《道哥說車》編輯表示,新能源汽車目前所消耗能源並不多,與上述政策無直接關係。

回想起來,近年來國家層面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一直提供有諸多政策支援,包括資金補貼等,也正是得益於此,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速,但新能源汽車產業也是時候該離開“溫室”了。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對《道哥說車》編輯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政策支援一直很多,國補退坡之後,相關政策支援會慢慢縮減。

“只有市場化的競爭和優勝劣汰,才是可持續的”,對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曾任知名車企高層的人士如是說到。

新能源汽車產業多年受益政策 至今車企仍獲益良多

在國家“雙碳”戰略背景下,新能源汽車構建綠色、低碳、高質量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多年來,國家層面對新能源汽車產業一向是大力支援,頻頻釋出相關支援政策,從補能體系到企業生產再到汽車消費環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享盡了政策紅利。

甚至,新能源車企除了在汽車補貼上得到發展的援助外,雙積分政策也間接支援新能源車企的一個手段。根據我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若車企無法透過自身填補“雙積分”負分缺口,可透過交易或轉讓的方式,從其它車企獲得正積分抵消負積分。

能源局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 新能源汽車利好幾何?

目前來看,從國家到地方,從財政補貼到促進消費,新能源汽車行業在政策的支援下彷彿處在一個“溫室”。而從各個車企的財報資料看,來自政策的收入也成為了新能源車企經營的重要助力之一。

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頭號玩家,比亞迪在過去一年斬獲了超60萬輛的銷量,營收達2161。42億元,同比增長38。02%。在利潤方面,比亞迪雖然同比下滑了約28%,但依舊實現了30。45億元的成績,在近5年屬於較高水平。但財報中還有一個數據,2021年年報顯示,比亞迪新能源汽車補貼收入合計為58。67億元,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為22。63億元。也就是說,扣除政府補貼後,比亞迪去年實際盈利僅7。82億元。

新能源汽車市場頭號玩家的比亞迪都如此,可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對政策的依賴性。自2009年,中央財政開始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予以補助,截至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享受了12年的補貼紅利,而根據現行政策,2022年將是實施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最後一年,新能源汽車的溫室大棚或許是該掀開了。

不做溫室的花朵市 場化的競爭才是可持續的

得益於長達12年的政策支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呈現出蒸蒸日上的狀態,以“蔚小理”為首的造車新勢力嶄露頭角,比亞迪等老牌勁旅也在品牌聲望、銷量方面雙豐收,而自主品牌也藉助新能源汽車的風口,開始了新一輪的高階化佈局,整個行業欣欣向榮。

資料顯示,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雙雙突破350萬輛,分別達到了354。5和352。1萬輛,同比都增長了1。6倍,連續七年位居全球第一。2022年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33。4萬輛,同比上漲184。3%。1-2月份累計銷量76。5萬輛,同比上漲154。7%,依舊延續了高增長態勢。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已經接近20%,已經無限接近《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2025年的目標。

能源局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 新能源汽車利好幾何?

如今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或許是時候在市場競爭中經歷一些風吹雨打了。曾擔任知名車企高層人士對《道哥說車》編輯表示,“補貼是時候退出了,碳排放交易已經有足夠大的經濟刺激了。補貼只能是引導,最多扶上馬,不能一直依賴補貼,只有市場化的競爭和優勝劣汰,才是可持續的”。

無獨有偶,另一位曾擔任知名車企高管人士也持相同的觀點,“前些年補貼車企,一地雞毛,可以多補貼新能源車消費者,多買車,讓車企優勝劣汰”。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前後興起的部分造車新勢力中,確或有一些夾雜邪念的車企,並最終被淘汰。

毫無疑問,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碩果累累,但箇中原因與長期以來的政策紅利脫不開干係,無論是市場還是車企或許都不能在奢望政策加碼,畢竟溫室中的花朵雖然茂盛,但也容易衰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