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又一骨科機器人赴港IPO,愈演愈烈的行業爭霸戰,誰最為矚目?

  • 由 星醫百 發表于 垂釣
  • 2022-04-03
簡介根據國家藥監局1月29日公佈資訊,公司旗下創新產品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導航定位系統(即HURWA關節手術機器人)正式獲得NMPA批准上市,註冊證編號:國械注準20223010113

連轉軸是什麼意思

透過大手筆收購,全球骨科巨頭紛紛躬身入局,在手術機器人這一明星賽道施展拳腳。然而,行業還很年輕,創新研發和臨床經驗的積累、後期進院和獲利,都需要時間的沉澱。

首臺,國產關節機器人獲批

近日,據彭博社訊息,

中國手術機器人制造商北京和華瑞博科技有限公司考慮在香港進行IPO,集資約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7億元)。

據悉,和華瑞博的估值在80億至100億人民幣之間。目前,該公司正與中金公司和招銀國際展開金融合作,計劃最快於今年掛牌上市。

企查查顯示,該公司成立於2018年,是一家手術機器人研發商,致力於在傳統骨科手術場景中,根據醫生實際需求,設計出協助醫生手術的機器人產品,具體包括

關節手術機器人、脊柱手術機器人

等,同時面向醫護人員提供技術培訓、系統檢修維護等服務。

公開資料顯示,公司核心團隊來自北京協和醫院、清華大學、GE。2020年1月,北京協和醫院骨科使用HURWA機器人成功完成我國首例機器人全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後者是北京和華瑞博醫療自主研發製造、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手術機器人。

根據國家藥監局1月29日公佈資訊,

公司旗下創新產品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導航定位系統(即HURWA關節手術機器人)正式獲得NMPA批准上市,註冊證編號:國械注準20223010113。

骨科手術機器人是手術機器人的一類細分,目前主要應用於三類手術,即關節置換手術、脊柱手術及骨科創傷手術,其中,機器人輔助關節置換手術是應用最廣泛、複雜的一類。關節置換手術可進一步分為全膝關節置換術(TKA)、單髁間膝關節置換術(UKA)及全髖關節置換術(THA)。

而在所有型別的關節置換RAS中,TKA屬於最複雜的機器人手術。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已由2015年的30億美元增長至2020年的83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22。57%。

2020年,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全球市場規模達7.25億美元,約佔全球骨科手術機器人市場52%。

骨科五巨頭齊入局,誰將登頂?

現如今,骨科手術機器人行業從數十年前的一顆小種子,不斷抽芽,成為明珠產業,全球骨科巨頭多有籌謀,強生、捷邁邦美、史賽克、美敦力、施樂輝等都已加入戰局。

在關節手術機器人領域,史賽克的成績最為突出。

2013年,史賽克以1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Mako Surgical。2021年5月5日,史賽克關節置換總裁Don Payerle宣佈,使用Mako進行的機器人手術數量超過50萬例。

今年1月,史賽克CEO Kevin Lobo在接受訪談時透露,Mako全球裝機量已經超過1300臺,在美國的裝機量超過1000臺。在美國,史賽克一半的膝關節植入物是使用Mako機器人手術植入的。

除史賽克外,美敦力、捷邁邦美、施樂輝、強生等骨科巨頭亦憑藉資金優勢,收購骨科手術機器人企業獲得技術來源,完成骨科手術機器人產業佈局。

多款骨科機器人已獲國家藥監局認證,但關節手術機器人領域獲NMPA批准上市的此前僅史賽克一家。

2018年,美敦力收購以色列骨科機器人公司Mazor Robotics。旗下Renaissance機器人於2014年8月獲得CFDA認證,並於2019年10月獲得國家藥監局(NMPA)認證;脊柱外科智慧導航機器人Mazor X於2021年4月獲NMPA認證。

強生在2018年收購Orthotaxy公司,並於2021年1月宣佈,旗下可用於全膝關節置換手術的VELYS機器人獲得FDA批准上市。

捷邁邦美於2016年收購法國手術機器人公司MEDTECH。旗下主要用於全膝關節置換手術的ROSA Knee機器人於 2019年獲得FDA認證。2019年12月,旗下ROSA ONE產品獲得NMPA認證,可以應用於腦外科和脊柱外科手術。

同樣在2016年,施樂輝以2。75億美元收購骨科機器人公司BlueBelt,旗下可用於全膝關節置換術和單室膝關節置換術的Cori機器人於2020年7月透過FDA稽核,正式於美國上市。

值得關注的是,根據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資料,

醫療機器人市場增長重心正由北美逐漸往亞洲市場轉移,亞太地區增速明顯高於其他地區。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2020年,我國骨科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0。43億美元,預計到2026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51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46。80%。

國內企業中,天智航在骨科機器人領域已經拿到先手棋。公司於2020年7月登陸上交所科創板,成為國內首家上市的醫療機器人企業。

1月25日,天智航釋出業績預告稱,預計2021年實現營收約1.7億元,同比增長24.89%。

天智航表示,報告期內,公司骨科手術機器人銷量及銷售額均實現增長。

國產品牌與跨國企業的協作也陸續展開。

1月21日,天智航在官網釋出訊息稱,該公司與強生醫療共同研發的全新Viper PrimeTM 天璣脊柱機器人手術整合方案正式上市並投入使用。

除天智航外,微創、春立等國產企業也在骨科機器人領域投注精力。

1月24日,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骨科李慧武主任醫師牽頭,上海微創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開展的髖關節手術機器人系統研發專案在上海正式啟動。據瞭解,

該專案前期已完成膝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的開發並進入醫療器械註冊受理綠色通道,並有望於2022年初獲得註冊證。

2月18日,春立醫療也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目前公司在研的骨科手術機器人專案包括應用於髖、膝等多種關節置換手術的骨科手術機器人。

創新產業和尖端技術的研發投入較大,前期獲利往往較難。現階段,骨科機器人賽道還處於發展初期,從獲批上市、推廣進院到實現穩定獲利,行業還需時間持續沉澱。

天智航業績預告顯示,公司2021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虧損7475。35萬元,虧損同比擴大37。24%。虧損擴大主要由於公司新技術、新產品研發費用的大幅增長。期內研發費用約為1。1億元,同比增長約48。48%;預計期內研發支出佔營業收入比重約64。83%,較上年增加約10個百分點。天智航認為,研發投入的增加對淨利潤造成直接影響,但是有利於公司構建未來的產品競爭力。

Eshare醫械匯

本文為轉載釋出,轉載請註明來源。如有版權問題,可直接與我們聯絡

又一骨科機器人赴港IPO,愈演愈烈的行業爭霸戰,誰最為矚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