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開陽縣:播種綠色希望 景美 業興 富民

  • 由 天眼新聞 發表于 垂釣
  • 2022-05-01
簡介開陽縣委書記王啟雲表示,作為貴陽市全域旅遊的大花園,近年來,開陽縣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生態優先,嚴守生態底線,加快綠色發展,不僅農業結構得到進一步最佳化,而且依託優美山水、多彩文化、良好生態的組合

富硒含片有效果嗎

開陽縣:播種綠色希望 景美 業興 富民

提示

有著“中國散文詩之鄉”、“中國富硒農產品之鄉”、“中國綠色磷都”和“喀斯特生態世界公園”美譽的貴陽市開陽縣,位於黔中腹地,水東文化歷史厚重,在20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山有景緻、處處景不同,似詩又如畫,生態優越、清新舒適,素來有“天然氧吧”之稱。

開陽縣委書記王啟雲表示,作為貴陽市全域旅遊的大花園,近年來,開陽縣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生態優先,嚴守生態底線,加快綠色發展,不僅農業結構得到進一步最佳化,而且依託優美山水、多彩文化、良好生態的組合優勢,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與大扶貧、大資料、大旅遊的深度融合,逐漸形成從生態佳到“生態+”的“水東硒州·詩畫開陽”新格局,不斷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打好生態牌大地增綠

“滿眼青青竹,環山處處綠。”這是詩詞的意境,更是佇立在開陽開州湖岸遠眺的現實。

五月的開州湖山巒疊秀,萬綠飄香。花梨鎮楠竹示範區現場,人聲鼎沸,熱鬧非凡,村民們紛紛拿起工具,挖坑、剷土、扶苗、澆水,分工協作,配合默契,將一顆顆楠竹種植到土地裡,以一種團結協作、奮發向上的融洽氛圍,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助力脫貧攻堅。

開陽縣:播種綠色希望 景美 業興 富民

“楠竹”,統稱為毛竹,又別於毛竹,是毛竹中最名貴、最有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的一種實用竹。其竿型粗大,不僅宜供建築用,還可供編織各種粗細的用具及工藝品,其枝梢作掃帚,嫩竹及竿籜作造紙原料,筍味美,鮮食或加工製成玉蘭片、筍乾、筍衣等。

“楠竹的大面積推廣種植能防止開州湖庫區的水土流失,調節區域性小氣候,淨化空氣,美化庫區環境,並且楠竹成林時間與木材相比較短,能有效幫助當地農民增收致富。”據花梨鎮林業站站長周碧生介紹,目前該鎮已完成規劃種植6000畝,總共種植的有112000餘株,下一步,在庫區沿岸及周邊將要完成種植18000多畝。

同樣是開州湖庫區的龍水鄉,依託庫區水域、光熱資源優勢,科學規劃佈局,以庫岸豐水期水位線為種植基點,對空閒地進行植竹增綠,對低效灌木林進行植竹改造。

該鄉黨委書記聶文遠說:“第一階段總投資13餘萬元,投產後每年可帶150餘戶群眾增收1000元左右,其中包括貧困戶30餘戶。”目前已完成全鄉6000畝楠竹產業發展規劃、區塊佈局。

2018年,開陽縣共完成人工造林任務20。9402萬畝,其中,林地造林2459畝、補植補種及撫育7285畝、退耕還林工程110557畝、農業產業結構調整89101畝。截至目前,全縣共有林地面積151。4萬畝,佔國土總面積的49。82%,活立木蓄積達77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55。3%。

三分造,七分管。在加強造林綠化的同時,開陽縣堅持造林與管護同步,全縣上下利用綠水青山發展“金山銀山”。在全力發展林業的基礎上,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施綠色農產品“泉湧”工程,大力倡導種植經濟林、經果林,截至目前,共完成營造林12。13萬畝,其中,經濟林、經果林10。31萬畝,佔比超過八成。

●念好山字經生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

青山綿綿,綠意盎然,是開陽縣南江鄉毛家院村展現的一幅美麗鄉景生態畫卷。徐徐山風帶來陣陣清涼,在該村香樹組的青山綠林間,深藏著40餘座大棚。大棚裡面錯落擺放的菌棒,蘑菇正悄悄瘋長。貴州硒香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種植基地就在這裡。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我們當初選擇落腳點的一個考慮因素,對產業發展壯大也起到很大作用。憑藉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今年150萬棒夏菇成功投產,預計夏菇產值將實現1200萬元。”貴州硒香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皮斌介紹,省外一些蘑菇種植企業由於夏季高溫是沒有鮮菇產出的,掌握著氣候這張王牌,就實現週年化出菇,月月有收益。

該基地採用“公司+合作社+村集體+農戶”和“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讓農戶特別是貧困戶成為最大受益者,幫助農戶穩定獲得土地流轉、土地入股、勞動務工、資產扶貧、入股分紅等收益,確保參加產業扶貧的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並持續增收。據瞭解,毛家院村食用菌種植產業將帶動當地30戶低收入戶增收,能實現戶年均收入3。5萬元以上。

開陽縣:播種綠色希望 景美 業興 富民

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讓百姓嚐到了致富的甜頭,開州湖楠竹種植和毛家院菌棒基地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發展思路實際是開陽縣保護生態謀發展的縮影,富硒枇杷、富硒茶……開陽縣念好生態經,將生態與產業融合發展,實現雙贏,富民形勢喜人。2018年該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004元,同比增長10%。

