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清朝人娶老婆花多少錢,嫁女兒花多少錢,買小妾又花多少錢?

  • 由 憶續財經 發表于 垂釣
  • 2022-05-03
簡介古代確實有妾制度,但是納妾的人少之又少,少到數量讓你震驚,因此妾制度根本沒有動搖清朝民間適婚的男女比例

正常人一般幾兩命

最近網上不是關於彩禮和嫁妝的爭論很激烈嗎,我就想研究一下古代的婚嫁費用應該多少才合適,想給現代人提供一個維度作為參考。

巧了哎,查閱資料的時候發現一本好書,叫《倫理與生活:清代的婚姻關係》,是20年前郭松義老先生所著,裡面有很多關於清朝的文獻資料,我想要的史料基本一本書裡全有了,而且資料非常詳盡。

清朝人娶老婆花費多少,嫁女兒花費多少,甚至買小妾花費多少,歷史記載一應俱全。

史料記載中的單位全部是白銀和銅錢,所以要看懂史料,首先需要有一個換算關係,也就是古代的一兩銀子值現在的多少錢。

清朝人娶老婆花多少錢,嫁女兒花多少錢,買小妾又花多少錢?

一兩銀子值多少錢

在《中國通史》中記載了一個具體的例子,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河南唐河縣的呂魁元給當地鄭天祿家做長工,工錢為一年2500文。

而乾隆年間,史料記載1000文銅錢可以換1兩銀子。

也就是說,

乾隆年間

一個農民給地主賣苦力當長工,包吃包住,每年賺2。5兩銀子。

光緒六年,1880年,美國駐清國領事館曾對清朝人工資進行過調查,並形成了一份報告。

報告中稱,清朝農業短工在比較好的收穫季節,每月工資為1。5美元(每年只能工作2~3個月)。

長工,包吃包住那種,每年收入為3~4美元。

擁有土地的普通自耕農,以擁有2。5英畝(15畝)土地的家庭為例,年收入為25美元。

而根據1880年的匯率,1兩銀子可以換得1。12美元。

而根據一些零散史料,江浙一代的長工,年收入在6~8兩左右,北方長工年收入在4~6兩左右。

而在京官李慈銘的記載中,他家的男僕,年工資在10兩左右。

然後需要把銀價換算成現代人容易理解的人民幣。

很多人拿現代銀價去換算,或者拿大米物資價格去換算,我覺得這都是不靠譜的。

貨幣的價值來源於貧富差距,而不是能換多少斤米。

大饑荒的時候,曾經發生過80斤小米就買來一個妾的記載,按現代和平年代的小米價格那就是100元人民幣買一個妾。

今天你去找個窮苦人家的姑娘說100塊人民幣買她做妾,你看看她會不會直接打爆你的狗頭。

饑荒年份最餓的時候,80斤小米是可以救好幾條人命的,別說和現代比,就是和古代太平年間比,那價值也是沒法比的。

所以,我需要按社會平均工資去換算白銀價值。

從史料出我們可以看出,清朝的長工,年薪有2。5兩的,有3~4兩的,有4~6兩的,有6~8兩的,各種記載不一而足。

平均下來,我認為清朝賣苦力的農民工,平均年薪應該在5~6兩左右。

對應到現代賣苦力的普通農民工,認定個年收入5~6萬不過分吧。

我大概把1兩銀子認定為1萬塊錢,或者1萬多一點,這樣應該比較簡單好理解。

你如今一年賺5萬,放在古代社會地位差不多就和一年賺5兩的長工差不多,這麼換算應該不過分吧。

好,當我們擁有現代和古代銀價的換算關係後,就可以開始研究清朝的婚嫁史料了。

清朝人的婚嫁花費

先看看清朝人娶老婆花多少錢,也就是給多少聘禮。

聘禮的費用極高,少則幾十兩,多則幾百兩,有的甚至達幾千兩。

換算到現代,就是娶老婆給的禮錢,要幾十萬,幾百萬,乃至於幾千萬。

清朝人娶老婆花多少錢,嫁女兒花多少錢,買小妾又花多少錢?

具體到小康之家,禮錢的價格大概在20~30萬元左右。

清朝人娶老婆花多少錢,嫁女兒花多少錢,買小妾又花多少錢?

