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論語4:一提到孝順,就不得不面對各種家庭關係

  • 由 顏丙翔談保險 發表于 垂釣
  • 2022-04-13
簡介這個字也就成了幾千年來中國人的精神,⻝糧之首,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即便在今天,我們對一個人進行評價,還會把他對父母到底孝不孝順當做重要的道德標準去衡量,特別是選擇配偶時

老字拼音是什麼意思

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

論語4:一提到孝順,就不得不面對各種家庭關係

昨天,我們學完了論語開篇的三句話,對這本書的論點相信有了認知,行走人世間是斷斷不容易的,今生投胎為人,就要活成人的樣子,對得起這一次輪迴。今天,我們繼續下一句,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這句不是孔子的話,是有子說的。

有子是誰呢? 是孔子的弟子之一,比孔子小 43 歲,在孔子徒弟中聲望比較高,相當於助教老師。也有人說《論語》這本書就是孔子的學生寫的,所以把孔子的話放在最前面,其次就是有子的話了,表明對他的尊敬。

有子深得孔子思想精髓,這句話開始就進入了學問的具體內容了,就是學而的部分了。究竟為人的學問是有哪些內容呢? 有子就提了孝弟兩件事,開始論述孔子仁孝思想。

孝是什麼?就是孝敬父母。這個孝字,是老字去了匕,加了子,意思就是子承老,從造字的意義上就表明了孝的意義。這個字也就成了幾千年來中國人的精神,⻝糧之首,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即便在今天,我們對一個人進行評價,還會把他對父母到底孝不孝順當做重要的道德標準去衡量,特別是選擇配偶時。

孝是一種反哺,是對養育了自己幾十年的父母一種感恩回饋,在五倫關係中,佔據著核心地位。中國的五論就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這和⻄方文化思想有很大差異。⻄方講究平等博愛,親子之間可以直呼其名,相對獨立,沒有責任對父母進孝心,而中國文化裡獨有的孝感文化,要求對父輩孝順。

在當今這個中⻄方文化大沖撞的年代,究竟要不要孝順父母,究竟怎樣才是孝順?這是一個重大的人生觀問題。因為中國傳統觀念裡,家庭中最重要的關係是親子關係,就是孝道而不是夫妻關係;而⻄方文化中,家庭是獨立核心家庭,不和父母一起居住,所以夫妻關係是核心關係,提倡夫妻關係勝過親子關係。

這種衝撞演變成了當代婆媳矛盾發生時的處理原則問題,也就有了婆媳同時落水先救誰的世紀難題,因為這是人生觀的問題。到底孝是不是最重要的呢?我認為即便是當今社會,深受⻄方思想影響的今天,提倡孝感文化、百善孝為先依然是適用的,這是一種道德倫理的問題。

英文裡把所有的愛都用love 表示,而漢語裡對不同人的愛卻有不同漢字去表達。我們立足人世間,要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要以自己為中心,逐漸擴散出去的關係,處理圓心就是自己與自己的關係,這是零。

往外一圈就是與生我養我的父母之間的關係,因為起碼在成年結婚之前的若干年裡,只有父母始終不變,陪伴照顧引領著我們,這是人際關係的一;等結了婚,有了配偶,才有了夫妻關係,是人際關係的二;有了孩子,是人際關係的三;而其他朋友、社會關係都來源於兄弟姐妹關係。

所以,親子關係是非常核心的關係,而關係一定是相互的,涉及到你怎樣對⻓輩?⻓輩怎樣對晚輩?你怎樣對孩子?孩子怎樣對你?都離不開孝道,這種相互之間的深愛,是彌合人間疾苦的良藥。

養兒防老其實是沒錯的,就是要用家庭孝道分擔國家和社會照顧的重擔,以家庭為單位實現老有所養,特別是上古時期乃至封建社會。生產力低下,國家能力有限,就是要依靠家庭家族力量自給自足。

而我們今天的孝順問題,其實多是方式方法的問題,而不是原則問題。也就是說,今天任何一箇中國人都不會否認孝道,只不過對於如何做好代際之間的溝通,需要雙方與時俱進,做些改變,婆媳關係尤其如此。究竟如何做呢?我們明天繼續。

今天先開個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