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給布藝葫蘆做診療

  • 由 齊魯教育報 發表于 垂釣
  • 2022-04-16
簡介扈魯教授為了尋找適合填充布藝葫蘆的內容物品,也做了多番嘗試:棉花、海綿、泡沫、木屑、珍珠棉

稠布怎麼樣纏葫蘆

人吃五穀雜糧,五勞七傷,沒有不生病的,生了病怎麼辦?自然是看醫生啊。可布藝葫蘆要是生了病怎麼辦啊?這還真是稀奇,布藝葫蘆也會生病嗎?答案當然是會!不信咱們這就去看看。

看看這個葫蘆,傷痕累累,顯然是受了“外傷”。

扈魯教授帶著這個葫蘆去日照市婚慶園拍海景,深得當地拍婚紗照的新人的喜歡。大家對象徵著“和合”的葫蘆愛不釋手,摩挲、合影,不亦樂乎。還有新娘直接攀上去,“百年好合”之上還要“再創新高”;布藝葫蘆憨直可愛,與民同樂也毫無怨言。只是其中的一組布藝葫蘆是由拉祜族的花紋土布製成,受力過大,自然容易磨損開縫,一道道“傷口”豁然出現。查明瞭病因,自然要醫治。在扈魯教授的指導下,扈魯教授的姐姐拿來了備用的布料、針線,妙手施針,一點點縫合“傷口”,這“外科手術”的功力,實在高明!

給布藝葫蘆做診療

扈魯的姐姐在修補縫製

再看這個葫蘆,身形不再挺拔,恐怕患上了“消化不良”病。

愛迪生當時為了尋找合適的材料做燈絲,做了1500多次試驗。扈魯教授為了尋找適合填充布藝葫蘆的內容物品,也做了多番嘗試:棉花、海綿、泡沫、木屑、珍珠棉……不一而足。下圖中的這個布藝葫蘆是最早製作的一個,是“元老”級的葫蘆。當時製作的時候,用的是海綿填充,中間還插入了一個小木棍,但就是挺不起來,加之布展時搬動頻繁,布藝葫蘆的柄也被小木棍戳破了。我們開始為其“手術”,首先把布藝葫蘆底部的收口處開啟,把裡面的海綿掏出來,然後換上珍珠棉,一層層的鋪好壓實,一番“吐故納新”後,布藝葫蘆的形體馬上就飽滿挺拔起來。

給布藝葫蘆做診療

第一個布藝葫蘆填充所使用的海綿

還有一個葫蘆,身形萎靡,莫不是“先天不足”的症狀?

這個葫蘆看起來軟綿綿的,腰和頸的部位也撐不起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扈魯教授笑道:“你抱起來掂掂就知道了。”兩個葫蘆一比較,馬上就找到了病症所在:填充的珍珠棉少了,撐不起來。這個葫蘆是當時負責裁剪的劉女士填充的,這種布料受力容易開縫,她又是個女同志,力氣不足;當然,也是考慮為扈魯教授省一點珍珠棉,所以填充的珍珠棉少了。病因找到了,治起來可犯了難,這個布藝葫蘆將近兩米,由於葫蘆形體大,人的胳膊已經無法將珍珠棉送到指定位置。難不成要拆了重新做?扈魯教授說:“不用這麼麻煩,‘微創’就可以了!”於是大家拿來兩根木棒,試著把珍珠棉推進去,果然有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還不夠理想。木棒的橫截面太小,送進去的珍珠棉少,而且送進去一斤,後面還帶出來三兩。木棒雖好,哪比得上四肢靈活?只見兩位同仁手拉手配合著,一人用雙腿固定葫蘆,一人坐在地板上用腳把珍珠棉踩進葫蘆裡。經過多次試驗,最終採取用腳平著推送進去,豎著慢慢退出來的方法,果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布藝葫蘆在我們的“治療”下康復如初。

給布藝葫蘆做診療

兩位同仁手拉手配合向布藝葫蘆內裝珍珠棉

這批布藝葫蘆在扈魯教授的全程策劃下誕生,自然愛之重之;更重要的是,這批布藝葫蘆擬參加扈魯教授主持的國家藝術基金專案“從葫蘆裡走出來的民族——拉祜族葫蘆藝術作品巡展”,要到全國四省五市進行巡展,之後還要走出國門,去“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傳播中華民族悠久的葫蘆文化。肩負著這樣重大的文化傳播使命,我們這支“醫療隊”也要盡力為它們的挺拔身姿、優美體態做好維護工作。在扈魯教授的指引下,我們能為這份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不僅備感榮幸,且饒有興味,連其中的汗水與辛勞都顯得微不足道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