好像,和現在有點像。

我知道一談到彩禮很多人就很激動。

男的先別激動,女的也先別激動。

因為我們要接著看嫁妝。

清朝人的彩禮我很容易理解,但嫁妝我就很難理解了。

通常意義上,我們認為古代夫為妻綱,女性完全屬於男性,妻子是丈夫的財產之一,所以應該彩禮很多,嫁妝很少。

但,史料上並不是這樣的。

不僅如此,買妾的價格也讓我震驚,因為買妾的價格明顯低於娶妻,而相對於妻來說,妾更加接近於私產。

妾的價格放後面談,我們先看看第一個難以理解的,就是嫁妝的費用。

嫁妝的費用極高,也需要少則幾十兩,多則幾百兩,有的甚至達幾千兩。

換算到現代,就是嫁女要給的嫁妝,需要幾十萬,幾百萬,乃至於幾千萬。

清朝人娶老婆花多少錢,嫁女兒花多少錢,買小妾又花多少錢?

基本上來說,上戶嫁女,要配備數百萬到數千萬的嫁妝。下戶嫁女,需要配備百餘萬的嫁妝。

清朝人娶老婆花多少錢,嫁女兒花多少錢,買小妾又花多少錢?

前面那張說男方彩禮的圖上也說了,

女方陪嫁所費相等,或至加倍。

也就是說,男方出100兩彩禮給女方,女方會陪嫁100兩,甚至200兩。

這個我完全無法理解。

因為古代和現代不同,古代男性權力極高,女方嫁過去之後就完全是男方家的人了。

生是夫家人,死的夫家鬼,男方對女方擁有完全的所有權,甚至有丈夫缺錢時賣老婆換錢的案例。

在這種制度下,按正常人的思維,彩禮必須要大於嫁妝,還要明顯大過一截,不然養女兒是血虧的,養兒子才是賺。

怎麼會有

“女方陪嫁所費相等,或至加倍”

這樣的話出現在史料中。

雖然我不是清朝人,但我從經濟學的角度簡單分析一下,這也說不通。

但這樣的話,確實就出現在了史料之中。

郭老先生的這本書,對嫁妝的史料描述就這麼十幾條,也沒有解釋原因。

但我從其他地方找到了端倪。

清朝總共276年,而現代中國人重婚嫁之風從2010年才開始,至今不過十餘年。

史料上區區一筆乾隆年間,那要比中國改革開放的總時間還要長,因為乾隆登基後執政了62年。。。

所以,史料上的彩禮和嫁妝,很可能只代表了歷史中一瞬間的資料,而在實際的清朝中,彩禮和嫁妝的數量應該是在不斷波動,不斷博弈的。

剛才列舉的那些看起來非常驚人的嫁妝數量,我也從經濟學分析了,這樣算養女兒血虧血虧啊。

實際上就是血虧,重嫁之風下養女兒被認為是

“賠錢貨”

,沒人願意養女兒。

浙江溫州一帶有嫁女

“破孃家”

的說法,也有很多地方縣誌出現過

“嫁女多至罄產”

的記載。

清朝人娶老婆花多少錢,嫁女兒花多少錢,買小妾又花多少錢?

當然,雖然嫁女苦,但男方的彩禮也不少,所以娶媳婦也苦。

但在古代女方完全歸屬於男方,沒有自由權利的情況下,甚至被視為男方私人財產,想賣就賣的前提下,嫁妝哪怕和彩禮持平,也是男方爆賺啊。

沒錯,所以在厚嫁之風出現後,多地出現溺女嬰現象。

養女兒太虧了,所以就不養了,生出來就溺嬰,只要男的。

清朝人娶老婆花多少錢,嫁女兒花多少錢,買小妾又花多少錢?

很多人家,因為給閨女置辦嫁妝會導致破產,所以要溺女嬰。

清朝人娶老婆花多少錢,嫁女兒花多少錢,買小妾又花多少錢?

即便是中人之家,也承受不起嫁妝的費用,無奈之下,

自生而自殺之。

清朝人娶老婆花多少錢,嫁女兒花多少錢,買小妾又花多少錢?

民間甚至出現了“

女兒親,不是親,全副嫁妝還嫌輕”

的歌謠。

把女兒養這麼大,嫁過去就是夫家人了,以後要給公婆養老,和自己半點關係都沒有,就這居然還要大破家財去給女兒置辦嫁妝,而且女兒還嫌輕,各種不滿意。

這樣的女兒,要來幹嘛。

大多數人肯定會這麼想。

清朝人娶老婆花多少錢,嫁女兒花多少錢,買小妾又花多少錢?

