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清明偶得二十四孝圖

  • 由 sunny歡喜果果 發表于 垂釣
  • 2022-05-08
簡介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廣漢人,和妻子龐氏十分的孝順,他家住在離長江六七里的地方,婆婆喜喝的長江的水,龐氏就經常不遠六七里去為取水,婆婆愛吃長江裡的魚,龐氏就經常捕魚給婆婆做來吃,有一次因為風大,龐氏取水回家晚了些,姜詩懷疑她怠慢自己的母親

楊香花字草體怎麼寫好看

清明偶得二十四孝圖

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朱壽昌的父親朱巽是宋仁宗年間的工部侍郎。朱壽昌是庶出,他的母親劉氏被朱巽所遺棄,*分離,五十多年音信不通。朱壽昌長成之後,廕襲父親的功名,出而為官,幾十年的仕途頗為順利,可他一直未得與生母團聚,有一次他聽說母親流落陝西一帶,他刺血書寫《金剛經》,並辭去官職尋找生母,最後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清明偶得二十四孝圖

滌親溺器 黃庭堅,北宋分寧人,詩人、書法家,性至孝。他從小侍奉父母極真誠而且無微不至,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清*桶,數十年如一日。即使日後身為朝中顯貴,也絲毫未嘗忽略侍奉母親。

清明偶得二十四孝圖

嘗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清明偶得二十四孝圖

扼虎救父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今河南沁陽人)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去田裡收割莊稼。 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詩頌曰: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父子俱無恙,脫身虎口中。

清明偶得二十四孝圖

臥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清明偶得二十四孝圖

聞雷泣墓 戰國時魏國有一個名叫王裒的人,侍奉他的母親特別孝道。他母親在世的時候,生來就很膽小,懼怕雷聲,王裒經常在打雷的時候,到母親身邊給其壯膽。母親去世後,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靜的地方、一到颳風下雨聽到震耳的雷聲,王裒就奔跑到母親的墳墓前跪拜,並且低聲哭著告訴道:“兒王裒在這裡陪著您,母親不要害怕。”

清明偶得二十四孝圖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琯,字從律,唐代博陵人。因為他性格正直,被推舉為進士,他的曾祖母叫長孫夫人,因為年事已高,牙齒都脫落了,他的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常用乳汁供養自己的婆婆,從來不讓自己的婆婆吃有米粒的飯食。有一天長孫夫人病重,她把家裡的人都召集起來,對大家說“我這輩子沒法報答我兒媳婦的恩情,希望我兒媳的子孫媳婦也能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也的確是如此般的孝順長輩。

清明偶得二十四孝圖

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廣漢人,和妻子龐氏十分的孝順,他家住在離長江六七里的地方,婆婆喜喝的長江的水,龐氏就經常不遠六七里去為取水,婆婆愛吃長江裡的魚,龐氏就經常捕魚給婆婆做來吃,有一次因為風大,龐氏取水回家晚了些,姜詩懷疑她怠慢自己的母親,於是將她逐出家門。他的母親知道後,令姜詩將其請回。就在龐氏回到家裡的那一刻,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

清明偶得二十四孝圖

拾葚異器 蔡順,漢代汝南人,少年喪父,對待母親很孝順。因王莽之亂,又遇到饑荒,收成差而糧食不夠吃,他們*只能拾桑葚充飢。有一次蔡順遇到赤眉軍,赤眉軍頭領見到他採的時候把桑葚分開裝,就問他其中的緣故,他回說“黑色的味道相對甜些,用來供養母親;紅色的味道酸澀,用來自己吃。赤眉軍為他的孝行感動,就送給他三鬥白米和一頭牛,讓他回去供奉他的母親。

清明偶得二十四孝圖

扇枕溫衾 東漢黃香,字文強,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炎熱的夏天,年少黃香的用扇子為父親扇枕蓆,只為了使父親入睡時能夠涼爽一些。寒冬的時候,他用身體去暖父親的被窩,使父親入睡的時候感到溫暖。於是名播京師,被人傳頌曰:“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清明偶得二十四孝圖

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揹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

清明偶得二十四孝圖

埋兒奉母 郭巨,晉代隆慮人,本來家裡比較富有,父親死後把財產分給了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自供養母親。後來家境更加落魄,妻子生下兒子,郭巨十分焦慮,擔心供養母親的糧食不夠,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後決定將兒子埋掉。 當他們挖坑時,在地挖出一罈黃金,裡面還有字,寫道: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清明偶得二十四孝圖

