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名家臨帖:楊峴、林散之臨《西狹頌》窮極古今方能苦盡甘來

  • 由 畫家蔡劍明 發表于 垂釣
  • 2022-03-30
簡介《西狹頌》原碑楊峴臨《西狹頌》楊峴臨《西狹頌》1楊峴臨《西狹頌》2屠隆《帖箋》中:“吾人學書,當兼收幷蓄,聚古人於一堂,接丰采於几案,手執心談,求其字型形勢,轉側結構,若龍跳虎臥,風雲轉移

狹怎麼寫好看

名家臨帖:楊峴、林散之臨《西狹頌》窮極古今方能苦盡甘來

《西狹頌》原碑

楊峴臨《西狹頌》

名家臨帖:楊峴、林散之臨《西狹頌》窮極古今方能苦盡甘來

楊峴臨《西狹頌》1

名家臨帖:楊峴、林散之臨《西狹頌》窮極古今方能苦盡甘來

楊峴臨《西狹頌》2

屠隆《帖箋》中:“吾人學書,當兼收幷蓄,聚古人於一堂,接丰采於几案,手執心談,求其字型形勢,轉側結構,若龍跳虎臥,風雲轉移;若四時代謝,二儀起伏”。古來漢隸,流派各異,風格不同可謂是洋洋大觀。兼收幷蓄,談何容易?若非善學,豈不陷入撲朔迷離之羅網而不能自拔。楊峴他是透過表象,深入內涵,胸有主宰,莊嚴雄偉的漢碑在手執心談中充實了他的隸書。他將《西狹頌》漢碑的高古、雍容透過迅速的運筆和熟練的提按動作,打造成一種犀利峭拔的面貌,波劃多作變形處理,往往一筆送出即收,不留波狀,不強調波,而突出磔劃。利用顫筆捻管法,使得部分枯瘦筆觸更加古拙、生澀,與豐腴、濃重的肥筆形成強烈的對比。筆畫之間的似斷非斷,常常呈分離狀,但卻離而不散,以疏為密,使人產生曠遠迷離的情感。窮極古今,方能苦盡甘來,而入化境。

林散之臨《西狹頌》

名家臨帖:楊峴、林散之臨《西狹頌》窮極古今方能苦盡甘來

林散之臨《西狹頌》1

名家臨帖:楊峴、林散之臨《西狹頌》窮極古今方能苦盡甘來

林散之臨《西狹頌》2

善於學習書法的人,往往以形求法,以法生意。點畫的形態是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就是法度。寫字下筆時逆入動作要快,如驚蛇竄入草地;收筆時回鋒宜疾,似飛鳥衝出山林;中間行筆需要適度的節奏、韻律,只有這樣,筆法才能生動,點畫才能渾厚。林散之即臨《西狹頌》下筆可是乾淨利落,似方似圓,方圓並用,變化多姿;出鋒時妙在將點畫完滿,筆力充沛,筆勢生髮無窮;行筆時由於筆力、速度以及副毫與紙面的摩擦,其線條的二邊有高低起伏的澀狀,自然生動。臨帖是學書人一生的功課,研究古代碑帖用筆變化,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Top