嫁妝貴到民間開始大規模溺女嬰這件事,我從經濟學角度可以理解為什麼民間要溺女嬰。

但大家想過沒有,為什麼嫁妝會貴到大多數人家都承受不起的地步?

夫為妻綱的大背景下,嫁妝憑什麼會這麼貴?

我在史料中又發現了一處細節,清朝的嫁妝並不是一直這麼貴的。

在河南內鄉縣的史料中曾明確記載,開始的時候是女方父母

苛索聘禮

,接著才是男家轉談

妝奩厚薄

史料中簡短的

“接著”

兩個字,放在歷史長河中可能就是幾十年之久。

清朝人娶老婆花多少錢,嫁女兒花多少錢,買小妾又花多少錢?

最初的時候,女方

苛索聘禮

的程度,已經到了

“較聘財,幾於鬻女”

,也就是要彩禮要到了接近賣女兒的地步。

養女接貧,以女易地,女兒到了婚嫁年齡父母就可以依靠彩禮發財,這都是史料中出現過的事實。

清朝人娶老婆花多少錢,嫁女兒花多少錢,買小妾又花多少錢?

還有其他的史料中,稱如果女婿家給的禮物簡薄,則女方父母會

“擲碎器皿,辱罵媒氏”。

在當時,這叫

“抬頭嫁女”

,誰家有女兒誰就可以昂著頭。

同時,也叫

“低頭娶婦”

,誰家娶媳婦誰就要低著頭。

悄悄插一句,歷史真的在不斷的輪迴,現代的普通人真沒比古人強哪去。

清朝人娶老婆花多少錢,嫁女兒花多少錢,買小妾又花多少錢?

很顯然,在可以“抬頭嫁女”的背景下,是不可能有溺女嬰現象的。

在男尊女卑的大背景下,我甚至認為抬頭嫁女才應該是正常現象。

出嫁的時候不抬頭,難道婚後完全屬於丈夫私產了才抬頭嗎?

但很明顯,在抬頭嫁女之風過一段時間之後,清朝出現了“厚嫁之風”,嫁妝貴到民間甚至不惜溺斃女嬰。

男尊女卑大背景下,厚嫁之風是明顯不正常的。

能在男尊女卑大背景下出現這種厚嫁之風,只能說明當時的婚嫁市場失衡了,女多於男,否則絕不可能厚嫁。

平心而論,能抬頭嫁女,能苛索聘禮,誰會自願厚嫁?

如果民間所有人都在大面積的厚嫁,那一定是男女比例出現了問題,男性數量少了。

溺男嬰倒不至於,因為古代男孩長大一點就可以給家裡賺錢,我猜測可能是窮養男孩,不給吃好的,生病不願花重金治療,長大一點就讓男孩從事危險性工作拿命換錢等,因此降低了進入婚嫁市場的男孩數量。