懷橘遺親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人。那年陸績六歲,他父親陸康帶著他去九江拜見袁術。袁術拿橘子來招待他們,臨走時陸績往懷裡藏了兩個橘子,袁術問其緣故,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嚐嚐。” 陸績成年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清明偶得二十四孝圖

鹿乳奉親 在周代,有一個叫剡子的人,他天生很孝順。他的父母年紀大了,他們兩個都有眼睛問題,想吃野鹿的牛奶。木偶穿上了鹿皮製成的衣服,走進茂密的山林,與鹿群混在一起,擠了鹿的奶帶回家養父母。一次,獵人找到了他,並認為他是一隻迷路的鹿,於是他用弓箭準備射殺他。當被嚇到時,他迅速喊出自己是假裝成鹿的,然後才逃脫了一隻大鹿。

清明偶得二十四孝圖

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清明偶得二十四孝圖

蘆衣順母 周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繼母寒冬給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棉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衣服。 一次隨父親出門,凍得打顫,手中的生字也掉到了地上,父親看他穿著厚厚的“棉衣”,十分生氣,就用鞭子抽打他,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放才知道實情,回到家中就要休妻。周閔損卻跪下來哀求父親說:“之前只是我一個人受冷,如果母親離開,我和弟弟們都將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

清明偶得二十四孝圖

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清明偶得二十四孝圖

百里負米 仲由是春秋時期魯國人,字子路,孔子的得意*。早年仲由家裡十分貧窮,他常常採野菜來做飯食,可父母年邁,仲由認為自己吃野菜沒關係,但父母營養不夠。可家中並沒有米,他就常常遠赴百里之外,從親戚家借得糧食,爬山越嶺背會家中,為父母做飯食。也許常人也可以做得一、兩次。然而像仲由甘之如飴,就很難。

清明偶得二十四孝圖

齧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春秋時期魯國人,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孔子的得意*,世稱“曾子”,有宗聖之稱。曾參對母親十分孝順,有一天曾參入山打柴,家裡來了客人,她的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齒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背起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家裡有客人突然到訪,我咬手是希望你能夠快點歸來。”

清明偶得二十四孝圖

親嘗湯藥 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的第三個兒子,即漢文帝,為為薄太后所生,也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他以仁孝,聞名於天下。又一次,薄太后生了重病,臥床不起,劉恆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的照顧母親,且這一照顧就是三年。劉恆母親每次煎完藥都要親自先嚐一下,看看藥是否苦、燙,然後再為母親服下。

清明偶得二十四孝圖

孝感動天 虞舜,其父瞽叟是個瞎子,且性格固執。舜母早亡,瞽叟再娶,後母刁頑,且心狠毒辣,連同舜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舜。他們讓舜去修補穀倉頂,然後縱火,舜拿著兩個斗笠跳跳了下去逃脫。讓舜去挖井,瞽叟和象卻填井,舜掘從地道逃脫。可是舜沒有絲毫的怨恨,仍然對父母孝順,兄弟友愛。因此也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裡耕種時,大象幫他耕地,鳥獸替他鋤草。後來舜登上了帝位,去看望父母時,仍然也恭恭敬敬。

清明偶得二十四孝圖

恣蚊飽血 吳猛,字世雲,東晉豫章人,以孝行聞名天下。吳猛八歲的時候,他家裡非常貧困,沒有錢去買蚊帳,全家人經常半夜被蚊蟲咬醒。而吳猛卻經常光著身子,任蚊蟲叮咬而從來不去驅趕,因為他害怕驅趕這些蚊子後,蚊子會去叮咬自己的父母。

清明偶得二十四孝圖

哭竹生筍 孟宗,三國時期江夏人,他年少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只能與年邁的母親相依為命。有一次母親病重,經過求醫問藥,得知用新鮮的竹筍做湯可以醫治好母親。當時正是嚴冬,根本沒有鮮筍,小孟宗獨自一人跑到竹林,扶竹而哭。身邊的竹子為之感動,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非常高興,菜回去為母親熬好了筍湯,不久孟宗的母親便痊癒了。

清明偶得二十四孝圖

戲綵娛親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嚐。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勸他給人家打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