開陽縣長李仕勇表示,依託富硒資源優勢,開陽縣圍繞“一品一業、百業富貴”發展願景,牢牢把握“八要素”,踐行“五步工作法”,結合本地實際,新建基地將主攻一茶(綠茶)、一菜(蔬菜)、一菌(食用菌)、一竹(楠竹)、二十壩(全縣20個500畝以上壩區),已建基地鞏固提升一果(精品水果),即已建的枇杷、桃、李等規模化基地,以鞏固提升、提質增效為主,逐步改變多而雜、小而全、什麼都有、什麼都不突出的產業格局,真正實現農業產業結構的變革,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

●伴綠同行景美業興

得益於林業發展,開陽縣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6。7%,加之優良的森林覆蓋率,鄉村旅遊已經成為開陽的一張靚麗名片,使得自然稟賦原本優良的開陽吸引了更多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5月下旬,位於開陽縣雙流鎮,名為“貴州漢王時空硒谷花都”的千畝玫瑰園開門迎客。

據瞭解,以前的這片荒山,如今一到週末,遍山玫瑰都引得遊客紛至沓來。不僅如此,玫瑰園選種的大馬革士香水食用玫瑰,花期長(每年的五月到十月),花朵可以直接食用,還可以加工製作成其他玫瑰產品。目前園區出品的產品已形成了富硒、玫瑰系列六大類,十二個單品(富硒蜂蜜、花粉、玫瑰露、松針露、玫瑰花冠茶、玫瑰紫酒、玫瑰熟食、玫瑰配製白酒、玫瑰花蕾茶、玫瑰醬、巢蜜、花粉含片等),市場效果不錯。預計年總產值可達千萬元以上,解決就業人數200人。

在南江鄉龍廣村,每到這個季節,村民無疑都“累並快樂著”。

龍廣村位於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南江大峽谷及十里畫廊部分景點境內,這裡全年氣候溫和、生態儲存完好,是中國首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之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近年來,南江鄉龍廣村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狠下功夫,已逐漸形成了“山頂種茶葉,山腰種果樹,山腳種蔬菜”的產業佈局。目前該村共栽種櫻桃2000餘畝,枇杷5500畝,獼猴桃500畝,葡萄500畝,茶葉3000畝,酥李1000畝。從每年4月起到10月,涵蓋四季瓜果採摘、旅遊服務及農家樂已成為當地上千農戶增收致富的主要產業。

發展生態產業,培育生態文化,以生態促進旅遊+特色農業,如今在開陽可謂全域旅遊花滿枝,也刺激著基礎設施的提檔升級。

資料顯示,開陽縣去年共接待遊客2094。3萬人次,同比增長34。6%;實現旅遊總收入150。61億元,同比增長42。5%。特別是去年以舉辦貴陽市第九屆旅發大會暨第五屆農業嘉年華活動為契機,成功升級打造十里畫廊綜合型休閒度假旅遊帶,新建了水東鄉舍、河灣小鎮、水東布依農耕文化體驗園、數谷小鎮、十里畫廊遊客服務中心等一批旅遊專案,加速開陽旅遊全域化發展,開陽由傳統景點型旅遊目的地向綜合型休閒旅遊度假勝地轉變,成功將開陽打造成為貴陽市城區“1小時圈”內休閒度假心靈棲息精神家園和集生態文化旅遊、康養旅遊於一體的旅遊新高地,開陽縣也被評為“首批國民休閒旅遊勝地”“中國優秀生態旅遊縣”。

一品一業、百業富貴,綠色產業的發展同樣帶美了鄉村。圍繞“退糧進經”、“退耕還林”,以茶葉、經果林為主,蔬菜、食用菌、中藥材、冷水魚、生態家禽為輔,從產業上進行革新,調優富美鄉村示範點農業產業結構。2018年,全縣8個富美鄉村示範點共發展產業專案37個,有力的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助力脫貧攻堅。開陽縣還把實施農村“三變”改革與發展農業、旅遊有機結合起來,大力實施田園綜合體、水東鄉舍、數谷農場等一批農旅一體化專案,積極推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去年,全縣富美鄉村示範點共參與農村“三變”改革專案12個,入股土地4760畝,入股資金2206萬元。2241戶13374人(其中貧困戶357戶1257人)參與入股分紅。

開陽縣:播種綠色希望 景美 業興 富民

手記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更加註重速度背後的質量效益,而堅持綠色發展同樣離不開經濟“重錘”一產。

作為以磷為龍頭的資源型城市,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獨靠磷產業發展的開陽經濟面臨不少挑戰。針對這一難題,開陽縣全力支援開磷集團、路發公司等工業企業加快綠色轉型,繼續唱響磷品牌,推動現代工業高階化。該縣將重點以磷煤化工產業園為基礎,大力發展精細磷煤化工及伴生資源開發利用,推動區域融合。圍繞“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建設,深入實施工業發展倍增行動計劃,全力推進“三千行動”,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打造“中國綠色磷都2。0”和貴陽市中高階製造業核心配套區。

為此,開陽縣專門出臺關於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有重點地做大做強以中高階製造業為重點的實體經濟。

從短期來看,開陽縣將堅持“補齊短板、提升質量”,力爭用2年時間,夯實交通、物流、園區、開放等平臺基礎,形成示範帶動效應,實現以先進製造業為主體的工業總產值達300億元;

從中期來看,堅持“強筋健骨、率先突破”,力爭再用5年時間,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體系,實現以先進製造業為主體的工業總產值達600億元;

從長期來看,堅持“聚核增效、形成叢集”,力爭再用10年時間,做強做優以中高階製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縣域產業叢集基本形成。到2035年,實現全縣工業總產值達3800億元以上。

通訊員王良弟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狄良軍

圖片由開陽縣委宣傳部提供

編輯 羅昌

編審 王太師 王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