女方苛索聘禮過了幾十年後,女多於男,然後男方就開始談妝奩厚薄。

隨後,男多於女,然後女方又開始苛索聘禮。

我估摸著,大概應該就是這麼個流程,總體是動態平衡,

男女數量只要失衡,民間就用彩禮和嫁妝的數量去自發調節。

動態平衡點應該是彩禮高於嫁妝,我估摸應該高一倍左右,因為女性屬於男性私產這一大背景在清朝始終沒有變。

但在實際中,嫁妝的數量達到過和彩禮持平的情況,極端時候甚至於翻倍,導致娶妻可以大賺特賺。

而反推到現代,我覺得也是一樣,只不過彩禮嫁妝的動態平衡點會隨著女性權力的大幅提升而提升。

女性權力越高,這個長期平衡點就會越高,但具體到不同的年代,會隨著男女比例的變化而產生巨大的波動。

現代社會女性的權力較古代有了巨幅的提升,但彩禮和嫁妝的動態平衡點反而創了新低,很多男性覺得自己比古代男性承受的彩禮責任還重,卻沒有古代男性的權力。

實際上,這都是給計劃生育和重男輕女傳統遭遇時誕生的誇張男女比例還債而已。

如此誇張的男女比例,男性遠多於女性,這種情況有清一代都從未出現過,自然會嚴重壓制彩禮嫁妝的動態平衡點。

清朝時女性比例略多一點,都能出現到嫁妝豐厚到孃家受不了,乃至於普遍溺女嬰的地步。

而80年代計劃生育時大量人選擇墮女胎,固然和當時民間對男孩有強烈需求有關,但也不能說和當時輕到幾乎沒有的彩禮無關。

如果彩禮輕到不要錢,自己家還必須要一個男孩,同時政策要求計劃生育,那很多家庭自然會選擇墮女胎。

現在,給當時還債而已。

但也不用慌,彩禮嫁妝可以自發調整男女比例,這一點是有清朝歷史可以證明的。

苛索聘禮不會持續太長時間,只需要1代人,最多2代人,就會反轉顛倒,到時候民間會開始談妝奩厚薄。

清朝的歷史事實證明,當大部分人都覺得生男孩划算的時候,你一定要堅持生女孩,因為很快就會“苛索聘禮”。

而當大部分人都覺得生女孩划算的時候,你一定要生男孩,因為很快就會開始談“妝奩厚薄”。

無非,就是一個又一個的輪迴而已。

大部分人都是隨波逐流的,只看得到目前的情況,但極少部分人可以從歷史中看到未來。

買妾的耗費

剛才說,現代社會的男性遠多於女性,這種情況有清一代從未出現過。

很多人可能會槓,說古代大量的男人買小妾,中下層肯定是男多女少,比現代社會男女比例失衡多了。

所以今天我還要給大家科普一個知識點,顛覆大家的刻板印象。

古代確實有妾制度,但是納妾的人少之又少,少到數量讓你震驚,因此妾制度根本沒有動搖清朝民間適婚的男女比例。

能納妾的,全部都是地方上有頭有臉的人,身份極高,財物極多,一般人是不會納妾的。

而民間的女兒,除非萬不得已,否則沒人會把女兒賣掉當妾室,所以賣身當妾的人也少之又少。

那些在中國史書上都有頭有臉的超級人物,比如說鄭成功啊,靖海侯啊,禮部尚書啊,巡撫和總督啊。

一個人,也就幾個妾而已,超過10個的非常罕見。

清朝人娶老婆花多少錢,嫁女兒花多少錢,買小妾又花多少錢?

清朝下層宗室10465人,平均妻妾數1。59人,扣掉1個妻,只有0。59個妾,從平均值來看也至少半數宗室一輩子都沒有妾。

清朝人娶老婆花多少錢,嫁女兒花多少錢,買小妾又花多少錢?

在《明清海寧查陳良家族人口的研究》一文中,有人對海寧超級望族查家和陳家的族譜進行過研究。

陳家從公元1372到1910年,在總共520餘年間,全族共娶妻5338人,共納妾364人,納妾率14.28%

查家從公元1430年到1908年,在總共480年間,全族共娶妻5451人,共納妾186人,納妾率4.28%

清朝人娶老婆花多少錢,嫁女兒花多少錢,買小妾又花多少錢?

能記錄500餘年族譜的望族,全族娶妻5000餘人,只納妾100~300人,那連族譜都沒有的窮人呢,那些小宗族呢?

陳家和查家都很少納妾,那些小家族哪來的本事納妾。

因此,清朝的納妾率,實際上極低,低的遠超現代人想象。

你覺得清朝人均納妾,自己回到古代就妻妾滿堂,那多半是因為你看的是宮廷劇吧。

我覺得你回去當個佃農還差不多。

有人說,超級貴族們買了很多婢女,有佔有婢女當隱形妾的潛規則。

確實有這樣的現象,但首先能買得起很多婢女的超級貴族很少,極少極少,個個都是上史書的人物。

而且即便出現“收用”婢女後卻沒有給她妾名位的事情,那也不會佔用民間男女的婚配名額,因為沒有妾的名分,婢女是呆不住的,到一定年齡就會被後宅聯手攆出,扔到外面進行婚配。

這婢女被“收用”了,已經不是處子,這樣的女人也有人要?

不是說古代三從四德,貞潔比命還珍貴嗎?

這些都是刻板印象,全是虛假資訊。

古代確實有貞潔烈女,甚至還有不少貞節牌坊要證明,官方也鼓勵。

但你要想一想,清代那麼多女人,貞節牌坊才幾個?被官方認定的貞潔烈女才幾個?

其他的女人,為什麼沒有貞節牌坊?

事實上,寡婦再嫁在民間極為普遍,非處女不娶的清朝男人並不多。

有女人娶就不錯的窮家庭並不少,並不是人人都能拿出幾十兩上百兩娶妻的,尤其是那些有好幾個男孩的家庭。

只有名門望族,達官貴人,才會極度重視本族女子以及妻子的貞潔。

中下層百姓,其實就那樣,很現實。

清朝人娶老婆花多少錢,嫁女兒花多少錢,買小妾又花多少錢?

湖南《兩香續修陳氏族譜》中所記錄的資料,表明像陳氏這種能修族譜的大族,族內寡婦的再嫁率也高達66%,相當誇張。

清朝人娶老婆花多少錢,嫁女兒花多少錢,買小妾又花多少錢?

那種終生守寡的風氣,只在超級望族裡面會出現,中小宗族玩不起這個。

而且很多民間小族,根本不在乎自己宗族的名聲,也不希望自家男子娶的媳婦守寡。

尤其是那種沒有生兒子的寡婦,想守寡都是很難的。

不是自己願不願意,而是丈夫的親族根本就不同意你守寡。

把這個寡婦嫁掉,丈夫的親族才能瓜分丈夫留下的遺產。

既然如此,怎麼可能讓這個寡婦長期守寡。

在古代,這叫吞孤噬寡,俗稱吃絕戶。

清朝人娶老婆花多少錢,嫁女兒花多少錢,買小妾又花多少錢?

可以顛覆你刻板認知的知識還有很多,比如說妾的價格。

剛才說,能納妾的人相當少,那是不是因為妾的價格非常貴?

相對於妻,妾是更純粹的物化女性,純粹把女人當私人財產來看了。

大多數妾的價格並不貴,在20~30兩左右。

清朝人娶老婆花多少錢,嫁女兒花多少錢,買小妾又花多少錢?

最便宜的妾價格,是34歲的韓氏,價格僅6兩,買主是水師營守備何朝臣。

清朝人娶老婆花多少錢,嫁女兒花多少錢,買小妾又花多少錢?

也有售價僅8兩的張大妞,和人通姦被丈夫休賣,買主劉某因為妻子亡故,兒子沒人照應所以才買了她。

清朝人娶老婆花多少錢,嫁女兒花多少錢,買小妾又花多少錢?

當然了,貴的也有。

內務府總管大臣繼祿,花8000兩銀子拿妓女花寶琴為妾,摺合人民幣8000萬到1億之間。

這個總管大臣還納了個翠雲,花費3000兩。

真特麼有錢。

你們通常在電視劇上看到的男主,自己幻想天天穿越回古代附體的,應該就是繼祿這種總管大臣吧,肯定不是清朝的長工。

當然,正常情況下的妾沒有那麼貴,某侍郎納了一名號稱絕色的妾,花費不過300兩。

廣東那邊有專門從民間窮人家甄選少女,經培養賣出後專門做妾的,售價一般也就100~200兩之間,極品200~500兩。

清朝人娶老婆花多少錢,嫁女兒花多少錢,買小妾又花多少錢?

越年輕越貴,越漂亮越貴,越有名氣越貴,清朝妾的身價一般都是這樣來確定的。

即便如此,這妾的價格還是很低。

大部分妾的賣身價,也就幾兩,幾十兩。

200兩可以買到年少貌美的黃氏,300兩可以買到“絕色”。

前面貼的娶妻價格,都是幾十兩,幾百兩,乃至於幾千兩。

為什麼買妾的價格比娶妻的彩禮還要低?

這不科學啊。

因為有嫁妝的存在。

彩禮並不是有去無回的,很多時候嫁妝可以彌補大半,甚至全部返還。

如果嫁妝和彩禮等同,那就等於娶妻為零成本,甚至如果考慮到丈夫有權發賣妻子的話,那娶妻屬於絕對的淨賺。

但妾,卻是隻出不進,妾的孃家沒有嫁妝,只負責收錢,買妾的費用屬於淨支出。

一個長工辛苦一年薪水才3兩銀子,好一點的4~5兩。

扣掉自己吃喝,扣掉家裡大大小小各色人等的吃喝,能攢多少銀子?

能攢1兩就不得了了。

動不動幾十兩的納妾費用,他們要攢幾十年,確實承擔不起,娶妻只是賬面彩禮貴,但實際支出並不高。

大部分人納妾,純粹是為了延續血脈,否則都不會選擇如此奢侈的納妾行為。

清朝人均壽命就35歲,男的就10~20年的工作時間,女的年輕貌美可生育的時間也就10~15年。

不要覺得現代很多人可以買得起200多萬的房子就覺得你有本事納價值200多兩的妾。

現代社會能拿出200萬現金的人根本沒幾個,大部分都是貸款,而且買房屬於投資,屬於添置祖業,納妾屬於純粹的消耗品,10年基本折舊為零。

全款買200~300萬豪車的人,買一輛的難度差不多等於古代納一個美妾,這樣做對比才合理。

那些天天幻想著回到古代就可以納

妾的男人們,你們有這個實力嗎?

如果你今天沒有全款買7輛法拉利擺地庫炫耀的實力,回到古代就不可能買7個美妾來服侍你。

而如果你今天有全款買7輛法拉利擺地庫炫耀的實力,你壓根就不會羨慕古代的妾制度,因為你會在現代更方便,資源更豐富。

所以就不要做白日大夢了,因為娶老婆困難天天羨慕古代妻妾制度的現代男人,回到古代基本就是當佃戶的命。

那些幾兩到幾十兩的妾,雖然便宜,但要麼年齡大,要麼不好看,恐怕和普通人心目中的“妾”頗有差距,這幫人都覺得妾應該全部貌美如花,納妾就是納美女。

你也不想想,美女才幾個,大部分妻不美,妾也不美。

但醜妾,也是妾。

這樣的人會被買做妾,那是因為有人真的是為了生兒子才買的,並不在意妾的年齡大小和美醜。

清朝雖然男尊女卑,但絕大多數人娶老婆之後是和老婆安度餘生的,有能力納妾的人極少。

對妾的需求,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大,絕不是男性個個都瘋狂納妾。相反,納妾的男性是絕對的鳳毛麟角,極度稀少。

而妾的供給,也很少。

清朝正妻的地位很高,遠遠高於妾。

妾是買來的物品,妻是買物品和管理物品的主人,兩者簡直就是天地之差,正妻不同意小妾根本進不了門。

哪怕是大戶人家,大宅門,錢不是問題的情況下,丈夫就算想納妾,如果正妻不同意,也最多把小妾養在外面的小宅子裡,俗稱外室,根本進不了家門。

這完全凌駕於小妾之上的地位和底氣,是正妻的嫁妝帶來的,是正妻孃家的勢力帶來的。

因此,清朝沒有任何人願意把自己的女兒賣做妾,除非真的走投無路了。

即便的貧戶,下戶,父母也不願把女兒賣做妾,寧可貼上嫁妝讓女兒嫁人當正妻,除非自己真的到了家破人亡的生死關頭。

清朝人娶老婆花多少錢,嫁女兒花多少錢,買小妾又花多少錢?

因為供需兩不旺,所以才導致清朝妾真實數量比例遠低於普通現代人想象的情況。

清朝雖然重男輕女,但並不代表父母不愛女兒。

相反,絕大多數清朝父母,非常疼愛女兒,

婚嫁市場女多男少的時候,不少清朝父母寧可厚嫁到家庭破產,也不願意把女兒賣做妾或找一個不要嫁妝的家庭草草嫁人。

不僅如此,清朝父母還在在擇婿方面標準極嚴格。

挑女婿左挑右挑,以至於延誤女兒最佳婚嫁年齡的情況,不是現代專屬,清朝早就有了。

清朝人娶老婆花多少錢,嫁女兒花多少錢,買小妾又花多少錢?

絕大部分清朝女子出嫁於15~19歲,但不代表人人如此。

統計了17174名清朝女子的大資料表明,清朝有30歲才初婚的女子,甚至有41歲初婚的女子。

清朝人娶老婆花多少錢,嫁女兒花多少錢,買小妾又花多少錢?

拖到41歲才嫁人,這事不是現代人的專利,清朝人早就幹過。

挑不到合適女婿就寧死不嫁女兒,一直等到女兒41歲,清朝的這位父母在當時得頂多大的壓力。。。

男的也別急,雖然清朝大多數男性都是16~20歲結婚,但30歲以後結婚的也比比皆是,甚至在676人的樣本中就出現了2個到了59歲才初婚的清朝男子。

清朝人均壽命才35歲,能拖到59才初婚的男人,真的是太厲害了。

清朝人娶老婆花多少錢,嫁女兒花多少錢,買小妾又花多少錢?

看來看去,清朝雖然非常貧窮,科技也落後,男尊女卑的文化大背景現在也不復存在,但在婚嫁方面和現代真的好像好像。

本文裡的很多歷史資料,相信對你具備很大的價值。

地球上,真的沒有新鮮事。

男女話題我不碰,只列歷史資料。

你,從中領悟到了什麼嗎?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憶續財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